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太平洋的1.5层C网格海洋模式数值模拟

文章介绍了热带太平洋的1.5层海洋模式,该模式基于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方程组,采用C网格和蛙跃格式确保空间和时间稳定性。通过MATLAB模拟,展示了spin-up现象和季节性海流变化,揭示了风应力对海洋流速的影响。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一般而言我们认为,海洋中的各个要素除了在水平层面上有较大的分布差异外,在垂直方向上也存在一定的分布差异,特别是在温跃层上下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另一方面,海洋要素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主要存在于温跃层以浅。因此海洋可以简化为由温、盐、流、表面高度剧烈变化的活跃的上层,与温、盐基本不变,流速极小的被动的下层两个部分组成。这两个部的分界面就是温跃层深度面。一般我们将这样的抽象海洋模式称为“1.5层海洋模式”。通常1.5层海洋模式被应用于温跃层深度、风生环流的模拟等领域。

1.5层海洋模式也是由最基础的不可压缩流体的动力学方程组得到的,这个方程组又是由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S公式)以及连续性方程组成。再引入静力平衡的假设,并对方程组进行垂直积分,得到最终的方程。接下来就要进行差分运算了。

本文采用的C网格是将xy方向上的速度场和海面高度场交错放置的一种形式(图 1)。与传统的重叠放置相比,C网格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空间差分天然地为中央差分格式,有效避免了因为空间差分而导致发散的情况。

图1  C网格xy方向速度场与海面高度场交错配置示意

在空间上采用C网格形式配置的同时,为保证时间上的稳定,这里也采用中央差分格式,即蛙跃格式。由于蛙跃格式需要起步项,本文采用了前差起步(欧拉格式)。

此外还需要设置其他一些常量。首先将区域限定在30N-30S的热带太平洋,经向剖分为171个格点,纬向为61个格点,空间步长为10^5米;时间上假设步长为5400秒。初始速度场、混合层厚度变化量均为0。外部强迫场仅考虑12个月的气候态风应力强迫,由于其时间步长为1个月,与模式中的时间步长不符,需插分到每一个的时间格点上。科氏力参数本文取f平面近似,其中beta取2*10^-11;边界为无滑侧边界。约化重力g'取9*10^-2,水平湍流粘性系数Ah取2*10^4,平均海水密度rho取1025。陆地全部设为干单元,海洋全部为湿单元。


以下是运算的主程序

close all; clear; clc;
load( 'E:\海洋数值模拟\实习\pacific_winds.mat' );
load( 'E:\海洋数值模拟\实习\pacific_mask.mat' );
delta_x = 10 ^ 5;
delta_y = 10 ^ 5;
g = - 9 * 10 ^ ( - 2 );
A_h = 2 * 10 ^ ( 4 );
rho = 1025;
U = zeros( size( fsux( :, : ,1 ) ) );
V = zero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