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测试性要求要与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等相关特性及资源相协调,保证与任务需求、使用要求、维修保障策略一致,并满足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工作的有关输入要求,结合进行,减少重复,降低寿命周期费用。为此,系统应当满足可测试性的定性和定量要求。
1、定性要求
测试性定性要求是为简便、迅速、准确、经济地确定产品状态和诊断故障而对产品设计及其他方面提出的非量化要求,航天器测试性定性要求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合理划分系统单元。根据系统集成测试的要求,把系统划分为易于检测的模块或单元,模块或单元之间尽量采用标准总线接口进行通信。
(2)合理设置测试点。根据不同阶段研制任务特点的需要,在单机、分系统、系统内外设置必要、合理而又充分的测试点。
(3)合理选择测试的方式、方法。根据系统的功能、装配、使用及维护的需要,并权衡费用等因素,正确确定测试方案,选择自动测试、半自动测试、人工测试、机内测试(built - in test,BIT)、外部测试等方法,使测试方法和测试系统具有较好的协调和配合。
(4)考虑兼容性。在满足测试能力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标准化、通用化测试设备及开发辅助工具,优先采用成熟的已经应用过的测试系统。
(5)合理选择芯片和电路结构,电路设计时应优选支持边界扫描的芯片和电路。
2、定量要求
测试性定量要求用测试性参数描述,如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虚警率、严重故障检测率、故障检测时间、故障隔离时间等,其量值称为测试性指标,一般应规定(但不限于)上述参数的量值。航天器一般重点针对已识别的Ⅰ、Ⅱ类故障模式的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虚警率三项指标开展测试性量化分析与验证工作。
(1)故障检测率(FDR)\gamma_{FD}:产品在规定的期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用规定的方法能够正确检出的故障数(N_{D})与所发生的故障总数(N_{T})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即\gamma_{FD}=N_{D}/N_{T}×100\%
所说的“产品”即是被测试的项目,它可以是系统、分系统、单元或更低层次的产品。“规定的时间”是统计故障的时间,应当足够长。“规定的条件”是指进行检测的维修级别、人员、时机等,“规定的方法”是指测试的方法、手段等。
(2)故障隔离率(FIR)\gamma_{FL}:产品在规定的期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用规定的方法能够正确隔离到少于或等于L个可更换单元的百分数,即\gamma_{FL}=N_{L}/N_{T}×100\%
式中:N_{L}为隔离到少于或等于L个可更换单元的故障数。当L = 1时,即隔离到单个可更换单元,是确定性隔离;当L>1时,为不确定(模糊)性隔离。
(3)虚警率(FAR)\gamma_{FA}:虚警是指测试装置或设备显示被测项目有故障,而该项目实际无故障。在规定期间内,测试设备发生的虚警数N_{FA}与显示的故障总数之比,即为虚警率\gamma_{FA}=N_{FA}/(N_{F}+N_{FA})×100\%式中:N_{F}为真实故障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