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第10章 控制单元的设计

一、组合逻辑设计

1. 组合逻辑控制单元框图

  1. CU外特性
    · CU发出控制信号的时序由节拍发生器控制,在每个节拍信号的起始端CU发出操作命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节拍信号
    · 节拍信号是在时钟的控制下产生的
    · 节拍信号的宽度或高电频的长度就是一个时钟周期

2. 微操作的节拍安排

假设条件:
· 采用同步控制方式
· 一个周期内有三个节拍(时钟周期)
· CPU内部采用非总线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安排微操作时序的原则
    · 微操作的先后顺序不得随意更改
    · 被控对象不同的微操作,尽量安排在一个节拍内完成(即,并行的不占用统一控件的微操作尽量安排在一个节拍内完成)
    · 占用时间较短的薇操作,尽量安排在一个节拍内完成,并允许有先后顺序
  2. 取值周期(FE)微操作的节拍安排
    · T0(原则二):PC → MAR,1 → R
    · T1(原则二):M(MAR) → MDR,(PC) + 1 → PC
    · T2(原则三):MDR → IR,OP(IR) → ID
  3. 间址周期(IND)微操作的节拍安排
    · T0:Ad(IR) → MAR,1 → R
    · T1:M(MAR) → MDR
    · T2:MDR → Ad(IR)
  4. 执行周期(EX)微操作的节拍安排
    · 对累加器清零CLA: T0/1/2:0 → AC
    · 取反COM: T0/1/2:AC(非) → AC
    · 算术右移SHR:T0/1/2:L(AC) → R(AC) ,A0 → A0
    · 循环左移CSL:T0/1/2:R(AC) → L(AC) ,AC0 → ACn
    ` 停机指令STP:T0/1/2:0 → G
    · 加法操作ADD X
    · 存数操作STA X
    · 取数指令LDA X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跳转指令JMP X:T0/1/2:Ad(IR) → PC
    · 分支指令(条件转移)BAN X:T0/1/2:A0·Ad(IR) + A0(非)·PC → PC
  5. 中断周期微操作的节拍安排(中断隐指令)
    · T0:0 → MAR,1 → W,硬件关中断
    · T1:PC → MDR
    ·T2:MDR → M(MAR),向量地址 → PC
    · 中断隐指令不是一条指令,而是硬件中中断周期所做的所有操作

3. 组合逻辑设计步骤

  1. 列出操作时间表:工作周期标记、节拍、状态条件、微操作命令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写出微操作命令的最简表达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画出逻辑图
    · 思路清晰,简单明了
    · 庞杂,调试、修改困难
    · 采用硬件连接,速度快(RIS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微程序设计

1. 微程序设计思想的产生

  1. 1951年剑桥大学教师wilkes
  2. 存储逻辑方式,存储在ROM中
  3. 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一个微程序当中包含若干微指令,每一个微指令包含了一个或多个微操作的控制信号。

2. 微程序控制单元框图及工作原理

机器指令对应的微程序

1 取值周期微程序:M
2. 间址周期微程序
3. 中断周期微程序
4. 对应LDA操作的微程序:P
5. 对应STA操作的微程序:K

微程序控制单元的基本框图

  1. 核心:控制存储器
  2. 微指令地址:控制存储器CMAR(只读)
  3. 微指令基本格式:操作控制 + 顺序控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工作原理

  1. 取值阶段:执行取值微程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执行阶段:执行LDA微程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取值阶段:执行取值微程序
    · 全部微指令存在CM中,程序执行过程中只需读出
    · 微指令的关键:操作控制字段如何形成操作命令?后续地址如何形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微程序的编码方式(控制方式)

  1. 直接编码(直接控制方式)
    · 在微指令的操作控制字段中,每一位代表一个微操作命令
    · 某位为“1”表示该控制信号有效,速度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字段直接编码方式
    · 将微指令的控制字段分成若干“段”,每段经译码后发出控制信号。
    · 显示编码:分到一组的微操作是互斥的,不同组发出的微操作命令可能是互斥的
    · 缩短了微指令字长,增加了译码时间,微程序执行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字段间接编码方式(隐式编码)
    · 不仅与每段的译码结果有关,还与其他端的译码结果有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混合编码:直接编码和字段编码(直接和间接)混合使用
  5. 其他

