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整理篇

请简述Zookeeper的选举机制
假设有五台服务器组成的zookeeper集群,它们的id从1-5,同时它们都是最新启动的,也就是没有历史数据,在存放数据量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假设这些服务器依序启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服务器1启动,此时只有它一台服务器启动了,它发出去的报没有任何响应,所以它的选举状态一直是LOOKING状态。
(2)服务器2启动,它与最开始启动的服务器1进行通信,互相交换自己的选举结果,由于两者都没有历史数据,所以id值较大的服务器2胜出,但是由于没有达到超过半数以上的服务器都同意选举它(这个例子中的半数以上是3),所以服务器1、2还是继续保持LOOKING状态。 

(3)服务器3启动,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服务器3成为服务器1、2、3中的Leader,而与上面不同的是,此时有三台服务器选举了它,所以它成为了这次选举的Leader。 

(4)服务器4启动,根据前面的分析,理论上服务器4应该是服务器1、2、3、4中最大的,但是由于前面已经有半数以上的服务器选举了服务器3,所以它成为Follower。 

(5)服务器5启动,同4一样成为Follower。 

注意,如果按照5,4,3,2,1的顺序启动,那么5将成为Leader,因为在满足半数条件后,ZooKeeper集群启动,5的Id最大,被选举为Leader。

谈谈你对ZooKeeper的理解?
Zookeeper 作为一个分布式的服务框架,主要用来解决分布式集群中应用系统的一致性问题。ZooKeeper提供的服务包括:分布式消息同步和协调机制、服务器节点动态上下线、统一配置管理、负载均衡、集群管理等。

ZooKeeper提供基于类似于Linux文件系统的目录节点树方式的数据存储,即分层命名空间。Zookeeper 并不是用来专门存储数据的,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维护和监控你存储的数据的状态变化,通过监控这些数据状态的变化,从而可以达到基于数据的集群管理,ZooKeeper节点的数据上限是1MB。

我们可以认为Zookeeper=文件系统+通知机制,对于ZooKeeper的数据结构,每个子目录项如 NameService 都被称作为 znode,这个 znode 是被它所在的路径唯一标识,如 Server1 这个 znode 的标识为 /NameService/Server1;

znode 可以有子节点目录,并且每个 znode 可以存储数据,注意 EPHEMERAL 类型的目录节点不能有子节点目录(因为它是临时节点);    

znode 是有版本的,每个 znode 中存储的数据可以有多个版本,也就是一个访问路径中可以存储多份数据; 

znode 可以是临时节点,一旦创建这个 znode 的客户端与服务器失去联系,这个 znode 也将自动删除,Zookeeper 的客户端和服务器通信采用长连接方式,每个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过心跳来保持连接,这个连接状态称为 session,如果 znode 是临时节点,这个 session 失效,znode 也就删除了;

znode 的目录名可以自动编号,如 App1 已经存在,再创建的话,将会自动命名为 App2;

znode 可以被监控,包括这个目录节点中存储的数据的修改,子节点目录的变化等,一旦变化可以通知设置监控的客户端,这个是 Zookeeper 的核心特性,Zookeeper 的很多功能都是基于这个特性实现的

请说明ZooKeeper的通知机制?
ZooKeeper选择了基于通知(notification)的机制,即:客户端向ZooKeeper注册需要接受通知的znode,通过znode设置监控点(watch)来接受通知。监视点是一个单次触发的操作,意即监视点会触发一个通知。为了接收多个通知,客户端必须在每次通知后设置一个新的监视点。在下图阐述的情况下,当节点/task发生变化时,客户端会受到一个通知,并从ZooKeeper读取一个新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ZooKeeper的监听原理是什么?
在应用程序中,mian()方法首先会创建zkClient,创建zkClient的同时就会产生两个进程,即Listener进程(监听进程)和connect进程(网络连接/传输进程),当zkClient调用getChildren()等方法注册监视器时,connect进程向ZooKeeper注册监听器,注册后的监听器位于ZooKeeper的监听器列表中,监听器列表中记录了zkClient的IP,端口号以及要监控的路径,一旦目标文件发生变化,ZooKeeper就会把这条消息发送给对应的zkClient的Listener()进程,Listener进程接收到后,就会执行process()方法,在process()方法中针对发生的事件进行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请说明ZooKeeper使用到的各个端口的作用?

2888:Follower与Leader交换信息的端口。
3888:万一集群中的Leader服务器挂了,需要一个端口来重新进行选举,选出一个新的Leader,而这个端口就是用来执行选举时服务器相互通信的端口。

ZooKeeper使用的ZAB协议与Paxo算法的异同?

Paxos算法是分布式选举算法,ZAB协议(Zookeeper原子广播),两者的异同如下:

在Paxos算法中,一个新选举产生的主进程会进行两个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被称为读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这个新的主进程会通过和所有其他进程进行通信的方式来收集上一个主进程的提案,并将他们提交。
第二阶段被称为写阶段,在这个阶段,当前主进程开始提出他自己的提案。在Paxos算法设计的基础上,
ZAB协议额外添加了一个同步阶段。在同步阶段之前,ZAB协议也存在一个和Paxos算法中的读阶段非常类似
的过程,称为发现(Discovery)阶段。在同步阶段中,新的Leader会确保存在过半的Follower已经提交了之前
Leader周期中的所有事务Proposal。这一同步阶段的引入,能够有效地保证Leader在新的周期中提出事务
Proposal之前,所有的进程都已经完成了对之前所有事务Proposal的提交。一旦完成同步阶段后,那么ZAB就
会执行和Paxos算法类似的写阶段。
① 相同之处: 

    比如都有一个Leader,用来协调N个Follower的运行;Leader要等待超半数的Follower做出正确反馈之后才进行提案;二者都有一个值来代表Leader的周期。 

② 不同之处: 

    ZAB用来构建高可用的分布式数据主备系统(Zookeeper),Paxos是用来构建分布式一致性状态机系统。

请谈谈对ZooKeeper对事务性的支持?
ZooKeeper对于事务性的支持主要依赖于四个函数,zoo_create_op_init, zoo_delete_op_init, zoo_set_op_init以及zoo_check_op_init。每一个函数都会在客户端初始化一个operation,客户端程序有义务保留这些operations。当准备好一个事务中的所有操作后,可以使用zoo_multi来提交所有的操作,由zookeeper服务来保证这一系列操作的原子性。也就是说只要其中有一个操作失败了,相当于此次提交的任何一个操作都没有对服务端的数据造成影响。Zoo_multi的返回值是第一个失败操作的状态信号。

Zookeeper Watcher 机制 – 数据变更通知
Zookeeper 允许客户端向服务端的某个 Znode 注册一个 Watcher 监听,当服务端的一些指定事件触发了这个 Watcher,服务端会向指定客户端发送一个事件通知来实现分布式的通知功能,然后客户端根据 Watcher 通知状态和事件类型做出业务上的改变。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