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控风扇设计(源码+万字报告+讲解)

目 录
智能温控风扇设计 1
摘 要 1
ABSTRACT 2
1 绪论 4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4
1.2国内外相关发展现状 5
1.3设计主要内容 6
2 整体方案设计 7
2.1 系统整体设计 7
2.2 主要模块及选型 7
3 系统硬件设计 10
3.1核心最小系统设计 10
3.2 显示模块 12
3.3 传感器模块 12
3.4 按键模块 13
3.5 电源模块 13
3.6 电机控制模块 14
3.7 系统总电路图 14
4 系统软件设计 16
4.1 Keil简介 16
4.2 主程序设计 16
4.2 温度传感器模块设计 16
4.3 电机调速和控制子模块设计 17
5.系统集成测试 19
5.1 硬件焊接 19
5.2 软件调试 20
5.3 综合测试 21
结 语 22
致 谢 23
参考文献 24

1 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由于空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电风扇很可能会被视为空调在社会中的替代品。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实际上,市场的测试和验证表明,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电风扇依然是家庭必备的家用电器之一。虽然空调产品依然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电风扇在市场上的表现已经证明了其市场上的优越性,并且在其销售逐渐恢复的过程中,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电风扇的持续复苏不仅为企业带来新的商机,也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根据市场研究,电风扇的持续复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尽管电风扇没有空调那样的强大制冷功能,但它可以直接吸引风,风力更温和,更适合老年人、儿童和身体条件较弱的人[1]。另外,由于电风扇本身体积小,便于携带,因此可以很好地满足一些特殊群体的需求,比如老人及残疾人等。其次,多年来在市场上的应用表明,电风扇更加适应人们的使用习惯,具有结构简洁、操作便捷和安装简便的特点。另外,随着消费者对健康意识的提高,电风扇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家庭生活必需品。第三点,电风扇相较于空调产品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节能性,因此更容易成为普通家庭的标配。
随着社会大众的生活品质和技术能力持续上升,家用电器在设计风格和功能上都追求更高的标准,同时也在健康、安全、多用途和节能等领域持续进步。电风扇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家用电器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以往的电器产品逐渐显露出其不足之处,电风扇作为家用电器也面临着相似的挑战[2]。为了满足不同人群对电风扇性能的需求,许多新型电风扇应运而生。传统电风扇存在一个显著的不足,那就是风扇的风速无法根据温度的波动进行自动调整。一般情况下,白天气温较高时,风速大一些,而夜晚气温低时,风速小一些。在日夜温度差异较大的地方,风速的自动调整显得尤为关键,特别是当人们沉浸在甜美的梦乡时,他们常常忽略了夜晚的温度波动,这不仅造成了电力的浪费,还可能导致感冒的发生;另外,由于风速的不均匀性,导致风力不足,造成室内湿度过大。再者,传统风扇采用的是机械式的计时方法,这经常导致大量的机械操作,特别是在夜晚,这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睡眠体验。此外,传统的风扇只能固定一个时间进行工作,这样就限制了它的适用范围。机械定时技术也存在其特定的限制和有限的时间范围;另外,风扇的工作时间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这样就会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第三点,传统电风扇并没有远程操控的能力,因此在需要调节风扇转速而不愿意靠近风扇的情况下,给风扇造成了诸多困扰[3]。此外,由于电风扇本身结构上的限制以及工作环境等原因,使得电风扇无法长时间持续地对空气进行吹风,从而降低了风扇的工作效率。考虑到上述因素,我们有必要开发一个智能化的电风扇控制系统以应对这些挑战。