4. 微指令序列地址的形成

  1. 微指令的下地址字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根据机器指令的操作码形成

  3. 增量计数器:(CMAR) + 1 → CMAR

  4. 分支转移:操作控制字段 + 转移方式(指明判别条件) + 转移地址(指明转移成功后的去向)

  5. 通过网络测试(小范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由硬件产生微程序入口地址
    · 第一条微指令地址:由专门的硬件产生
    · 中断、间址周期:由硬件产生该周期微程序首地址

  7. 后续微指令地址形成方式原理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微指令格式

  1. 水平型微指令
    · 一次能定义并执行多个并行操作
    · eg. 直接编码、字段直接(间接)编码、直接和字段混合编码
  2. 垂直型微指令
    · 一次只能定义一个操作,操作复杂,类似机器指令操作码的方式
    · 由操作码字段规定微指令的功能
  3. 两种微指令格式的比较
    · 水平型微指令比垂直型微指令并行操作能力强,灵活性强
    · 水平型微指令执行一条机器指令所要的微指令数目少、速度快
    · 水平型微指令用较短的微程序结构换区较长的微指令结构
    · 水平型微指令与机器指令差别大

6. 静态微程序设计和动态微程序设计

  1. 静态:微程序无须改变,采用ROM
  2. 动态:通过改变微指令和微程序 改变机器指令,有利于仿真,采用EPROM

7. 毫微程序设计

  1. 毫微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 微指令当中的操作复杂,且内部的毫微操作内部也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则可用毫微程序解释该微指令
    · 微程序设计用微程序解释机器指令
    · 毫微程序设计用毫微程序解释微指令
  2. 毫微程序控制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 串行微程序控制和并行微程序控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9. 微程序设计举例

机器指令的微操作及节拍安排

  1. 假设CPU结构与组合逻辑相同
  2. 取值阶段微操作及节拍安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访存指令与非访存指令需要的微操作指令:Ad(CMDR) → CMAR

