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查找树的总结【BST、AVL、红黑树、B树、B+树】

前言

  • 关于各种查找树,可以说是面试、学习绕不开的点,正好最近我也有这种需求,就来进行一波总结与讨论
  • 当然,这篇文章就类似于一篇使用指南、手册,如果要对哪一块进行一个深入的探究,那么还是需要再单独去查阅相关的文献与资料,如果和您的预期不符,请及时止损(因为本人很多时候都会抱着极大的期待去点开一篇文章,然而内容和标题都不符合
  • 在这多叨叨一句,我认为知其然还需要知其所以然,探索一个啥知识点,就好就是用来干嘛的,从哪来的,有啥优点又有啥缺点,有缺点怎么解决,其实这些树之间,都是差不多有一个递进的关系的

一、BST(二叉搜索树)

  • BST的思路来源于二分查找,仔细想一想是不是还挺像的。

  • BST可以是一棵空树,也可以是一颗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它的根结点的值的树。并且它的左右子树,也是BST。

  • 比如{1,2,3,4,5,6,7,8}这么去构建一棵树,2为根节点,1为根节点的左子树,3为根节点的右子树,以此类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总结一句话:BST二叉搜索树的左子树的节点都小于根节点,右子树的节点都大于根节点

  • BST既有链表的快速插入与删除操作的特点,又有数组快速查找的优势。并且查找效率应该是O(log2n)

  • 因此,BST快就快在这了,在查找数据的过程中,目标节点target和根结点root进行一个比较,如果target>root,那么应该往根节点的右子树去找;如果target<root,那么应该往根节点的左子树去找。

  • 所以对于BST来说,如果对其进行种序遍历,也就是左根右的形式,得到的应该是一个递增的有序序列

  • 判断是否为BST的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def isValidBST(self , root: TreeNode) -> bool:
        # write code here
        return self.search(root, float('-inf'), float('inf'))
    def search(self, root, left, right):
        if not root:
            return True
        if root.val < left or root.val > right:
            return False
        return self.search(root.left, left, root.val) and self.search(root.right, root.val, right)

二、AVL(平衡二叉树)

  • 首先,为什么要有平衡二叉树,考虑这样一个情况,我们的BST只有左子树或者只有右子树的时候,那样的话我们再使用BST进行查找和对链表进行查找就没有区别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也从O(log2n)退化成了O(n)

  • 观察其主要原因就是树形结构退化成了线形结构,所以想要保持查找效率就应该保持结构还是树形,因此引入AVL(平衡二叉树)

  • 对于AVL来说,它可以是一棵空树,如果不是空树的话要求树的左右子节点的高度差不超过1,也就是说限制我们的数据组织的形式为一棵树

  • 那如果说形状不满足二叉平衡树了怎们办呢?调整,在调整之前需要掌握一个概念:最小失衡树(第一个平衡因子的绝对值超过 1 的结点为根的子树称为最小不平衡子树)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想一想如果每一次我们的AVL失去平衡了都对他进行一个整体的调整,那该多麻烦啊!因此,我们每一次调整,应该仅仅调整失去平衡的最小的那棵树,假如是右子树的某棵子树失去平衡,那就调整那棵小一点的树。

  • 接下来就涉及到调整了,调整分别有RR,RL,LL,LR

  • RR:右子树的右边插入节点导致失衡,这个时候把右子树的根节点提上来当父节点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LL:和RR反着来,左子树的左边插入节点导致失衡,就把左子树的根节点提上来当父节点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LR:这个比较复杂,在左子树的右边插入节点导致失衡,那么这个就需要左子树的右孩子提上来,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合并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RL:在右子树的左边插入节点导致失衡,那么右子树的左孩子提上来,右子树当右子树,根节点做根节点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关于这几个旋转、调整的操作,主要还是靠悟

  • 判断是否是AVL:简而言之就是看看左右子树的层数有没有问题,对于AVL来说每一棵子树都应该是AVL

class Solution:
    def IsBalanced_Solution(self , pRoot: TreeNode) -> bool:
        # write code here
        if not pRoot:
            return True
        left = self.depth(pRoot.left)
        right = self.depth(pRoot.right)
        if abs(left-right) > 1:
            return False
        return self.IsBalanced_Solution(pRoot.left) and self.IsBalanced_Solution(pRoot.right)
    def depth(self, root):
        if not root:
            return 0
        left = self.depth(root.left)
        right = self.depth(root.right)
        return max(left, right) + 1

三、红黑树

  • 为什么要有红黑树? - 有了AVL还引入红黑树的原因就在于:AVL的要求太严格了,只要稍有不慎就需要调整,换来换去的非常麻烦,因此红黑树通过牺牲严格的平衡,换取插入/删除时少量的旋转操作,整体性能优于AVL。
  • 红黑树的插入删除在不平衡的时候,通过极少次的旋转就能完成
  • 红黑树来自于2-3-4树,2-3-4树是阶数为4的B树。
  • 一棵红黑树,大概就长这样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最重要的还是红黑树的那五个规则:1.节点非黑即红。 2.根节点一定是黑色的。 3.不会出现连续的两个红节点。 4.任意路径上的黑色节点数目相等。 5.叶子结点一定是黑色的
  • 用途:偏底层,毕竟大家做算法题的时候,也没见到让手写一棵红黑树的代码。比如Java中的TreeMap、Linux中的CFS调度算法等。
  • 至于旋转这些就不在这过多赘述了,写本文就是为了水面试,要是被我碰上了也认了。怎么可能 - 染色或旋转。还有插入、删除,这些又够另起一片文章了。

四、B树、B+树

  • 虽然平衡二叉树既有链表的快速插入与删除操作的特点,又有数组快速查找的优势,但是如果是针对磁盘的操作,每次旋转都要进行磁盘I/O,那么开销会特别的大,因此引入B树/B+树。只不过B+树比B树更好用而已。
  • B树:每个节点都存着key以及value,并且叶子节点指针为null
  • B+树:只有叶子节点存储value,叶子节点包含了这棵树的所有键值,并且每个叶子节点都有一个指向相邻叶子节点的指针
  • B树:根结点至少有两个子结点;m个关键字就有m+1棵子树;所有的叶子结点都位于同一层;每个结点中关键字从小到大排列,并且当该结点的孩子是非叶子结点时,该k-1个元素正好是k个子结点包含的元素的值域的分划
  • B+树:叶子结点增加了指针进行连接,即叶子结点间形成了链表;非叶子结点只存关键字key,不再存储数据;m个关键字m棵子树
  • B树和B+树的区别:1.B树非叶子结点和叶子结点都存储数据,所以查询数据不稳定,有可能一下子就查到了,也有可能要找遍整棵树所以时间复杂度最好为O(1),最坏为O(log n)。;B+树只在叶子结点存储数据,非叶子结点存储关键字所以时间复杂度固定为O(log n)。 2.B+树叶子结点之间用链表相互连接,因而只需扫描叶子结点的链表就可以完成一次遍历操作,B树只能通过中序遍历
  • B+树比B树更适合更适合做数据库索引和文件索引
  • 理由:1. B+树的查询效率稳定。 2.B+树更加适应磁盘的特性,相比B树减少了I/O读写的次数(B+树的非叶子结点只存关键字不存数据,因此B+树的树形比较矮胖)3.B+树叶子结点用链表链接,所以查找数据只需要进行一次扫描。
  • 0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