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技术内幕读书笔记五、MySQL锁机制

首图

一、MySQL锁机制

开发多用户、数据库驱动的应用时,最大的一个难点是:一方面要最大程度地利用数据库的并发访问,另外一方面还要确保每个用户能以一致的方式读取和修改数据。为此就有了锁(locking)的机制,同时这也是数据库系统区别于文件系统的一个关键特性。

1、什么是锁

锁是数据库系统区别于文件系统的一个关键特性。锁机制用于管理对共享资源的并发访问。

InnoDB存储引擎会在行级别上对表数据上锁,而且InnoDB存储引擎也会在数据库内部其他多个地方使用锁,从而允许对多种不同资源提供并发访问。例如,操作缓冲池中的LRU列表,删除、添加、移动LRU列表中的元素,为了保证一致性,必须有锁的介入。数据库系统使用锁是为了支持对共享资源进行并发访问,提供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对于MyISAM引擎,其锁是表锁设计。并发情况下的读没有问题,但是并发插入时的性能就要差一些了,若插入是在“底部”,MyISAM存储引擎还是可以有一定的并发写入操作。

InnoDB存储引擎锁的实现提供一致性的非锁定读、行级锁支持行级锁没有相关额外的开销,并可以同时得到并发性和一致性。

2、lock与latch

在数据库中,lock与latch都可以被称为“锁”。但是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本章主要关注的是lock。

latch一般称为闩锁(轻量级的锁),因为其要求锁定的时间必须非常短。若持续的时间长,则应用的性能会非常差。在InnoDB存储引擎中,latch又可以分为mutex(互斥量)和rwlock(读写锁)。其目的是用来保证并发线程操作临界资源的正确性,并且通常没有死锁检测的机制。

lock的对象是事务,用来锁定的是数据库中的对象,如表、页、行。并且一般lock的对象仅在事务commit或rollback后进行释放(不同事务隔离级别释放的时间可能不同)。此外,lock,正如在大多数数据库中一样,是有死锁机制的。

image-20210601130846193

3、InnoDB存储引擎中的锁

3.1 锁的类型

InnoDB存储引擎实现了如下两种标准的行级锁:

  • 共享锁(S Lock),允许事务读一行数据。
  • 排他锁(X Lock),允许事务删除或更新一行数据。

用法:

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  共享锁(Share Lock)	
SELECT ... FOR UPDATE;	排他锁(eXclusive Lock)

如果一个事务T1已经获得了行r的共享锁,那么另外的事务T2可以立即获得行r的共享锁,因为读取并没有改变行r的数据,称这种情况为锁兼容(Lock Compatible)。但若有其他的事务T3想获得行r的排他锁,则其必须等待事务T1、T2释放行r上的共享锁——这种情况称为锁不兼容。

image-20210601131018894

X锁与任何的锁都不兼容,而S锁仅和S锁兼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S和X锁都是行锁,兼容是指对同一记录(row)锁的兼容性情况。

InnoDB存储引擎支持多粒度(granular)锁定,这种锁定允许事务在行级上的锁和表级上的锁同时存在。为了支持在不同粒度上进行加锁操作,InnoDB存储引擎支持一种额外的锁方式,称之为意向锁(Intention Lock)。意向锁是将锁定的对象分为多个层次,意向锁意味着事务希望在更细粒度(fine granularity)上进行加锁。

image-20210601131456625

若将上锁的对象看成一棵树,那么对最下层的对象上锁,也就是对最细粒度的对象进行上锁,那么首先需要对粗粒度的对象上锁

如果需要对页上的记录r进行上X锁,那么分别需要对数据库A、表、页上意向锁IX,最后对记录r上X锁。若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导致等待,那么该操作需要等待粗粒度锁的完成。

InnoDB存储引擎支持意向锁设计比较简练,其意向锁即为表级别的锁。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在一个事务中揭示下一个将被请求的锁类型。其支持两种意向锁:

  • 意向共享锁(IS):表示事务准备给数据行加入共享锁,也就是说一个数据行加共享锁前必须先取得该表的IS锁

  • 意向排他锁(IX):类似上面,表示事务准备给数据行加入排他锁,说明事务在一个数据行加排他锁前必须先取得该表的IX锁。

意向锁是InnoDB自动加的,不需要用户干预。

对于insert、update、delete,InnoDB会自动给涉及的数据加排他锁(X);对于一般的Select语句,InnoDB不会加任何锁,事务可以通过sql语句显示的加共享锁或排他锁。

