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探测器包括月球探测器以及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探测的主要方式包括:从月球或行星近旁飞过,进行近距离观测;成为月球或行星的人造卫星,在环绕轨道上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在月球或行星表面硬着陆,利用坠毁之前的短暂时机进行探测;在月球或行星表面软着陆,进行实地考察,还可以将取得的样品送回地球进行研究等。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环绕轨道探测和软着陆实地考察,如中国的“嫦娥”1号卫星就属于环绕月球飞行进行环绕轨道探测的探测器,而“嫦娥”3号探测器则是属于软着陆到月球,进行实地考察的探测器。
空间探测器的结构和卫星类似,但由于空间探测器的飞行距离更远、飞行环境更加复杂,因此,在控制、导航、通信和电源等方面都要比卫星要求更高。尤其是对于需要在星球上软着陆的探测器,保障探测器安全着陆的软着陆装置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目前,探测器的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气囊弹跳式、着陆腿式和空中吊车式。
1. 气囊弹跳式
美国“勇气号”火星车的主要优点是质量较小、结构简单、包装容积小、成本低,性能可调、技术成熟度高、稳定性较好,能够适应星球表面的各种变化,对小块岩石和斜坡等降落条件适应性比较好。但由于气囊弹跳式软着陆过程是通过气囊在星面上的多次弹跳来吸收消耗能量的,着陆点范围比较大,不容易实现精确点着陆,而且在弹跳过程中还存在被刺破和损坏的危险。因此,气囊弹跳式软着陆方式比较适于着陆速度较大、体积较小,而且着陆后不再返回的着陆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