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第3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处理机调度:多道程序环境下,动态的把处理机分配给就绪队列中的一个进程使之执行。
提高处理机的利用率、改善系统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处理机调度的性能。
处理机调度便成为OS设计的中心问题之一。分配的任务由处理机调度程序完成。
一、处理机调度的基本概念
作业进入系统驻留在外存的后备队列上,再至调入内存运行完毕,可能要经历下述三级调度。
高级调度(High Scheduling)
中级调度(Intermediate-Level Scheduling)
低级调度(Low Level Scheduling)
1、高级调度(High Scheduling)
又称作业调度或长程调度(Long-Term Scheduling),接纳调度(Admission Scheduling)
主要在早期批处理阶段,处理在外存上的作业。
决定外存后备队列中的哪些作业调入内存;
为它们创建进程、分配必要的资源;
将新创建的进程排在就绪队列上,准备执行。

  • 管理的方面比较多。
    作业调度决定的细节
    接纳多少作业——取决于多道程序度。应根据系统的规模和运行速度等情况综合考虑。
    接纳哪些作业——取决于采用的调度算法。如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等。
    系统运行并不一定存在高级调度
    批处理系统:作业进入系统后先驻留外存,故需要有作业调度。
    分时系统:为及时响应,作业由终端直接送入内存,故不需作业调度。
    实时系统中,通常也不需作业调度。
    2、低级调度(Low Level Scheduling)
    也称为进程调度、微观调度或短程调度(Short-Term Scheduling)
    决定内存就绪队列中的哪个进程获得处理机,进行分配工作。是最基本的一种调度,在三种基本OS中都有。

进程调度方式
1)非抢占方式(Non-preemptive Mode)
一旦处理机分配给某进程,该进程一直执行。决不允许其他进程抢占已分配运行进程的处理机。
2)抢占方式(Preemptive Mode)
允许调度程序根据某种原则,暂停某个正在执行的进程,将处理机重新分配给另一进程。
进程调度方式比较

调度程序的任务职能:调度和分派。
(1) 记录系统中所有进程的有关情况
(2) 确定分配处理机的原则
(3) 分配处理机给进程
(4) 从进程收回处理机

3、中级调度(Intermediate-Level Scheduling)
又称交换调度或中程调度(Medium-Term Scheduling)
引入目的: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根据条件将一些进程调出或再调入内存。
三种调度的频率和复杂度
进程调度:运行频率最高,算法不能太复杂,以免占用太多的CPU时间。分时系统通常10~100ms便进行一次。
作业调度:一个作业运行完毕退出系统时即触发重新调度一个新作业入内存,周期较长,大约几分钟一次。因而也允许作业调度算法花费较多的时间。
中级调度:运行频率基本上介于上述两种调度之间。

4、调度队列模型
不论高级、中级或者低级调度,都涉及到进程队列,由此形成了三类调度队列模型。从这三种方式中体验调度的过程。
仅有进程调度的调度队列模型
具有高级和低级调度的调度队列模型
同时具有三级调度的调度队列模型

1)仅有进程调度的调度队列模型
常见情况:
分时系统。
通常仅设置进程调度,用户键入的命令和数据,都直接送入内存。
调度对象:
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
组织形式:
栈、树或一个无序链表
用何种形式取决于OS类型和采用的调度算法。如:分时系统中把就绪进程组织成FIFO队列形式:按时间片轮转方式运行。
进程调度过程如下:
每个进程在执行时按规定的时间片算法,在给定时间片内任务有三种执行情况:
1.完成工作,释放处理机进入完成状态
2.未完成,将该任务再放入就绪队列末尾
3.因某事件而被阻塞,被OS放入阻塞队列

进程调度什么时候发生?或者说什么时候需要进程调度程序执行去给CPU做选择?
正在执行的进程结束
正在执行的进程阻塞
正在执行的进程未完成转就绪(时间片到)
新就绪了更高优先级的进程(抢占式)

2)具有高级和低级调度的调度队列模型
批处理系统中,还需要作业调度

3)同时具有三级调度的调度队列模型
引入中级调度后,进程的状态变化:
就绪状态:分为内存就绪和外存就绪。
阻塞状态:分为内存阻塞和外存阻塞。
中级调度使进程在上述状态间变化,并使数据在内外存间互换。

