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控制技术》单元六:三相异步电动机基础
一、任务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认识
子任务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认识
- 定子部分
- 定子铁心:它是电机磁路的一部分,由0.35 - 0.5mm厚的硅钢片叠压而成。硅钢片表面涂有绝缘漆,目的是减少铁心内的涡流损耗。定子铁心内圆上有均匀分布的槽,用于放置定子绕组。
- 定子绕组:它是电机的电路部分,由三个在空间互差120°电角度的绕组组成,分别称为A相、B相和C相绕组。这些绕组可以接成星形(Y形)或三角形(△形)。绕组通常采用高强度漆包线绕制,以保证良好的绝缘性能。当通入三相交流电时,会在定子铁心内产生旋转磁场。
- 机座:主要作用是固定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同时它也是电机整体的支撑结构。机座通常采用铸铁或铸钢制成,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且在一些电机中,机座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散热性能,因为电机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需要通过机座散发出去。
- 转子部分
- 转子铁心:同样是电机磁路的组成部分,也是用硅钢片叠压而成,其外圆上有槽,用于放置转子绕组。转子铁心与定子铁心之间有一定的气隙,气隙的大小对电机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一般小型电机的气隙约为0.2 - 1.0mm,大型电机的气隙约为1.0 - 10mm。
- 转子绕组:分为鼠笼式和绕线式两种。鼠笼式转子绕组是由插入转子铁心槽内的导条和两端的端环组成,形状像一个鼠笼,结构简单、坚固,应用广泛。绕线式转子绕组则与定子绕组相似,是由绝缘导线绕制而成,通过滑环和电刷与外部电路相连,这种绕组可以通过在外部电路中接入电阻等元件来改善电机的启动和调速性能。
- 转轴:它是连接转子铁心和外部负载的部件,电机的转矩通过转轴传递给负载。转轴一般由中碳钢或合金钢制成,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电机的转矩和轴向力。
子任务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认识
- 旋转磁场的产生:当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通入三相交流电时,由于三相电流在时间上互差120°,它们在定子绕组中产生的磁场也是在空间上互差120°且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根据磁场叠加原理,这三个磁场合成后会在定子铁心内部产生一个旋转磁场。假设三相电流的表达式为 i A = I m sin ( ω t ) i_A = I_m\sin(\omega t) iA=Imsin(ωt)、 i B = I m sin ( ω t − 120 ° ) i_B = I_m\sin(\omega t - 120°) iB=Imsin(ωt−120°)、 i C = I m sin ( ω t − 240 ° ) i_C = I_m\sin(\omega t - 240°) iC=Imsin(ωt−240°),通过对每个时刻三相电流产生的磁场进行矢量叠加,可以发现合成磁场是一个以同步转速 n 1 n_1 n1旋转的磁场,同步转速 n 1 n_1 n1的计算公式为 n 1 = 60 f p n_1=\frac{60f}{p} n1=p60f(其中 f f f是电源频率, p p p是电机的磁极对数)。
- 电磁感应原理:旋转磁场以同步转速 n 1 n_1 n1切割转子绕组,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在转子绕组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转子绕组是闭合的,所以会在转子绕组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方向可以用右手定则来判断。
- 电磁转矩的产生和电机转动:转子绕组中的感应电流在旋转磁场中会受到电磁力的作用,根据左手定则,这些电磁力会形成一个转矩,使转子沿着旋转磁场的方向旋转。但转子的转速 n n n总是小于同步转速 n 1 n_1 n1,这是因为如果转子转速等于同步转速,转子绕组与旋转磁场之间就没有相对运动,也就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电机就无法产生电磁转矩。这种转速差是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的基本条件,通常用转差率 s s s来表示转速差的程度,转差率的计算公式为 s = n 1 − n n 1 s = \frac{n_1 - n}{n_1} s=n1n1−n。
二、任务2:三相异步电动机铭牌数据及防护等级、防爆标记识别
子任务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识别
