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排序算法总结

常见的排序算法有:冒泡排序、快速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等。本文将依次介绍上述八大排序算法。
图解

1. 冒泡排序

它的基本思想是

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元素列,依次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如从大到小、首字母从A到Z)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元素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相邻元素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元素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大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升序或降序排列),就如同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气泡最终会上浮到顶端一样,故名“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如下:
1、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对每一对相邻元素做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举例说明:6、3、8、2、9、1
第一趟排序:
1、6和3比较,6大于3,交换位置: 3 6 8 2 9 1
2、6和8比较,6小于8,不交换位置 3 6 8 2 9 1
3、8和2比较,8大于2,交换位置: 3 6 2 8 9 1
4、8和9比较,8小于9,不交换位置 3 6 2 8 9 1
5、9和1比较:9大于1,交换位置: 3 6 2 8 1 9
第一趟进行了5次比较, 排序结果: 3 6 2 8 1 9

第二趟排序:
1、3和6比较,3小于6,不交换位置 3 6 2 8 1 9
2、6和2比较,6大于2,交换位置: 3 2 6 8 1 9
3、6和8比较,6大于8,不交换位置 3 2 6 8 1 9
4、8和1比较,8大于1,交换位置: 3 2 6 1 8 9
第二趟进行了4次比较, 排序结果: 3 2 6 1 8 9

第三趟排序:
1、3和2比较,3大于2,交换位置: 2 3 6 1 8 9
2、3和6比较,3小于6,不交换位置 2 3 6 1 8 9
3、6和1比较,6大于1,交换位置: 2 3 1 6 8 9
第三趟进行了3次比较, 排序结果: 2 3 1 6 8 9

第四趟排序:
1、2和3比较,2小于3,不交换位置 2 3 1 6 8 9
2、3和1比较,3大于1,交换位置: 2 1 3 6 8 9
第四趟进行了2次比较, 排序结果: 2 1 3 6 8 9

第五趟排序:
1、2和1比较,2大于1,交换位置: 1 2 3 6 8 9
第五趟进行了1次比较, 排序结果: 1 2 3 6 8 9

最终结果:1 2 3 6 8 9

时间复杂度

若 n 个数据的初始状态是正序的,一趟扫描即可完成排序。所需的关键字比较次数 C 达到最小值: C m i n = n − 1 C_{min} = n-1 Cmin=n1
所以,冒泡排序最好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

若 n 个数据是反序的,需要进行 n-1 趟排序。每趟排序要进行 n-i 次关键字的比较(1≤i≤n-1)。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次数 C 达到最大值:
C m a x = ( n − 1 ) + ( n − 2 ) + ⋅ ⋅ ⋅ + 1 = n ( n − 1 ) 2 = O ( n 2 ) C_{max} = (n-1) + (n-2) +···+1=\frac{n(n-1)}{2}=O(n^2) Cmax=(n1)+(n2)++1=2n(n1)=O(n2)
所以,冒泡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 O(n^2) 。

综上,因此冒泡排序总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n^2) 。

稳定性

从上述算法描述里,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知道:
冒泡排序是稳定

2. 快速排序

它的基本思想是

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快速排序的图示,来自百度百科
首先是第一趟排序(第一次划分):
要把比第一个数49小的数放到这个49的左边,剩下的放到右边。
1、从右往左找比49小的数,第一个是27,然后27和49调换位置,
变成27、38、65、97、76、13、49、49
2、从左往右找比49大的数,第一个是65,然后65和49调换位置,
变成27、38、49、97、76、13、65、49
之后就是上面两步操作的循环,
变成27、38、13、97、76、49、65、49
变成27、38、13、49、76、97、65、49
第一趟排序完成

接着将数据分成49左边和49右边两个部分,分别对两个部分进行上述操作,先进行左边部分排序,
变成13、27、38、49、76、97、65、49
此时左边部分已经不能再继续分组了,也就是说左边部分排序完成