众所周知,传统电风扇主要依赖机械控制,其功能有限,噪音较大,并且在不同的档位上,风速会有很大的波动。在使用过程中,用户需要频繁地操作开关来改变风扇的工作状态。另外,切换档位和速度也是相当不便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因此,智能电风扇应运而生。我们设计了一款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转速控制器,该控制器巧妙地结合了红外遥控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无级调速技术和温度传感技术,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家用电器的控制。采用电风扇电机的转速作为控制变量,对微控制器收集的数字温度信号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所得到的数字信号,计算出相应的电功率值,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接下来,利用晶闸管来调整风扇的电机,从而实现在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调整风速的功能[4]。
1.2国内外相关发展现状
1.2.1 国内发展现状
电风扇在市场上一直保持着成熟的地位,几乎每到夏季,它都成为了全国民众不可或缺的家电产品。该领域的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的粉丝研究始终追求卓越,持续进行探索和创新。电风扇作为一种家庭中使用广泛的家电产品,其未来发展趋势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利用现有技术,电风扇可以摆脱机械的刚性旋转,从而变得更为智能化[5]。在未来几年中,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风扇的智能化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接下来的研究目标是使电风扇更为人性化,以满足各种人群的多样化需求。电风扇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科技含量,从而吸引消费者眼球。美的和其他在中国热销的家电公司推出了专为学生和婴儿设计的风扇,这些风扇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有不同的设计计划和市场定位,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适应各种人群需求的电风扇产品[6]。另外,在风扇外观造型上,设计师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先进结构,使产品更具美感。关于风扇的温度调控,其调整变得更为简便,不再仅仅是在强档或弱档之间。在风扇电机驱动部分,采用了最先进的无级变速技术。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了配备无级调速功能的智能风扇,允许用户根据风速从最低到最高进行调整。在使用过程中,用户还能通过触摸屏幕来选择是否开启或者关闭风扇。利用最前沿的温度感测技术,并结合PWM的占空比调节,达到了风扇转速的自动化控制[7]。通过对传统风扇电机结构的改进,使其不仅适用于一般环境,还能适应不同季节及气候条件下的应用需求。这一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方,普通风机可能存在的弱齿轮过弱和强齿轮过强的问题。此外,它还能够防止电机过热。特别是对于那些身体较为虚弱的孩子和老年人,这无疑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在最近的几年中,中国在电风扇领域的研究也在提高空气质量上实现了重大进展。日前,由北京风帆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风扇”,被赋予了环保概念,可以通过手机遥控控制。这不只是家电行业的一次创新进步,同时也是对经济与生态同步增长的整体预测的反馈。风扇作为一种常见家用电器,可以用来调节空气温度或湿度。风扇的主要作用是为大家带来凉快的体验,帮助他们渡过炎炎夏日。在最近的几年中,致力于提升空气品质的电风扇增添了若干新功能,例如紫外线消毒、氧吧以及负离子扩散[8]。这些新技术都是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而开发出来的,即通过改变空气流通速度来达到降温效果。大家都知道,紫外线的辐射有能力消灭空气中的微生物,而定时对毯子进行烘干也是基于此原理。为了更好地应对SARS疫情的爆发,美国推出了一款创新的杀菌电风扇。这种杀菌扇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它将传统的风扇与紫外线灯结合起来。当该公司发布这款产品的时候,他们充满自信地声称紫外线消毒风扇是一种有益于促进人们健康呼吸的创新尝试[9]。事实上,在这之前,紫外线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灭菌手段之一,但这种方法会给人体带来伤害,并且需要专门的设备进行处理才能使其恢复正常功能。紫外线是一种不可见的光波,它能够破坏细胞、病毒等单细胞微生物的中心DNA结构,妨碍微生物蛋白质的生成,并使它们失去繁殖能力,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因此,紫外线灭菌风扇能将空气中因各种原因产生的有害气体迅速清除干净,从而保护人体免受危害。