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信息化发展——1.1信息与信息化

本文探讨了信息的定义、特征、信息系统的构成与生命周期,阐述了信息化的内涵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组织与国家层面的信息化策略,以及《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十四五》规划中的目标。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1 信息与信息化

信息是指音讯、消息、信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一切通信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

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宏观信息政策指导下,通过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人才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以满足全社会的信息需求,从而加速社会各个领域的共同发展以推进信息社会发展的过程。

1.1.1 信息

  • 信息 (Information)是物质、能量及其属性的标示的集合,是确定性的增加。
  • 信息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传递和反映世界各种事物存在方式、运动状态等的表征。
  • 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力,它以一种普遍形式,表达物质运动规律,在客观世界中大量存在、产生和传递。

(1)信息的定义

​ 1948 年,数学家香农 (Claude E. Shannon)在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创建一切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单位是信息。香农还给出了信息的定量描述,并确定了信息量的单位为比特 (bit)。1 比特的信息量,在变异度为2 的最简单情况下,就是能消除非此即彼的不确定性所需要的信息量。这里的“变异度”是指事物的变化状态空间为 2,例如大和小、高和低、快和慢等。

​ 同时,香农将热力学中的熵引入了信息论。在热力学中,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而信息与熵正好相反,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表现为负熵,计算公式如下:
H = − ∑ i = 1 n P ( x i ) log ⁡ 2 P ( x i ) H = - \sum_{i=1}^{n}P(x_i)\log_{2}P(x_i) H=i=1nP(xi)log2P(xi)
式中, x i x_i xi代表 n n n 个状态中的第 i i i个状态; P ( x i ) P(x_i) P(xi)代表出现第 i i i个状态的概率; H H H代表用以消除系统不确定性所需的信息量,即以比特为单位的负熵。

​ 信息的目的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因素"。信息由意义和符号组成,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信息是抽象于物质的映射集合。

(2)信息的特征与质量

​ 香农关于信息的定义揭示了信息的本质,同时,人们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信息还具有很多其他的特征,主要包括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动态性、相对性、依附性、变换性、传递性、层次性、系统性和转化性等。

​ 获取信息可以满足人们消除不确定性的需求,因此信息具有价值,而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信息的质量,这就要求信息满足一定的质量属性,主要包括精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经济性、可验证性和安全性等。

​ 应用的场合不同,信息的侧重面也不一样。例如,对于金融信息而言,其最重要的特性是安全性;而对于经济与社会信息而言,其最重要的特性是及时性。

1.1.2 信息系统

  • 信息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
  • 在经济与社会活动中,经常使用“系统”的概念,例如,经济领域中的业务系统和金融系统、自然界中的水利系统和生态系统等。
  • 从数学角度来看,系统是一个集合,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事物(集合元素) 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组成的集合。

(1)信息系统及其特性

  • 简单地说,信息系统就是通过输入数据,然后进行加工处理,最后产生信息的系统。
  • 面向管理和支持生产是信息系统的显著特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可以定义为: 结合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为生产或信息化过程以及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的系统。
  • 信息系统是管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和系统实现条件的结合,其抽象模型如图 1-1 所示。

图 1-1 信息系统抽象模型
​ 管理模型是指系统服务对象领域的专门知识,以及分析和处理该领域问题的模型,又称为对象的处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指系统处理信息的结构和方法。管理模型中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在信息处理模型中转化为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加工和使用的规则;系统实现条件指可供应用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从事对象领域工作的人员,以及对这些资源的控制与融合。

​ 信息系统的组成部件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存储设备、感知设备、外设、人员以及把数据处理成信息的规程等。从用途类型来划分,信息系统一般包括电子商务系统、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生产制造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2)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 信息系统是面向现实世界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为了提高人类活动的质量、效率而存在的。信息系统的目的、性能、内部结构和秩序、外部接口、部件组成等由人来规划,它的产生、建设、运行和完善构成一个循环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一定的规律。

​ 另外,信息系统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风险大,比一般技术工程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其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维护和修改,当它不再适应的时候就要被淘汰,由新系统代替老系统。为了工程化的需要,有必要把这些过程划分为具有典型特点的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工作方法,阶段中的任务也由不同类型的人员来负责。这个过程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 软件在信息系统中属于较复杂的部件,可以借用软件的生命周期来表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软件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

​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化为: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系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编码、测试),系统运行和维护等阶段,如图1-2所示。

图 1-2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示意图

1.1.3 信息化

  • 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
  •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将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是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地提高行为的效率,并且可以降低成本,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技术支持。

(1)信息化的内涵

​ 信息化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 信息化用作名词时,通常指信息技术应用,特别是促成应用对象或领域(比如政府、企业或社会)发生转变的过程。例如,“企业信息化”不仅指在企业中应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入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的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乃至经营战略发生革新或转变。

​ 信息化用作形容词时,常指对象或领域因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所达成的新形态或状态。例如,“信息化社会”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一定程度后达成的社会形态,
它只有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才能达成。

​ 综上所述,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一个历史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支撑改善人类的各项政治、经济、社会活动,并把贯穿于这些活动中的各种数据有效、可靠地进行管理,经过符合业务需求的数据处理,形成信息资源,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与融合,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形成新的经济和社会形态,推动各方面的高质量发展。

​ 信息化的核心是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表现为各种信息系统或软硬件产品),提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并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表现为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标准、组织结构等),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信息化内涵主要包括:

  • 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
  • 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
  • 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 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2)信息化体系

​ 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

​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并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

​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6个要素,这6个要素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图1-3所示。

图1-3 国家信息化体系

(3)信息化趋势

​ 信息化是信息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在经济与社会各方面扩散基础上,不断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状态的一段持续的过程。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持续深化,信息化成为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信息化跟各行业、领域、业务现代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组织各领域加速渗透,促进组织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并驱动经济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1)组织信息化趋势

​ 各行业领域组织的信息化是国家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指组织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并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完善信息服务,加速建设组织信息系统。组织的信息化建设体现了组织在通信、网站、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情况,在客户和服务对象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建设成就等。信息化建设日渐成为组织影响力、生产、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的核心支撑,并随着信息技术在组织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其价值显得越来越重要,未来甚至许多组织必须依托信息化建设才能生存。
​ 组织信息化除驱动和加速组织转型升级和生产力建设外,还呈现出产品信息化、产业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等趋势和方向。产品信息化包含两层含义:

  1. 产品中各类信息比重日益增大、物质比重日益降低,其物质产品的特征向信息产品的特征迈进;
  2. 越来越多的产品中嵌入了智能化元器件,使产品具有越来越强的信息处理功能。

​ 产业信息化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各种类型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和网络,实现产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从而实现产业的升级。社会生活信息化指包括市场、科技、教育、军事、政务、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各种互联网平台和网络,大力拓展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内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拓展人们的活动时空等。国民经济信息化指在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使金融、贸易、投资、计划、营销等组成一个信息大系统,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的四个环节通过信息进一步连成一个整体。国民经济信息化是世界各国急需实现的目标。

2)国家信息化趋势

​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强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总目标是建设网络强国,分“三步走”:

​ 第一步到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

​ 第二步到2025 年,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

​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 当前,我国全面部署了“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重大任务,明确我国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

​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了:建设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立高效利用的数据要素资源体系,构建释放数字生产力的创新发展体系,培育先进安全的数字产业体系,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服务体系,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民生保障体系,拓展互利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体系和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等重大任务。
新发展体系,培育先进安全的数字产业体系,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服务体系,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民生保障体系,拓展互利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体系和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等重大任务。

  • 16
    点赞
  • 2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rlibai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