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目录

第一部分 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一、主动阅读

  1. 阅读应该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2. 主动阅读要进行思考,运用你的感觉与想象力。一个人必须观察,记忆,在看不到的地方运用想象力。

学习应当是一个六经注我的过程,即以我的认识为主体。假如我的认知是一个熔炉,任何一本书都可看作是提升我认知水平的燃料。

二、阅读的目标

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1. 阅读的定义:是一个凭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以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2. 阅读的意义
    (1)第一种意义:是我们自己在阅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东西时,凭我们的阅读技巧与聪明才智,一下子便能融汇贯通了。这样的读物能增加我们的资讯,却不能增进我们的理解力。
    (2)第二种意义:是一个人试着读某样他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这个东西的水平就是比阅读的人高上一截。作者表达的东西,能增进读者的理解力。
  3. 什么情况下我们为了增进理解而阅读?
    (1)是一开始时不相等的理解程度。读者的认识和书的认识不相等。
    (2)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怎么克服?通过阅读缩小不相等的理解。

阅读就是学习:自我发现型的学习,需要我们自己去理解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四个层次的介绍

一、有四个层次的阅读

阅读层次是再高的层次也包含了较低的层次。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第一层次的阅读并没有在第二层次的阅读中消失,第二层又包含在第三层中,第三层又在第四层中。事实上第四层是最高的阅读层次,包括了所有的阅读层次,也超过了所有层次。

二、第一层次:基础阅读

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一般在小学时完成该阶段技巧的学习。
基础阅读通常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三、第二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特别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在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是:第一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这个阶段的阅读很有必要,可以让我们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读。

四、第三层次: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是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是最完整的阅读。本书主要就是在谈这个层次的阅读。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的阅读方式。

五、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的化的阅读。对读者来说,要求也非常多,就算他所阅读的是一本很简单,很容易懂的书也一样。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因此,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是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这种方式类似写硕士论文,要阅一个概念的相关书籍,自己整理出该概念的一套知识架构。

第三章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一、学习阅读的阶段

  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身体、智力、认知能力、注意力
    阅读准备阶段——相当于学前教育或幼稚园的学习经验
  2. 第二阶段:认字。学习读一些简单读物。这个时期会介绍一些基本的技巧,像字句的使用,词句的含义,字句的发音。
    认字——相当于一学生典型的学习经验
  3. 第三阶段:词汇的增长及对课文的运用。快速建立词汇的能力。
    功能性读写能力(functional literacy)——也就是有能力很轻易地阅读交通号志,或图片说明,填写政府的有关简单表格等等。
  4. 第四阶段:精炼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
    几乎可以阅读所有的读物了,但是却还不够老练。简单来说,他的成熟度是可以上高中的课程了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一、检视阅读的两个步骤

  1. 第一个步骤: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略读或粗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子层。你头脑中的目标是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其次,就算你决定了不再多花时间仔细阅读这本书,略读也能告诉你许多跟这本书有关的事。
  2. 检视阅读的一些建议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读一下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5)从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如果有后记,也要看一遍。
  3. 第二个步骤:粗浅的阅读。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一、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 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2. 四个问题:
    (1)整体来说,整本书在讲什么?
    (2)作者细微部分都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

二、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1. 做笔记,任何所感所想都要记录下来。
  2. 读的时候,在不损失含义的情况下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或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3. 做笔记的方法:
    (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申明或段落即可。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处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
    (7)在书页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8)读完一本书,再返回前面的空白页,按照自己的理解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将全书的整体架构写出来,列出基本的大纲与前后篇章秩序。
  4. 三种做笔记的方式:
    (1)结构笔记。在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是: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什么?第三,作者是接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你应该做一下笔记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
    (2)概念笔记。记录你关于这本书准确性与意义的看法
    (3)辩证笔记。针对异常讨论情景的笔记。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一这场讨论是由许多作者所共同参与的,而且他们可能根本没有常察自己的参与。

三、培养习惯

由许多规则养成一个习惯。规则的多样化,意味着要养成一个习惯的复杂度,而非表示要形成许多个不同的习惯,在到达一个程度时,每个分开的动作自然会压缩、连结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当所有相关动作都能相当自然地做出来时,你就已经养成做这件事的习惯了。

阅读就跟滑雪一样,除非你对每一个步骤都很熟练之后,你才能将所有不同的步骤连结起来,变成一个复杂却和谐的动作。你无法压缩其中不同的部分,好让不同的步骤立刻紧密连结起来。你在做这件事时,每一个分开来的步骤都需要你全神贯注地去做。在你分别练习过这些分开来的步骤后,你不但能放下你的注意力,很有效地将每个步骤做好,还能将所有的动作结合起来,表现出一个整体的顺畅行动。