相较于传统风扇,“紫外线杀菌风扇”代表了一种创新的设计。它配备了高效的紫外线消毒管,能够有力地清除空气中的细菌、寄生虫及其他有害生物[10]。紫外线照射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能杀死一些有害菌,但是却不能消灭那些有活性的分子或酶。7mm的短波紫外线辐射能够迅速被清除。当空气进入到这种风扇时,会在叶片表面产生一层特殊的涂层,使其对光线具有很强的吸收效果,从而达到快速杀死有害气体或灭菌的目的。TCL公司也推出了与此相似的负离子消毒风扇。负离子在空气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气体成分。负离子并不直接具有杀菌效果,而是与空气中的正离子和烟尘结合,从而实现除尘、排烟、除臭和杀菌的多重功能[11]。
1.2.2 国外发展现状
中国的风扇产业正在探索更加智能和人性化的新路径,而国外同样在这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中国的风扇制造商正积极地寻找各种方式来提高产品性能和增加市场竞争力,并向高科技领域进军。随着新型风扇不断地被引入国外市场,它们的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全面和多元化。其中,远红外线加热技术就是一种创新技术。相较于TCL公司在中国市场上推出的负离子消毒电风扇,那些致力于提升空气品质的外国电风扇生产商也配备了远红外加热设备[12]。这款风扇不仅具备负离子产生装置,还有一个内置发热体的电机,它能够把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再释放出能量。虽然远红外辐射对人体是无害的,但它可以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这种新技术使电风扇不仅能够加热室内空气,同时还有保健、美容等功效。这款风扇不仅具备了空调的基础功能,还能全年无休地运行。这种新型电风扇是由德国康博集团开发生产的。在酷热的夏季,它有能力吹来冷风,而在寒冷干燥的冬季,它则能为空气带来温暖。同时也可用于家庭取暖或降温等用途,具有节能减排的特点。系统内安装的负离子生成器还具有将负离子传输至大气的功能,这使得空气中带有正离子的烟尘能够被负离子中和和清除,从而实现除尘、抗菌、健康保健和环境保护的多重效果。此外,该风扇还有自动降温、恒温以及定时开启等多种功能设计。在国外,电风扇的智能控制功能被充分利用,允许人们自由地调整温度,这与无级调速有相似之处[13]。这种风扇可以通过红外线感应进行工作状态的切换。用户可以利用遥控器上的一个按钮来调整电风扇的风速。风扇转速由单片机控制,可实现自动控制或手动调整。送风模式是基于外部的温度和湿度来自动配置的,这比用户的调整更为合适。如果在室内温度较低或潮湿时,风扇还能提供新鲜空气。这种电风扇得到了绝大部分用户的高度满意。在夏季,不只是高温难以忍受,还会有大量的蚊子打扰人们的睡眠。在美国,有很多人把电风扇放在客厅里,让蚊子在里面吸血,既能消除蚊子又不会伤害人体健康。在国外,一种名为“驱蚊电风扇”的智慧型电风扇被专门研制出来,其主要功能是避免蚊虫的叮咬。这款电风扇是由美国的一家公司研发出来的,它能在室内自动启动并发出特定波长的光线,来驱赶蚊子。电风扇的内部充满了驱蚊液,这些驱蚊液在内部气化装置的作用下被转化为气态,然后通过风扇被传送到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没有驱蚊液的话,风扇就会发出“嗡嗡嗡”的噪音,让人感觉非常难受。还有一款风扇特别值得提及,那便是名为“传香”的风扇[14]。这种风扇能够在人们进入室内后,利用空气中携带的香气对房间内进行熏烟式通风。它还采用了相似的方式,确保香气能够传达到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这些都是通过在空气中添加香水来实现的。用户有权自主选择他们钟爱的香水种类,这不仅能让他们在凉爽的夏季尽情享受,还能让他们体验到如同天堂一般的香气。
1.3设计主要内容
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控温风扇的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为中央处理单元,将按键、温度传感器作为系统数据输入通道,将风扇作为系统数据输出模块,实现对当前的温度实时监控,由单片机系统电路、温度采集电路、 LCD 显示电路、风扇控制电路和按键电路等构成。
系统先利用热释电传感器判断人是否在风扇的有效范围之内,再将检测到的环境温度数据送到控制中心中处理,在数码管上显示当前的状态,主要显示实时温度和温度的上下阀值以及风扇的档位。预实现功能如下:
1)风扇有3种工作模式。温控模式下,先收集实时温度,再经过函数计算,判断人是否在有效距离范围内,自动控制风速;按键模式下,电风扇有三个档位,可选固定风速运行或进行档位切换;自动模式下,通过感应判断人是否在有效距离范围内,如果在则启动风扇,否则关闭风扇。
2)通过数码管显示温度、档位。
3)通过按键调节温度的上下限值。
4)通过无线遥控控制电风扇的开关、模式和温度上下限值。