由于InnoDB存储引擎支持的是行级别的锁,因此意向锁其实不会阻塞除全表扫以外的任何请求。

image-20210601131919432

从InnoDB1.0开始,在INFORMATION_SCHEMA架构下添加了表INNODB_TRX、INNODB_LOCKS、INNODB_LOCK_WAITS。通过这三张表,用户可以更简单地监控当前事务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锁问题。

image-20210601132021865

mysql>SELECT*FROM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TRX\G;
***************************1.row***************************
trx_id:7311F4
trx_state:LOCK WAIT
trx_started:2010-01-04 10:49:33
trx_requested_lock_id:7311F4:96:3:2
trx_wait_started:2010-01-04 10:49:33
trx_weight:2
trx_mysql_thread_id:471719
trx_query:select*from parent lock in share mode
***************************2.row***************************
trx_id:730FEE
trx_state:RUNNING
trx_started:2010-01-04 10:18:37
trx_requested_lock_id:NULL
trx_wait_started:NULL
trx_weight:2
trx_mysql_thread_id:471718
trx_query:NULL
2 rows in set(0.00 sec)

通过列state可以观察到trx_id为730FEE的事务当前正在运行,而trx_id为7311F4的事务目前处于“LOCK WAIT”状态,且运行的SQL语句是select * from parent lock in share mode。该表只是显示了当前运行的InnoDB事务,并不能直接判断锁的一些情况。如果需要查看锁,则还需要访问表INNODB_LOCKS:

image-20210601132132047

mysql>SELECT * FROM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LOCKS\G;
***************************1.row***************************
lock_id:7311F4:96:3:2
lock_trx_id:7311F4
lock_mode:S
lock_type:RECORD
lock_table:'mytest'.'parent'
lock_index:'PRIMARY'
lock_space:96
lock_page:3
lock_rec:2
lock_data:1
***************************2.row***************************
lock_id:730FEE:96:3:2
lock_trx_id:730FEE
lock_mode:X
lock_type:RECORD
lock_table:'mytest'.'parent'
lock_index:'PRIMARY'
lock_space:96
lock_page:3
lock_rec:2
lock_data:1
2 rows in set(0.00 sec)

trx_id为730FEE的事务向表parent加了一个X的行锁,ID为7311F4的事务向表parent申请了一个S的行锁。lock_data都是1,申请相同的资源,因此会有等待。

在通过表INNODB_LOCKS查看了每张表上锁的情况后,用户就可以来判断由此引发的等待情况了。当事务较小时,用户就可以人为地、直观地进行判断了。但是当事务量非常大,其中锁和等待也时常发生,这个时候就不这么容易判断。但是通过表INNODB_LOCK_WAITS,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当前事务的等待。表INNODB_LOCK_WAITS由4个字段组成:

image-20210601132357619

mysql>SELECT * FROM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LOCK_WAITS\G;
***************************1.row***************************
requesting_trx_id:7311F4
requested_lock_id:7311F4:96:3:2
blocking_trx_id:730FEE
blocking_lock_id:730FEE:96:3:2
1 row in set(0.00 sec)

通过上述的SQL语句,用户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到哪个事务阻塞了另一个事务。当然,这里只给出了事务和锁的ID。如果需要,用户可以根据表INNODB_TRX、INNODB_LOCKS、INNODB_LOCK_WAITS得到更为直观的详细信息。

mysql>SELECT
r.trx_id waiting_trx_id,
r.trx_mysql_thread_id waiting_thread,
r.trx_query waiting_query,
b.trx_id blocking_trx_id,
b.trx_mysql_thread_id blocking_thread,
b.trx_query blocking_query
FROM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lock_waits w
INNER JOIN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trx b
ON b.trx_id=w.blocking_trx_id
INNER JOIN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trx r
ON r.trx_id=w.requesting_trx_id\G;
***************************1.row***************************
waiting_trx_id:73122F
waiting_thread:471719
waiting_query:NULL
blocking_trx_id:7311FC
blocking_thread:471718
blocking_query:NULL
1 row in set(0.00 sec)

