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床S7系统PLC设计(源码+万字报告+部署讲解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2
1.1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2
1.2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课题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4
1.4本章小结 5
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 5
2.1功能设计 5
2.2结构设计 5
2.3控制系统选择 6
2.4本章小结 6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6
3.1设计流程 6
3.2电气原理图功能分析 6
3.3 确定改造方案 7
3.4本章小结 8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8
4.1 PLC的概念 8
4.2 PLC流程图 9
4.3 PLC选型 9
4.4控制系统的I/O地址分配 10
4.5 PLC外部接线图 10
4.6 PLC程序 11
4.7本章小结 13
第五章 程序的仿真与调试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6
改造前后的重要频发故障对比 16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工业生产领域中正兴起一股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操控生产工艺的风潮。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以微型处理器为最主要的器件,融合通讯联网和自动化等高科技技术的一款新兴的工业控制装置。普通车床是时下工业生产中使用最频繁的金属切割机器,一般情况下传统车床使用继电器控制系统,但是继电器系统的电气线路繁冗,存有大量缺陷并且其中器件一旦损坏将很难很难维修,所以继电器系统一直被许多中小型企业工业生产中诟病,这种情况致使了许多企业的生产节奏缓慢、赚钱少、耗能高。而这时有人想到通过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来改造改进传统的车床控制系统,为工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对机床实施PLC改造改进,可以避免企业更新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时产生的更新资金使用耗费,并且大大节省了能源,实现了工业绿色化,同时还提高了企业的工业生产水平。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具有以下一些优良的特点:(1)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宽广,自我适应能力十分强大;(2)工作的稳定性强,材料柔性优异;(3)发生出现故障时自我诊断能力强大,损坏时维修起来简单方便。(4)PLC的市场单品价格低廉,PLC技术成熟先进。所以可以预见,PLC将在工业生产里的车床的控制电路改造改进中引起一场技术大革命。
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当下我国大部分企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革命,工业车床的改造中应用可编程控制器系统(PLC)进行对电气控制系统重组进化的案例数不胜数,使用PLC控制系统改造改进车床时不需要再设计原车床的电气控制系统,而是只需要改变极少量的相应参数数据和程序代码,这种改造改进方式不仅使车床的开发周期大大地缩短,并且大大节省了企业在车床改造改进方面的资金投入和生产力的浪费。近年来可编程控制器,即PLC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并不断扩大扩展其应用领域,使我国工业发展的速度突飞猛进。
1.2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发源地在美国。应美国汽车工业生产技术需求的发展促进了PLC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做关于提高工厂生产线质量和速度的调查时,发现了传统车床中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元件材质过于坚硬、元件的体积大、系统工作时噪音巨大、且当车床控制系统发生损坏时维修起来十分艰难、系统的可靠性差。因此,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了著名的“通用十大”投标规范,向全世界招标希望可以得到可以针对传统车床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产生的问题的对策。
在这种境遇下,1969年,第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运而生,这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被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研制开发,在经过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工厂生产线的投入试用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代替传统车床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成效十分优异,从前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产生的问题全都被完美解决。从1974年起,中国开始大力研制发展PLC技术,在1977年,中国开始在工业上推广发展PLC的应用。在发展之初原来的用途是代替机械开关方式(继电器模块)的功能。然而,自1968年以来,PLC以其强大优异的功能逐渐取代了继电器控制面板系统,这时PLC技术发展具有了更加现代化的特色。技术人员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应用范围领域从单个继电器模块的控制扩展到了整个制造系统的过程控制和监测。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开始朝向向工业实用发展改进的应用阶段,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及融合开发使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得到了更加全面的、智能化的发展,它的特点发生了质与量的飞跃。在更新发展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拥有更高的运行速度,元件拥有了更加微小型的尺寸,并添加开发了更可靠的工业干扰设计,经过模拟计算显示,PLC的多项优良功能和便宜低廉的造价奠定了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不可撼动。