5. 选择调度方式和调度算法的若干准则
不同的情况和对象需求不同,适用的方式和算法也不同。
1)面向用户的准则
周转时间短:
针对批处理系统的性能指标。作业从提交到完成所经历的时间。
CPU执行用时Ts
总的等待时间Tw = 在后备队列中等待 + 就绪队列上等待

  • 阻塞队列中等待(等待I/O操作用时)
    周转时间T=Ts+Tw
    带权周转时间W= T/Ts
    平均周转时间、平均带权周转时间(n个作业求平均)
    响应时间快:针对分时系统。用户输入一个请求(如击键)到系统给出首次响应(如屏幕显示)的时间
    均衡性:系统响应时间的快慢与用户所请求的复杂性相适应。
    截止时间的保证:针对实时系统的性能指标。开始截止时间和完成截止时间。任务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开始或完成,调度方式和算法必须能保证该要求。
    优先权准则:三大基本OS在调度算法的选择时都可遵循。可以使关键任务达到更好的指标。
    2)面向系统的准则
    系统吞吐量高:批处理系统的重要指标。
    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作业数,跟作业本身(与作业平均长度密切相关)和调度算法都有关系;
    处理机利用率好(主要针对大中型主机)
    各类资源的平衡利用(主要针对大中型主机)

不同系统需求各有侧重
批处理系统
平均周转时间短
系统吞吐量高
处理机利用率好
分时系统
响应时间快
均衡
实时系统
截至时间的保证
可预测性

作业调度相关内容
作业(Job):
高级调度的基本单位,包括程序、数据及作业说明书,系统根据作业说明书控制程序的运行。
作业步(Job Step):
完成作业任务的每一个加工步骤称为一个作业步。
作业控制块(JCB):
作业标识,用户名称,用户帐户;作业类型(CPU忙型、I/O忙型、终端型等);作业状态,调度信息,资源需求;进入系统时间,开始处理时间,作业完成时间,作业退出时间;资源使用情况等。
作业一般有三种状态:
后备、运行(即已成为就绪进程,转入进程调度)和完成。
调度上:
用户期望自己的作业周转时间尽可能少;系统期望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尽可能少。

二、 调度算法
调度的实质就是一种资源分配。不同的系统和系统目标,通常采用不同的调度算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如批处理系统为照顾为数众多的短作业,应采用短作业优先的调度算法;
如分时系统为保证系统具有合理的响应时间,应采用轮转法进行调度。
目前存在的多种调度算法中,有的算法适用于作业调度,有的算法适用于进程调度;但有些算法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都可以采用。

1、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FCFS
一种最简单的调度算法,按先后顺序进行调度。既可用于作业调度,也可用于进程调度。
按照作业提交,或进程变为就绪状态的先后次序分派CPU;
新作业只有当当前作业或进程执行完或阻塞才获得CPU运行
被唤醒的作业或进程不立即恢复执行,通常等到当前作业或进程出让CPU。 (所以,默认即是非抢占方式)
不利于短作业(进程)

2. 短作业(进程)优先调度算法SJF/SPF
优点:
通过上表可见采用SJF/SPF算法,平均周转时间、平均带权周转时间都有明显改善。SJF/SPF调度算法能有效的降低作业的平均等待时间,提高系统吞吐量。
方式:
分抢占和非抢占两种方式,上例为简单的非抢占式。

SJF/SPF的不足:
1. 对短作业有利,但同时造成了对长作业的不利。
2.由于作业(进程)的长短含主观因素,不一定能真正做到短作业优先。
3.未考虑作业的紧迫程度,因而不能保证紧迫性作业(进程)的及时处理。

3. 高优先权优先调度算法HPF
照顾紧迫性作业,使其获得优先处理而引入调度算法。常用于批处理系统中的作业调度算法,以及多种操作系统中的进程调度算法
1) 分两种方式:
非抢占式优先权算法
抢占式优先权算法 关键点:新作业产生时

2)优先权的类型
静态优先权:创建进程时确定,整个运行期间保持不变。一般利用某一范围的一个整数来表示,又称为优先数。
动态优先权:创建进程时赋予的优先权可随进程的推进或随其等待时间的增加而改变。

关于进程优先权的确定?依据如下:
进程类型:一般来,系统进程高于用户进程。
进程对资源的需求:如进程的估计时间及内存需要量的多少,对要求少的进程赋予较高优先权。
用户要求:由用户进程的紧迫程度及用户所付费用的多少来确定优先权的。