然后进行右边部分的排序,也是按照上述操作,
变成13、27、38、49、49、65、76、97
右边第一趟排序完成

之后的以此类推,
变成13、27、38、49、49、65、76、97
排序结束

时间复杂度

快速排序的每一次划分把一个问题分解成两个子问题
每一场划分需要对整个数组扫描一遍,做n次比较
时 间 T ( n ) = 2 T ( n 2 ) + n 时间T(n) = 2T(\frac{n}{2})+n T(n)=2T(2n)+n
T ( n ) = 2 ( 2 T ( n 4 ) + n 2 ) + n = 4 T ( n 4 ) + 2 n T(n) = 2(2T(\frac{n}{4})+\frac{n}{2})+n=4T(\frac{n}{4})+2n T(n)=2(2T(4n)+2n)+n=4T(4n)+2n
T ( n ) = 4 ( 2 T ( n 8 ) + n 4 ) + 2 n = 8 T ( n 8 ) + 3 n T(n) = 4(2T(\frac{n}{8})+\frac{n}{4})+2n=8T(\frac{n}{8})+3n T(n)=4(2T(8n)+4n)+2n=8T(8n)+3n
而 T ( 1 ) = 0 而T(1)=0 T(1)=0
T ( n ) = n T ( 1 ) + l o g 2 ( n ) ∗ n = O ( n ∗ l o g 2 ( n ) ) T(n) = nT(1)+log_{2}(n)*n=O(n*log_{2}(n)) T(n)=nT(1)+log2(n)n=O(nlog2(n))

稳定性

快速排序是不稳定
例如(5,3A,6,3B)排序之后是(3B,3A,5,6)

3. 插入排序

其基本思想是

把待排序的记录按其大小逐个插入到一个已经排好序的有序序列中,直到所有的记录插入完为止,得到一个新的有序序列。

插入排序的图示
例如,已知待排序的一组记录是:
60,71,49,11,24,3,66
假设在排序过程中,前3个记录已按关键码值递增的次序重新排列,构成一个有序序列:
49,60,71
将待排序记录中的第4个记录(即11)插入上述有序序列,以得到一个新的含4个记录的有序序列。首先,应找到11的插入位置,再进行插入。可以讲11放入数组的第一个单元r[0]中,这个单元称为监视哨,然后从71起从右到左查找,11小于71,将71右移一个位置,11小于60,又将60右移一个位置,11小于49,又再将49右移一个位置,这时再将11与r[0]的值比较,11≥r[0],它的插入位置就是r[1]。假设11大于第一个值r[1]。它的插入位置应该在r[1]和r[2]之间,由于60已经右移了,留出来的位置正好留给11.后面的记录依照同样的方法逐个插入到该有序序列中。若记录数n,需进行n-1趟排序,才能完成。

时间复杂度

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与冒泡排序类似。
若 n 个数据的初始状态是正序的,一趟扫描即可完成排序。所需的关键字比较次数 C 达到最小值: C m i n = n − 1 C_{min} = n-1 Cmin=n1
所以,插入排序最好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

若 n 个数据是反序的,需要进行 n-1 趟排序。每趟排序要进行 n-i 次关键字的比较(1≤i≤n-1)。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次数 C 达到最大值:
C m a x = ( n − 1 ) + ( n − 2 ) + ⋅ ⋅ ⋅ + 1 = n ( n − 1 ) 2 = O ( n 2 ) C_{max} = (n-1) + (n-2) +···+1=\frac{n(n-1)}{2}=O(n^2) Cmax=(n1)+(n2)++1=2n(n1)=O(n2)
所以,插入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 O(n^2) 。

综上,因此插入排序总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n^2) 。

稳定性

类似于冒泡排序,插入排序也是稳定

4. 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是把记录按下标的一定增量分组,对每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排序;随着增量逐渐减少,每组包含的关键词越来越多,当增量减至1时,整个文件恰被分成一组,算法便终止。

希尔排序的图示

时间复杂度

希尔排序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n^1.3) 。
具体怎么来的我还没理解。

稳定性

希尔排序稳定性的图示
由于多次插入排序,我们知道一次插入排序是稳定的,不会改变相同元素的相对顺序,但在不同的插入排序过程中,相同的元素可能在各自的插入排序中移动,最后其稳定性就会被打乱,所以希尔排序是不稳定的。

5. 选择排序

它的工作原理是:

每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选择排序的图示

时间复杂度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与冒泡排序类似。
若 n 个数据的初始状态是正序的,一趟扫描即可完成排序。所需的关键字比较次数 C 达到最小值: C m i n = n − 1 C_{min} = n-1 Cmin=n1
所以,选择排序最好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