3.2 一致性非锁定读(重要)

一致性的非锁定读(consistent nonlocking read)是指InnoDB存储引擎通过行多版本控制(MVCC)的方式来读取当前执行时间数据库中行的数据。如果读取的行正在执行DELETE或UPDATE操作,这时读取操作不会因此去等待行上锁的释放。相反地,InnoDB存储引擎会去读取行的一个快照数据。

image-20210601133146404

之所以称其为非锁定读,因为不需要等待访问的行上X锁的释放。快照数据是指该行的之前版本的数据,该实现是通过undo段来完成。而undo用来在事务中回滚数据,因此快照数据本身是没有额外的开销。此外,读取快照数据是不需要上锁的,因为没有事务需要对历史的数据进行修改操作。

可以看到,非锁定读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库的并发性。在InnoDB存储引擎的默认设置下,这是默认的读取方式,即读取不会占用和等待表上的锁。

但是在不同事务隔离级别下,读取的方式不同,并不是在每个事务隔离级别下都是采用非锁定的一致性读。此外,即使都是使用非锁定的一致性读,但是对于快照数据的定义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不同隔离级别是实现方式)

快照数据其实就是当前行数据之前的历史版本,每行记录可能有多个版本。一个行记录可能有不止一个快照数据,一般称这种技术为行多版本技术。由此带来的并发控制,称之为多版本并发控制(Multi 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MVCC)。

在事务隔离级别READ COMMITTED和REPEATABLE READ(InnoDB存储引擎的默认事务隔离级别)下,InnoDB存储引擎使用非锁定的一致性读。然而,对于快照数据的定义却不相同。在READ COMMITTED事务隔离级别下,对于快照数据,非一致性读总是读取被锁定行的最新一份快照数据。而在REPEATABLE READ事务隔离级别下,对于快照数据,非一致性读总是读取事务开始时的行数据版本。

举例:

#Session A
mysql>BEGIN;
Query OK,0 rows affected(0.00 sec)
mysql>SELECT * FROM parent WHERE id=1;
+----+
|id|
+----+
|1|
+----+
1 row in set(0.00 sec)

会话A中已通过显式地执行命令BEGIN开启了一个事务,并读取了表parent中id为1的数据(并没有加共享锁),但是事务并没有结束。与此同时,用户再开启另一个会话B,这样可以模拟并发的情况,然后对会话B做如下的操作:

mysql>BEGIN;
Query OK,0 rows affected(0.00 sec)
mysql>UPDATE parent SET id=3 WHERE id=1;
Query OK,1 row affected(0.00 sec)
Rows matched:1 Changed:1 Warnings:0

在会话B中将事务表parent中id为1的记录修改为id=3,但是事务同样没有提交,这样id=1的行其实加了一个X锁。这时如果在会话A中再次读取id为1的记录,根据InnoDB存储引擎的特性,即在READ COMMITTED和REPEATETABLE READ的事务隔离级别下会使用非锁定的一致性读。

回到之前的会话A,接着上次未提交的事务,执行SQL语句SELECT * FROM parent WHERE id=1的操作,这时不管使用READ COMMITTED还是REPEATABLE READ的事务隔离级别,显示的数据应该都是:

mysql>SELECT * FROM parent WHERE id=1;
+----+
|id|
+----+
|1|
+----+
1 row in set(0.00 sec)

由于当前id=1的数据被修改了1次,因此只有一个行版本的记录。接着,在会话B中提交上次的事务:

#Session B
mysql>commit;
Query OK,0 rows affected(0.01 sec)

在会话B提交事务后,这时在会话A中再运行SELECT * FROM parent WHERE id=1的SQL语句,在READ COMMITTED和REPEATABLE事务隔离级别下得到结果就不一样了。对于READ COMMITTED的事务隔离级别,它总是读取行的最新版本,如果行被锁定了,则读取该行版本的最新一个快照(fresh snapshot)。在上述例子中,因为会话B已经提交了事务,所以READ COMMITTED事务隔离级别下会得到如下结果:

mysql>SELECT@@tx_isolation\G;
***************************1.row***************************
@@tx_isolation:READ-COMMITTED
1 row in set(0.00 sec)
mysql>SELECT * FROM parent WHERE id=1;
Empty set(0.00 sec)