培养一个习惯就是培养一系列切的更细的习惯,随着保持习惯时间的增多,一系列的小习惯就会变成一整个习惯。比如培养看书分为1找到书 2拿出书 3 翻开书。真正开始读书要1 检视阅读 2 分析阅读。当然这些动作都可以分为更细致的动作。

第二部分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的规则,一般来说是适用于论说性的作品—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传达知识的书。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一、书籍分类的重要性

  1.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适合用来阅读非小说,论说性的书。
    (1)阅读书名很重要

二、分类法

  1. 第一种:虚构的小说类
  2. 第二种: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
    1. 历史类
      1. 纪实:记录曾经发生过的事
      2. 科学:面对的是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事
    2. 哲学类:追求一般的真理
    3. 科学类:如果一本理论的书所强调的内容,超乎你的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是科学的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的书

这里可以看看 中国学科分类

三、实用性vs理论性作品。

如何分辨:
实用是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不管是立即或长期的功效。
而理论所关注的却是去明白或了解某件事。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概括来说,这也就是知和行的区别。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做的事。

四、一些可能有争议的书

实用手册、道德论述、演说和演讲按照本书的观点,它们都是实用性的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

引言: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这四个规则在告诉你一本书的内容是关于什么,要如何将架构列成纲要。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叙述整本书的大意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个规则: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1. 驾驭复杂的关系: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
  2. 如何拟大纲(案例)
    (1)作者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第五步分又是另一些事。
    (2)第一个部分又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到y,第二段落为x到y,第三段落为x到y
    (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是B,第三个重点是C,第四个重点是D等等。
  3. 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阅读与写作是一体两面的事情,就像教书与被教一样。

四、分析阅读的第四个规则: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

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语义

当某个时间,作者与读者同时在使用同一个单字,并采取惟一相同的意义时,在那种毫无模糊地带的状态中,他们就是找出共通的词义了。

五、分析阅读的第五个规则: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这是分析阅读第二阶段的第一个规则,目标不是列出一本书的架构纲要,而是诠释内容与讯息。

要注意到这个规则共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找出重要单字,那些举足轻重的单字。第二部分是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

语言作为一种沟通媒介,存在障碍。作者以他的表达习惯写下一本书。读者要努力去确认读到的文字和作者的意思相统一。

语言与思想的问题—特别是单字与词义之间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宁愿冒着重复的风险,也要确定这个重点被充分了解。这个重点就是,一个字词可能代表许多不同的词义,而一个词义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字词来解释。

  1. 找出关键字词
    如果你并不完全了解那些段落的意思,很可能是因为你并不清楚作者是如何使用一些特定的字眼。如果你把觉得有困扰的字圈出来,很可能就找出了作者有特定用法的那些字了。
  2. 专门用语及特殊字汇
    每一个知识领域都有独特的专门用语,读者需要搞清楚这些专门用语的意思。
  3. 找出字义
    有两种主要的可能:一是作者在全书每个地方用到这个字眼的时候都只有单一的意义,二是同一个字他会使用两三种意义,在书中各处不断地变换字义。第一种情况,这个单字代表着单一的词义。使用关键字都局限于单一意义的例子,最出名的就是欧几里得。第二种情况,那些单字代表着不同的词义。
    判断方法:首先,要判断这个字是有一个还是多重意义。如果有多重意义,要看这些意义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后,要注意这些字在某个地方出现时,使用的是其中哪一种意义。看看上下文是否有任何线索,可以让你明白变换意义的理由。最后这一步,能让你跟得上字义的变化,也就是跟作者在使用这些字眼时一样变化自如。
    确定意义的过程要不断调整,有可能前面找到的不对,后面发现的才对。
  4. 片语:如果一个片语是个独立的单位,也就是
    说它完整,可以当一个句子的“主语"(subject)或“谓语"(predicate),那就可以把它当一个单一的字来看。这个片语就像单一的字一样可以用来形容某件事。

只要你肯花一点精神,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找出重要的关键字,确认每个字不同意义的转换,并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你对一本书的理解力就会大大增加了。很少有一些习惯上的小小改变,会产生如此宏大的效果。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六、分析阅读的第六个规则: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书主要想要表达什么——论点或主旨。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作者在表达他对某件事的判断。他断言某件他认为是真的事,或否定某件他判断是假的事。他坚持这个或那个是事实。这样的提案,是一种知识的声明,而不是意图的声明。作者的意图可能在前言的一开头就告诉我们了。就一部论说性的作品来说,通常他会承诺要指导我们做某件事。为了确定他有没有遵守这些承诺,我们就一定要找出他的主旨(propositions)才行。

