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newscientist 近日报道,2025年4月10日,全球首个通过全自动AI机器人完成卵胞浆内单精注射(ICSI)的婴儿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诞生,标志着辅助生殖技术正式迈入自动化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新阶段。
一、技术核心与实施过程
全自动化操作
由美国Conceivable Life Sciences公司开发的AI工作站,完全替代人工完成传统ICSI所需的23个步骤,包括精子筛选、激光定位、精准注射等关键流程。
AI模型通过形态学分析筛选最优精子,激光技术用于精子尾部失活以稳定操作,注射精度达微米级。
远程控制与实验设计
科学家在纽约远程操控设备,完成对墨西哥受试者的受精操作,两地距离达3700公里,胚胎移植后成功妊娠。
实验选取一名40岁多次试管婴儿失败的女性,使用捐赠卵子进行对比测试:
自动化组:5枚卵子中4枚发育为正常胚胎;
人工对照组:3枚卵子均形成胚胎。
二、AI机器人单精注射技术原理
AI机器人单精注射技术(全自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通过结合机器人自动化操作、人工智能算法及激光技术,实现了体外受精关键环节的精准化和标准化。以下是其核心原理的详细解析:
技术流程与核心模块
1.全自动化操作流程
系统可自主完成传统ICSI所需的23个标准步骤,包括精子筛选、卵母细胞固定、精子尾部失活、精准注射等环节,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操作流程中,机器人通过高精度机械臂和显微操作工具,模拟人类胚胎学家的手动动作,但精度可达微米级。
2.AI驱动的精子筛选
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对精子进行实时图像分析,评估精子形态、活力及DNA完整性,自动筛选出最优候选精子。
AI模型通过历史数据训练,可识别正常形态精子并排除畸形或低活力样本,提升受精成功率。
3.激光辅助定位与操作
激光技术用于精子尾部失活:通过精准激光脉冲切断精子尾部运动能力,避免注射过程中精子游动干扰。
激光还用于卵母细胞定位,辅助机械臂在透明带上开孔,确保精子注入位置的准确性。
4.远程控制与实时反馈
系统支持跨地域远程操作,科学家可通过实时影像传输和AI辅助决策系统监控并调整流程。
操作数据(如注射力度、角度)实时反馈至AI模型,优化后续操作的稳定性。
三、成果与突破性意义
临床结果
自动化组胚胎发育成功率达80%(4/5),显著高于传统人工操作的稳定性。
受试者通过移植优质胚胎,最终顺利分娩健康男婴,无妊娠并发症。
技术里程碑
标准化流程:消除人工操作误差,提升IVF成功率与效率(单次注射耗时<10分钟)。
应对复杂病例:尤其适用于男性严重不育(如弱精症)及高龄女性卵子质量下降的难题。
四、挑战与未来展望
技术验证:目前样本量较小(仅单例成功),需扩大研究验证长期安全性与适用性。
伦理争议:全自动化可能引发责任界定难题(如操作失误归责)及“定制化生育”的伦理风险。
该技术的成功标志着辅助生殖从“人工依赖”转向“智能标准化”,未来或推动IVF技术普及化,降低医疗成本并惠及更多不孕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