- 型号:电机的型号包含了电机的类型、规格等信息。例如,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Y”表示异步电动机,后面的数字和字母组合可能表示电机的中心高、磁极数、防护等级等内容。
- 额定功率 P N P_N PN:指电机在额定状态下运行时,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单位是千瓦(kW)。它表明了电机能够输出的动力大小,是选择电机用于驱动负载的重要依据。例如,一台额定功率为5.5kW的电机,可以为需要5.5kW左右动力的设备提供动力支持。
- 额定电压 U N U_N UN:是电机在额定运行时定子绕组应加的线电压,单位是伏特(V)。电机必须在额定电压附近运行,否则可能会影响电机的性能和寿命。常见的额定电压有380V、660V等。
- 额定电流 I N I_N IN:电机在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额定功率因数下运行时,定子绕组的线电流,单位是安培(A)。它用于确定电机的供电线路、熔断器等电气设备的规格。
- 额定转速 n N n_N nN:电机在额定状态下运行时的转速,单位是转/分钟(r/min)。额定转速与电机的磁极对数和电源频率有关,它决定了电机的应用场合,例如对于需要较高转速的设备,要选择额定转速较高的电机。
- 额定功率因数 cos φ N \cos\varphi_N cosφN:表示电机在额定状态下,定子相电压与相电流之间相位差的余弦值。功率因数反映了电机对电能的利用效率,功率因数越高,电机对电网的无功功率需求越小。一般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因数在0.7 - 0.9之间。
子任务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防护等级、防爆标记识别
- 防护等级:防护等级由IP(Ingress Protection)代码表示,后面跟着两个数字。第一个数字表示防尘等级,数字越大,防尘能力越强;第二个数字表示防水等级,数字越大,防水能力越强。例如,IP44表示电机能防止直径大于1mm的固体异物进入,同时可以防止溅水。
- 防爆标记:在有爆炸危险的环境中使用的电机,会有防爆标记。防爆电机的防爆类型有多种,如隔爆型(d)、增安型(e)等。防爆标记通常会标注在电机的铭牌或外壳上,表明电机符合相应的防爆标准,能够在特定的爆炸危险环境中安全运行。例如,Ex dⅡBT4表示该电机为隔爆型,适用于ⅡB类T4组的爆炸性气体环境。
三、任务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认识
子任务1:交流绕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量认识
- 绕组的分类:交流绕组主要分为单层绕组和双层绕组。单层绕组又分为同心式、链式和交叉式等不同的形式;双层绕组有叠绕组和波绕组等形式。不同的绕组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 极距 τ \tau τ:极距是指相邻两个磁极中心线之间沿定子铁心内圆表面的距离,单位是槽数。极距的计算公式为 τ = Z 2 p \tau = \frac{Z}{2p} τ=2pZ(其中 Z Z Z是定子铁心的总槽数, p p p是磁极对数)。极距是交流绕组的一个重要基本量,它与绕组的分布和连接方式有关。
- 节距 y y y:节距是指一个线圈的两个有效边之间所跨的槽数。当节距等于极距时,称为整距绕组;节距小于极距时,称为短距绕组;节距大于极距时,称为长距绕组。在实际应用中,短距绕组由于可以改善电动势和磁动势的波形,减少谐波,所以应用较为广泛。
- 每极每相槽数 q q q:它表示每个磁极下每相绕组所占的槽数,计算公式为 q = Z 2 p m q = \frac{Z}{2pm} q=2pmZ(其中 m m m是相数,对于三相异步电动机 m = 3 m = 3 m=3)。每极每相槽数也是交流绕组的一个基本参数,它影响着绕组的分布和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子任务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单层绕组及双层绕组认识
- 单层绕组
- 同心式绕组:同心式绕组是将同一相的几个大小不同但轴线重合的线圈串联组成一个极相组。其优点是下线方便,主要用于小型电机。例如,在一些小型的三相异步电动机中,由于功率较小,对绕组的空间利用率要求不是特别高,同心式绕组可以满足其性能要求。
- 链式绕组:链式绕组是由形状、大小相同的线圈组成,各线圈之间像链条一样依次连接。这种绕组的节距相等,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等优点,在小型和中型电机中应用较多。
- 交叉式绕组:交叉式绕组是一种综合了同心式和链式绕组特点的绕组形式,它由不同节距的线圈组成,适用于定子槽数为3的倍数的电机,能够有效地利用定子槽空间,在一些特殊规格的电机中使用。
- 双层绕组
- 叠绕组:双层叠绕组是在定子铁心的每个槽内放置上下两层绕组边,上层边与下层边之间通过端部连接构成线圈。叠绕组的优点是可以灵活地选择节距,以改善电动势和磁动势的波形,并且可以通过连接方式的调整实现不同的并联支路数,适用于大、中型电机,特别是需要较多并联支路的电机。
- 波绕组:双层波绕组是将同一相的线圈按照波浪形的方式连接,其特点是可以减少绕组端部的连接线长度,节省用铜量,并且在一些特殊的电机结构或多极电机中应用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