3)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HRRN
短作业优先算法是一种比较好的算法(相当于根据作业长度设定的静态优先权算法),适用于短作业较多的批处理系统中,其主要不足是长作业的运行得不到保证。
HRRN为每个作业引入动态优先权,使作业的优先级随着等待时间的增加而以速率a提高:
优先权 =(等待时间+要求服务时间)/要求服务时间
= 响应时间 / 要求服务时间

3. 基于时间片的轮转调度算法RR
分时系统新需求:及时响应用户的请求;采用基于时间片的轮转式进程调度算法。
早期分时系统采用的是简单的时间片轮转法,进入90年代后广泛采用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1)时间片轮转算法
将系统中所有的就绪进程按照FCFS原则,排成一个队列。
每次调度时将CPU分派给队首进程,让其执行一个时间片。时间片的长度从几个ms到几百ms。
在一个时间片结束时,发生时钟中断。
调度程序据此暂停当前进程的执行,将其送到就绪队列的末尾,并通过上下文切换执行当前就绪的队首进程。
进程阻塞情况发生时,未用完时间片也要出让CPU
能够及时响应,但没有考虑作业长短等问题。

关于时间片长度
时间片长度的选择要与完成一个基本的交互过程所需的时间相当,保证一个基本的交互过程可在一个时间片内完成。
设置不合适反而都会导致响应时间长。
影响时间片长度的主要因素
系统的处理能力和系统的负载状态。

(2)多级反馈队列算法FB
特点:多个就绪队列,循环反馈
动态优先级、时间片轮转
1)设置多个就绪队列,各队列有不同的优先级,优先级从第一个队列依次降低。
2) 赋予各队列进程执行时间片大小不同, 优先权越高,时间片越短。
3)当一个新进程进入内存,引发的调度过程
准备调度:先将它放入第一个队列的末尾,按FCFS原则排队等待调度。
IF时间片内完成,便可准备撤离系统;
IF时间片内未能完成,调度程序便将该进程转入第二队列的末尾等待再次被调度执行。
当第一队列中的进程都执行完,系统再按FCFS原则调度第二队列。在第二队列的稍放长些的时间片内仍未完成,再依次将它放入第三队列。
依次降到第n队列后,在第n队列中便采取按时间片轮转的方式运行。
注意:
各队列的时间片逐渐增大。优先级逐渐降低
仅当优先权高的队列(如第一队列)空闲时,调度程序才调度第二队列中的进程运行;仅当第1~(i-1)队列均空时,才会调度第i队列中的进程运行。
高优先级抢占问题:
第i队列中为某进程正占有CPU,又有新进程进入优先权较高的队列(第1~i-1队中);
被抢占的进程放回原就绪队列末尾;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的性能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能较好的满足各种类型用户的需要。
终端型作业用户大多属于较小的交互性作业,只要能使作业在第一队列的时间片内完成,便可令用户满意。
短批处理作业用户周转时间仍然较短,至多在第二到三队列即可完成。
长批处理作业用户将依次在1~n级队列中轮转执行,不必担心作业长期得不到处理。

基于公平原则的更多算法
1.保证调度算法
处理机分配的公平性:

已经执行时间/应获得执行的时间,比值小的优先获得处理机
2.公平分享调度算法
针对用户考虑,如根据a(4个进程),b(2个进程)用户所拥有进程数目,决定一个比率
a1,a2,b1,a3,a4,b2……
几种调度算法的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实时调度
硬实时任务:必须满足任务对截止时间的要求

软实时任务:联系着一个截止时间,但不严格,可偶尔错过,不会对系统造成大的影响。
实时系统的任务往往带有某种程度的紧迫性,因而实时系统的调度有某些特殊要求。

为此引入适合的实时调度算法
为保证系统正常工作,调度应具备下列条件

1. 实现实时调度的基本条件
1)提供必要的信息
为了实现实时调度,系统应向调度程序提供有关任务的下述信息:
就绪时间。该任务成为就绪状态的时间。
开始截止时间、完成截止时间。
处理时间。从开始执行到完成所需时间。
资源要求。任务执行时所需的一组资源。
优先级。根据任务性质赋予不同优先级。
2)系统处理能力足够强
处理能力不足可能会出现某些实时任务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
如:
系统中有M个周期性的硬实时任务,处理时间为Ci,周期时间表示为Pi,
单机系统中必须满足条件