确定微指令格式

  1. 微指令的编码方式:采用直接控制
  2. 后续微指令的地址形成方式
    · 由机器指令的操作码通过微地址形成部件构成
    · 由微指令的下地址字段直接给出
  3. 微指令字长
    · 由20个微操作(确定操作控制字段最少20位) 及 38条微指令(确定微指令的下地址字段为6为)组成
    · 微指令字长可取 20+6=26位
  4. 微指令字长的确定
    · 38条微指令中19条是关于后续微指令地址 → CMAR
    · 其中,1条:OP(IR) → 微地址形成部件 → CMAR,18条Ad(CMDR) → CMAR。若用Ad(CMDR)直接送控存地址线,则省去了输至CMAR的时间,省去了CMAR,同理OP(IR) → 微地址形成部件 → 控存地址线
    · 则可省去19条微指令,2个微操作
  5. 省去了CMAR的控制存储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编写微指令码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目 录 第一部分 ARM9基本实验 3 前 言 3 第一 ARM9 处理器介绍 8 第二 系统的硬件单元及使用说明 13 一、ZY21ARM13BC实验系统特点 13 二、ZY21ARM13BC实验系统组成 14 三、ZY21ARM13BC实验系统各功能模块介绍 14 第三 嵌入式软件的基本使用 32 一、超级终端的配置 32 二、ADS1.2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38 三、简易仿真器的配置 53 四、Flash Programmer软件安装 55 第四 基础实验 57 实验一 ADS集成开发环境 57 实验二 Flash烧写实验 62 实验三 串口通讯实验 68 实验四 USB接口实验 77 实验五 IIS音频实验 80 实验六 IIC接口实验 87 实验七 键盘及数码管驱动实验 94 实验八 PS/2键盘接口实验 97 实验九 A/D接口实验 102 实验十 D/A接口实验 107 实验十一 LED显示实验 111 实验十二 步进电机实验 113 实验十三 直流电机实验 116 实验十四 LCD驱动实验 119 实验十五 触摸屏实验 126 实验十六 WDT看门狗实验 135 实验十七 实时时钟实验 139 实验十八 RS485接口实验 144 实验十九 CAN及SPI接口实验 150 实验二十 利用SPI接口与FPGA通讯实验 157 实验二十一 利用串口与FPGA通讯实验 162 实验二十二 利用数据地址总线与FPGA通讯实验 164 实验二十三 GPRS基本实验 167 实验二十四 GPRS通话建立实验 173 实验二十五 GPRS短信发送实验 176 实验二十六 GPRS短信接收实验 181 实验二十七 GPS全球定位实验 186 附录 ARM汇编指令集 191 第二部分UC/OS-Ⅱ实验 216 第一 实时系统介绍 216 实验一 uC/OS-Ⅱ操作系统介绍 216 第二 UC/OS-II操作系统部分实验 254 实验二 uC/OS-Ⅱ简介以及其在ARM上的移植实验 254 实验三 绘图的API函数实验 267 实验四 系统的消息循环实验 270 实验五 列表框控件的使用实验 275 实验六 文本框控件实验 278 实验七 多任务和系统时钟实验 281 实验八 任务间的通信和同步实验 286 附 录 295 一、嵌入式系统应用编程API 函数 295 二、配置手册 323 参考书目 330 第一部分 ARM9基本实验 前 言 嵌入式技术的发展 计算系统无所不在,每年都要建立数以百万计的计算系统,这些系统包括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工作站、大型主机以及服务器等。真正令人惊讶的是,每年建立的计算系统都有各自完全不同的目的:嵌入在大型的电子设备中,重复执行某个特定功能,而通常没有引起设备使用者的注意。要精确的定义这些嵌入式计算系统(或简称为嵌入式系统)并非易事,一种较近似的定义是,嵌入式-系统基本上是除台式机外的一种计算系统。通过考察常见实例及其共性,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些系统,同时找到嵌入式系统设计者所面对的主要挑战。 嵌入式系统存在于各种常见的电子设备中,如消费类电子产品(移动电话、寻呼机、数码相机、便携式摄像机、磁带录像机、掌上游戏机、计算器、个人数字助理)、家用电器产品(微波炉、留言机、自动调温器、家庭安全系统、洗衣机以及照明系统)、办公自动化设备(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商用设备(收音机、路边收费器、报警系统、读卡机、产品扫描设备以及自动提款机)以及车用设备(传动控制、定速控制、燃料喷射、防锁死刹车器以及主动式悬吊)等。表1是一份简短的嵌入式系统实例清单,更完整的清单如果列出则要好几页。可以说,靠电力运行的任何设备已经或即将嵌入计算系统。虽然嵌入式计算机比台式计算机便宜很多,但其数量庞大。例如,在1999年,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可能拥有一部台式计算机,但有35~50部嵌入式计算机。再者,1998年平均每部汽车有50部嵌入式计算机,价值数百美元,年增长率达17%。近年来,嵌入式微处理器单元年销售量达数十亿部,而台式微处理器单元的年销售量仅数亿部。 