  1. 句子与主旨
    让我们说明句子与主旨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本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在谈论主旨。有时候,一些句子在表达的是疑问。他们提出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主旨则是这些问题的答案。主旨所声明的是知识或观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表达这种声明的句子是叙述句(declarative),而提出问题的句子是疑问句(interrogative) 其他有些句子则在表达希望或企图。这些句子可能会让我们了解一些作者的意图,却并不传达他想要仔细推敲的知识。
  2. 找出关键句
    关键句可能是阅读时比较困难的句子。关键句一般是阐述作者的判断,通常后面会接一连串的论述。存在关键字的句子很可能是关键句。
  3. 找出主旨
    必须找出每个句子所包含的主旨。这是你必须知道句子在说什么的另一种说法。

七、分析阅读的第七个规则: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

作者是如何论述他的论点的?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种说法总是受到许多理由、许多方法的支持。有时候我们可以强力主张真实,有时候则顶多谈谈某件事的可能。但不论哪种论点都要包含一些用某种方式表达的陈述。“因为”那样,所以会说这样。“因为”这两个字就代表了一个理由。

  1. 找出论述
    指导我们阅读的第七个规则的逻辑单位,是“论述”——一系列先后有序,其中某些还带有提出例证与理由作用的主旨。如同“意思”之于文字,“主旨”之于句子,“论述”这个逻辑单位也不会只限定于某种写作单位里。一个论述可能用一个复杂的句子就能说明。可能用一个段落中的某一组句子来说明。可能等于一个段落,但又有可能等于好几个段落。
  2. 论述分类
    一种是以一个或多个特殊的事实证明某种共通的概念,另一种是以连串的通则来证明更进一步的共通概念。前者是归纳法,后者是演绎法。但是这些名词并不重要。重点在如何区分二者的能力。
    找出作者认为哪些事情是假设,哪些是能证实的或有根据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他可能会诚实地告诉你他的假设是什么,或者他也可能很诚实地让你自己去发掘出来。

八、分析阅读的第八个规则:找出作者的解答。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这三个规则在一起所说明的是批评式阅读的条件,而在这样的阅读中,读者应该能够与作者“辩论”。

九、分析阅读的第九个规则: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

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阅读就是作者在说话,阅读完就该读者说话了。比如我同意书中的哪些观点?我不同意书中哪些观点?我对那些观点暂缓评论?

十、分析阅读的第十个规则: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

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十一、分析阅读的第十一个规则: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 受教是一种美德
    评论前要先确认已经领会了书中所教导的知识。
  2. 暂缓评论的重要性
  3. 避免争强好胜
  4. 化解争议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

读者能与作者进行对话,并能回应他所说的话。
在读者说出:“我了解,但我不同意。”之后,他可以用以下的概念向作者说明:
(1)你的知识不足(uninformed)。
(2)你的知识有错误(misinformed)。
(3)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
(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阅读时要判断作者的论点是否正确

作者有可能出现的几种问题:

  1. 说一位作者知识不足,就是在说他缺少某些与他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知识。
  2. 说一位作者的知识错误,就是说他的理念不正确。
  3. 一位作者是不合逻辑的,就是说他的推论荒谬。
  4. 说一位作者的分析是不完整的,就是说他并没有解决他一开始提出来的所有问题,或是他并没有尽可能善用他手边的资料,或是他并没有看出其间的含意与纵横交错的关系,或是他没法让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

运用本书所提供的规则,仔细地阅读一本书,而不是浮面地阅读大量的书,就是一个好读者能达到的理想境界了。当然,许多书都值得精读。但有更多的书只要浏览一下就行了。要成为一个好读者,就要懂得依照一本书的特质,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来阅读。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有些书可能与其他书有非常紧密的关联,导致不看其他书的时候对这本书的理解非常困难。此时需要阅读其他关联书,作为辅助手段,来帮助我们对这本书更好的理解。

外在辅助来源:

  1. 相关经验
  2. 其他的书
  3. 导论与摘要
    少用导读和摘要类的书:原因1 观点有可能有一定倾向性不客观 2 观点可能不一定全面
  4. 工具书

可以阅读作者读的书。或者读相关理论的按时间顺序的发展。阅读的顺序可以是从现代到过去,也可以从过去到现代。虽然从过去读到现代的作品因为顺其自然而有一定的好处,不过年代的角度也可以倒过来观察。

第三部分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书要用不同类型的方法。

第十三章 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实用性的书因此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种,就像本书一样,或是烹饪书、驾驶指南,基本上都是在说明规则的。无论其中谈论到什么问题,都是为了说明规则而来的。这类书很少有伟大的作品。另一类的实用书主要是在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许多伟大的经济、政治、道德巨著就属于这一类。

  1. 方法论类
    这类的书通常是告诉你怎么做(how)。通常这类书的作者会提出一些规则,接着论述原理来让规则更加让人信服。
  2. 原理类
    这类书通常是告诉你为什么(why)。

读实用型书时要回答的问题:

  1. 说出作者想要你做什么?
  2. 如何论述主旨的
  3. 为什么要这么做?
  4. 内容真实吗?

