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信息化发展——1.4数字中国

1.4 数字中国

​ 数字中国是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举措,是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宽带中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电子政务、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内容。

​ “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成为了新时代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如图1-6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4.1 数字经济

  •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更高级经济形态。
  • 从本质上看,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它建立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驱动的产业梯次转型和经济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在基础设施、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治理结构上表现出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显著不同的新特点。

(1)新技术经济范式

​ 1962 年库恩在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首先对“范式”(Paradigm) 进行了定义。库恩认为:“范式是指那些公认的科学成就,在一段时间里为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

​ 1982 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多西将这个概念引入技术创新之中,并提出了技术范式(Technology Paradigm)的概念,将技术范式定义为解决所选择的技术经济问题的一种模式,而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立足于自然科学的原理。从这个定义出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融合重构中,经过技术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经济新结构和新形态,如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算法经济、服务经济、协同经济等。进而,先一步形成的经济形态触发社会其他领域的连锁变革,最终实现整个经济领域的技术经济范式转换。数字经济的技术经济范式的结构主要包括驱动力、新结构、价值创造和经济增长。

(2)主要内容构成

从产业构成来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

《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给出了数字经济具体分类,分别是: 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其中,前 4 类为数字产业化部分,第5 类为产业数字化部分。

从整体构成上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四个部分。

1)数字产业化

数字产业化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信息技术、互联网行业等。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基础部分。

构建基于 5G 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鼓励企业开放搜索、电商、社交等数据,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数字产业化发展重点包括

  • 云计算:加快云操作系统迭代升级,推动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弹性计算、数据虚拟隔离等技术创新,提高云安全水平。以混合云为重点培育行业解决方案、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云服务产业。
  • 大数据:推动大数据采集、清洗、存储、挖掘、分析、可视化算法等技术创新,培育数据采集、标注、存储、传输、管理、应用等全生命周期产业体系,完善大数据标准体系。
  • 物联网:推动传感器、网络切片、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创新,协同发展云服务与边缘计算服务,培育车联网、医疗物联网、家居物联网产业。
  • 工业互联网:打造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标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工业软件研发应用,培育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建设。
  • 区块链:推动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分布式系统等区块链技术创新,以联盟链为重点发展区块链服务平台和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应用方案,完善监管机制。
  • 人工智能: 建设重点行业人工智能数据集,发展算法推理训练场景,推进智能医疗装备、智能运载工具、智能识别系统等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推动通用化和行业性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建设。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推动三维图形生成、动态环境建模、实时动作捕捉、快速渲染处理等技术创新,发展虚拟现实整机、感知交互、内容采集制作等设备和开发工具软件、行业解决方案。
2)产业数字化

​ 产业数字化是指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产业数字化作为实现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背景下使用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战略抉择。

​ 产业数字化发展对经济和社会各项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从微观看,数字化助力传统企业蝶变,再造企业质量效率新优势。传统企业迫切需要新的增长机会与发展模式; 快速迭代及进阶的数字科技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带来新希望:传统产业成为数字科技应用创新的重要场景。
  • 从中观看,数字化促进产业提质增效,重塑产业分工协作新格局。提升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产品研发和制造成本,实现精准化营销、个性化服务;重塑产业流程和决策机制。
  • 从宏观看,孕育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

​ 数字科技广泛应用和消费需求变革催生出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加速数字产业化形成。产业数字化具有的典型特征包括:

  • 数字科技变革生产工具;
  • 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
  • 数字内容重构产品结构;
  • 信息网络为市场配置纽带
  • 服务平台为产业生态载体;
  • 数字善治为发展机制条件。

​ 通过产业数字化全面推动数字时代产业体系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产业数字化的理解需要兼顾社会与市场两个维度,以更加全面的视角理解其内涵本质。

  • 社会维度看,产业数字化是建立在生产工具与生产要素变革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行为;
  • 市场维度看,产业数字化是以信息网络为市场配置纽带,以服务平台为产业生态载体的资源优化过程。

