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前言
美国政府认识到量子信息科学将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仍面临若干问题和挑战。
三、美国量子信息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资金投入未达预期
尽管美国政府表态支持《芯片与科学法案》打造关键创新产业竞争力的目标,但该法案并未获得所需的全部资金。拜登政府2024财年的预算要求和联邦政府2023财年的综合支出法案均未达到《芯片与科学法案》设定的资金目标:政府的预算申请额比目标减少了至少50亿美元;综合资金(OmnibusFunding)比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目标减少了近30亿美元。
除研发资金外,国际合作资金也不足以支撑预期目标。美国国家量子计划咨询委员会发现,美国量子国际合作资金不足阻碍了美国履约,美国支持力度不及欧盟量子旗舰计划(InCoQFlag)等。
2、 研究设施不能充分满足科研需求
2021年,美国能源部在调查全球投资建设和升级关键领域研究设施的报告中发现,尽管美国的量子信息科学设施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当前设施远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欧洲,量子信息科学设施的可获取性更强。此外,技术支持资源(如协助大学和企业用户操作复杂设施的科学家数量)在美国以外的地区更为充足。美国国家量子计划咨询委员会科学和基础设施分委会在其对研究设施状况的评估中重申了这些发现。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私营部门的研究设施数量远超其他国家和地区。
3、移民人才政策未与时俱进
相比于英国、中国、加拿大、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采取灵活的移民政策吸引量子信息科学人才,美国的移民制度在过去50年基本维持不变。与其他国家人才的国际竞争措施相比,美国的签证法律法规未能与时俱进,大量国际科学家和工程师因移民身份问题而选择到美国以外的地方寻求教育和就业机会。美国行业领袖指出,来自加拿大、中国、法国和英国等量子强国的外国公司特别善于吸引人才,这也是美国历史上长期获益之处。近年来美国的人才政策因未能适应新形势,使得美国对量子信息科学人才的吸引力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有所减小。
4、缺乏自主供应链,短期实际应用有待加强
美国量子产业相关关键设备与基础材料供应链难以实现自主性,此外当前美国立法政策尚未充分关注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量子经济发展联盟于2022年发布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加强与量子信息科学行业的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这种合作关系应该围绕一个重要的公共利益领域,如气候、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卫生等领域,且在这些领域已经形成一定的量子信息科学技术基础。
5、研究人员行政负担较重
美国国家量子计划咨询委员会评估发现,量子信息科学跨机构的合作发展良好,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是研究人员的行政负担较重。行政负担也限制了产业界的参与。2023年,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发布的报告——《美国的量子政策方针》表明,与其他研究领域相同,联邦政府对研究型大学的要求过高,阻碍了大学研究的效率和生产力。这些行政负担正在阻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量子信息科学研究中心之间的科研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阻碍会愈加明显。
四、启示
近年来,中国量子信息科学发展迅速,相关领域的中央财政投入已接近美国。但总体而言,美国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整体领先,美国政府支持量子信息科学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值得中国借鉴,其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为中国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是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在中国政府主导实施的“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推动下,中国与美国同为技术路线布局最为全面的两个国家,研究水平在国际上处于第一梯队,中国在光量子计算机等部分领域全球领先。建议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继续加大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项目。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量子信息科学创新生态。进一步建设高水平的量子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鼓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开发共享系统和平台,带动中小企业应用研究。发挥大型央企“链长”作用,支持领军企业成立产业联盟,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推动研究成果落地应用,保障供应链自主可控。鼓励私营企业在量子领域的科研投资,为初创企业投融资提供支持政策。发挥中国科学院、合肥国家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等团队的引领作用,加强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培育及跨机构交流合作。鼓励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量子信息科学的标准化,为产业发展提供规范和保障。
三是加快量子信息科学技术攻关,补齐关键材料和器件短板。聚焦关键共性技术,打破量子计算领域关键材料和设备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围绕氦-3、硅-28等高纯度同位素材料及超低温稀释制冷剂、窄线宽高功率激光器等设备开展技术攻关,提高国产化能力。促进量子信息科学与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领域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催生新技术和新应用。
四是加强人才自主培育,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鉴于美国将中国量子技术相关机构列入“实体清单”进行出口管制、收紧对中国量子信息科学人才留学的签证等限制,中国应通过加大高等教育阶段量子信息科学人才培育力度,鼓励更多高校开设量子信息科学相关专业,培养更多的物理、数学、信息和材料等学科交叉的量子人才。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拓展合作网络,鼓励国外软件算法等领域的高端团队参与研究。以多种形式建立双多边交流机制,如建立国际联盟,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