对于REPEATABLE READ的事务隔离级别,总是读取事务开始时的行数据。因此对于REPEATABLE READ事务隔离级别,其得到的结果如下:

mysql>SELECT@@tx_isolation\G;
***************************1.row***************************
@@tx_isolation:REPEATABLE-READ
1 row in set(0.00 sec)
mysql>SELECT*FROM parent WHERE id=1;
+----+
|id|
+----+
|1|
+----+
1 row in set(0.00 sec)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READ COMMITTED的事务隔离级别而言,从数据库理论的角度来看,其违反了事务ACID中的I的特性,即隔离性。

image-20210601142235970

3.3 一致性锁定读

在默认配置下,即事务的隔离级别为REPEATABLE READ模式下,InnoDB存储引擎的SELECT操作使用一致性非锁定读。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用户需要显式地对数据库读取操作进行加锁以保证数据逻辑的一致性。而这要求数据库支持加锁语句,即使是对于SELECT的只读操作。InnoDB存储引擎对于SELECT语句支持两种一致性的锁定读(locking read)操作:

  • SELECTFOR UPDATEsql
    
  • SELECTLOCK IN SHARE MODE
    

SELECT…FOR UPDATE对读取的行记录加一个X锁,其他事务不能对已锁定的行加上任何锁。SELECT…LOCK IN SHARE MODE对读取的行记录加一个S锁,其他事务可以向被锁定的行加S锁,但是如果加X锁,则会被阻塞。

对于一致性非锁定读,即使读取的行已被执行了SELECT … FOR UPDATE,也是可以进行读取的。

此外,SELECT…FOR UPDATE,SELECT…LOCK IN SHARE MODE必须在一个事务中,当事务提交了,锁也就释放了。因此在使用上述两句SELECT锁定语句时,务必加上BEGIN,START TRANSACTION或者SET AUTOCOMMIT=0。

3.4 自增长与锁

自增长在数据库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属性,也是很多DBA或开发人员首选的主键方式。在InnoDB存储引擎的内存结构中,对每个含有自增长值的表都有一个自增长计数器(auto-increment counter)。当对含有自增长的计数器的表进行插入操作时,这个计数器会被初始化,执行如下的语句来得到计数器的值:

SELECT MAX(auto_inc_col) FROM t FOR UPDATE;

插入操作会依据这个自增长的计数器值加1赋予自增长列。这个实现方式称做AUTO-INC Locking。这种锁其实是采用一种特殊的表锁机制,为了提高插入的性能,锁不是在一个事务完成后才释放,而是在完成对自增长值插入的SQL语句后立即释放。

3.5 外键和锁

外键主要用于引用完整性的约束检查。在InnoDB存储引擎中,对于一个外键列,如果没有显式地对这个列加索引,InnoDB存储引擎自动对其加一个索引,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表锁。

对于外键值的插入或更新,首先需要查询父表中的记录,即SELECT父表。但是对于父表的SELECT操作,不是使用一致性非锁定读的方式,因为这样会发生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因此这时使用的是SELECT…LOCK IN SHARE MODE方式,即主动对父表加一个S锁。如果这时父表上已经这样加X锁,子表上的操作会被阻塞。

image-20210601142848130

两个会话中的事务都没有进行COMMIT或ROLLBACK操作,而会话B的操作会被阻塞。这是因为id为3的父表在会话A中已经加了一个X锁,而此时在会话B中用户又需要对父表中id为3的行加一个S锁,这时INSERT的操作会被阻塞。设想如果访问父表时,使用的是一致性的非锁定读,这时Session B会读到父表有id=3的记录,可以进行插入操作。但是如果会话A对事务提交了,则父表中就不存在id为3的记录。数据在父、子表就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4、锁的算法

4.1 行锁的3种算法

InnoDB存储引擎有3种行锁的算法,其分别是:

  • Record Lock:单个行记录上的锁(解决不可重复读)
  • Gap Lock:间隙锁,锁定一个范围,但不包含记录本身(解决幻读)
  • Next-Key Lock∶Gap Lock+Record Lock,锁定一个范围,并且锁定记录本身

