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三点,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元器件市场逐渐苏醒,卷帘门一扇接一扇地缓缓升起。商家们开始忙碌起来,将刚刚到货的“硬通货”——海思AC9610芯片整齐地摆放到货架上;这一幕让人不禁联想到十年前山寨机时代内存卡市场的热烈景象。不过这一次的焦点已然转变,成为了一种能够精准捕捉0.5微伏电压变化的“电子显微镜”。这颗具备24位精度、2MSPS采样率的ADC芯片,竟在工业领域掀起了一场无声却深远的变革。
海思的突破点在于打破了模拟芯片的“鱼与熊掌”困局。
就像在暴雨中,既要轻松愉快地看清百米外的车牌,而且还要仔细地数清那密密麻麻的雨滴,传统ADC在采样率和精度之间,总是需要不停地做出妥协,这样的话它难以兼顾两者。
医疗CT机厂商曾经在这方面历经艰难:某三甲医院在使用进口ADC时,早期肺癌的漏诊率达到了12%,不过更换为AC9610之后,漏诊率直接被压制到了3%以下。
这背后是138dBFS信噪比所展现出的威力,就如同在那热闹非凡的摇滚音乐会现场,能够清晰地听到一根针轻轻落地的声响。
但质疑声从未停歇。
某外资仪器厂商工程师在社交平台嘲讽:不就是抄ADI的AD4630?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工程师的魔改能力
海思于宽温性能方面取得的突破,使得芯片能够在吐鲁番那烈日炎炎之下以及漠河极为寒冷之时稳定运行,而且这是欧美实验室数据未曾涉及到的极端场景。
更绝的是动态噪声抑制技术,苏州某智能工厂实测显示,在200台电机同时运转的电磁干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