第十四章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想象文学在阐述一种经验,读者只有借着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

1 阅读想象文学的不要:

  1. 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
    在阅读一个故事时,我们一定要用那样的方式来表现,让故事在我们身上活动。我们要让故事贯穿我们,做任何它想要做的事。我们一定得打开心灵,接纳它。
  2. 在想像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那是逻辑的,不是故事或诗的,二者完全不同。
    论说性作品会尽力描述清晰,但想象文学会尽量模糊,会尽量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字义,好让这些字特有的多元性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渲染力。作者会用隐喻的方式让整本书整合起来。
  3. 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对一个好故事来说,所谓“真理”就是一种写实,一种内在可能性,或与真实的神似。那一定要像个故事,但用不着像在做研究或实验一样来形容生活的事实或社会的真相。

2 读想象文学的建议:

  1. 你必须将想像文学作品分类。
    抒情诗在叙述故事时,基本上是以表达个人情绪的经验为主。小说与戏剧的情节比较复杂,牵涉到许多角色,彼此产生互动与反应,以及在过程中情感的变化。
  2. 你要能抓住整本书的大意。
    你能不能掌握这一点,要看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说明整本书的大意。小说的整体大意也与作者面对的问题有关,而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就是想要传达一个具体的经验,所以一篇故事的大意总是在情节之中。除非你能简要地说明剧情—不是主旨或论述—否则你还是没有抓住重点。在情节中就有大意。
  3. 你不仅要能将整本书简化为大意,还要能发现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
    要说出故事从哪里开始,经过哪些阶段的发展,高潮是哪里,怎样结束的。

3 读想象文学的规则:

  1. 找出大纲是什么?这本书在说什么?
  2. 说出作品诠释规则是什么?
    (1)小说的要素是插曲、事件、角色与他们的思想、言语、感觉及行动。这些都是作者所创造出来的世界中的要素。作者操纵着这些要素的变化来说故事。这些要素就是逻辑作品中的共识。就像你要跟逻辑作品的作者达成共识一样,你也要能熟知每个事件与人物的细节。如果你对角色并不熟悉,也无法对事件感同身受,你就是还没有掌握到故事的精髓。
    (2)共识与主旨有关。在这个想像的世界中宾至如归。知道一切事件的进行,就像你亲临现场,身历其境。变成其中的一个成员,愿意与其中的角色做朋友,运用同情心与洞察力参与事件的发生,就像你会为朋友的遭遇所做的事一样
    (3)如果说论说性作品中有任何活动,那就是论述的发展。你对角色都熟悉了,你加人了这个想像的世界,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同意这个社会的法律,呼吸同样的空气,品味同样的食物,在同样的高速公路上旅行。现在,你一定要跟随他们完成这场探险。这些场景或背景,社会的组合,是小说中各个要素之间静态的联系(如同主旨一样)。而情节的披露(如同论述或推论)是动态的联系。

4 如何评价一本想象作品的规则?

  1. 在你衷心感激作者试着为你创造的经验之前,不要批评一本想像的作品。
  2. 说出你喜欢哪些,不喜欢哪些。要客观地指出书中某些事件造成你的反感。你不只要能说明你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
  3. 要能表达出这本书中哪些地方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并说明理
    由才行。

第十五章 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

前一章里讨论的是想象文学的一般规则,通用并且适用于更广义的各种想象文学,只是在读具体类型的作品时要做一些调整。

如何阅读故事书

快读,全心全意的读。最好一口气读完。

要回答的问题

  1. 这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2. 内容的细节是什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3. 你喜欢哪部分?不喜欢哪部分?理由是?结果是否符合书中的逻辑?