2 整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整体设计
采用DS18B20传感器的基于单片机的风扇温控仪,能够将检测到的温度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单片机对输入的数字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当温度超过上限值时,风扇会全速旋转;风扇在温度降至下限以下时会停止旋转;当温降至一定值后,再开始工作。在温度介于最大和最小之间的情况下,风扇的旋转速度会更缓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下面的图2-1展示了其工作原理:

图2-1 系统架构图
2.2 主要模块及选型
2.2.1单片机的选型
虽然存在许多不同种类的微控制器,但每一种微控制器都拥有类似的内部构造,如控制器、计算单元、存储设备、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等。所有这些微控制器都必须与外部计算机连接,以便在不同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控制。各式各样的生产商都制造了不同型号的微型控制器。微控制器一般由一个或多个器件组成。不管微控制器的功能有多么强大,它都是通过其I/O端口进行照明的。微控制器在每个时间点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他们有权选择微控制器的型号,而这些引脚的数量范围从最少8个扩展到近100个。在本文中介绍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数字万用表。这个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利用定时电路来控制电源智能开关的启动/关闭,并展示时钟电路;同时在微控制器中集成了多种通信接口模块以实现各种不同的应用。主要的设计方向包括时钟信号的检测、信号的控制、信号的解码以及数据的展示。
这一设计方案采用了微控制器设计的紧凑型定时器,用于控制电源开关插座的通电和断电情况,同时也可以作为数字时钟来显示时间。在本装置中采用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以确保电路工作时不产生任何故障。根据实际需求,我们选择了一个具有40个引脚的AT89C51微控制器,该控制器配备了64KB的闪存和1024字节的RAM。它能通过串口与外部进行数据交换。P89V51系列的微型计算机内置了64位flash ISP(在线可编程系统)以及IAP(应用内编程)功能[15]。在此介绍的是一种新型的便携式多功能电子定时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图2-1展示了其设计的核心模块,涵盖了控制开关、电平转换器、微控制器系统以及显示电路这几个部分。其中控制开关采用了两个对称结构的双向可控硅,分别连接在输入端和输出端的两侧,通过对这两个方向上不同电压值进行比较来达到改变输入输出端门极状态的目的。在选择该系统的基础方案时,主要考虑了可控开关的选取、时钟信号的执行以及微控制器芯片的挑选。