Record Lock总是会去锁住索引记录,如果InnoDB存储引擎表在建立的时候没有设置任何一个索引,那么这时InnoDB存储引擎会使用隐式的主键来进行锁定。

Next-Key Lock是结合了Gap Lock和Record Lock的一种锁定算法,在Next-Key Lock算法下,InnoDB对于行的查询都是采用这种锁定算法。

例如一个索引有10,11,13和20这四个值,那么该索引可能被Next-Key Locking的区间为:

(-∞,10]
(10,11]
(11,13]
(13,20]
(20,+∞)

若事务T1已经通过next-key locking锁定了如下范围:

(10,11]、(11,13]

当插入新的记录12时,则锁定的范围会变成:

(10,11]、(11,12]、(12,13]

然而,当查询的索引含有唯一属性时,InnoDB存储引擎会对Next-Key Lock进行优化,将其降级为Record Lock,即仅锁住索引本身,而不是范围。

DROP TABLE IF EXISTS t;
CREATE TABLE t(a INT PRIMARY KEY);
INSERT INTO t SELECT 1;
INSERT INTO t SELECT 2;
INSERT INTO t SELECT 5;

image-20210601143502765

表t共有1、2、5三个值。在上面的例子中,在会话A中首先对a=5进行X锁定。而由于a是主键且唯一,因此锁定的仅是5这个值,而不是(2,5]这个范围,这样在会话B中插入值4而不会阻塞,可以立即插入并返回。即锁定由Next-Key Lock算法降级为了Record Lock,从而提高应用的并发性。

Next-Key Lock降级为Record Lock仅在查询的列是唯一索引的情况下。若是辅助索引,则情况会完全不同。

CREATE TABLE z(a INT,b INT,PRIMARY KEY(a),KEY(b));
INSERT INTO z SELECT 1,1;
INSERT INTO z SELECT 3,1;
INSERT INTO z SELECT 5,3;
INSERT INTO z SELECT 7,6;
INSERT INTO z SELECT 10,8;

表z的列b是辅助索引,若在会话A中执行下面的SQL语句:

SELECT * FROM z WHERE b=3 FOR UPDATE

很明显,这时SQL语句通过索引列b进行查询,因此其使用传统的Next-Key Locking技术加锁,并且由于有两个索引,其需要分别进行锁定。对于聚集索引,其仅对列a等于5的索引(辅助索引会指向主键索引)加上Record Lock。而对于辅助索引,其加上的是Next-Key Lock,锁定的范围是(1,3]。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InnoDB存储引擎还会对辅助索引下一个键值加上gap lock,即还有一个辅助索引范围为(3,6)的锁,因此,若在新会话B中运行下面的SQL语句,都会被阻塞:

SELECT * FROM z WHERE a=5 LOCK IN SHARE MODE;
INSERT INTO z SELECT 4,2;
INSERT INTO z SELECT 6,5;
  • 第一个SQL语句不能执行,因为在会话A中执行的SQL语句已经对聚集索引中列a=5的值加上X锁,因此执行会被阻塞。
  • 第二个SQL语句,主键插入4,没有问题,但是插入的辅助索引值2在锁定的范围(1,3]中,因此执行同样会被阻塞。
  • 第三个SQL语句,插入的主键6没有被锁定,5也不在范围(1,3)之间。但插入的值5在另一个锁定的范围(3,6)中,故同样需要等待。

而下面的SQL语句,不会被阻塞,可以立即执行:

INSERT INTO z SELECT 8,6;
INSERT INTO z SELECT 2,0;
INSERT INTO z SELECT 6,7;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Gap Lock的作用是为了阻止多个事务将记录插入到同一范围内,而这会导致Phantom Problem(幻读)问题的产生。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会话A中用户已经锁定了b=3的记录。若此时没有Gap Lock锁定(1,3],那么用户可以插入索引b列为3的记录,这会导致会话A中的用户再次执行同样查询时会返回不同的记录,即导致Phantom Problem问题的产生。

最后需再次提醒的是,对于唯一键值的锁定,Next-Key Lock降级为Record Lock仅存在于查询所有的唯一索引列。若唯一索引由多个列组成,而查询仅是查找多个唯一索引列中的其中一个,那么查询其实是range类型查询,而不是point类型查询,故InnoDB存储引擎依然使用Next-Key Lock进行锁定。