如何阅读抒情诗

  1. 不论你觉得自己懂不懂,都要一口气读完,不要停。
  2. 重读一遍—大声读出来。
  3. 阅读这类书的读者感觉到他们一定要多知道一点关于作者及背景的资料。

对抒情诗的问题通常是修辞的问题,或是句法的问题。你无法与诗人达成共识,但是你能找出关键字。你不会从文法中分辨出来,而是从修辞上找到。

为什么诗中有些字会跳出来,凝视着你?是因为节奏造成的?还是押韵的关系?还是这个字一直在重复出现?如果好几段谈的都是同样的概念,那么彼此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你找出的答案能帮助你了解这首诗。在大部分好的抒情诗中,都存在着一些冲突。有时是对立的两方—或是个人,或是想像与理想的象征—出场了,然后形容双方之间的冲突。如果是这样的写法,就很容易掌握。但是通常冲突是隐藏在其中,没有说出口的。譬如大多数的伟大抒情诗—或许最主要的都是如此—所谈的都是爱与时间、生与死、短暂的美与永恒的胜利之间的冲突。但是在诗的本身,却可能看不到这些字眼。

第十六章 如何阅读历史书

历史的意义在于记录,但历史像一个年代久远的谋杀案,所有的证人甚至凶手都已死无对症。

阅读历史书要回答的问题:

  1. 每一本历史书都有一个特殊而且有限定范围的主题。主题是什么?
  2. 历史书在说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当然是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故事是怎样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如何阅读传记与自传

分类

  1. 定案本。是对一个人的一生作详尽完整的学术性报告,这个人重要到够得上写这种完结篇的传记。定案本的传记绝不能用来写活着的人。这类型的传记通常是先出现好几本非定案的传记之后,才会写出来。一本定案本是历史的一部分。
  2. 授权本。几乎所有活着的人的传记都属于这一种。
  3. 自传

个人理解可以当小说去读

如何阅读关于当前的事件

要回答的问题:

  • (1)这个作者想要证明什么?

  • (2)他想要说服谁?

  • (3)他具有的特殊知识是什么?

  • (4)他使用的特殊语言是什么?

  • (5)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吗?

第十七章 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

阅读科学作品

本书只限定讨论两种形式的书:一种是在我们传统中,伟大的科学与数学的经典之作。另一种则是现代科普著作。

科学论文目前已经变成专家写给专家看的东西了,好处是专家间更好交流科学进步的更快,坏处是普通人没法阅读。

阅读科学与数学经典之作的规则就是分析阅读的规则。

科学作品中,主要的词汇通常都是一些不常见的或科技的用语。这些用语很容易找出来,你也可以经由这些用语找到主旨。主旨通常都是很一般性的。科学不是编年史,科学家跟历史学家刚好相反,他们要摆脱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他要说的是一般的现象,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则。

在阅读科学作品时,似乎有两个主要的难题。一个是有关论述的问题。科学基本上是归纳法,基本的论述也就是经由研究查证,建立出来的一个通则—可能是经由实验所创造出来的一个案例,也可能是长期观察所收集到的一连串案例。还有另外一些论述是运用演绎法来推论的。这样的论述是借着其他已经证明过的理论,再推论出来的。在讲求证据这一点上,科学与哲学其实差异不大。不过归纳法是科学的特质。

阅读数学作品

数学其实是一种语言,所以阅读数学时基础阅读很重要

  1. 从基础阅读开始。学会并记住数学中的符号。特定的符号或符号之间的关系要记下来。
  2. 可以从阅读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开始
  3. 数学是一种很纯粹很美的学科

第一,你至少可以把一些比你想像的基础程度的数学读得更明白。我们已经建议你从欧几里得开始,我们确定你只要花几个晚上把《几何原理》读好,就能克服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读完欧几里得之后,你可以进一步,看看其他经典级的希腊数学大师的作品—阿基米德(Archimedes),阿波罗尼乌斯(Apollonius),尼科马科斯(Nicomachus)。这些书并不真的很难,而且你可以跳着略读。

第二,如果你阅读数学书的企图是要了解数学本身,当然你
要读数学,从头读到尾—手上还要拿枝笔,这会比阅读任何其他的书还需要在书页空白处
写些笔记。但是你的企图可能并非如此,而是只想读一本有数学在内的科学书,这样跳着
略读反而是比较聪明的。

这里以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光学》为例。

以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例,书中包含了很多命题,有作图问题与定理。但你用不着真的每一个都仔细地去读,尤其第一次从头看一遍的时候更是如此。先看定理的说明,再看看结论,掌握一下这是如何证明出来的。读读引理(lemmas)及系理(corollaries)的说明,再读所谓旁注(scholiums)(基本上这是讨论命题与整个问题之间的关系)。这么做了之后,你会看到整本书的全貌,也会发现牛顿是如何架构这个系统的—哪个先哪个后,各个部分又如何密切呼应起来。用这样的方法读这本书,觉得困难就不要看图表(许多读者是这么做的),只挑你感兴趣的内容来看,但要确定没错过牛顿所强调的重点。其中一个重点出现在第三卷的结尾,名称是“宇宙系统”,牛顿称之为一般的旁注,不但总结了前人的重点,也提出了一个物理学上几乎所有后人都会思考的伟大问题。