若 n 个数据是反序的,需要进行 n-1 趟排序。每趟排序要进行 n-i 次关键字的比较(1≤i≤n-1)。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次数 C 达到最大值:
C m a x = ( n − 1 ) + ( n − 2 ) + ⋅ ⋅ ⋅ + 1 = n ( n − 1 ) 2 = O ( n 2 ) C_{max} = (n-1) + (n-2) +···+1=\frac{n(n-1)}{2}=O(n^2) Cmax=(n1)+(n2)++1=2n(n1)=O(n2)
所以,选择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 O(n^2) 。

综上,因此选择排序总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n^2) 。

稳定性

针对排序算法,我们举出一个实例,序列5A,8,5B,2,9, 这个在执行选择排序的时候,第一遍,肯定会将array[0]=5A,交换到2所在的位置,也就是2,8,5B,5A,9,那么很显然,之后的排序我们就会发现,array[2]中的5B会出现在原先的5A之前,所以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

6. 堆排序

堆排序的基本思路:

1.将无需序列构建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顶堆或小顶堆;
2.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3.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堆排序的图示

时间复杂度

堆排序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 ( n ∗ l o g 2 ( n ) ) O(n*log_{2}(n)) O(nlog2(n))
具体怎么来的我还没理解。

稳定性

堆排序是不稳定的算法,它不满足稳定算法的定义。它在交换数据的时候,是比较父结点和子节点之间的数据,所以,即便是存在两个数值相等的兄弟节点,它们的相对顺序在排序也可能发生变化。

7.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MERGE-SORT)是利用归并的思想实现的排序方法,该算法采用经典的分治(divide-and-conquer)策略(分治法将问题分(divide)成一些小的问题然后递归求解,而治(conquer)的阶段则将分的阶段得到的各答案"修补"在一起,即分而治之)。

分而治之
归并排序的分而治之图示
治阶段
归并排序的治阶段的图示1
归并排序的治阶段的图示2

时间复杂度

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类似于快速排序
归并排序的每一次分阶段把一个问题分解成两个子问题
每一场治阶段需要对整个数组扫描一遍,做n次比较
时 间 T ( n ) = 2 T ( n 2 ) + n 时间T(n) = 2T(\frac{n}{2})+n T(n)=2T(2n)+n
T ( n ) = 2 ( 2 T ( n 4 ) + n 2 ) + n = 4 T ( n 4 ) + 2 n T(n) = 2(2T(\frac{n}{4})+\frac{n}{2})+n=4T(\frac{n}{4})+2n T(n)=2(2T(4n)+2n)+n=4T(4n)+2n
T ( n ) = 4 ( 2 T ( n 8 ) + n 4 ) + 2 n = 8 T ( n 8 ) + 3 n T(n) = 4(2T(\frac{n}{8})+\frac{n}{4})+2n=8T(\frac{n}{8})+3n T(n)=4(2T(8n)+4n)+2n=8T(8n)+3n
而 T ( 1 ) = 0 而T(1)=0 T(1)=0
T ( n ) = n T ( 1 ) + l o g 2 ( n ) ∗ n = O ( n ∗ l o g 2 ( n ) ) T(n) = nT(1)+log_{2}(n)*n=O(n*log_{2}(n)) T(n)=nT(1)+log2(n)n=O(nlog2(n))

稳定性

从上述算法描述里,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知道:
冒泡排序是稳定
例如,在治阶段,有4A,5和4B,6,那么左边数组的4A会先进入新数组temp,变成4A,4B,5,6。

8. 基数排序

基数排序是按照低位先排序,然后收集;再按照高位排序,然后再收集;依次类推,直到最高位。
有时候有些属性是有优先级顺序的,先按低优先级排序,再按高优先级排序。最后的次序就是高优先级高的在前,高优先级相同的低优先级高的在前。

基数排序的图示

时间复杂度

分配的时间复杂度为O(n),n指n个数
收集的的时间复杂度为O(radix),radix指每一位的范围,一般是0-9,所以radix一般为10
分配和收集共需要distance趟,distance指最大的元素有d位
所以基数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d(n+r))

稳定性

从上述算法描述里,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知道:
基数排序是稳定
因为放入桶的时候,相同的数的相对位置不变。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