提高系统处理能力的方法
增强单机系统的处理能力
采用多处理机系统
3)采用抢占式调度机制
硬实时任务:广泛采用抢占机制。

小的实时系统:如能预知任务的开始截止时间,为简化调度程序和对任务调度时所花费的系统开销,可采用非抢占调度机制.
4)具有快速切换机制
对外部中断的快速响应能力。
利用快速硬件中断机构,可在紧迫的外部事件请求中及时响应。
快速的任务分派能力。
使系统中的运行功能单位适当的小,提高切换速度。

2. 实时调度算法的分类
根据实时任务的性质
硬实时调度算法
软实时调度算法;

按调度方式
非抢占调度算法
抢占调度算法;

根据调度时间不同
静态调度算法
动态调度算法。

多处理机环境下
集中式调度
分布式调度

1)非抢占调度算法
该算法较简单,用于一些小型实时系统或要求不太严格的实时系统中,又可分为:
非抢占式轮转调度算法。常用于工业生产的群控系统中,要求不太严格。
非抢占式优先调度算法。要求相对严格,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安排等待位置。可用于有一定要求的实时控制系统中。(精心设置可获得百ms级的响应时间)
2)抢占式调度算法
较严格的实时系统中(t约为数十ms),选择采用抢占式优先权调度算法。根据抢占发生时间可分为:
基于时钟:某高优先级任务到达后并不立即抢占,而等下一个时钟中断时抢占。
立即抢占:一旦出现外部中断,只要当前任务未处于临界区,就立即抢占处理机。

3. 常用的几种实时调度算法
目前有许多实时调度算法,在常用的算法中简单介绍两种实时调度算法:
最早截止时间优先EDF(Earliest Deadline First)算法
根据任务的开始截止时间来确定任务的优先级。截止时间越早,其优先级越高。
系统保持一个实时任务就绪队列
队列按各任务截止时间的早晚排序
调度程序总是选择就绪队列中的第一个任务,分配处理机使之投入运行。
新任务产生时,是否等当前程序执行完:
抢占式/非抢占式
可能会使作业错过,但可适用于软实时系统

最低松弛度优先LLF(Least Laxity First)算法
根据任务紧急(或松弛)的程度,来确定任务的优先级。任务的紧急程度越高(松弛度值越小),优先级就越高。
松弛度= 截止完成时间 – 还需执行时间 - 当前时间
可理解为当前时刻到开始截止时刻间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个差值逐渐变小,任务越来越紧迫。
例如
任务A,截止完成时间=200ms,运行=100ms;
任务B,截止完成时间= 400ms,运行=150ms,
当前t=0时刻,两者的松弛度分别为
A松弛度=200-100ms; B松弛度=250m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LF算法主要用于抢占调度方式中。

进程切换发生的时机
进程执行完
进程I/O阻塞
新进程出现时可能的抢占
某进程松弛度为0时发生抢占

多处理机系统中的调度
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的途径:
提高计算机元器件速度
改进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

多处理器系统的类型
1)紧密耦合MPS和松弛耦合MPS
紧密耦合(Tightly Coupted)
高速总线或高速交叉开关来实现多个处理器之间的互连。
共享主存储器系统和I/O设备。系统中所有进程和资源由OS统一控制管理。
松散耦合(Loosely Coupted)
通过通道或通信线路来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互连。
每台计算机都有自己的存储器和I/O设备,可以独立工作。
2)对称MPS和非对称MPS
对称多处理系统SMPS(Symmetric MultiProcessor System)平等型:在系统中所包含的各处理器单元在功能上和结构上都相同。当前的绝大多数MPS属于此类。
非对称多处理器系统。主从型:系统中有多种类型的处理单元,它们的功能和结构各不相同,其中只有一个主处理器,其余为从处理器。

2. 进程分配方式
在多处理器系统中,进程的调度与系统结构有关。
同构性系统中,所有处理器都相同,可将进程分配到任一处理器上运行;
非对称MPS,对任一进程而言,都只能将其分配到某一适合于其运行的处理机上去执行。下面分别介绍对称MPS和非对称MPS中的进程分配方式。

