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十一)——图割法(Graph Cut)简单例子实现

博文主要内容
  • 原理解释
  • 代码实现
  • 实验所需安装的包
原理解释

图割法(Graph Cut)并不是指对图像的分割,真正的理解是对数据结构中的带权有向图进行分割的操作。图像的分割只是图割法的一种运用方向。图割法在图像分割的应用时,用带权有向图来代表图像,增加两个节点(源点、汇点)。有了源点和汇点,就能够把最小割问题等价转换成最大流问题。
实现图割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最大流最小割方法,这个方法在我的计算机视觉(四)——全景图像的拼接中,有简单的介绍,这里不多做赘述。

代码实现

1.关于最大流最小割的一个简单案例

from pygraph.classes.digraph import digraph
from pygraph.algorithms.minmax import maximum_flow

gr = digraph()
gr.add_nodes([0,1,2,3])
gr.add_edge((0,1), wt=4)
gr.add_edge((1,2), wt=3)
gr.add_edge((2,3), wt=5)
gr.add_edge((0,2), wt=3)
gr.add_edge((1,3), wt=4)
flows,cuts = maximum_flow(gr, 0, 3)
print 'flow is:' , flows
print 'cut is:' , cuts

这个代码先创建了一个简单的图,add_edge是用来添加图的边和权重。通过maximum_flow来计算最大流和最小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所示,这是流和割的结果。

2.实现图割法的简单案例

# -*- coding: utf-8 -*-

from scipy.misc import imresize
from PCV.tools import graphcut
from PIL import Image
from numpy import *
from pylab import *

im = array(Image.open("empire.jpg"))
im = imresize(im, 0.07)
size = im.shape[:2]
print "OK!!"

# add two rectangular training regions
labels = zeros(size)
labels[3:18, 3:18] = -1
labels[-18:-3, -18:-3] = 1
print "OK!!"


# create graph
g = graphcut.build_bayes_graph(im, labels, kappa=1)

# cut the graph
res = graphcut.cut_graph(g, size)
print "OK!!"


figure()
graphcut.show_labeling(im, labels)

figure()
imshow(res)
gray()
axis('off')

show()

如下图所示,这图是标记的结果图,图中的蓝色区域表示图像的背景,红色区域表示前景。意思告诉计算机在蓝色区域块中的所有像素点都是属于背景。同理,红色区域块中的点都是前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上图的前后景的划分,图像使用图割法进行切割。im = imresize(im, 0.07)这个代码将图像调整为原来的7%的大小。下图是原图像,最后是原图像调整为7%大小之后,通过图割法分离前后景,生成的二值图像。可以看到二值图像在分割时候,把白云当成了前景再做切割。

这是g = graphcut.build_bayes_graph(im, labels, kappa=1)kappa的数值为1时的图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是g = graphcut.build_bayes_graph(im, labels, kappa=1)kappa的数值为3时的图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验所需安装的包

这次实验需要我们使用到pygraph这个包,需要将这个包放在python安装目录下的 lib\site-packages\ 目录下,如果原来有的话,就直接替换。

如果您在阅读之中发现文章错误之处或者出现疑问,欢迎在评论指出
  • 2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 回答1: GraphCut 是一种在像处理中常使用的技术,最常用的是将像分割成若干个部分,以便更好地处理像。在Matlab中实现GraphCut,需要使用Image Processing Toolbox中的函数以及Graph Cut算法。实现过程包括读取像、设定初始分割点、创建、计算能量函数等步骤。 ### 回答2: 在计算机视觉像处理中,图割(GraphCut)被广泛应用于像分割、像嵌入以及目标跟踪等领域。MATLAB是一个强大的编程平台,在计算机视觉像处理中被广泛使用。MATLAB中有许多形库,可以用于像处理和形分析。在这里,我们将讨论如何使用MATLAB实现最小割算法(GraphCut)。 MATLAB中有很多算法库,但是最小割算法库不是其中的一个,因此,我们必须手动实现这个算法。最小割算法的基本思路是将形分割为两个部分,割在这两部分之间的形权值最小。我们将像表示为一个(Graph),其中每个像素是一个节点,每个节点的边缘和权重是它与其邻居节点的相似性(灰度值、纹理等)。 我们可以使用MATLAB中的形库来实现一个(Graph)。接下来,我们需要求(Graph)的最小割。MATLAB中有几种方法可以求解最小割,其中一个是使用最大流最小割定理来计算最小割。我们可以使用MATLAB中的某些函数来计算最大流,如isodata,graythresh,otsuthresh等。这些函数可以在MATLAB的Image Processing Toolbox中找到。 在MATLAB中计算最小割的步骤如下: 1. 读取像,并将其转换为灰度像。 2. 将像表示为一个Graph。 3. 为(Graph)中的每个边缘计算权重。 4. 使用最大流算法计算最小割。 5. 将分割后的像输出。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以下函数来实现最小割算法: 1. im2graph:将像转换为Graph。 2. maxflow:使用最小(最大)流算法来计算最小割。 3. cut:将分割像拼接成原始像。 最小割算法最适合于分割较小和简单像。当需要分割比较大的像时,计算最小割的复杂度会迅速上升。这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改进算法,如拉普拉斯算子分割(Laplacian segmentation)或者超像素分割(Superpixel segmentation)。 综上所述,使用MATLAB实现最小割算法(GraphCut)可以实现像分割,提高像分析和计算机视觉的效率。但是对于大像的分割需要进一步改进。同时,使用最小割算法时需要注意不同种类的像对算法的影响。 ### 回答3: GraphCut是一种用于像分割的算法,它基于最小割理论,能够在二元上分割像。在Matlab中,可以使用库函数“graphcut”轻松实现GraphCut算法。 首先,需要用Matlab的像处理工具箱加载像,然后将其转换为可供GraphCut处理的二元像。二元像包括两个区域:前景区域和背景区域。在GraphCut算法中,这两个区域的像素是由用户手动选择的。 其次,要生成一个G=(V,E),其中V是所有像素的集合,E是像素之间链接的集合。链接代表像素之间权重的相似度。在GraphCut中,链接分为前景链接和背景链接。前景链接用于连接前景区域中的像素,背景链接用于连接背景区域中的像素。此外,需要添加两个虚拟节点,即源节点s和汇节点t,它们是G的起点和终点。连接源节点s到前景区域中的像素,将边的权重设置为具有前景属性的像素。连接汇节点到包含在背景区域中的像素,将边的权重设置为具有背景属性的像素。 最后,调用Matlab的“graphcut”函数实现最小割算法。该函数需要传递生成的G和始终像素所属的区域。最终,该函数将返回一个分割像,其中包含前景区域和背景区域。 总之,Matlab中的GraphCut算法提供了一种有效而简单像分割方法。使用像处理工具箱和“graphcut”函数操作简单,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