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内存管理
内存的基础知识
知识总览
什么是内存?有什么作用?
内存可存放数据。程序执行前需要先放到内存中才能被CPU处理–缓和CPU与硬盘之间的速度矛盾。
补充知识:几个常用的数量单位
知识滚雪球:指令的工作原理
如何将指令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1.绝对装入
2.可重定位装入(静态重定位)
3.动态运行时装入(动态重定位)
装入的三种方式–绝对装入
绝对装入:在编译时,如果知道程序将放到内存中的哪个位置,编译程序将产生绝对地址的目标代码。装入程序按照装入模块中的地址,将程序和数据装入内存。
绝对装入只适用于单道程序环境。
装入的三种方式–可重定位装入
静态重定位的特点是在一个作业装入内存时,必须分配其要求的全部内存空间,如果没有足够的内存,就不能装入该作业。作业一旦进入内存后,在运行期间就不能再移动,也不能再申请内存空间。
装入的三种方式–动态运行时装入
采用动态重定位时允许程序在内存中发生移动。
从写程序到程序运行
链接的三种方式
知识回顾与重要考点
内存管理的概念
知识总览
内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内存空间的扩展
地址转换
内存保护
操作系统需要提供内存保护功能。保证各进程在各自存储空间内运行,互不干扰。
内存保护可采取两种方法:
方法一:在CPU中设置一对上、下限寄存器,存放进程的上、下限地址。进程的指令要访问某个地址时,CPU检查是否越界。
方法二:采用重定位寄存器(又称基址寄存器)和界地址寄存器(又称限长寄存器)进行越界检查。重定位寄存器中存放的是进程的起始物理地址。界地址寄存器中存放的是进程的最大逻辑地址。
知识回顾与重要考点
覆盖与交换
知识总览
覆盖技术
必须由程序员声明覆盖结构,操作系统完成自动覆盖。
缺点:对用户不透明,增加了用户编程负担。
覆盖技术只用于早期的操作系统中,现在已i成为历史。
交换技术
交换(对换)技术的设计思想:内存空间紧张时,系统将内存中某些进程暂时换出外存,把外存中某些已具备运行条件的进程换入内存(进程在内存与磁盘间动态调度)。
暂时换出外存等待的进程状态为挂起状态(挂起状态,suspend)。
挂起状态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就绪挂起、在这里插入代码片
阻塞挂起两种状态。
知识回顾与重要考点
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知识总览
单一连续分配
固定分区分配
动态分区分配
动态分区分配
知识回顾与重要考点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知识总览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在动态分区分配方式中,当很多个空闲分区都能满足需求时,应该选择哪个分区进行分配?
首次适应算法
算法思想:每次都从低地址开始查找,找到第一个能满足大小的空闲分区。
如何实现:空闲分区以地址递增的次序排列。每次分配内存时顺序查找空闲分区链(或空闲分区表),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最佳适应算法
算法思想:由于动态分区分配是一种连续分配方式,为各进程分配的空间必须是连续的一整片区域。因此为了保证当“大进程”到来时能有连续的大片空间,可以尽可能多地留下大片的空闲区,即,优先使用更小的空闲区。.
如何实现:空闲分区按容量递增次序链接。每次分配内存时顺序查找空闲分区链(或空闲分区表),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缺点:每次都选最小的分区进行分配,会留下越来越多的,很小的、难以利用的内存块。因此这种方法会产生很多的外部碎片。
最坏适应算法
又称最大适应算法(Lagest Fit)
算法思想:为了解决最佳适应算法的问题–即留下太多难以利用的小碎片,可以在每次分配时优先使用最大的连续空闲区,这样分配后剩余的空闲区就不会太小,更方便使用。
如何实现:空闲分区以地址递减的次序链接。每次分配内存时顺序查找空闲分区链(或空闲分区表),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缺点:每次都选择最大的分区进行匹配,虽然可以让分配后留下的空闲区更大,更可用,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较大的连续空闲区被迅速用完。如果之后有“大进程”到达,就没有内存分区可用了。
邻接适应算法
算法思想:首次适应算法每次都从链头开始查找的。这可能会导致低地址部分出现很多小的空闲分区,而每次分配查找时,都要经过这些分区,因此也增加了查找的开销。如果每次都从上次查找结束的位置开始检索,就能解决上述问题。
如何实现:空闲分区以地址递增的顺序排列(可排成一个循环链表)。每次分配内存时从上次查找结束的位置开始查找空闲分区链(或空闲分区表),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