1)对称MPS中的进程分配方式
静态分配(Static Assignment)方式:
进程从开始至完成被固定分配到一个处理器上。
优点是进程调度开销小,缺点是各处理器可能出现忙闲不均。
动态分配(Dynamic Assignment)方式:
系统中仅设置一个公共的就绪队列,分配进程总是给空闲处理器。某一进程的执行可能曾在不同的处理器上。
优点是消除忙闲不均现象。但松散耦合系统增大调度开销。

2)非对称MPS中的进程分配方式
OS的核心部分驻留在一台主机上,而从机上只是用户程序,进程调度只由主机执行。主机中保持有一个就绪队列。
每当从机空闲时向主机发一索求进程信号,然后等待主机分配进程。
优点是系统处理比较简单,缺点是处理靠一台主机导致不可靠。

3. 进程(线程)调度方式
MPS已广为流行多年,存在着多种调度方式,许多都是以线程作为基本调度单位的,比较有代表的如下:
自调度(Self-Scheduling)方式
成组调度(Gang Scheduling)方式
专用处理器(Dedicated Processor Assignment)分配方式
1)自调度(Self-Scheduling)方式
自调度机制,最简单的一种调度方式。
系统中设置一个公共的进程或线程就绪队列,所有的处理器空闲时,都可自己到该队列中取得一进程(线程)来运行。
调度算法:可采用FCFS、FPF和抢占式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算法等。经实验证明FCFS算法在多处理器环境下简单开销小,目前成为较好的调度算法。
自调度方式的特点
优点:
1)易将单机环境下的调度机制移植到MPS中;
2)不会发生处理器忙闲不均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处理器的利用率。
缺点:
1)瓶颈问题。多处理器互斥访问唯一就绪队列。
2)低效性。高速缓存的使用效率很低。
3)线程切换频繁。相关的其他线程未必会同时获得处理器导致切换频繁。
2)成组调度(Gang Scheduling)方式
为解决自调度方式中线程频繁切换的问题
将进程的一组线程分配到一组处理器上去执行。分配处理器时间的方式:
面向所有应用程序平均分配处理器时间
面向所有线程平均分配处理器时间
优点:
相互合作的进程或线程能并行执行,可有效的减少阻塞,减少切换使系统性能得到改善;
每次调度都可以解决一组线程的处理器分配问题,故可显著减少调度频率,减少了调度开销。
3)专用处理器(Dedicated Processor Assignment)方式
1989年Tucker提出该方式。在一个应用程序的执行期间,专为该应用程序分配一组处理器,每一个线程一个处理器。
这种方式很浪费。但仍有利用市场,适用于并发程度相当高的多处理机环境:
对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来讲,单个处理器的利用率已不太重要。
“专用”完全避免了切换,从而大大加速了程序运行。
同时加工的应用程序,线程总和不应超过系统处理机的数目。

关于死锁
多道程序系统借助并发执行改善资源利用率,提高系统吞吐量,但可能发生一种危险——死锁。
死锁(Deadlock):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死锁(Deadlock): 指进程之间无休止地互相等待!
饥饿(Starvation):指一个进程无休止地等待!

产生死锁的原因可归结为如下两点:
竞争资源。系统中供多个进程共享的资源如打印机、公用队列等的数目不满足需要时,会引起资源竞争而产生死锁。
进程间推进顺序非法。进程在运行过程中,请求和释放资源的顺序不当,同样会导致死锁。

1、竞争资源引起进程死锁
可把系统中的资源分为两类:
可剥夺和非剥夺性资源
可剥夺性资源:分配给进程后可以被高优先级的进程剥夺。如CPU和主存。
不可剥夺性资源:分配给进程后只能在进程用完后释放。如磁带机、打印机等。
永久性资源和临时性资源
永久性:打印机。可顺序重复使用
临时性:进程产生被其他进程短暂使用的资源,如数据资源:“生产者/消费者”算法中的信号量。。它可能引起死锁。

2、进程推进顺序不当引起死锁
进程在运行中具有异步性特征,多个进程按向前推进的顺序有两种情况:
推进顺序合法
推进顺序非法
3、 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
形成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四个条件都具备就会死锁,缺一就不会死锁)
互斥条件:进程对所分配到的资源进行排他性使用
请求和保持条件:进程已经保持了至少一个资源,又提出新的资源请求,而新请求资源被其他进程占有只能造成自身进程阻塞,但对自己已获得的其他资源保持不放,必然影响其他进程。
不剥夺条件:进程已获得的资源未使用完之前不能被剥夺,只能在使用完时由自己释放。
环路等待条件

