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1
“时问桫椤”是一个致力于为本科生到研究生教育阶段提供帮助的不太正式的公众号。我们旨在在大家感到困惑、痛苦或面临困难时伸出援手。通过总结广大研究生的经验,帮助大家尽早适应研究生生活,尽快了解科研的本质。祝一切顺利!——时问桫椤
非常感谢各位的点赞关注和转发,你们的点赞和关注是我更新的动力
:::
红利期过去了
个人观点:
应该说巨大的红利期已经过了,我们中国已经进入下一个时代了。
如果早15年以前,那时候狠狠心读个博,应该说还可以上车(就像有一些答主说的一样,曾经都是一帮穷小子,然后通过读博很多混到985的教授。)毕竟那个时候整个中国学术体制的建设还不完全,有很多的机会还在那里留着等你。
但是从2015年之后就大不一样了,2023年经济下滑后,更加严重。竞争更加激烈的几个方面(原因):
毕业的所谓的人才更多。随着逐渐的扩招,每年毕业的985的博士以及海外归来的优秀博士越来越多。而且长期来看这个趋势会越来越多。不太可能骤然下降
如果想要在大学,去走科研任教的道路的话,竞争越来越大。毕竟所谓的教学科研工作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15年前有很多坑还空着,或者还有一些新兴学科没有出现,但现在基本上都已经稳定住了。
上面的第2点,就体现在大部分人去任教都要签非升即走协议。(说白了就是校方也没这么多指标,他一定要筛选掉一些人。)
最近10年应该说降级任教已经常态化了。比如国内top5的博士,出国读博后镀金之后,回到国内可以到985。国内985的博士可以到普通一本甚至二本任教。(目前除了最顶尖的top 5的大学,几乎其他大学自己学校毕业的博士不太可能留在自己学校任教。)
另外据我所知,现在在一些大学,特别是好大学去任教,其实也涉及到了很多内部斗争,政治站队的问题。(如果你跟着这个领导,他升上去,比如成了院士,那你就跟着飞黄腾达。相反如果他被打压,那你也可能永无出头之日。) 总之就是跟想象当中单纯的科研生活还是很有差距的。想象当中可能科研工作者可以不问世事,我就做好自己的科研就行了。但实际上如果你不去搞好人际关系,可能你想立项做研究需要些资金的时候,压根都没有人理你。(你报上去的项目申请书和科研计划,都会被相关的领导和同事以各种奇怪的理由搪塞回来。)
从这点(人脉关系)来说有一个事情很重要,就是你在读博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发展人脉的过程。如果你的导师本身是很牛逼的,人脉资源都很厉害。那你就顺着这条路走,你的导师以后也会帮助你很多,相当于你就已经榜上了“大款”(手动dog)
-
其实单从科研生活来说,国外会比国内稍好一些。毕竟国外整体的科研界的竞争比较稳定的,没有像中国最近扩招这么多啊。所以回答里会发现,有些一直留在国外做科研,相比较而言会生活更惬意一些。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去国外你长期的做科研,在他乡任教,你就要想办法去克服当地人若有若无的种族歧视和地域歧视。(毕竟西方媒体天天抹黑中国人)
-
如果说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去自由市场打工或者工作。相比较而言,薪资肯定会比本科和硕士高,但是这个里面也有你付出时间成本。所以你要自己考虑。
二本的博士比例上升
国内东部地区二本的博士教职比例都上去了,也不缺博士了,他们现在缺纵向缺帽子。
985更不说了,为了帽子都卷成麻花了,清华今年甚至出现先杰青再正教授的奇观了。
当前情况下,科研不可能给穷人家孩子翻身的机会,只能让你温饱不愁,平平凡凡当社会的一份子(上岸后)。
织布有前途吗
我是我们家第一个博士生,家境也算不上富裕。
