前几天写光通信那篇文章的时候,提到了CE、C++、C+L波段。
很多同学问,之前知道的都是O波段、E波段、C波段、L波段,没听说过什么CE、C++、C+L波段,这是啥意思?
今天,小枣君就专门给大家解释一下。
▉ 传统波段
大家都知道,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作为信息载体,在纤芯中传输,进行通信。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光,都适合光纤通信。光的波长不同,在光纤中的传输损耗就不同。
光纤的核心——纤芯(石英纤维)
为了尽可能减小损耗,保证传输效果,科研工作者一直在致力于寻找频率(波长)最合适的光。
上世纪70年代初,光纤通信开启实用化落地的进程。当时主要的研发对象,是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更大,容许不同模式的光在一根光纤上传输。
最早被使用的光,是波长为850nm的光,这个波段(band),也被直接称为850nm波段。
后来,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单模光纤开始了大规模的应用。
经过测试,工程师们发现,1260nm~1360nm波长范围的光,由色散导致的信号失真最小,损耗最低。
所以,他们将这一波长范围采纳为早期的光通信波段,并命名为O-band(O波段)。O,是“Orignal(原始)”的意思。
此后的三四十过年,经过漫长的摸索和实践,专家们逐渐总结出一个“低损耗波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