4、处理死锁的基本方法

事先预防:
预防死锁
设置限制条件,破坏四个必要条件的一个或几个,预防发生死锁。
较易实现。限制条件的严格也会导致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降低。
避免死锁
不须事先限制,破坏四个必要条件,而是在资源的动态分配过程中,用某种方法去防止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从而避免发生死锁。
这种事先加以较弱限制的方法,实现上有一定难度,但可获较高的资源利用率及系统吞吐量,目前在较完善的系统中,常用此方法来避免发生死锁。
事后处理:
检测死锁。
允许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死锁,但通过系统检测机构可及时的检测出,能精确确定与死锁有关的进程和资源;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从系统中将已发生的死锁清除掉。
解除死锁。
与死锁检测配套的一种措施。
常用的实施方法:撤销或挂起一些进程,以便回收一些资源并将他们分配给已阻塞进程,使之转为就绪以继续运行。
死锁的检测与解除措施,有可能使系统获得较好的资源利用率和吞吐量(死锁几率不一定很高),但在实现上难度也最大。

五、预防死锁的方法

预防死锁
资源的排他性无法更改,故在其他3个条件上入手
摒弃“请求和保持”条件:所有进程开始运行前,必须一次性的申请其在整个运行过程所需的全部资源(AND)。算法简单、易于实现且很安全。但缺点是资源浪费严重、或进程延迟运行。
摒弃“不剥夺”条件:允许进程先运行,但当提出的新要求不被满足时必须释放它已保持的所有资源,待以后需要时再重新申请。实现比较复杂且付出很大代价。可能会造成前功尽弃,反复申请和释放等情况。
摒弃“环路等待”条件
有序设置资源:将所有资源按类型进行线性排队,赋予不同序号。所有进程对资源的请求必须严格按照资源序号递增的次序提出,这样在所形成的资源分配图中,不可能会出现环路。
与前两种策略比较,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都有较明显的改善。但也存在严重问题:
资源编号限制新设备的增加;
应用中的使用设备顺序与规定的顺序并不协调;
限制了用户编程自由。
2.避免死锁
上述方法限制条件都太强;造成一定的应用不便。采用避免死锁的方法则是只施加较弱限制条件,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系统性能。
名词:
安全状态:系统能按某种进程顺序为每个进程分配所需资源,直至满足每个进程对资源的最大需求,并能顺利完成。
不安全状态:系统无法找到一种使多个进程能够顺利分配资源执行完的安全序列。

每次资源分配时,都应分析判断资源分配图,看该次操作后是否有安全序列。若没有,说明该操作会使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
只要使系统始终处于安全状态,便可避免发生死锁。
不是所有的不安全状态都是死锁状态。

六、死锁的检测与解除
当系统为进程分配资源时,若未采取任何限制性措施,则系统必须提供检测和解除死锁的手段,为此系统必须:
保存有关资源的请求和分配信息;
提供一种算法,以利用这些信息来检测系统是否已进入死锁状态。

检测时机:
当进程等待时检测死锁
定时检测
系统资源利用率下降时检测死锁

2、死锁定理
利用资源分配图简化法来检测死锁。
简化方法如下:
1.在资源分配图中找出一个既不阻塞又非独立的进程结点Pi,在顺利的情况下运行完毕,释放其占有的全部资源。
2.由于释放了资源,这样能使其它被阻塞的进程获得资源继续运行。消去了Pi的边。
3.经过一系列简化后,若能消去图中所有边,使结点都孤立,称该图是可完全简化的。
S状态为死锁状态的充分条件是当且仅当S状态的资源分配图是不可完全简化的。

死锁检测算法:

  • 每个进程和资源指定唯一编号
  • 设置一张资源分配表
    记录各进程与其占用资源之间的关系
  • 设置一张进程等待表
    记录各进程与要申请资源之间的关系

3、 死锁的解除
当发现进程死锁时,便应立即把它们从死锁状态中解脱出来。常采用的方法是:
**剥夺资源。**从其他进程剥夺足够数量的资源给死锁进程以解除死锁状态。
**撤销进程。**最简单的是让全部进程都死掉;温和一点的是按照某种顺序逐个撤销进程,直至有足够的资源可用,使死锁状态消除为止。

死锁处理方法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