20世纪以来,PLC的发展方向开始逐渐趋向于适应现代工业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在元件规模尺寸方面,PLC正日渐朝着元件更加微型化进行研制开发,使其不仅能够节约生产投资的成本,还可以更完美的、不占据过多空间的融入装配成车床系统。在PLC技术发展方面,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研制成果也被添加结合到PLC的设计开发中,不仅大大地提高了PLC系统的计算运行速度,同时还增加了PLC系统的存储容量体积。时下PLC产品还采用了最前沿的高性能微处理器和技术更先进的CPU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方面的控制要求,满足了工业生产中更多的功能使用需求。
对于PLC的应用领域而言,我国目前还处于中等的应用开发水平。尽管每年都有很多新的PLC产品投入,对于PLC产品的研制开发的投入也在逐年增长,但应用行业领域仍然不是十分广泛。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来说,当下中国仍需要加大对工业生产科技化、智能化的促进开发力度。据有关部门预测显示,在我国逐步实现工业生产全面现代化的境况下,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技术在我国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领域。
1.3课题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内容是设计一种基于S7系统PLC的车床。使用S7-200 PLC系统及相关对应的通信技术完成了科技化、智能化车床设计,通过应用S7-200 PLC系统改造改进传统车床的继电器-接触器的电气控制系统,大大地提升了车床的稳定性,并满足了当下工业发展对车床的多功能化要求。本设计主要完成了以下内容:
(1)设置了车床的具体要求。①主电动机、冷却泵电机、快速移动电机都要有短路保护措施;②主电动机和冷却泵电机使用热继电器进行过载保护;③主电动机要采用降压起动方式起动;④主电动机要求能够正反转控制,并且有点动调整控制和长动控制,采用反接制动;⑤车床要有照明设施。
(2)具体分析了我国工业生产发展现状,提出改造改进传统车床的方式:应用PLC技术对车床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开发。
(3)给出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概念定义,并按I/O点对PLC型号进行了分类,进而详细阐述了PLC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
(4)初步完成了S7-200 PLC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步骤,提出了PLC控制系统设计流程,并给出了相应的PLC梯形图、I/O地址分配表、电气接线图等。
(5)给出了相应S7-200 PLC程序的仿真与调试。
(6)总结论述了S7-200系统PLC改造改进车床的优点和PLC应用于车床控制系统的发展中存有的问题。
1.3.2结构安排
论文的组织结构如下:
第一章绪论。简单说明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和课题研究的内容,对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使用S7-200 PLC系统对传统车床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进行改造改进的思路理念。
第二章总体方案设计。从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方面对方案总体进行了具体设计并给出了相应的要求,从而提出选用S7-200 PLC系统,并介绍阐述了选用S7-200 PLC系统改造改进传统车床的继电器-接触器电气控制系统的优点。
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提出了使用PLC对系统进行设计时的具体流程,给出了电气原理图,并给出了电气原理图中各元件的具体功能分析,进而确定了应用PLC改进传统车床的具体方案。
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介绍了PLC的起源并给出了PLC的概念定义,介绍了PLC程序设计和选型,控制系统的I/O地址分配和PLC的外部接线图,并以梯形图的形式提出了具体的PLC程序。
第五章程序的仿真与调试。基于本文的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仿真调试并给出结果。
1.4本章小结
本章基于时下我国工业生产发展中车床的改造改进需求,提出了使用PLC系统改进传统车床控制系统的方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结合了国内外PLC应用于车床控制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设计理念,给出了本论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总体方案设计
2.1功能设计
车床是一种主要用于用车刀车削旋转加工工件的工业生产机器。在车床上也可以通过钻孔、扩孔钻、铰刀、丝锥、冲模和滚花工具等完成相应的加工。通过可编程控制器(PLC)技术改造改进车床完成电气控制系统功能,其中主要可分为主运动控制功能和辅助控制功能。主运动控制是指车床在两个坐标方向上的进给运动。在车床控制系统中,电机一般用来拖动滚珠丝杠,以驱动托盘在X轴和Z轴方向上的进给运动。辅助控制包括车床主轴启停功能、换刀功能、主轴调速功能、冷却液开关功能、夹具自动夹紧和释放功能等。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的要求,本设计将需要进行操控和监测的数据经过按键和检测器件传输给PLC,再应用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内带程序进行运行计算并反馈给所有的执行设施,从而实现控制系统对车床的全方位操控。使用控制面板的按键可以将所有功能的输入信号导入进PLC,然后再使用接触器可以将信号导出。应用S7-200 PLC技术的车床控制系功能分解如下图。