4.2 解决Phantom Problem

在默认的事务隔离级别下,即REPEATABLE READ下,InnoDB存储引擎采用Next-Key Locking机制来避免Phantom Problem(幻读问题)。

Phantom Problem是指在同一事务下,连续执行两次同样的SQL语句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第二次的SQL语句可能会返回之前不存在的行。

例如表t由1、2、5这三个值组成,若这时事务T1执行如下的SQL语句:

SELECT * FROM t WHERE a>2 FOR UPDATE;

注意这时事务T1并没有进行提交操作,上述应该返回5这个结果。若与此同时,另一个事务T2插入了4这个值,并且数据库允许该操作,那么事务T1再次执行上述SQL语句会得到结果4和5。这与第一次得到的结果不同,违反了事务的隔离性,即当前事务能够看到其他事务的结果。

image-20210601145508960

image-20210601145521798

InnoDB存储引擎采用Next-Key Locking的算法避免Phantom Problem。对于上述的SQL语句SELECT * FROM t WHERE a>2 FOR UPDATE,其锁住的不是5这单个值,而是对(2,+∞)这个范围加了X锁。因此任何对于这个范围的插入都是不被允许的,从而避免Phantom Problem。

InnoDB存储引擎默认的事务隔离级别是REPEATABLE READ,在该隔离级别下,其采用Next-Key Locking的方式来加锁。

如果用户通过索引查询一个值,并对该行加上一个SLock,那么即使查询的值不在,其锁定的也是一个范围,因此若没有返回任何行,那么新插入的值一定是唯一的。

5、锁问题

通过锁定机制可以实现事务的隔离性要求,使得事务可以并发地工作。锁提高了并发,但是却会带来潜在的问题。不过好在因为事务隔离性的要求,锁只会带来三种问题,如果可以防止这三种情况的发生,那将不会产生并发异常。

5.1 脏读

脏页指的是在缓冲池中已经被修改的页,但是还没有刷新到磁盘中,即数据库实例内存中的页和磁盘中的页的数据是不一致的,当然在刷新到磁盘之前,日志都已经被写入到了重做日志文件中。

而所谓脏数据是指事务对缓冲池中行记录的修改,并且还没有被提交(commit)。脏数据是指未提交的数据,如果读到了脏数据,即一个事务可以读到另外一个事务中未提交的数据,则显然违反了数据库的隔离性

image-20210601150024256

脏读现象在生产环境中并不常发生,从上面的例子中就可以发现,脏读发生的条件是需要事务的隔离级别为READ UNCOMMITTED,而目前绝大部分的数据库都至少设置成READ COMMITTED。InnoDB存储引擎默认的事务隔离级别为READ REPEATABLE。

5.2 不可重复读(幻读)

不可重复读(修改或删除):如果事务A 按一定条件搜索, 期间事务B 删除了符合条件的某一条数据,导致事务A 再次读取时数据少了一条。

幻读(增加):事务A 按照一定条件进行数据读取, 期间事务B 插入了相同搜索条件的新数据,事务A再次按照原先条件进行读取时,发现了事务B 新插入的数据。

不可重复读是指在一个事务内多次读取同一数据集合。在这个事务还没有结束时,另外一个事务也访问该同一数据集合,并做了一些DML操作。因此,在第一个事务中的两次读数据之间,由于第二个事务的修改,那么第一个事务两次读到的数据可能是不一样的。这样就发生了在一个事务内两次读到的数据是不一样的情况,这种情况称为不可重复读(由一致性非锁定读造成)

不可重复读和脏读的区别是:脏读是读到未提交的数据,而不可重复读读到的却是已经提交的数据,但是其违反了数据库事务一致性的要求。

image-20210601150256604

一般来说,不可重复读的问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其读到的是已经提交的数据,本身并不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因此,很多数据库厂商(如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将其数据库事务的默认隔离级别设置为READ COMMITTED,在这种隔离级别下允许不可重复读的现象。

在InnoDB存储引擎中,通过使用Next-Key Lock算法来避免不可重复读的问题。在Next-Key Lock算法下,对于索引的扫描,不仅是锁住扫描到的索引,而且还锁住这些索引覆盖的范围(gap)。因此在这个范围内的插入都是不允许的。这样就避免了另外的事务在这个范围内插入数据导致的不可重复读的问题。