防锁死刹车器 调制解调器 自动对焦相机 MPEG解码器 自动提款机 网卡 自动收费系统 网关/路由器 自动传动 车(船)载导航 航空电子系统 寻呼机 电池充电器 影印机 便携式摄像机 销售站系统 移动电话 掌上游戏机(电玩) 移动电话基站 打印机 无绳电话 卫星电话 定速控制 扫描仪 路边收费器 话音识别器 磁盘驱动器 立体声系统 电子读卡器 远程会议系统 电子仪器 电视 电子玩具/游戏 温度控制器 工厂控制 电视机顶盒 指纹辨别器 DVD播放器 家庭安全系统 游戏(电玩)控制器 生命维持系统 可视电话 医疗检测系统 洗衣机和干衣机 数码相机 智能型烤箱/洗碗机 传真机 防盗追踪系统 表1 嵌入式系统的简要清单 嵌入式系统从20世纪70年代单片机的出现到今天各式各样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的大规模应用,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最初的嵌入式系统应用是基于单片机的,使得汽车,家电,工业机器人,通信装置以及成千上万种产品可以通过内嵌电子装置来获得更佳的使用性能,更易使用,速度更快,价格更低。这些装置已经初步具备了嵌入式的应用特点,但是这时的应用只是使用8位的芯片执行一些单线程的程序,其实还不能完全称为嵌入式“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嵌入式系统的程序员开始用商业级的“操作系统”编写嵌入式应用软件,这使得开发人员可以进一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并提高开发效率。1981年,Ready System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嵌入式实时内核(VTR32)。这个实时内核包含了许多传统操作系统的特征,包括任务管理,任务间通信,同步与互相排斥,中断支持,内存管理等功能,此后一些公司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这些系统均具有嵌入式的典型特点:它们都采用占先式的调度,响应时间很短,任务执行的时间可以确定;系统内核很小,具有可裁剪性,可扩充性和可移植性,可以移植到多种处理器上;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适合嵌入式应用。这些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出现,使得应用开发人员从小范围的开发中解放出来,同时也促使嵌入式有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对实时性要求的提高,软件的规模不断增大,实时内核逐渐发展为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OS),并作为一种软件平台逐步成为目前国际嵌入式发展的主流。此时出现了我们都较为熟悉的Palm OS,Windows CE,嵌入式Linux,Uc/OS操作系统,我们国内也出现了Hopen,Delta OS等操作系统。到今天,RTOS已经在全球形成了一个产业,每年RTOS和相关的开发工具(包括仿真器,逻辑分析仪,软件编译器和调试器)销售额已经达到几十亿美元。(1999年已经达到13亿美元。) 嵌入式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构成,以上我们所讲的操作系统就是软件部分。从硬件方面来讲,嵌入式的核心部件是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的性能好坏就直接决定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由于嵌入式系统应用需求的多样性,市场上基于RISC结构的嵌入式微处理器提供商也日渐增多。据统计数字表明,2002年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市场销售额排在前3位的公司分别是ARM,Motorola和MIPS,其中ARM公司的芯片销售量达1.5亿个,市场份额超过70%。 ARM是一类处理器的名字,同时也是一个公司的名字。ARM公司于1990年11月在英国剑桥成立,它是全球领先的16/32位RISC微处理器知识产权设计供应商,向全球各大领先电子公司提供高效性能、低成本和高效率的RISC微处理器、外设和系统芯片技术授权。 1991年,ARM推出第一个嵌入式RISC核心——ARM6系列处理器。不久VLIS率先获得授权,随后,夏普、GECPlessey、德州仪器等一些大公司也同ARM公司签署了授权协议,从此ARM的知识产权产品和授权用户都急剧扩大。从1998年4月,ARM上市之后,ARM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已经成为一家全球性大公司,在三大洲8个国家都设有分支机构。ARM中国安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也已在2002年成立。目前,全世界由几十家著名的半导体公司都使用ARM公司的授权,其中包括摩托罗拉、IBM、Intel、ATMEL、SONY、NEC、LG等。 ARM微处理器得到了众多半导体厂家的支持,全球已有100多家IT公司在采用ARM技术,20家最大的半导体厂商中有19家是ARM的用户。优良的性能和准确的市场定位极大的丰富了ARM资源,加速了基于ARM核面向各种芯片的开发应用。