牛顿的《光学》(Optics)也是另一部伟大的科学经典作品,你应该也试着读一下。其实书中谈到的数学部分不多,但你一开始看时可能不这么认为,因为书中到处都是图表。其实这些图表只是用来说明牛顿的实验:让阳光穿过一个小洞,射进一个黑暗的房间,用棱镜截取光线,下面放一张白纸,就可以看到光线中各种不同的颜色呈现在纸上。你自己就可以很简单地重复这样的实验,这是做起来很好玩的事,因为色彩很美丽,而且描绘得一清二楚。除了有关这个实验的形容,你还会想读一下有关不同定理或命题的说明,以及三卷书中每卷结尾部分的讨论,牛顿在这里会对他的发现作个总结,并指出其意义。第三卷的结尾尤其出名,在这里牛顿对科学这个行业作了一些说明,很值得一读。

关于科普书的重点

  1. 要确认主题。

  2. 要发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 要与作者达成共识。

  4. 要找出主旨与论述。

  5. 在评估或衡量意义之前,要能完全了解这本书才行。

第十八章 如何阅读哲学书

1 哲学常问的问题

什么是存在,存在和不存在的区别是什么?存在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每一种存在事物的特质是什么?事物存在的方法是否各有不同—各有不同的存在形式?是否某些事物只存在心中,或只为了心灵而存在?而存在于心灵之外的其他事物,是否都为我们所知,或是否可知?是否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是具体的,或是在具体物质之外仍然存在着某些事物?是否所有的事都会改变,还是有什么事是永恒不变的?是否任何事物都有存在的必要?还是我们该说:目前存在的事物不见得从来都存在?是否可能存在的领域要大于实际存在的领域?

改变所牵涉到的是什么呢?在每一个改变的过程中,是否有什么坚持不变的东西?以及这个坚持不变的东西是否有哪些方面还是要遭逢改变?当你在学习以前不懂的东西时,你因为获得了知识而在某方面有了改变,但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是同一个人。否则,你不可能说因为学习而有所改变了。是否所有的改变都是如此?譬如对于生死这样巨大的改变—也就是存在的来临与消失—是否也是如此?还是只对一些不太重要的改变,像某个地区内的活动、成长或某种质地上的变动来说,才如此?不同的改变到底有多少种?是否所有的改变都有同样的基本要素或条件?是否所有这些因素或条件都会产生作用?我们说造成改变的原因是什么意思呢?在改变中是否有不同的原因呢?造成改变—或变化的原因,跟造成存在的原因是相同的吗?

2 哲学的领域分类

  1. 形而上。哲学家提出来的问题,也有助于哲学两大领域中次分类的区分。如果思辩或理论型的哲学主要在探讨存在的问题,那就属于形上学。

  2. 自然哲学。如果问题与变化有关—关于特质与种类的演变,变化的条件与原因—就是属于自然哲学的。

  3. 认识论。如果主要探讨的是知识的问题—关于我们的认知,人类知识的起因、范围与限制,确定与不确定的问题—那就属于认识论(epistemology)的部分,也称作知识论。

  4. 理论哲学。就理论与规范哲学的区分而言,如果是关于如何过好生活,个人行为中善与恶的标准,这都与伦理学有关,也就是理论哲学的领域;

  5. 规范哲学。如果是关于良好的社会,个人与群体之间的行为问题,则是政治学或政治哲学的范畴,也就是规范哲学的领域。

可以根据问题分为第一顺位问题和第二顺位问题。把世上存在及发生了什么事,或人类该做该追求的问题当作“第一顺位问题”。第二顺位问题:关于我们在第一顺位问题中的知识,我们在回答第一顺位问题时的思考模式,我们如何用语言将思想表达出来等问题。

当前哲学界认为第一顺位问题是不可能被解决的,所以几乎全然放弃了第一顺位问题的研究,而转向了第二顺位问题的研究工作上。1930年前的或稍晚一点前的哲学书即是写给专家看的也是写给一般人看的,但之后的经典著作都像科学论文似的都是写给专家看的。