5.3 丢失更新

丢失更新是另一个锁导致的问题,简单来说其就是一个事务的更新操作会被另一个事务的更新操作所覆盖,从而导致数据的不一致。

  • 1)事务T1查询一行数据,放入本地内存,并显示给一个终端用户User1。
  • 2)事务T2也查询该行数据,并将取得的数据显示给终端用户User2。
  • 3)User1修改这行记录,更新数据库并提交。
  • 4)User2修改这行记录,更新数据库并提交。

设想银行发生丢失更新现象,例如一个用户账号中有10 000元人民币,他用两个网上银行的客户端分别进行转账操作。第一次转账9000人民币,因为网络和数据的关系,这时需要等待。但是这时用户操作另一个网上银行客户端,转账1元,如果最终两笔操作都成功了,用户的账号余款是9999人民币,第一次转的9000人民币并没有得到更新,但是在转账的另一个账号却会收到这9000元,这导致的结果就是钱变多,而账不平。

要避免丢失更新发生,需要让事务在这种情况下的操作变成串行化,而不是并行的操作。对用户读取的记录加上一个排他X锁。

image-20210601151241878

6、阻塞

因为不同锁之间的兼容性关系,在有些时刻一个事务中的锁需要等待另一个事务中的锁释放它所占用的资源,这就是阻塞。阻塞并不是一件坏事,其是为了确保事务可以并发且正常地运行。

在InnoDB存储引擎中,参数innodb_lock_wait_timeout用来控制等待的时间(默认是50秒)innodb_rollback_on_timeout用来设定是否在等待超时时对进行中的事务进行回滚操作(默认是OFF,代表不回滚)。参数innodb_lock_wait_timeout是动态的,可以在MySQL数据库运行时进行调整:

mysql>SET@@innodb_lock_wait_timeout=60;
Query OK,0 rows affected(0.00 sec)

需要牢记的是,在默认情况下InnoDB存储引擎不会回滚超时引发的错误异常。其实InnoDB存储引擎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不会对异常进行回滚。

7、死锁

7.1 死锁的概念

死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因争夺锁资源而造成的一种互相等待的现象。若无外力作用,事务都将无法推进下去。解决死锁问题最简单的方式是不要有等待,将任何的等待都转化为回滚,并且事务重新开始。毫无疑问,这的确可以避免死锁问题的产生。然而在线上环境中,这可能导致并发性能的下降,甚至任何一个事务都不能进行。而这所带来的问题远比死锁问题更为严重,因为这很难被发现并且浪费资源。

解决死锁问题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是超时,即当两个事务互相等待时,当一个等待时间超过设置的某一阈值时,其中一个事务进行回滚,另一个等待的事务就能继续进行。在InnoDB存储引擎中,参数innodb_lock_wait_timeout用来设置超时的时间。

超时机制虽然简单,但是其仅通过超时后对事务进行回滚的方式来处理,或者说其是根据FIFO的顺序选择回滚对象。但若超时的事务所占权重比较大,如事务操作更新了很多行,占用了较多的undo log,这时采用FIFO的方式,就显得不合适了,因为回滚这个事务的时间相对另一个事务所占用的时间可能会很多。

因此,除了超时机制,当前数据库还都普遍采用wait-for graph(等待图)的方式来进行死锁检测。较之超时的解决方案,这是一种更为主动的死锁检测方式。InnoDB存储引擎也采用的这种方式。

7.2 死锁的示例

如果程序是串行的,那么不可能发生死锁。死锁只存在于并发的情况,而数据库本身就是一个并发运行的程序,因此可能会发生死锁。

image-20210601151713164

会话B中的事务抛出了1213这个错误提示,即表示事务发生了死锁。死锁的原因是会话A和B的资源在互相等待。大多数的死锁InnoDB存储引擎本身可以侦测到,不需要人为进行干预。

InnoDB存储引擎并不会回滚大部分的错误异常,但是死锁除外。发现死锁后,InnoDB存储引擎会马上回滚一个事务,这点是需要注意的。因此如果在应用程序中捕获了1213这个错误,其实并不需要对其进行回滚。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