图1 PLC车床控制系统功能分解图
2.2结构设计
由于我国传统工业生产中的车床电气控制系统普遍使用的是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而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弊端甚多,因此大大限制了我国工业生产发展的脚步。传统车床的器件极易老化损坏,生产使用过程中不断频发故障,且在进行维修时因线路繁多而对维修造成很大困难,这成为许多工业领域中小型企业的心病。本设计在利用S7-200 PLC系统对传统车床进行改造改进后,新型车床的生产效率与精度大大提升,完美的解决了传统车床面临遭遇的大量问题。在改造改进过程中,应在结构方面注意以下几点:
(1)主电动机、冷却泵电机、快速移动电机都要有短路保护措施;
(2)主电动机和冷却泵电机使用热继电器进行过载保护;
(3)主电动机要采用降压起动方式起动;
(4)主电动机要求能够正反转控制,并且有点动调整控制和长动控制,采用反接制动;
(5)车床要有照明设施以便防止发生意外。
2.3控制系统选择
本设计经过重重筛选后谨慎地选择了S7-200 PLC系统对车床进行改造改进,S7-200 PLC是一款通讯功能良好和生产能力优秀的可编程控制器。S7-200 PLC控制器具有操作简单便捷、运行速度十分迅速,自动化、现代化功能全面的特点,因此,S7-200 PLC在工业生产发展中车床改造应用领域表现优秀,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S7-200 PLC由CPU、编程器、存储卡、显示器等部分构成。将S7-200 PLC系统应用于车床改造绝非突兀的选择,S7-200 PLC系统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业车床的生产品质和效率,解放生产力。此外,S7-200 PLC还具有高度可使用性、使用寿命极长、可以全面的抗干扰、出现损坏时强大的自我诊断能力的特点,作为改造改进传统车床的电气控制系统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2.4本章小结
本章从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选择三个方面对PLC应用于车床控制系统的改造的总体方案给出了具体设计。对该设计的功能和结构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并选用了S7-200 PLC系统作为本设计的核心使用系统。
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3.1设计流程
在设计基于S7-200 PLC技术的车床控制系统的各项设计时,我采取应用了以下流程:
(1)区分被控制对象。在本设计中采用把整体系统变成一个器件的设计理念,把系统所控对象按其具体功能进行区分,使PLC的资源分配确保无虞。
(2)分析控制对象并确定I/O点。依据区分后的具体功能不同的所控对象,确定PLC所需的I/O点数量,并给予相应说明。
(3)PLC的程序设计。PLC的程序通过使用梯形图形式进行编程设计,以便其和继电器-接触器系统能够无缝承接。
3.2电气原理图功能分析
本设计基于C650型卧式车床进行研究,其电气原理图如图2。