这条路我走得磕磕绊绊,没有一个长辈可以指导我:他们不能告诉我,怎么样能更好地与知识分子和大教授们相处;他们不能告诉我,实验结果达不到预期时该怎么分析;他们不能教我英语,不能带我游学,也给不了我太多钱去改善生活,愉悦心情;每每与优秀同龄人相比产生挫败,他们无法抚慰,只能说——你已经很优秀了,爸妈为你骄傲;你兴致勃勃、口若悬河地分享,等来他们专注却又茫然的反馈,你在脑海里无奈地摊摊手。
这条路,他们帮不上忙,你走得很孤独。
可是啊,走着走着,却又不断地发现了他们的身影:
那是我外婆,她在20岁那年是一名织布女工,晚上熬夜织布,困得直“磕头”,白天还要打起精神来卖。昏黄的烛光下,我听见她说:“真想好好睡一觉”。
那是我母亲,她在30岁那年咬紧了牙关,找亲戚借了一大半钱,将我们家安到了县城的小镇上,我才得以上镇上的小学。在那辆一块钱票价的城乡公交上,我听见她说“要快点把这些钱还清”。
那是我父亲,他总是在学校门口给门卫递烟,小小的我躲在他身后。他说:“麻烦你了,让小孩到操场玩一会吧,他特别喜欢投篮”,我跑了进去,夕阳把篮球架的影子拉得很长。
那是我姑姑,电影放映车开到楼下,别的小孩都已经搬上小板凳,她却关上窗、关上门。我听见她对劝她休息的奶奶说:“你要是想我有出息,就让我接着学吧”,后来她是我的数学老师。
那是…
你总说你的家境普通,你的家人没有文化,
你说他们缺席了你生命的重要的旅途,没法为你的事业出一份力。
可是,他们已经尽力把你举向了更高地天空。你来的每一步,都踩着她们耕耘过的土壤,用她们年轻时的心血。你正走的路,就是她们的结果。
当时她们走得也很辛苦,甚至连选择的机会也没有,她没法来问:
家里穷,没机会读书,
织布有前途吗?
大专就业
答案:走上课的路
穷人家孩子读完博士,走不了科研的,那就可以去二本,三本,职业大学,大专这类高校走上课的路子。
二本以下的高校开出的博士工资一般在12-35万。我们以前硕士的时候工资都在8-11万,他们给博士的工资一般都是18-35万之间。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都在加快转型升级成职业技术大学,派遣教职工出国留学读博,很缺博士。另外,二本在竞争硕士点建设,需要提高博士率,也是很缺博士的。
你打开招聘网,搜找各大二本,职业大学,高职高专招聘信息,都是常年招聘博士的,薪酬待遇都是比较好的。
博士去二本,三本,职业大学,大专,一般是上课,指导论文,带学生参加比赛等等工作,这也是做老师要做的,高校也是学校,更何况校长都要上一两节课啊~
所以,讨厌科研和科研能力差的博士可以去五六百名的二本,没有排名的三本和职业本科,和保底的大专,这些都是好去处。
一般这些学校所在的地级市或者区域的房价都是8500-12000左右,最便宜是80万一套房,最贵就2-300百万吧。你的工资完全可以的。
车就更便宜啦。思域,雅阁,凯美瑞,迈腾等等都是十几二十万出头,你的工资都可以供得起滴。
所以,穷人家的孩子读了博士,可以去二本,三本,职业大学,大专就业,工资很好的。
市场互卷
水木上已经讨论,废除八旗,重用汉军绿营。
直接美国化了。
美帝医药科研主力是几家药企,而非院校所。
航天器是几家公司,而非高校所。
现在八旗自己的工匠被多尔衮 皇太极们嫌弃了。
花了钱,给了八旗编,但是不出活。
这波波动,
企业里的研发rich and hard work。
能出活的公司和个人,享受大量银子。
吃不了活的院所变为过去的老九。
原来的低竞争环境和低考核环境不复存在了。
开始市场互卷模式。
是全国各大城市的民企研发,互卷一个项目。
work work work(war3兽人)。
汉军绿营比八旗的先进性在于。
如果一个八旗兵不好好打仗,出不了成绩。
多尔衮还得用铁杆庄稼养着。
现在庄稼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