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思科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路由器配置

目录

前言

实验

结语


前言

本次实验将使用思科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来完成路由器配置的实验,将通过几个例子来讲述。

实验

例、使用以下设备完成两个校区的相互通讯,共享资源,每个校区利用一台路由器进行连接,且两台路由器间有一条2M的数字数据网(DDN)专线进行连接两个校区,要求做适当配置实现两个校区的正常相互访问。

操作步骤:

1、路由器串口的添加

(1)放置两台Router_2811路由器,点击路由器Router0的电源键使其关闭(绿灯熄灭)。

(2)拖动路由器Router0页面左边的模块NM-8A/S至路由器的串口上,然后再打开电源,即添加完成。

(3)另一个路由器Router1的操作同Router0。

2、绘制拓扑图连线

放置路由器、交换机及两个PC机,PC机与交换机间使用铜直连线,交换机与路由器间使用铜交叉线,两个路由器间使用串行DCE,即带时钟的线。

3、设置PC机的IP地址

点击PC,选择桌面——IP地址配置,分别设置其IP地址及子网掩码为(192.168.1.2 255.255.255.0)、(192.168.2.2 255.255.255.0)。

4、测试连通性

我们测试一下此时PC0与PC1的连通性,发现请求超时,无法连通。

5、配置第一个路由器Router0

(1)配置路由器的名字

打开路由器0的命令行页面,进入全局模式,再依次进入特权模式、配置模式,然后在#hostname后面输入要修改的路由器名字,(以Router0为例)如下:

(2)设置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

在接口配置模式下,设置路由器端口Fa0/0的IP地址,先要#int <接口>选择要配置的接口名称,然后#ip address <> <>设置路由器端口Fa0/0的IP地址及子网编码。

配置接口serial1/0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3)配置静态路由(配置路由表)

在全局模式Router(config)#下,为路由器Router0配置静态路由,Router(config)#ip route <> <> <>,在route后面接网络编号、子网掩码、转发路由器的ip地址。

这里为: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3.2

6、配置第二个路由器Router1

(1)配置路由器的名字

打开路由器1的命令行页面,进入全局模式,再依次进入特权模式、配置模式,然后在#hostname后面输入要修改的路由器名字为Router1。

 

 

(2)设置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

在接口配置模式下,设置路由器端口Fa0/0的IP地址,先要#int <接口>选择要配置的接口名称,然后#ip address <> <>设置路由器端口Fa0/0的IP地址及子网编码。

配置接口serial1/0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3)配置静态路由(配置路由表)

在全局模式Router(config)#下,为路由器Router0配置静态路由,Router(config)#ip route <> <> <>,在route后面接网络编号、子网掩码、转发路由器的ip地址。

这里即为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3.1

7、打开Router0和Router1的端口

分别点击两个路由器的Fa0/0、serial1/0端口,(以Router0为例)如下:

8、设置端口serial1/0的时钟频率

在命令页面输入#clock rate <>,这里设置为64000,(以Router0为例)如下:

9、测试连通性

通过上面几步后,我们发现拓扑图已经连通,现在测试两台PC的连通性。

点击PC1进入命令提示符:

 

结语

最后总结一下所涉及到的命令:

以上就是本次Cisco Packet Tracer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若有表述中有不当之处,望指出!您的指出和建议能给作者带来很大的动力!!!

 

 

 

### 思科模拟器配置ARP协议的实验案例教程 #### ARP协议简介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用于将IP地址解析为物理硬件地址(即MAC地址)。在网络环境中,当设备需要与其他设备通信时,它通过ARP请求来获取目标设备的MAC地址。如果目标设备位于同一局域网内,则可以直接完成通信;否则,流量会被发送到默认网关。 在思科模拟器(如Cisco Packet Tracer或GNS3)中配置ARP协议涉及设置路由器交换机以及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以下是具体实现方法: --- #### 实验环境搭建 为了验证ARP协议的功能,在思科模拟器中构建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 - **两台PC**:分别命名为PC1和PC2。 - **一台二层交换机**:连接PC1和PC2。 - **一台路由器**:作为网关设备,提供跨子网通信功能。 此拓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描述[^1]: ```plaintext PC1 --- Switch --- Router --- PC2 ``` 每台设备都需要分配相应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例如: - PC1: IP Address `192.168.1.10`, Subnet Mask `255.255.255.0` - PC2: IP Address `192.168.2.10`, Subnet Mask `255.255.255.0` - Router (FastEthernet0/0): IP Address `192.168.1.1`, Subnet Mask `255.255.255.0` - Router (FastEthernet0/1): IP Address `192.168.2.1`, Subnet Mask `255.255.255.0` --- #### 配置步骤说明 ##### 1. 配置PC设备 在PC1和PC2上手动指定其各自的IP地址及其对应的网关地址。对于PC1而言,默认网关应指向`192.168.1.1`;而对于PC2来说,默认网关则应该是`192.168.2.1`。 ##### 2. 配置交换机 由于本实验仅关注于ARP行为本身而非VLAN划分或其他高级特性,因此只需启用交换机上的所有端口即可。注意的是,依据不同品牌间的细微差别,某些情况下华为交换机会额外向源端口复制一份广播消息以便加速本地缓存更新速度[^3]。然而这种机制并不适用于当前所讨论的标准IEEE模型下运行的所有厂商产品线之中。 ##### 3. 路由器基础配置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后执行如下命令序列以初始化各接口参数并激活它们: ```shell Router> enable 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Router(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config-if)# exit Router(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Router(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 no shutdown ``` 上述操作确保了两个独立子网能够经由此中间节点相互连通起来。 ##### 4. 测试ARP工作流程 利用ping指令测试从任意一侧发起至另一侧的目标可达性状况。观察期间产生的各类事件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初始阶段因尚未建立映射关系而导致需发出查询请求的现象——此时可见大量重复性的泛洪现象直至最终成功匹配为止[^2]。 --- #### 注意事项 尽管大多数现代交换机能有效处理常规范围内的负载压力,但在极端条件下仍可能出现性能瓶颈问题。比如频繁的大规模未知单播帧传输可能会显著增加内部缓冲区占用率甚至引发短暂拥塞情况发生。故而实际部署场景里建议合理规划业务流走向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冗余动作次数从而提升整体效率表现水平。 ---
评论 18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晚风(●•σ )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