在2002年,基于ARM核的芯片占据了整个32、64位嵌入式市场的79.5%,在中国,ARM的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57.5%之多,可以说ARM会统一整个嵌入式处理器系统。 ARM微处理器目前包括ARM7系列、ARM9系列、ARM9E系列、ARM10E系列 SecurCore 系列,Intel公司的StrongARM和Xscale以及最新的ARM11系列。除了具有ARM体系结构的共同特点外,每个系列的ARM微处理器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其中,ARM7、ARM9、ARM9E、ARM10为四个通用处理器系列,每个系列提供一套相对独特的性能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随着ARM 的进一步发展,其必将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第一阶段 7 第一 测试基础 7 1. 什么是软件测试: 7 2. ★软件测试的目的、意义:(怎么做好软件测试) 7 3.软件生命周期: 7 第二 测试过程 8 1.测试模型 8 H模型: 8 V模型 9 2.内部测试 10 3外部测试: 10 验收测试:(在系统测试之后) 11 回归测试: 11 4.测试过程(干什么,怎么干) 12 5.各阶段输入、输出标准以及入口、出口准则:(测试阶段过程要素) 12 第三 测试方法 14 测试方法对比 14 测试方法组合 16 第四 软件质量 19 1.什么是软件质量 19 2.质量要素 19 3. 6大特性27个子特性ISO国际标准组织CMM/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能力程度度模型 19 4.CMMI把企业分为5个等级 22 5. CMM与CMMI的区别 23 第五 SQL 24 约束: 29 1主键约束 29 2 非空约束 not null 30 3 外键约束 FOREIGN KEY 30 4 默认约束 31 5 检查约束 check 31 6 唯一约束 unique 32 SQL语句 32 创建数据库. 32 表、字段、类型 33 查询 35 批量处理? 40 视图/虚表 view 41 索引 42 存储过程 procedure 42 事务 transaction 43 触发器 trigger 46 练习 46 一、单表查询练习 46 二、聚合函数练习 47 三、分组查询练习 47 四、嵌套查询练习 48 五、联接查询练习 48 六、外联接查询 48 七、补充提高 49 第六 C语言 49 C语言中的存储 50 数据类型 50 常量 53 结构体 54 条件/分支逻辑 54 Switch 54 If 55 循环 55 For 55 while 56 do…while 56 函数 56 第七 Windows环境搭建 59 一、名词注解与定义: 59 C/S 60 B/S 60 进销存系统 64 OA系统 69 第八 需求管理 78 1.什么是需求 78 2. 需求工程在做什么 78 3. ★需求变更 78 4.★需求的跟踪 78 需求跟踪矩阵的作用: 78 需求的特点: 79 需求工程 79 变更控制流程图 82 第九 缺陷管理 83 缺陷相关概念 83 缺陷管理相关概念 83 BUG管理基本流程: 84 BUG单 84 第十 测试需求分析 86 概念: 86 ★如何做测试需求分析 86 ★UML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86 第十一 配置管理 88 1.什么是配置管理 88 2.配置管理流程 88 3.SVN实战 88 配置管理工具SVN操作过程手册 90 一、 如何创建“project”项目版本库 90 二、 如何查看创建的“project”项目版本库 95 三、 在版本浏览器里面,创建文件,并进行检出 99 四、 如何对该项目入基线 103 五、 分支文件进行合并 105 六、 分支冲突的解决 112 第十二 系统测试 117 概念: 117 分类: 117 功能测试:(Function testing中国 Feature testing国际) 118 性能测试:(Sercarity testing) 118 安全性测试:(Security Testing) 118 安装测试 119 GUI测试(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120 可用性测试(Usability testing) 120 异常性测试 121 文档测试 121 备份测试 121 配置测试 121 网络测试 121 第十三 用例设计 122 等价类 122 练习 122 1.1年龄注册 122 1.2.年龄注册 123 1.3.扩充 124 边界值 125 2.1.年龄 125 2.2.用户名注册 126 2.3.变量命名 127 2.4.