2.2.2显示方案的选择
考虑到本设计研究的需求以及单片机的接口能力,我们决定使用LCD液晶显示模块来实现串行显示。LCD显示屏具有很高的亮度,尤其在户外阳光照射强烈的条件下,依然能够维持清晰的视觉效果。LCD的高对比度可以展现出更加明亮和丰富的色调,使得图像的呈现更为精细。另外,由于其良好的响应速度,还可以通过改变液晶屏上字符位置来实现对画面内容的控制。与其他显示技术相比,LCD具有更低的能耗,更适合长时间的使用。同时它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和耐低温性能,可以很好地适应恶劣环境的需要。LCD显示屏的使用方式既简洁又直观,非常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应用环境。
2.2.3传感器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热敏电阻
虽然使用热敏电阻可以在40摄氏度到90摄氏度的范围内进行测量,但其精确度、重复性和可靠性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对于1摄氏度的信号检测并不合适。因此一般使用数字温度计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此外,在温度检测系统里,我们使用了单一的温度传感器,例如AD590和LM35等[16]。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和准确性,一般将这几种传感器集成到同一个芯片上,组成多通道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然而,这些芯片输出的信号都是模拟的,只有经过A/D转换后才能传输给计算机,这使得测温设备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如果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需要用数模转换器将模拟电压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送入单片机进行运算处理。此外,这款测温设备在其一条线路上仅能安装一个传感器,因此无法执行多点的测量任务。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尽管有可能实现,但仍然需要依赖复杂的计算方法,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软件开发的复杂性。
方案二:采用DS18B20
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被用于测量温度。该传感器可对环境温度进行检测,并将其显示出来。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能够以9位数字的方式显示器件的温度读数。由于其输出信号为数字信号,所以不需要任何外围电路就能够直接与单片机进行通信。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是通过一个单线接口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因此在中央微处理器和DS18B20之间只需要一条连接线(加上地线)。由于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以及可靠性高,所以这种温度传感器非常适合作为便携式测量设备中的温度传感器使用。用于语言读写和温度转换的电源可以直接从数据线获取,而不需要依赖外部电源。该传感器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工作可靠等特点。该设备能够直接把模拟的温度信号转换成数字格式,从而简化了电路的复杂性,并提升了电路运行的整体质量。该装置还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经过全面的思考,我们决定采用DS18B20方案来进行温度的测定。
2.2.4调速方式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PWM控制
PWM是利用数字输出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有效技术,尤其是在对电机的转速控制方面,可大大节省能量。但前期投入大。
方案二:采用可控硅控制
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调整双向可控硅的导通角度,可以改变输出端的电压,进而改变施加在电风扇上的输入电压,从而调整风扇的旋转速度,达到连续调速的效果。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由继电器构成的双向可控开关稳速电路的设计方案和原理。基于本设计的要求,我们在实际情况中选择了方案二。
2.2.5控制执行单元的选择
方案一:我们使用数模转换芯片AD0832进行控制,单片机根据当前的温度数据输出相应的数值到AD0832,然后由AD0832生成模拟信号来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并与无级调速电路配合,实现在温度控制时的自动无级风力调整。
方案二:当使用继电器时,是否接入控制晶闸管导通角的电阻的电路是由单片机来决定的,它会根据当前的温度在相应的管脚输出高/低的电平,从而确定某个继电器的导通角控制电阻是否连接到电路中[17]。
对于方案一,该方案能够实现在风扇处于温控状态时也能无级调速,但是D/A转换芯片价格较高,与其温控状态下无级调速功能相比性价比不高。
对于方案二,尽管在温度控制下只能达到弱/大风的两级调速,但使用继电器的成本相对较低,控制也相当可靠。考虑到在温度控制状态下,无级调速并不是一个特别必要的功能,因此综合考虑后,我们选择了方案二。