图2 C650型卧式车床电气原理图

具体功能分析:
(1)主运动的控制:由主电机M1开始,完成主轴主运动的运动。主电机可进行正反控制,并可以采用反向制动进行一点动态调节控制和长时间运动控制。主电机M1由接触器KM1,KM2和KM3控制。 主电机的电路连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接触器KM1和KM2构成了主电动机的正反转接线。第二部分是电流表A通过电流互感器TA连接到主电机M1的电源回路,电流表可以在启动后的短时间内暂时短接。线路的第三部分控制通过交流接触器KM3的主触头接入和移除限流电阻R。
(2)辅助运动的控制:溜板箱由电动机M3单独起动,根据需求可以手动操控启停。M3只要求点动,被接触器KM5控制。
(3)冷却泵电机的控制:冷却泵电机为M2,其与主电动机一同工作,完成顺序起停,但其也可以单独进行操作,被接触器KM4控制。
(4)M1正反转之间使用接触器KM1和KM2进行控制;热继电器FR1和FR2完成M1和M2的过载保护;M1、M2和M3分别使用接触器KM1、KM2、KM4和KM5完成短路保护。
3.3 确定改造方案
在基于C650型卧式车床电气原理图情况下,确定了相应的硬件改造方案:
(1)原C650型卧式车床的加工工艺保持不变;
(2)在不改变原车床控制系统电气运行方式的情况下,保留主电路的全部固有部件;
(3)电气控制系统操控器件所发挥的作用应与原电气图中作用不变;
(4)主电动机和进给电动机起动、高速、变速冲动等运转方式大致相似;
(5)将原先的继电器控制系统里的硬件接线改成PLC编程系统;
(6)时间继电器KT原电路采用中间继电器KA交替使用,应用PLC控制PLC内部继电器驱动输出点KA继电器断开触点,当主电机电流表短路换向起动器时即可实现。
3.4本章小结
本章以C650型卧式车床为例,在进行硬件设计时,先给出了相关步骤流程,然后提供了C650型卧式车床的电气原理图,并对C650型卧式车床各项元件分析了功能作用,进而确定了使用S7-200 PLC技术对C650型卧式车床进行改造的具体方案。

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
4.1 PLC的概念
4.1.1 PLC的起源和定义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根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要求研制开发出了第一款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并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次成功投入运行了一条通用汽车自动智能化生产线。依据该元件可以改变控制方案的这一特点,并详细具体地针对程控逻辑控制装置控制这种新兴工业生产的情况,称这种新型工业控制系统元件是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PLC。
国际电工委员会对PLC的定义是: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种数字计算操作电子系统,专门为工业生产发展中的应用而研制开发。 它含有可编程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数据与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计算运行等命令,并通过使用数学模型将信息转换为详细数据导出,控制各类工业机械或车床的生产操作。可编程控制器(PLC)及相关设施,应该在组装配备时可以与工业控制系统完美融为一体,并在后续易于在设计原则上将来扩展它的多种功能。
4.1.2 PLC的分类
根据I/O点数,PLC可以分成微型、小型、中型、大型和巨型PLC。
表1 PLC分类
PLC类型 微型 小型 中型 大型 巨型
I/O点数 32 256 1024 4096 8195
所有PLC均采用16位-32位CPU。
4.1.3 PLC的硬件组成
PLC系统硬件由中心处理单元(CPU)、储存器、输入单元、输出单元、通讯接口、电源组件扩展接口等组成。其中,CPU是PLC系统的最重要的元件,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是联通到现场I/O设备与CPU之间的接口电路,并可以连通程序员的通讯接口,以及连接到主机的其他外围设备。
CPU是中心处理器的根本基础,程序接受输入和存储过程。输入扫描字段、用户程序执行和自诊断的状态。该储存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输入接口采集各种信号的开关触点的场景状态,并转换成标准逻辑电平,输出接口用于向控制对象输出电信号。程序员用来编写用户程序,编辑、调试、检查和监测。CPU还可以显示反馈PLC的各种状态。
图3 PLC的基本组成部件

