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操作系统基础笔记
1.1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目标
1.1.1操作系统的概念
操作系统: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合理组织调度计算机工作和资源的分配,以提供给用户和其他软件方便的接口和环境,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 系 统 软 件 \color{red}{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
1.1.2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进程:进程是一个程序执行过程。执行前需要将该程序放到内存中,才能被CPU处理。
1.1.2.1作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的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目标:安全高效
打开QQ:先逐层打开文件夹找到QQ.exe(文件管理),把该程序相关数据放入内存(存储器管理),qq正常运行(处理机管理,CPU),开始视频聊天(设备管理)。
1.1.2.2作为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命令接口、程序接口、GUI;目标:方便用户使用
**命令接口:**允许用户直接使用,分为联机命令接口和脱机命令接口。
联机命令接口:用户说一句,系统做一句(交互式命令接口);脱机命令接口:用户说一堆,系统做一堆(批处理命令接口)
**程序接口:**允许用户通过程序间接使用。(也叫系统调用,系统调用命令,广义指令)
命令接口和程序接口统称为用户接口
**GUI:**现代操作系统中最流行的图形用户接口。
1.1.2.3作为最接近硬件层次:实现对硬件机器的拓展
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把覆盖了软件的机器称为扩充机器,又称之为虚拟机。
1.2.操作系统的特征
1.2.1并发: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发生。
这些事件 宏 观 上 是 同 时 发 生 的 \color{red}{宏观上是同时发生的} 宏观上是同时发生的,但 微 观 上 是 交 替 发 生 的 \color{red}{微观上是交替发生的} 微观上是交替发生的.
操 作 系 统 的 并 发 性 \color{red}{操作系统的并发性} 操作系统的并发性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着多个运行着的程序。
并行: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同时发生。
1.2.2共享: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
共享分为:互斥共享方式和同时共享方式
互斥共享方式
宏观上互斥,一个大时间段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该资源。摄像头不能同时由两个程序同时使用。
1.2.2.2同时共享方式
系统中的某些资源,允许一个大时间段内多个进程宏观上同时访问,实质上还是并发。qq发送文件A,微信发送文件B。对于硬盘资源是同时共享的,但微观上是两个进程交替访问硬盘。
1.2.3虚拟:指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用户感受到的内存大于实际电脑的内存——“空分复用技术”,并发性也用到了
单核CPU,但打开了5个程序,感觉是5个CPU同时工作——“分时复用技术”,本质上就是并发性
1.2.4异步:多个程序并发执行,由于资源有限,进程执行走走停停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允许多个程序并发执行,但由于资源有限,进程的执行不是一贯到底的,而是走走停停,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这就是进程的异步性。只有系统拥有并发性,才有可能导致异步性。
1.3.操作系统运行机制和体系结构
3.1运行机制
1.3.1.1两种指令: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
**特权指令:**不允许用户程序使用,例如内存清零指令。
**非特权指令:**允许用户程序使用,例如普通的运算指令。
1.3.1.2两种处理器状态:核心态和用户态
**用户态(目态):**差此时CPU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
**核心态(管态):**特权指令、非特权指令都可执行。
用状态寄存器(PSW)中的某标识位来标识当前处理器处于什么状态。
1.3.1.3两种程序:内核程序和应用程序
**内核程序:**操作系统的内核程序是系统的管理者,既可以执行特权指令,也可以执行非特权指令,运行在核心态。
**应用程序:**为了保证系统能安全运行,普通应用程序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运行在用户态。
1.3.2操作系统内核
1.3.2.1内核中与硬件关联紧密的模块
**时钟管理:**实现计时功能
**中断处理:**负责实现中断机制
**原语:**是一种特殊的程序,处于操作系统最底层,是最接近硬件的部分,这种程序的运行具有原理性——其运行只能一气呵成,不可中断,运行时间较短、调用频繁。
1.3.2.2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功能(有些系统不归为内核功能)
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
1.3.3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
1.3.3.1大内核
**概念:**将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都作为系统内核,运行在核心态。
**优点:**高性能。**缺点:**内核代码庞大,结构混乱,难以维护。
1.3.3.2微内核
**概念:**只把最基本的功能保留在内核。
**优点:**内核功能少,结构清晰,方便维护。**缺点:**需要频繁地在核心态和用户态之间切换,性能低。
1.4.中断和异常
1.4.1中断概念和作用
(1)当中断发生时,CPU立刻进入核心态
(2)当中断发生后,当前运行的进程暂停运行,并由操作系统内核对中断进行处理
(3)对于不同的中断信号,会进行不同的处理
只有中断使CPU从用户态切换到核心态,使操作系统获得计算机的控制权。切换是通过执行一个特权指令,将状态字(PSW)的标志位设置为“用户态”。有了中断,才能实现多道程序的并发运行。
1.4.2中断的分类
1.4.2.1内中断(异常、例外、陷入):信号来源是CPU内部,与当前执行的指令有关。
(1)内中断的一种分类
自愿中断——指令中断或强迫中断:硬件中断(例如缺页)或软件中断(例如整除0)
(2)内中断的另一种分类
**陷阱、陷入:**有意而为之的异常,如系统调用。
**故障:**由错误条件引起的,可能被故障处理程序修复,如缺页。
**终止:**不可恢复的致命错误造成的结果,终止处理程序不再将程序返回给引发终止的应用程序,如整除0。
1.4.2.2外中断(中断):信号来源是CPU外部,与当前执行的指令无关。
外设请求(I/O操作完成发出的中断信号)或人工干预(用户强制终止一个进程)
1.4.3中断处理过程
(1)执行完每个指令之后,CPU都要检查当前是否有外部中断信号
(2)如果检测到外部中断信号,则需要保护被中断进程的CPU环境(如程序状态字PSW,程序计数器PC、各种通用寄存器)
1.5.系统调用
1.5.1系统调用分类
系统调用的相关处理需要在核心态下进行
**设备管理:**完成设备的 请求/释放/启动 等功能
**文件管理:**完成文件的 读/写/创建/删除 等操作
**进程控制:**完成进程的 创建/撤销/阻塞/唤醒 等功能
**进程通信:**完成进程之间的 消息传递/信号传递 等功能
**内存管理:**完成内存的 分配/回收 等功能
1.5.2系统调用与库函数的区别
1.5.3系统调用背后的过程
传递系统调用参数->执行陷入指令(用户态)->执行系统调用相应服务程序(核心态)->返回用户程序
**注意:**陷入指令是在用户态执行的,执行陷入指令之后立即引发一个内中断,从而CPU进入核心态。发出系统调用的请求是在用户态,而对系统调用的相应处理在核心态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