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者模式

访问者模式定义

封装一些作用于某种数据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它可以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的操
作。

使用场景

以下是访问者模式在生活中的案例:

1、医院的门诊部:

门诊部是一个类似于访问者的对象,它可以访问不同类型的病人对象,例如普通病人、急诊病人、儿科病人等。不同类型的病人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例如看病、输液、检查等。门诊部可以对不同类型的病人对象进行不同的操作,而不需要改变病人对象的类层次结构。

2、电商网站的商品分类:

电商网站的商品分类可以看作是一个访问者对象,它可以访问不同类型的商品对象,例如数码产品、服装鞋帽、家居用品等。不同类型的商品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属性和方法,例如价格、尺码、颜色、品牌等。商品分类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商品对象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法,例如按照价格进行排序、按照品牌进行筛选等。

3、汽车修理厂的维修工:

汽车修理厂的维修工可以看作是一个访问者对象,它可以访问不同类型的汽车对象,例如小轿车、越野车、卡车等。不同类型的汽车对象可以有不同的故障和修理方法,例如更换零件、修补车身、调整发动机等。维修工可以对不同类型的汽车对象进行不同的修理方法,而不需要改变汽车对象的类层次结构。

4、一个对象结构包含很多类对象,它们有不同的接口,而你想对这些对象实施一些依赖于其具体类的操作,也就说是用迭代器模式已经不能胜任的情景。

5、需要对一个对象结构中的对象进行很多不同并且不相关的操作,而你想避免让这些操作“污染”这些对象的类。

角色定义

Visitor一一抽象访问者:

抽象类或者接口,声明访问者可以访问哪些元素,具体到程序中就是 visit 方法的参数定义哪些对象是可以被访问的。

ConcreteVisitor一一具体访问者:

它影响访问者访问到一个类后该怎么千,要做什么事情.

Element一抽象元素:

接口或者抽象类,声明接受哪一类访问者访问,程序上是通过 accept 方法中的参数来定义的。

ConcreteElement一一具体元素:

实现 accept 方法,通常是 visitor.visit(this),基本上都形成了一种模式了

ObiectStruture一-结构对象:

元素产生者一般容纳在多个不同类、不同接口的容器,如 List、Set、 Map等,在项目中,一般很少抽象出这个角色。

需求背景

在医院门诊部中,我们可以使用访问者模式对不同类型的病人进行处理。

代码实现

  1.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抽象访问者Visitor和具体访问者ConcreteVisitor。Visitor定义了访问者的基本行为,ConcreteVisitor实现了具体的访问者行为。

  2. 其次,我们需要定义抽象元素Element和具体元素ConcreteElement。Element定义了元素的基本行为,ConcreteElement实现了具体的元素行为。

  3. 最后,我们需要定义结构对象ObjectStruture,用于维护元素的集合,并提供访问元素的方法。
    下面是使用Java代码实现访问者模式的例子:

抽象访问者
interface Visitor {
    void visit(Patient patient);
}
具体访问者
class Doctor implements Visi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visit(Patient patient) {
        System.out.println("医生为病人:" + patient.getName() + " 处理 " + patient.getIllness());
    }
}
抽象元素
interface Element {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具体元素
class Patient implements Elem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illness;

    public Patient(String name, String illness) {
        this.name = name;
        this.illness = illness;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String getIllness() {
        return illness;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visitor.visit(this);
    }
}
结构对象
class ObjectStruture {
    private List<Element> elements = new ArrayList<>();

    public void add(Element element) {
        elements.add(element);
    }

    public void remove(Element element) {
        elements.remove(element);
    }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for (Element element : elements) {
            element.accept(visitor);
        }
    }
}
测试案例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atient p1 = new Patient("张三", "感冒");
        Patient p2 = new Patient("李四", "发烧");

        ObjectStruture objectStruture = new ObjectStruture();
        objectStruture.add(p1);
        objectStruture.add(p2);

        Doctor doctor = new Doctor();
        objectStruture.accept(doctor);
    }
案例说明
  1.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Doctor具体访问者和一个Patient具体元素,并在ObjectStruture结构对象中维护了两个病人元素。当我们需要对病人进行处理时,我们只需要创建一个Doctor访问者,然后通过ObjectStruture结构对象的accept方法遍历所有的病人元素并调用其accept方法来实现对病人的处理。
  2.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访问者模式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将算法与元素分离,从而使得算法的修改更加容易,同时也可以提高元素的可复用性和扩展性。
小结
  1. 本次测试案例主要针对访问者模式在医院门诊部的应用进行了测试。
  2. 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访问者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对不同类型病人的处理,并且可以将算法与元素分离,从而使得算法的修改更加容易。
  3. 同时,通过访问者模式,我们可以提高元素的可复用性和扩展性,从而使得我们的代码更加灵活和可维护。
  • 2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内容简介: 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程序的重用性。 本课程内容定位学习设计原则,学习设计模式的基础。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并不是一定要求所有代码都遵循设计原则,我们要考虑人力、时间、成本、质量,不是刻意追求完美,要在适当的场景遵循设计原则,体现的是一种平衡取舍,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加优雅的代码结构。本章将详细介绍开闭原则(OCP)、依赖倒置原则(DIP)、单一职责原则(SRP)、接口隔离原则(ISP)、迪米特法则(LoD)、里氏替换原则(LSP)、合成复用原则(CARP)的具体内容。 为什么需要学习这门课程? 你在日常的开发中,会不会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系统出现问题,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什么位置;当遇到产品需求,总是对代码缝缝补补,不能很快的去解决。而且平时工作中,总喜欢把代码堆在一起,出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下手,工作效率很低,而且自己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而这些都源于一个问题,那就是软件设计没做好。这门课能帮助你很好的认识设计模式,让你的能力得到提升。课程大纲: 为了让大家快速系统了解设计模式知识全貌,我为您总结了思维导图,帮您梳理学习重点,建议收藏!
访问者模式是GOF设计模式中的一种行为型模式。它被描述为最复杂且最难以理解的一种模式。访问者模式的目的是封装一些作用于某种数据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可以在不改变这些元素的类的前提下定义这些操作。它通过将数据结构与操作分离,使得可以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添加新的操作,提高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访问者模式的构成包括元素(Element)、访问者(Visitor)和对象结构(Object Structure)。元素表示数据结构中的各个元素,它们通常会提供一个接受访问者的方法。访问者则表示对元素的操作,它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元素类型进行不同的操作。对象结构则是一个容器,用于存放元素,并提供让访问者访问元素的接口。 访问者模式适用于数据结构相对稳定,但其操作经常发生变化的情况。它可以将操作的变化封装在访问者中,而无需改变元素的类。这样一来,当需要新增一种操作时,只需要新增一个访问者,而不需要改变元素的类。 访问者模式的优点包括增加新的操作非常方便,由于具体访问者类与具体元素类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因此增加新的访问者类对原有类库无影响。同时,它也符合开闭原则,对于元素的类库可以在不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添加新的操作。 总结起来,访问者模式是一种通过将数据结构与操作分离的设计模式,可以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添加新的操作。它的构成包括元素、访问者和对象结构,适用于数据结构相对稳定,但操作经常变化的情况。访问者模式的优点包括增加新的操作方便,符合开闭原则。<span class="em">1</span><span class="em">2</span><span class="em">3</span> #### 引用[.reference_title] - *1* *2* [详解设计模式:访问者模式](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187434/article/details/128197861)[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3^chatsearchT3_2"}}]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50%"] - *3* [设计模式 访问者模式](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zjn640322/9685149)[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3^chatsearchT3_2"}}]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50%"] [ .reference_list ]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Run,boy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