哲学不像科学一样可以做实验、考证,哲学只能思考。如何验证思考结果呢?通过实际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阅读过程中可能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哲学作品会像科学作品一样有一些今天看来错误的地方,但这个问题在当时是没有解的,只有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解开谜题。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原谅,不是原谅哲学家或科学家,而是原谅时代的局限性。

3 西方哲学家的5种论述方式

  1. 哲学对话。柏拉图的《对话录》,记录了一群人和苏格拉底针对某主题的讨论。
  2. 哲学论文或散文。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形而上》、《伦理学》、《政治学》、《诗学》
  3. 面对异仪,中世纪的哲学风格。圣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阿奎那的风格,结合了提出问题与面对异议的两种形态。
  4. 哲学系统化。17世纪,笛卡尔与斯宾诺莎所发展出来的。他们着迷于数学如何组织出一个人对自然的知识,因此
    他们想用类似数学组织的方式,将哲学本身整理出来。斯宾诺莎的《伦理学》
  5. 格言形式。尼采在他的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ake Zarathustra)中所采用的,一些现代的法国哲学家也运用这样的方式。

4 阅读哲学的提示

最重要的就是要发现问题,或是找到书中想要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详细说明出来了,也可能隐藏在其中。不管是哪一
种,你都要试着找出来。哲学家作品的中心思想可能会在一本书也可能分散在多本书种。

哲学讨论的基本词义就像科学作品一样,当然是抽象的。其实,任何具有共通性的知识,除了抽象的词义外,无从表达。抽象并没什么特别难的。我们每天都在运用,也在各谈话中运用这些抽象词义。不过,似乎很多人都为“抽象”或“具体”的用词而感到困扰。每当你一般性地谈到什么事情,你就使用抽象的字眼。你经由感官察觉到的永远是具体与个别的,而你脑中所想的永远是抽象又普遍的。要了解一个“抽象的字眼”,就要掌握这个
字眼所表达的概念。所谓你对某件事“有了概念”,也就是你对自己具体经验到的某些事情的普遍性层面有了了解。你不能看到,碰触到,甚或想像到这里所谓的普遍性层面。如果你做得到,那么感官与思想就毫无差别了。

步骤

  1. 通过关键词的语义找到中心思想。有难度,但很必要。背景知识,一般论述中作者会提到一些不证自明的主旨,如果不知道需要自行研究。
  2. 论述过程。借助导读或其他探讨同类问题的作品可以帮助理解

第十九章 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常见的领域:种族问题、犯罪、执法、贫穷、教育、福利、战争与和平、好政府与坏政府。

社会科学是什么

诸如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的学科,都是组成社会科学的核心,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家都会将这些学科归纳进来。此外,我们相信大部分社会科学家应该会认为,即使不是全部,但大部分有关法律、教育、公共行政的作品,及一部分商业、社会服务的作品,再加上大量的心理学作品,也都适合社会科学的定义。

容易阅读的点:社会科学通常讨论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词,例如文化、地位、行为、共识、社会压力、失序的社会、健全的社会等。

不容易阅读的点:社会科学无法像科学一样对一些概念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比如社会的定义就不像等腰三角形的定义那么明确。

社会科学书作品通常要阅读几本而不是一本才能弄清楚。所以要用到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的技巧。

第四部分 阅读的终极目标

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让我想起了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区别。虽没有太大关系,还是提一下吧。

本科生:学习某个细分领域已经发现并反复验证过的知识。

研究生:在一大块知识领域中选择一个细分领域,针对某细分领域触摸到人类知识的边界。恭喜你达成触摸人类知识边界的成就。

博士生:在某细分领域触摸到人类知识边界的基础上,在此细分领域突破了一点点,将人类的知识领域扩大了一点点。恭喜你达成突破人类知识边界的成就。

个人感觉前面的基础阅读对应小学;分析阅读就对应初中、高中、大学;主题阅读呢就好像研究生。

第二十章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作主题阅读时,第一个要求就是知道: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来说,所牵涉的绝对不是一本书而已。第二个要求则是:要知道就总的来说,应该读的是哪些书?