3 系统硬件设计
3.1核心最小系统设计
(1)复位电路
为了确保单片机系统中的电路能够稳定和可靠地运行,复位电路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复位电路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决定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水平。由于单片机本身的结构和功能比较复杂,因此,要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采用先进的复位技术,才能使之安全可靠地工作。众多用户在成功设计单片机系统并在实验室进行调试之后,却在实际操作中遭遇了如“死机”和“程序走飞”等问题,这主要归咎于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的不稳定性。
在单片机启动过程中,都必须进行复位操作,确保CPU和系统的各个部分都保持在预定的起始状态,并从这一状态开始运行。单片机复位一般分为硬件复位和软件复位两种方式。单片机的复位信号是通过RST引脚被输入到芯片内部的触发器里的。在系统正常运行并且振荡期稳定之后,如果RST引脚上存在一个高电平,并且维持了2个机器周期(即24个振荡周期)以上,那么CPU将能够响应并将系统复位[18]。
目前,单片机的复位方式主要有2种,即手动复位和上电复位,本设计中采两种复位方式都被采用。复位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 复位电路图
在电容器C1的电压降至0之前,C1的正极电压是+5V。由于电压保持不变,RST端也维持在+5V的高电平状态,而在RST端,高电平的持续时间远超过两个机器的运行周期,因此微控制器需要进行复位,这一过程被称为功率复位。过了一段时间,当按键S1的时候,RST的端电压大约是4.2V,这是一个高电平。由于按键的时间肯定会超过两个循环,因此微控制器需要复位,这是一个手动复位的过程。在这其中,电阻R1和R2扮演了部分电压的角色,而电阻R2的主要功能是确保RST端电压不会超出微控制器芯片的供电电压。
(2)晶振电路
晶体振荡器电路构成了微控制器的关键部分,它主导微控制器的操作节奏。频率源技术是晶体振荡电路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高频则是决定频率源能稳定运行与否的关键因素。高频时钟不仅有助于加速编程过程,还能达到更高的信号采样频率,进而带来更多的功能增益。因此,在很多应用中,都采用高频技术以满足需求。但是,高频操作需要对系统有严格的要求,同时也需要高能耗和苛刻的操作条件。因此,为了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必须采用合适的时钟频率才能达到预期的性能。鉴于微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而非高速信号的采集和处理,选择合适的频率便显得尤为关键。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器件性能的限制,通常采用较低或不使用高频时钟的方式来进行电路设计,这将增加成本并降低效率。AT89S系列的微控制器所能接受的时钟频率是33MHz,而其标准数值是12MHz。由于采用了低噪声芯片和可编程器件,该芯片可在较低功率下工作。为了实现整数的波特率,我们在设计中选择了11.0592MHz的无源晶体振荡器。本文给出了该系统中使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锁相环结构,它可以使整个时钟环路达到理想状态。图3.3展示了时钟电路的内部构造,这意味着时钟电路实际上是一个倒相放大器。在此芯片中,两个晶体管被用作振荡器的振荡单元,它们与一个电容并联以提供正弦波信号。XTAL1与XTAL2是反相器放大器的两个主要输入和输出接口。在这个结构中,两个反相器被用来控制振荡器的振荡状态。利用外部的晶体振荡器(或称为陶瓷谐振器)与电容器共同构建振荡器。晶体振荡器的频率是决定振荡器产生时钟频率的主要因素。为了减少电路噪声,在振荡器中采用了电容和电感元件。电容器C2和C3具有双重功能:其一是让振荡器产生振动,其二是微调振荡器的频率f(即C2和C3降低,f增加),其标准数值为30pF。振荡器包括内部电路,其具有一输入端、多个并联电容和一可动电阻元件,这些可移动电阻元件与振荡器连接并被用来改变振荡器工作状态。当振荡器接通电源后,大约在10ms的时间内开始产生振荡,而XTAL2则会输出大约3V的正弦波。该振荡电路包括一个用于调节相位并保持同步的锁相环路。由振荡器生成的时钟脉冲被清洗到微控制器内部的多个部件中。

图3-2 晶振电路图
(3)最小系统

图3-3 AT89C51最小系统电路
AT89C51的标准功能包括:4k字节的闪存、256字节的芯片内数据存储器(00H-7,其中FH代表芯片内RAM,80H-FFH是特殊功能寄存器SFR)、32条I/O端口线、2条16位的定时/计数器、5向量的两级中断结构、全双工的串行通信端口、片内振荡器的及时时钟电路。该芯片具有低功耗、高速、高可靠等优点。此外,AT89C51能够减少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频率,并为两款软件提供了节能工作模式的选择。CPU在空闲模式下会暂停运行,但它仍然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端口以及中断系统持续运行。当需要时可以打开或关闭这些设备以节省电能。这个开关会将数据存储在RAM里,但是振荡器会停止操作,并中断所有其他组件的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被重新设置。
3.2 显示模块
显示模块是人机交互的关键部分,而该系统使用了LCD1602液晶显示屏,其内部控制单元是HD44780芯片。本设计将其与单片机相结合,构成了一个基于液晶屏控制的多功能液晶显示控制系统。该设备能够展示两行内容,每行包含16个字符,这相当于32个LED数字管,提供的信息比数字管还要丰富。在液晶屏上还可以显示出各种图形、图像等内容。采用单一的+5V电源和简洁的外部电路设计,不仅成本效益显著,而且成本效益显著。在本设计中,为了使用户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所需显示的内容,我们还利用了温湿度传感器来实现对环境参数的检测与控制。通过LCD屏幕,温湿度传感器模块能够实时展示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农业温室环境中的当前温湿度和土壤湿度状况。在对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后,系统会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意见,并将其存储到数据库中。依据这些提供的数据,我们能够进行目标明确的调整和策划,旨在优化作物的生长环境,增强其生长效益,并提升产出。该系统还可将温度、光照度等环境参数在液晶屏上直观地呈现出来。LCD1602液晶显示屏的引脚布局如图3-4展示:

图 3-4 LCD1602电路图
3.3 传感器模块
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负责收集现场的温度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输入到STC89C51单片机的P2.4接口。经过单片机的处理,当前的温度读数会被展示出来,并与预设的温度上下界进行对比。如果温度高于或低于预设的上界或下界,系统会自动调节电机的转速。

图3-5 DS18B20电路图
3.4 按键模块
键盘在人与机器的互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风扇电机驱动电路由单片机控制,通过改变电压大小来调整风速,并可根据需要设定不同的风速范围。这一组件的主要设计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更方便地操作电风扇,仅需执行一些基础操作,便能全面实现所需功能。电风扇的底座部分配备了一个键盘操作模块,该模块允许用户设置进行风的强度、种类和定时等多个系统参数,具体的按键电路图可参见图3-6。当用户按下按键,单片机的P1.0和P3.0~P3.4会检测到低电平,从而实现相应的功能。

图3-6 按键模块电路图
3.5 电源模块
考虑到硬件电路中各芯片的电力需求,本设计计划首先将DC12V的直流电压转换为DC5V,然后再将DC5V转换为DC3.3V,具体的电路设计如图3-7展示。

图3-7 电源模块电路图
在图示中,整流二极管D1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护电路,确保在电源输出出现正负反接的情况下,不会损坏其他的元器件。因此在电路设计中要考虑如何使整流二极管与整流管共同工作于最佳状态。在供电电路设计中,12V到5V的转换片采用了LM2576-5降压开关型集成稳压芯片1361。该芯片具有很好的集成度和稳定性,能够在输入电压变化范围较大的情况下正常工作,且对外界干扰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LM2576-5芯片仅需很少的外部组件就能构建出高效的稳压电路,并且其转换效率可以高达88%。由于该芯片采用了多电压模式控制,因此能够适应多种工作状态下对输入电流和输出功率的要求。在供电电路设计中,5V到3.3V的转换芯片选择了NCP1117ST33。由于这两个芯片在不同电压下具有相同的输出特性,因此可以将它们组合使用来完成多模式输入、高功率密度和低功耗的要求。NCP1117ST33芯片输出的最大电流为1A,而LM2576-5芯片输出的电流为3A。这两种芯片都展现出了出色的负载承载能力,完全满足了多模块供电设计的要求。
3.6 电机控制模块
在这个模块的电路设计中,我们使用了一种名为过零双向可控硅型光耦MOC3041M的设备,该设备集成了光电隔离、过零检测和过零触发等多种功能,从而避免了在输入和输出通道中同时控制双向可控硅触发的缺点,并简化了输出通道隔离2驱动电路的整体结构。该电路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非常适合作为电动机调速系统中可控硅触发回路的控制电路使用。关于可控硅触发电路的设计原理,请参考图3-8。该方案利用两个光敏二极管组成光敏电阻作为输入端与双向可控硅连接构成触发电路,通过调节两个光敏二极管的电流来实现对双向可控硅导通角的精确控制。在这里,RL代表电机的负载。它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单片机根据用户设定的参数,在I/O接口输出一个高电平信号,然后通过反向器进行反向操作,输出一个低电平信号,从而使光电耦合器导通,并同时激活双向可控硅,确保工作电路正常工作。在指定的时间段里,负载产生的功率是:

图 3-8 风扇电机控制电路图
3.7 系统总电路图
系统总电路原理图如图3-9所示:

图 3-9 系统总电路图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Keil简介
Keil是一套专为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开发工具,它在嵌入式软件开发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硬件设备或软件平台上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并具有强大的功能扩展能力,在软件开发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Keil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软件开发工具,让他们可以轻松地设计、编码、调整和测试嵌入式系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