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分区,格式化分区,删除分区

文章介绍了如何使用parted命令对大于2TB的硬盘进行分区,包括创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的步骤,以及使用fdisk删除分区的方法。同时,讨论了格式化的概念,区分了低级格式化和高级格式化的影响,强调了高级格式化在日常使用中的重要性,并提到了不同操作系统中的常见文件系统类型如NTFS、ext3和ext4。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使用parted命令分区(fdisk命令最大支持2T,大于2T的硬盘需要使用parted来分区)

### 1、使用parted对/dev/sda进行分区
parted /dev/sda
### 2、建立分区
mklabel 分区名
### 3、使用print命名打印信息
print
### 4、建立分区(主分区primary,扩展分区extended),0KB 8002GB为分区大小,可自行设置
mkpart primary/extended 0KB 8002GB
### 退出
quit

删除分区
1、利用fdisk命令获取需要删除的分区,语法为“fdisk /dev/sda1”
2、在“Command (m for help):”后输入“d”删除指定的分区;
3、输入“w”保存删除分区的修改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格式化分区
sudo mkfs -t ext4 /dev/sda1

格式化是将硬盘分区恢复初始状态的操作,当分区内数据不再使用,或分区出现故障后,通过格式化可以将数据全部清空。格式化分为低级格式化和高级格式化,低级格式化耗时较长,且对硬盘损耗较大,通过低格,可以将坏道区域进行屏蔽。但是,低级格式化是一个工厂级操作,用户在日常使用中接触不到(有些Windows平台下的所谓的低级格式化工具,其实是将磁盘底层扇区全部置零,这种操作会令数据彻底删除,无法恢复);与之相对的高级格式化,是指将分区置于初始化状态,经过高级格式化的分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就可以正常访问了。高级格式化操作可以解决多种分区故障,但前提是重要数据已经备份,否则会导致数据丢失。

“文件系统”即文件、目录(文件夹)等数据的存储、管理系统 Windows 下通常使用 NTFS,Linux 下通常使用 ext3 或
ext4 而“格式化”即是文件系统的初始化过程
不同的文件系统结构是不一样的,比如windows上格式化的时候会问你做成NTFS还是FAT32,linux上可以做成ext2,ext3,ext4,solaris上可以做成ufs,zfs…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自律也自由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