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就是研究国民收入,即研究如何使国明收入稳定地(没有通胀和衰退)以较合适的速度增长
失业率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另一个最重要的经济指标
物价水平指物价总水平,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价格指数又有消费价格指数(CPI)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宏观经济学在宏观层面把市场归结为三大类: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
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
国民收入决定的IS-LM模型
国民收入决定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即AD-AS模型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核算国民经济的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GDP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是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 GDP的测度是最终产品饿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 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因而是流量不是存量
-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 = GDP + 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核算GDP的两种方法
- 用支出法核算GDP
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 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用C表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汽车,飞机)、非耐用消费品(食物,衣服)和劳务(医疗,旅游)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
-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的支出(用I表示)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总投资 = 净投资+重置投资 - 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 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 用 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表示净出口
GDP = C + I + G + (X - M)
2. 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总收入 = 工资 + 利息 + 利润 + 租金 +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 折旧
国民收入的其它衡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它计量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所有生产活动的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NDP)
最终产品价值并未扣去资本设备消耗的价值,如把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了,就得到了净增加值,即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了NDP
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了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
个人收入(PI)
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收入不能全部归位个人支配,因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假设
只有消费者(家户)和企业(即厂商),即不存在企业间接税,为使分析简化,暂先撇开折旧,这样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都用Y表示,没有税收,政府支出及进出口贸易:
公式
一方面,从支出的角度看,由于把企业库存的变动作为存活投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
Y = C + I
另一方面,从收入的角度看,由于把利润看作是最终产品卖价超过工资、利息和租金后的余额,因此生产总值就等于总收入。即国民收入 = 消费+储蓄:
Y = C +S
由于 C + I = C + S
得到 I = S,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区别
把政府部门引入,政府的经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主要是向企业和居民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分析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可用公式表示:
Y = C + I + G
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所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总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先要纳税。
T= T0 - tr(T0 表示全部税金收入 tr 表示政府转移支付)
Y = C + S + T(T 表示政府净收入)
总结
C + I + G = C + S + T
得到
I = S+ (T - G)
(T - G) 可代表政府净收入,即政府储蓄
因而供试液就表示储蓄即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等于投资的金额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加上一个国外部门就成了四部门经济,由于有了对外贸易,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就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就是 :
Y = C+ I +G + (X - M)
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的公式写成:
Y=C+S+T+Kr
Kr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例如对外国的遭受灾难时的救济性捐款.
得到公式
I+ G + (X - M) = S+T+Kr
I = S+(T- G)+(M-X+Kr)
(T- G) 代表政府储蓄
(M-X+Kr) 代表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M(进口)代表其他国家出口商品
X(出口)代表其他国家从本国购买商品和劳务
Kr 代表其他贵啊从本国得到的收入
名义GDP 和实际GDP
一国GDP的变动由于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即:
GDP折算指数 = 名义GDP/实际GDP
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失业
定义
失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
核心
劳动力 = 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失业率 = 失业人数/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数量/成年人口总数
物价水平的衡量
通货膨胀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消费价格指数(CPI)又称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 现期价格指数/基期价格指数 X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