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器的发展历程

计算器的发展历程

1.1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诞生。
ENIAC:进行简单的计算(计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

1.2自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后,人们以元件的更新作为主要标志

1.3电子管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

1946年开始设计“存储程序”计算机,称为IAS计算机。
IAS
基本思想:
先将事先编好的 程序和原始数据 输入主存,再执行程序,一旦开始执行程序,计算机自动逐条读取指令并执行任务
包含:
运算器(ALU)、控制器、主储存器、输入、输出设备
采取:
二进制

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式现代计算机EDSAC诞生。

1.4晶体管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
实现:
浮点运算
系统结构:
变址、中断、I/O处理器
采取:
高级语言、编译程序
优点:
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可靠性高

1.5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
实现:
操作系统 资源调度 人机通信 输入输出控制
新技术:
微程序控制 高速缓存 虚拟存储器 流水线技术
优点:
运算速度快、价格低、容量大、可靠性高、体积小、功耗低

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
优点:
集成度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

1.7开启后PC时代、大数据并行计算时代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 人工智能也称机器智能,它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 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角度出 发,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出人造的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 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 人工智能发展简史 1. 萌芽期(1956年以前) 自古以来,人类就力图根据认识水平和当时的技术条件,企图用机器来代替人的部分 脑力劳动,以提高征服自然的能力。公元850年,古希腊就有制造机器人帮助人们劳动的 神话传说。在我国公元前900多年,也有歌舞机器人传说的记载,这说明古代人就有人工 智能的幻想。 随着历史的发展,到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年间,西班牙的神学家和逻辑学家Rome n Luee试图制造能解决各种问题的通用逻辑机。十七世纪法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B.Pascal 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会演算的机械加法器并获得实际应用。随后德国数学家和哲学家G. W.Leibniz在这台加法器的基础上发展并制成了进行全部四则运算的计算器。他还提出了 逻辑机的设计思想,即通过符号体系,对对象的特征进行推理,这种"万能符号"和"推理 计算"的思想是现代化"思考"机器的萌芽,因而他曾被后人誉为数理逻辑的第一个奠基人 。十九世纪英国数学和力学家C.Babbage致力于差分机和分析机的研究,虽因条件限制未 能完全实现,但其设计思想不愧为当时人工智能最高成就。 进入本世纪后,人工智能相继出现若干开创性的工作。1936年,年仅24岁的英国数学 家A.M.Turing在他的一篇"理想计算机"的论文中,就提出了著名的图林机模型,1945年 他进一步论述了电子数字计算机设计思想,1950年他又在"计算机能思维吗,"一文中提出 了机器能够思维的论述,可以说这些都是图灵为人工智能所作的杰出贡献。1938年德国 青年工程师Zuse研制成了第一台累计数字计算机Z- 1,后来又进行了改进,到1945年他又发明了Planka.kel程序语言。此外,1946年美国科 学家J.W.Mauchly等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ENIAC。还有同一时代美国数 学家N.Wiener控制论的创立,美国数学家C.E.Shannon信息论的创立,英国生物学家W.R .Ashby所设计的脑等,这一切都为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作了理论和实验工具的巨大贡献 。 2. 形成时期(1956-1961) 1956年在美国的Dartmouth大学的一次历史性的聚会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学科正式诞生的 标志,从此在美国开始形成了以人工智能为研究目标的几个研究组:如Newell和Simon的 Carnegie- RAND协作组;Samuel和Gelernter的IBM公司工程课题研究组;Minsky和McCarthy的MIT研究 组等,这一时期人工智能的研究工作主要在下述几个方面。 1957年A.Newell、J.Shaw和H.Simon等人的心理学小组编制出一个称为逻辑理论机LT( The Logic Theory Machine)的数学定理证明程序,当时该程序证明了B.A.W.Russell和A.N.Whitehead的"数 学原理"一书第二章中的38个定理(1963年修订的程序在大机器上终于证完了该章中全部 52个定理)。后来他们又揭示了人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大致可归结为三个阶段: (1)先想出大致的解题计划; (2) 根据记忆中的公理、定理和推理规则组织解题过程; (3) 进行方法和目的分析,修正解题计划。 这种思维活动不仅解数学题时如此,解决其他问题时也大致如此。基于这一思想,他 们于1960年又编制了能解十种类型不同课题的通用问题求解程序GPS(General Problem Solving)。另外他们还发明了编程的表处理技术和NSS国际象棋机。和这些工作有联系的 Newell关于自适应象棋机的论文和Simon关于问题求解和决策过程中合理选择和环境影响 的行为理论的论文,也是当时信息处理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后来他们的学生还做了许 多工作,如人的口语学习和记忆的EPAM模型(1959年)、早期自然语言理解程序SAD- SAM等。此外他们还对启发式求解方法进行了探讨。 1956年Samuel研究的具有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能力的西洋跳棋程序是IBM小组有影 响的工作,这个程序可以像一个优秀棋手那样,向前看几步来下棋。它还能学习棋谱, 在分析大约175000幅不同棋局后,可猜测出书上所有推荐的走步,准确度达48,,这是机 器模拟人类学习过程卓有成就的探索。1959年这个程序曾战胜设计者本人,1962年还击 败了美国一个州的跳棋大师。 在MIT小组,1959年McCarthy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