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介绍
《中国气象灾害年鉴》由中国气象局出版,是其主要业务产品之一。这本年鉴内容丰富全面,为从事气象、农业、水文、地质、地理、生态、环境、保险、人文、经济、社会以及灾害风险评估管理等多领域的业务、科研、教学和管理决策人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
本年鉴是中国气象局主要业务产品之一。全书共分为6章,
第1章重点描述和分析重大气象灾害和异常气候事件;
第2章按灾种分析年内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干旱、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冰雹与龙卷、沙尘暴、低温冷冻害和雪灾、雾和、雷电、高温热浪、酸雨、农业气象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病虫害等发生的特点,重大事例,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
第3.4章分别从月和省(区、市)的角度概述气象灾害的发生情况;
第5章分析全球气候特征,重大气象灾害;
第6章介绍中国气象局防灾减灾重大事例。本年鉴附录给出气象灾害灾情统计资料和月、季、年气候特征分布图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部分气象灾情。
(一)资料详实
《中国气象灾害年鉴》的资料详实程度令人惊叹。书中不仅有对各类气象灾害的详细描述,还通过大量的附图和附表,直观地展示了气象灾害灾情统计资料和月、季、年气候特点。例如,在对干旱灾害的介绍中,会具体列出不同地区干旱发生的年份、受灾面积、经济损失等数据。以抚顺地区为例,近 40 年非全区性严重灾年有 5 次,分别发生在 1972 年、1986 年、1989 年、1995 年和 1997 年;全区性严重灾年有 3 次,分别发生在 1972 年、1989 年和 1995 年。这些具体的数据为从事相关领域的人员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影响程度。
(二)分章明确
年鉴的分章明确也是其一大特点。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重点描述和分析特别重大的气象灾害事件及灾害损失情况,并对主要异常气候事件成因进行深入探讨。第二章详细分类概述了年内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各类重大气象灾害,并评估其影响。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从分月和分省角度概述了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的气象灾害发生情况。第五章简要给出全球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为认识我国的气象灾害提供了广阔的背景。第六章则简要介绍了当年中国气象局防灾减灾重大事件。这种分章明确的结构,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提高了年鉴的使用价值。
(三)涵盖全球视野
年鉴不仅仅关注国内的气象灾害,还涵盖了全球视野。通过介绍全球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为读者认识我国的气象灾害提供了更广阔的背景。例如,2023 年夏季,欧洲多国遭遇多轮高温天气,意大利、希腊、法国、阿尔及利亚等国都报告了新的日间和夜间最高气温记录。巴西持续干旱,亚马孙河支流水位创历史最低。澳大利亚西北部遭遇 “百年一遇” 洪水。超级寒流侵袭美国,夜间风寒温度低至 -78℃。南半球热带气旋 “弗雷迪” 创最长生命史。美国夏威夷毛伊岛野火造成严重伤亡。厄尔尼诺搅动全球气候,放大极端天气。太阳风暴频发,北半球多地现强烈极光。这些全球重大气象灾害让我们认识到气象灾害是全球性的挑战,也提醒我们在应对气象灾害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四)多领域参考价值
《中国气象灾害年鉴》为多领域人员提供了参考价值。无论是从事气象、农业、水文、地质、地理、生态、环境、保险、人文、经济、社会,还是灾害风险评估管理等方面的业务、科研、教学和管理决策人员,都可以从年鉴中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对于气象工作者来说,年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对于农业工作者来说,年鉴可以提供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种植计划。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年鉴可以提供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保险政策。总之,《中国气象灾害年鉴》是一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书籍。
注:本文中的数据仅为示例,实际数据请参考最新发布的《中国气象灾害年鉴》。
数据概览
数据跨度:2004-2021年的中国气象灾害年鉴
数据获取方式
点击关注后后台咨询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