一个主题通常包括一大堆书,如何决定读哪些书,这是个问题。单说爱这个主题,非常多的行为都是爱。爱不单只属于人类,也属于动物,爱属于宇宙万物。爱随时间变化,随不同的种族变化,随性别变化,太多太多的因素可以和爱组合,每一种组合都可以说它属于爱的范畴。

对所有属于该主题的书检视阅读一遍。检视阅读(粗读)很重要。第一可以对主题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第二通过检视阅读可以花较少的成本过滤掉不属于目标主题的书。让我们把时间节省下来去读那些真正属于目标主题的书。

每阅读一本属于目标主题的书,要做一次目标主题资料的整合。把每本书的知识提取融合到针对该主题自己建立的知识体系中。针对体系中没有的知识加以填充,针对体系中有更完善的观点加以优化。

1 主题阅读准备阶段

  1. 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 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2 主题阅读正式开始后的5个步骤:

  1. 浏览所有在准备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这些书中哪些章节是相关的,他们可以提取出的统一内容是什么?找出对主题有帮助的内容。

  2. 带领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很多书的作者用的字眼不同,所以这个时候就是要由你来建立共识,带领作者与你达成共识,而不是你跟着他们走。这需要大量的翻译工作,把每位作者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用语习惯等翻译成你自己的表达方式,就好像你在写书一样。

  3. 理清问题。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列出一些我们做主题阅读之初的一系列问题,让那些作者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通常跟我们在研究的概念或现象的存在或特质有关。这种情况存在吗?是这样吗?这个现象是如何被发现,或这个概念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有关。

  4. 界定议题。 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根据不同作者的的论述找出他们的关联,根据作者的观点分类。整理一套自己的论述。

  5. 分析讨论。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注意: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要做到这一点,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针对任何一本书都要回答几个个问题:这个主题在说什么?是如何说明的?说的是对的吗?与主题何干?回答后要说明原因。

主题阅读时要始终保持客观性,不偏不倚。

3 主题阅读的案例

以进步这个主题为案例

  1. 列出与主题有关的书目。相关的书大概450本,通过多次检视阅读,过滤掉小说、或诗、只保留论说性的和主题相关的资料。检视阅读中要建立一套中立的语言来论述。
  2. 历史上真的有进步这会事吗?有是、否、不知道三种回答。所有的议题都应该和进步的本质或特质相关。那么这里的议题就变为3种:
    1. 进步是必要的,还是取决于其他因素?
    2. 进步会无休止的持续下去?还是会走到终点或高原期而消失?
    3. 进步是人类的天性,还是养成的习惯——来自人类动物的本能?或只受外部因素影响?

上面就是关于进步主题的分析架构,上述的议题当然可以继续拆分成更小的议题,针对这些一层层议题分析论述的过程和结果就是主题阅读的结果。如果愿意也可以将主题阅读内容整理成一本书。

4 应用主题工具书

主题阅读的根本问题:除非你知道要读些什么书,否则你没办法使用主题阅读。但是除非你能做主题阅读,否则你不知道该读些什么书。

做主题阅读时,花在找书和资料的时间,远远超过其他步骤所需的总时间。这种情况下主题工具书就很重要了。

类似与出版于1940年的《西方世界的经典名著》包含了3000种主题,就每一个主题都可以根据页码找到相关的参考资料。

做主题阅读时先试着找找有没有主题工具书,如果有那么相对会轻松很多。

第二十一章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读这本书又重新刷新了我对马克思伟大程度的认识,人终其一生不过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来回荡漾。又想到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这里对知行合一我谈谈个人的理解。其一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要统一。首先对我来说就是对事物的认识和对事物的行动要统一,比如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其次是我想要的和我正在做的要统一,行动和目标一致。最后是第二点要和第一点保持一致,想要的和正在做的要符合对客观规律的认知。

1 好书

好书应当要么提升认识世界的能力、要么提升改造世界的能力。好书应该是超出我们一定认知水平的书。当前存在的书中有99%的书是烂书,这句话我之前是存疑的,现在看确实是这样的。

好书分种类,第一种是度过一段时间后再读,发现内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难了,那么这种书对你的帮助就仅限于此了;第二种是重新读的时候发现书和你一起成长了,每次读都从中读出了新的东西,当然这本书在好书中也只占99%。你应该自己找出这种类型的书,不断一读再读,这会帮你不断成长。

2 心智与生命的成长

假如在一个荒岛上,只允许你带10本书,会带哪10本?这个问题没意义吗?不,很有意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某种程度上看人生就是一座荒岛。

人的身体到30岁达到高峰后就不断恶化,但心智不是。心智是万物之灵与其他动物的最主要不同之处。我们的头脑不像身体,可以无限的成长与发展下去。我们的心智不会因为到了某个年纪就停止成长。所以要学到老,活到老。

但如果不思考,心智就会萎缩,大脑会生锈。外界的刺激让我们的心智不断成长,但就像药品一样,一旦习惯需要的量会越来越大。到最后这些心智的力量就只剩一点点,甚至毫无作用。当停止思考时,死亡也跟着来了。

而本书所强调主动有效的阅读不单单对我们的工作和事业有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结尾

感谢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 与 查尔斯·范多伦!感谢译者 郝明义 与 朱衣!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