进销存价格 127 2.5.Windows文件命名 127 总结 128 边界值 129 第十四 系统测试执行 129 测试环境搭建文档: 130 用例执行: 130 填BUG报告: 130 第十五 QC(Quality Center) 131 QC后台: 133 QC前台: 134 Requirements 需求模块 134 Test Plan 测试用例模块 135 Test Lab 测试执行模块 135 第十六 PYTHON 137 Python的安装 137 Python的集成环境: 137 数据类型: 137 运算符: 137 缩进: 138 控制语句: 138 IF条件 138 WHILE循环 139 FOR循环 141 BREAK \ CONTINUE 141 函数 143 定义: 143 调用: 143 第十七 单元测试 144 单元测试概念: 144 单元测试静态测试: 144 单元测试动态测试: 144 测试评价准则: 144 逻辑覆盖率 144 单元测试策略 145 ⑴ 孤立测试 145 ⑵自顶向下的单元测试策略 146 ⑶自底向上的单元测试方法 147 单元测试用例设计(基本路径覆盖法)★ (面试) 148 程序控制流图 148 单元测试执行 150 单元测试框架 151 第十八 集成测试 153 第一阶段总结 155 Test platform 155 Bug的其他说法 155 第二阶段项目笔记 156 一.建立项目JXC 156 二.布置JXC 156 三.配置SVN 157 四.访问SVN 157 进销存项目 158 2011年10月20日 158 进销存项目总结 160 测试需求分析 160 1、定义测试范围 160 2、建立需求项 160 3、细化需求项 162 4、需求覆盖率分析 164 课前复习: 164 判定表 166 3.1.读书选择 166 3.2.Counter 168 3.3:word中的判定表举例 169 3.4.合并判定表 170 3.4.密码修改 171 3.5.进销存 173 3.6.总结 175 因果图 176 4.1.字母判定 177 4.2.自动售货机 179 课前复习: 180 状态迁移 181 5.1.飞机售票系统 181 5.2.缺陷跟踪 183 流程分析 184 6.1.处理流程 185 6.2.系统登录 186 6.3.字母判断 187 6.4.组合查询 188 课前复习 191 正交试验 192 7.1.环境搭建 192 7.2.Counter 193 7.3.组合 193 7.4.环境搭建 195 其他 196 输入域 196 输出域 196 异常分析 196 错误猜测 196
第1 ZigBee无线通信技术 1 1.1 引言 1 1.1.1 ZigBee的起源 1 1.1.2 ZigBee技术概述 2 1.2 几种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 3 1.2.1 Wi-Fi(IEEE 802.11) 3 1.2.2 超宽带通信UWB 3 1.2.3 近场通信NFC 3 1.2.4 蓝牙 4 1.2.5 红外线数据通信IrDA 4 1.2.6 ZigBee 5 1.3 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的比较 5 1.3.1 ZigBee与蓝牙技术的比较 6 1.3.2 ZigBee与UWB技术的比较 7 1.3.3 ZigBee与Wi-Fi技术的比较 8 1.3.4 ZigBee与现有移动网络(GPRS、CDMA)的比较 9 第2 IEEE 802.15.4标准 10 2.1 IEEE 802.15.4主要特点 10 2.2 物理层(PHY)规范 13 2.3 媒体访问控制层(MAC)规范 16 第3 2.4GHz无线收发芯片CC2420 22 3.1 CC2420的主要性能特点 22 3.1.1 引脚分配 23 3.1.2 电路描述 24 3.2 SPI 4线串行配置和数据接口 25 3.2.1 引脚配置 25 3.2.2 寄存器访问 25 3.2.3 状态字节 27 3.2.4 RAM访问 27 3.2.5 FIFO存取 29 3.3 帧格式 31 3.3.1 同步头 31 3.3.2 长度域 32 3.3.3 MAC协议数据单元 32 3.3.4 帧检查序列 33 3.4 RF数据缓存 33 3.4.1 缓存发送模式 33 3.4.2 缓存接收模式 34 3.4.3 非缓存,串行模式 34 3.5 地址识别 35 3.6 应答帧模式 36 3.7 RSSI/能量检测 36 3.8 链接质量指示 37 3.9 频率和信道编程 38 3.10 CC2420寄存器 38 第4 ZigBee硬件平台设计 48 4.1 控制电路设计 48 4.1.1 STC89LE52RC芯片 48 4.1.2 掉电模式 49 4.2 人机接口电路设计 49 4.2.1 键盘电路 49 4.2.2 液晶显示电路 50 4.3 采集电路设计 51 4.3.1 DS18B20芯片 51 4.4 电源电路设计 52 第5 ZigBee软件架构设计 53 5.1 自定义帧格式 53 5.1.1 zigbee普通帧 53 5.1.2 ZigBee组网帧 53 5.1.3 负载与功能域定义 54 5.2 初始化设置 55 5.3 通信模块设计 57 5.3.1 发送模块设计 57 5.3.2 接收模块设计 62 5.3.3 RXFIFO溢出 66 5.3.4 通用控制和引脚状态 67 5.4 协调器软件设计 68 5.4.1 主流程图 68 5.4.2 功能流程图 68 5.5 终端软件设计 70 5.5.1 终端主流程图 70 5.5.2 终端功能流程图 70 5.6 CCA信道检测 71 5.6.1 CCA评估模式 71 5.6.2 信道监测的设计参考文献 72 第6 调试及仿真分析 76 6.1 组网测试 77 6.2 采集测试 78 6.3 射频干扰测试 78 总结 79 致谢 79 参考文献 79 附录1 ZigBee无线通信平台电路图 80 附录2 ZigBee平台元件明细表 81 附录3 ZigBee无线通信源程序 82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啊有礼貌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