​ 数字善治是社会及市场两个维度有机融合的具体体现,其既是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机制条件,也是驱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

​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逐步进入数据驱动时代。随着企业对数字技术的不断利用,各类主体在组织生产、业务重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程度日益完善,数据将成为企业各类信息汇集的载体。未来以数据驱动的业务形式将成为主流,全渠道的数据盘活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数据资产有效盘活与运营,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企业应加深对数据的利用水平和治理水平,通过数据积累与运营,打通企业内部不同层级、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盘活数据资产价值,实现对内支撑业务应用和管理决策:对外加强数据服务能力输出,从而提升数据潜在价值向实际业务价值的转化率,使得企业在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强化了运营能力,以此获得业务的高速增长。

3)数字化治理

​ 数字化治理通常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应用,创新社会治理方法与手段,优化社会治理模式,推进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数字化治理是数字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包括但不限于多元治理,以“信息技术 +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以及数字化公共服务等。

​ 数字化治理的核心特征是全社会的数据互通、数字化全面协同与跨部门的流程再造,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治理机制。作为数字时代的全新治理范式,数字化治理的内涵至少包含:

  • 对数据的治理:即治理对象扩大到涵盖数据要素。

    作为新兴生产要素和关键的治理资源,数据要素成为大国竞争的主要领域,对数据的治理成为制定数字经济规则的重要内容,数据要素的所有权、使用权、监管权,以及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等都需要全新治理体系。

  • 运用数据进行治理:即运用数字与智能技术优化治理技术体系,进而提升治理能力。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可以为各领域治理进行全方位的“数字赋能“,改进治理技术、治理手段和治理模式,实现复杂治理问题的超大范围协同、精准“滴灌”、双向触达和超时空预判。

  • 对数字融合空间进行治理:随着越来越多的经济社会活动搬到线上,治理场域也拓展到数字空间。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经济社会活动发生在线上,数字融合空间会以全新的方式创造经济价值、塑造社会关系,这需要适应数字融合世界的治理体系,对数字融合空间的新生事物进行有效治理。

4)数据价值化

​ 价值化的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加快推进数据价值化进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数据可存储、可重用、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是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价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

数据价值化是指以数据资源化为起点,经历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阶段,实现数据价值化的经济过程。上述三个要素构成数据价值化的“三化”框架,即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细化描述为:

  • 数据资源化:是使无序、混乱的原始数据成为有序、有使用价值的数据资源。数据资源化阶段包括通过数据采集、整理、聚合、分析等,形成可采、可见、标准、互通、可信的高质量数据资源。数据资源化是激发数据价值的基础,其本质是提升数据质量,形成数据使用价值的过程。
  • 数据资产化:是数据通过流通交易给使用者或者所有者带来的经济利益的过程。数据资产化是实现数据价值的核心,其本质是形成数据交换价值,初步实现数据价值的过程。
  • 数据资本化:主要包括两种方式,数据信贷融资与数据证券化。数据资本化是拓展数据价值的途径,其本质是实现数据要素社会化配置。

1.4.2 数字政府

  • 信息技术的革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方式,同时对政府提供信息服务,公民参与政府民主决策的方式提出了挑战。
  • 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政府工作及服务的效率,形成新的工作方式,这已成为各国政府所关心的问题。数字政府的出现便是其中之一。
  • 数字政府通常是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为着力点,通过数据驱动重塑政务信息化管理架构、业务架构和组织架构,形成“用数据决策、数据服务、数据创新”的现代化治理模式。

1.数字新特征

数字政府既是“互联网+政务”深度发展的结果,也是大数据时代政府自觉转型升级的必然,其核心目的以人为本实施路径共创、共享、共建、共赢的生态体系。

同时数字政府也被赋予了新的特征:

  • 协同化:主要强调组织的互联互通,业务协同方面能实现一个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高效协同管理和服务。
  • 云端化:云平台是政府数字化最基本的技术要求,政务上云是促成各地各部门由分散建设向集群集约式规划与建设的演化过程,是政府整体转型的必要条件。
  • 智能化:智能化治理是政府应对社会治理多元参与、治理环境越发复杂、治理内容多样化趋势的关键手段。
  • 数据化:数据化也是现阶段数字政府建设的重点,是建立在政务数据整合共享基础上的数字化的转型。
  • 动态化:指数字政府是在数据驱动下动态发展不断演进的过程。

数字政府建设关键词主要包括:

  • 共享:推动政务数据共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数字政府,数据先行。数据共享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重要抓手。
  • 互通: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持续推动与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业务办理系统的全面对接融合,打破地域阻隔与部门壁垒,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系统互联互通,有力推动了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互通和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办理。
  • 便利:数字政府,利企便民。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群众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主要内容

1)一网通办

​ “一网通办”是依托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规范网上办事标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搭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整合政府服务数据资源和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线上只登录一次即可全网通办。“一网通办”和一窗式服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均采用受办分离的模式,一窗式服务是由工作人员填报信息“一网通办”是由个人在网上自主填写申报信息,后续均由具体业务经办部门进行审核处理。“一网通办”模式是在一窗式服务的基础上,以现在互联网技术为手段,逐步将原先政务大厅中办理的业务迁移至网上办事大厅进行申报。

​ “一网通办”是政务服务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在各类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它的实现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梳理政务服务事项,优化整个业务流程,在原有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打破部门间壁垒,实现深度的分工合作。

2)跨省通办

​ “跨省通办”是一种政务服务模式。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是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支撑,对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跨省通办”从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入手,2021年底前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同步建立清单化管理制度和更新机制,逐步纳入其他办事事项,有效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异地办事需求。

​ “跨省通办”是申请人在办理地之外的省市提出事项申请或在本地提出办理其他省市事项申请,办理模式通常可分为全程网办、代收代办和多地联办等。

3)一网统管

​ “一网统管”作为新型智慧城市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创新模式,自被提出后已经逐步在各地落地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网统管”围绕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主要针对各类民生诉求和城市事件,用实时在线数据和各类智能方法,及时、精准地发现问题、对接需求、研判形势、预防风险,在最低层级、最早时间,以相对最小成本,解决最突出问题,取得最佳综合效应,实现线上线下协同高效处置一件事。

​ “一网统管”通常从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以城市事件为牵引,统筹管理网格,统一城市运行事项清单,构建多级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应用体系,推动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综合执法等领域的“一网统管”,实现城市运行态势感知、体征指标监测、统一事件受理、智能调度指挥、联动协同处置、监权评价考核等全流程监管。

​ “一网统管”建设通常强调:

  • 一网:主要包括政务云、政务网和政务大数据中心等。
  • 一屏:通过对多个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将城市运行情况充分反映出来。
  • 联动:畅通各级指挥体系,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联勤联动、高效处置提供快速响应能力。
  • 预警:基于多维、海量、全息数据汇集,实现城市运行体征的全量、实时掌握和智能预警。
  • 创新:以管理需求带动智能化建设,以信息流、数据流推动业务流程全面优化和管理创新。

1.4.3 数字社会

  •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人类正在加速迈向数字社会。
  • 新科技革命成果不断融入生产生活,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社会交往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运行方式,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断创造新的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就业形态,推动我国现代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1.数字民生

​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交汇融合,集群互动形成一种呈指数级增长的信息技术体系,使得传统生产方式优化升级,在触发经济发展结构变革的同时,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势头向政治、文化、生活等民生领域延伸,将“人”与“公共服务”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全面连接,将大幅提升社会整体服务效率和水平,实现数字民生。

​ 我国持续在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就业、数字文旅等领域持续高速发展,涵盖内容既有“软件”层面的体制机制建设,又有“硬件”层面的平台系统建设。

数字民生建设重点通常强调:

  • 普惠:充分开发利用信息技术体系,扩大民生保障覆盖范围,助力普惠型民生建设,解名决民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 赋能:信息技术体系与民生的深度融合赋予了民生建设新动能,促进民生保障实效指数式增长,如“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养老”、“互联网+交通”等。
  • 利民:信息技术体系创新拓展了公共服务场景,推动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使民生服务日趋智慧化、便利化和人性化。

​ 无论是打造宜居城市,还是建设美丽乡村,都离不开基于大数据的民生需求洞察,拓展民生服务渠道。数字民生体现出的正是以数字思维破解民生难题,以信息技术赋能民生治理的新时代,也是对科技助力人民幸福美好生活追求的生动诠释。

2.智慧城市

​ 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各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型城市。智慧城市从概念提出到落地实践历经长期建设与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数量持续增长。从在建智慧城市的分布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中西部四大智慧城市群。

​ 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形态和治理模式已被社会群体广泛认可和接受,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推动着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

智慧城市建设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

新技术持续赋能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城市治理现代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智慧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模式助力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 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城市管理者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应对危机。2020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城市政策响应》报告中强调,数字化应用在疫情应急防控中起到关键作用,这促使许多城市将疫情防控系统长久地纳入到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中,用以监控和警惕公共卫生风险。同时,由于疫情变化仍具有不确定性,市政服务、医疗、办公、教育等模式的变革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

1)基本原理

​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遵循一定的基本原理。随着智慧城市的持续迭代升级,智慧城市已经从信息化建设与信息技术产品应用阶段,演进到了信息化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阶段,其基本原理也在发生变化。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应用,智慧城市关注焦点从使用信息化应用提高工作效率,转为通过数字关系计算提高决策效能:从局部信息技术应用,转为广泛互联互通环境下的综合应用创新;从强调管理体系和规范性,转为突出主动服务与精准施策等。

​ 随着智慧城市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及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旋律的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智慧城市基本原理表现为:

  1. 强调“人民城市为人民”,以面向政府、企业、市民等主体提供智慧化的服务为主要模式;

  2. 重点强化数据治理、数字栾生、边际决策、多元融合和态势感知五个核心能力要素建设;

  3. 更加注重规划设计、部署实施、运营管理、评估改进和创新发展在内的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

  4. 目标旨在推动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宜居、产业经济、精神文明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

  5. 持续推动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如图1-7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该原理确立的智慧城市核心能力要素,揭示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智慧城市发展的重心在于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智慧城市的五个核心能力要素密切关联且相互影响,但不可互为替代,均是开展新一阶段智慧城市整体、局部乃至具体项目建设、运行需要关注的核心能力要素。对核心能力要素解释为:

  • 数据治理:围绕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进行能力构建,包括数据责权利管控、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其开发利用等。
  • 数字孪生:围绕现实世界与信息世界的互动融合进行能力构建,包括社会孪生、城市孪生和设备挛生等,将推动城市空间摆脱物理约束,进入数字空间。
  • 边际决策:基于决策算法和信息应用等进行能力构建,强化执行端的决策能力,从而达到快速反应、高效决策的效果,满足对社会发展的敏捷需求。
  • 多元融合:强调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动态性及其融合的高效性等,实现服务可编排和快速集成,从而满足各项社会发展的创新需求。
  • 态势感知:围绕对社会状态的本质反映及模拟预测等进行能力构建,洞察可变因素与不可见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 根据智慧城市参考基本原理,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内容主要面向城市治理、惠民服务、生态宜居、产业发展等相关城市场景构建服务能力,为政府、企业、市民等提供服务。服务场景的构建,不仅仅需要技术与平台、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共性技术支撑能力构建和数据要素支撑.也需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运营体系的建设,同时还离不开产业环境、信息环境等环境的支撑。

2)成熟度等级

​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过程是一个逐渐迈向更高成熟状态的长期渐进过程,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网络安全、体制机制、惠民服务、城市治理等各方面能力的持续提升过程。结合成熟度理论和方法,可以构建智慧城市成熟度,实现从动态评价的角度来对城市智慧化的发展阶段进行衡量。

