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venance and Annotation of Data

数据的来源和注释

前言

在美术研究中,出处是一个很好理解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件艺术品的记录历史。鉴于有文献记载的历史,该对象获得了一种权威,使学者能够理解和欣赏其相对于其他作品的重要性和背景。如果没有这样的历史,那些研究和观察艺术品的人可能会对它们持怀疑态度。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团队一直在将这种起源的概念应用于计算机系统中生成的数据和信息。如果计算机系统产生的数据的出处可以像某些艺术品一样确定,那么用户将能够理解(例如)文件是如何汇编的,模拟结果是如何确定的,以及财务分析是如何进行的。这项研究的一个关键驱动力是电子科学。结果的可再现性和方法的文档化一直是科学中的重要关注点,今天许多领域(如生物信息学、医学研究、化学和物理)的科学家将起源视为一种机制,可以帮助重复科学实验、验证结果和复制数据产品。同样,起源为商业世界提供了机会,因为它允许对导致结果的过程进行分析,例如检查它们是否表现良好或满足约束;因此,起源提供了根据流程的实际执行来检查流程合规性的方法。事实上,对许多行业(例如,金融服务)的监管越来越多,这意味着出处记录正成为一项法律要求。注释与出处密切相关。最终用户不仅仅是生产和消费数据:他们对数据进行评论,引用数据和查询结果。因此注释是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用户可能想要突出显示数据空间中的一个点,以供另一个用户进一步研究。他们可能希望注释查询的结果,以便类似的查询显示注释。这样的注释就变得有价值了,因为它们还可以提供关于数据来源的信息。同时,我们可能希望了解注释的出处,注释可能是由人或程序产生的。因此,出处和注释提供了补充信息,可以帮助最终用户理解数据产品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产生的。国际出处和注释研讨会(IPA W 2006)是2002年10月在芝加哥和2003年12月在爱丁堡举行的研讨会的后续。它汇集了计算机科学家和领域科学家,他们对数据来源、过程文档、数据推导和数据注释等问题有着共同的兴趣。2006年5月3日至5日,在芝加哥大学位于芝加哥市中心的格雷切中心,大约有45名参与者。
我们收到了33份高质量的意见书,作为对征集论文的回应。所有提交材料均由3名审查人员审查。总体而言,有26篇论文被接受进行口头陈述:4篇论文在审议过程中获得了更长的陈述时间和空间,评价者对这些论文的评价一直很高;4篇论文的陈述较短,而其余18篇论文是常规论文。此外,朱莉安娜·弗莱雷(犹他大学)和罗杰·巴尔加(微软研究院)应邀作主旨发言。研讨会是作为一个单一的活动来组织的,交错了正式的介绍和讨论。它还包括一个有趣的“巩秀”,展示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打破常规”的想法。幻灯片和演示材料可以在
http://www.ipaw.info/ipaw06/programme.html.**找到。在一次讨论会议上,与会者讨论了是否是时候为记录、查询和管理出处存储提出标准出处模型或标准接口了。这次讨论的一个结果是,与会者商定了建立"起源挑战"的步骤,其中包括起源跟踪情景和基于查询的评估;这项挑战将使不同的小组能够测试和比较他们在这种情况下的方法(参见http://twiki . ipaw . info/bin/view/Challenge)。总的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活动,有许多热烈的讨论,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和见解,以及良好的社区精神。我们同意在大约18个月后再举行一次这样的活动。

IPAW 2006参会人员

Dave Berry, National e-Science Centre, UK
Peter Buneman,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UK
Ian Foster (co-chair), Argonne National Lab/University of Chicago, USA
James Frew,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SA
Jim Hendler, University of Maryland, USA
Carole Gobl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K
Reagan Moore, San Diego Supercomputer Center, USA
Luc Moreau (co-chair),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Jim Myers, 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 USA
York Sure, University of Karlsruhe, Germany
Ziga Turk, University of Ljubljana, Slovenia
Mike Wilde, Argonne National Lab/University of Chicago, USA
Hai Zhuge,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Nefelibat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