4.2 PLC流程图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采用前沿高端的计算机技术,并可以完美运用于工业现场车床工作的电控制器。其通过运行计算储存于PLC内存中的数据与程序,实现信息输出与输入,进而控制车床完成所需要的相应功能目标。与此同时,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还能够考查信息输入输出的可靠性,并给出相应反馈,通过一系列的PLC流程完成车床工业生产的功能。
以车床自动回转刀架流程为例,给出了如下图的PLC控制系统流程图:

图4 PLC控制系统车床自动回转刀架流程图
4.3 PLC选型
根据统计,C650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系统所需的I/O点总共有256个,隶属小型机类,因此其控制系统仅需具有简单的逻辑运算功能。目前 S7-200 PLC在智能化工业生产中面临淘汰,我国大量S7-200 PLC产品滞销,价格低廉,S7-200 PLC产品在类别上属于微型产品,符合传统车床改造改进过程中智能控制系统对元件尺寸的严格要求。基于此,本设计中经过慎重考虑后选择了S7-200 PLC对传统的车床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进行改造高进,对于企业来说造价经济便宜,并大大缓解了S7-200 PLC销售市场困境,可以说是一石二鸟之举。
S7-200 PLC的功能十分强大震撼,不仅程序和储存器容量巨大,且相应的它对数据进行分析时的运行计算速度特别迅速,将S7-200 PLC应用于传统车床的电气控制系统中,可以大大提高工业车床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以I/O点的需要为基础,本设计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CPU224型S7-200系列系统,通过使用14点24V直流输入,并用10点继电器交流输出。但是由于主机的I/O点不满足系统改造的要求,所以需要对主机进行I/O点的扩大。 在本设计中为了让I/O点扩大,在经过重重筛选后选择了两个EM221数字量8点直流输入模块和EM222数字量8点继电器输出模块。这样扩展后总输入点为30,总输出点为26,满足了控制系统的要求。
4.4控制系统的I/O地址分配
由于C650型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系统仅需简单的逻辑运算,所以选用S7-200 PLC以适用于单机的智能化控制系统,首先给出了原车床具体的I/O地址分配如下表:
表2 I/O地址分配

由表1数据可知,车床电气控制系统需求10个外部输入信号,6个输出信号。而PLC含有的I/O点数一般高于所需求点数,可以让系统在后续完善进步时有空间实现。依据I/O点数,选择S7-200系列中的CPU224型,24V直流14点输入,继电器型交流10点输出。改造后I/O地址分配如下表3所示:
表3 I/O地址分配

4.5 PLC外部接线图
本设计在确定了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和PLC选择以及I/O点分配后,该设计以车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目标功能为核心,设计了整个系统。 基于S7-200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可分为两部分: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简而言之,电路是连接所有接线,电气连接和组件组合的控制系统,PLC在连接所有电气元件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LC取代了传统车床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中间继电器中的许多计算和监控装置。一方面,它使系统易于操作,另一方面,它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从基础来说,传统车床中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理念并非毫无可取之处,相反,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应用PLC改造后的车床控制系统仍保留了相关理念,仅仅在控制手段上使用了PLC技术元件。另一方面,系统应用了前卫的变频调速功能,使主轴的调速功能变得更为全面,全面的简化了主轴箱的齿轮调速构架,只需要把主轴驱动电机与主轴直接连接就好。
C650型卧式车床PLC控制系统的外部接线图如下。

图5 C650型卧式车床PLC控制系统的外部接线图

4.6 PLC程序
4.6.1 PLC梯形图
梯形图是PLC系统最普遍使用的程序表达形式,它被称为PLC的第一编程语言。 梯形图形式继承了传统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形式,梯形图是基于传统继电器非接触式逻辑控制的简化符号变换,具有图像直观,实用等特点,是PLC编程语言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形式。 在PLC程序框图中,左右母线类似于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电源线,输出线圈类似于负载,输入触点类似于按钮。 排列图包括几个类,从上到下,每个类在左侧母线,接触和线圈后,止于右侧母线。
C650型卧式车床经S7-200 PLC改造后梯形图如图所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