​ 依托科学发展规律,可将智慧城市发展成熟度划分为规划级、管理级、协同级、优化级、引领级5个等级,如图1-8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一级(规划级):应围绕智慧城市的发展进行策划,明确相关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等初步开展数据采集和应用,确保相关活动有序开展
  • 二级(管理级):应明确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原则、目标和实施计划等,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多领域实现信息系统单项应用,对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实施管理。
  • 三级(协同级):应管控智慧城市各项发展目标,实施多业务、多层级、跨领域应用系统的集成,持续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推动惠民服务、城市治理、生态宜居、产业发展等的融合创新,实现跨领域的协同改进。
  • 四级(优化级):应聚焦智慧城市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基于数据与知识模型实施城市经济、社会精准化治理,推动数据要素的价值挖掘和开发利用,推进城市竞争力持续提升。
  • 五级(引领级):应构建智慧城市敏捷发展能力,实现城市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的融合演进和共生共治,引领城市集群治理联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3.数字乡村

​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4.数字生活

​ 数字生活是依托互联网和一系列数字科技技术应用为基础的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方便快捷地带给人们更好的生活体验和工作便利。数字生活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生活工具数字化

数字化生活时代,信息技术和产品成为极其重要的生活工具,人们将像享受空气、阳光、水一样享受数字化生活工具带来的舒适和便捷。根据摩尔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广泛扩散,其应用成本将显著下降,而其价值则显著增加。

2)生活方式数字化

在数字社会中,借助于数字化技术,每个人的工作、学习、消费交往、娱乐等各种活动方式都将具有典型的数字化特征,数字家庭成为未来家庭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工作更加弹性化和自主化;终身学习与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网络购物跻身主流消费方式;人际交往的范围与空间无限扩大等。

3)生活内容数字化

数字生活时代,人们工作、学习、消费和娱乐的内容具有典型的数字化特征。生活内容数字化体现在工作内容以创造、处理和分配信息为主;学习内容个性化;信息成为重要消费内容;娱乐内容数字化等。

1.4.4 数字生态

  •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迭代速度的明显加快,其在提高社会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有利于充分激发数字技术的创新活力、要素潜能、发展空间,引领和驱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升级、消费需求增长、治理格局优化,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提供良好环境和有力支撑。
  • 特别要看到,世界主要国家均把信息化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通过优化数字生态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要》指出“坚持放管并重,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构建数字规则体系,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

1.数据要素市场

​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生产,需要进行市场化配置,形成生产要素价格及其体系。数据要素价格体系的建立,又是建立在数据所有制基础上的。因此谁掌握数据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影响体系建立。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双重属性。

  • 首先,数据作为劳动对象,通过采集、加工、存储、流通、分析环节,具备了价值和使用价值
  • 其次,数据作为劳动工具,通过融合应用能够提升生产效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 数据要素市场就是将尚未完全由市场配置的数据要素转向由市场配置的动态过程,其目的是形成以市场为根本调配机制,实现数据流动的价值或者数据在流动中产生价值。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一种结果,而不是手段。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立在明确的数据产权、交易机制.定价机制、分配机制、监管机制、法律范围等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未来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需要不断动态调整以上保障制度,最终形成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

2.数字营商环境

​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 全球数字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

  • 数字支撑体系,包含普遍接入、智慧物流设施、电子支付设施;
  • 数据开发利用与安全,包含公共数据开放、数据安全;
  • 数字市场准入,包含数字经济业态市场准入、政务服务便利度;
  • 数字市场规则,包含平台企业责任、商户权利与责任、数字消费者保护;
  • 数字创新环境,包含数字创新生态、数字素养与技能、知识产权保护。

3.网络安全保护


​ 强大的网络安全产业实力是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的根本和基石。 “要坚持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为网络安全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并提供根本遵循。

  • 18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rlibai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