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视觉中的色彩


                                                       数字视觉中的色彩

      现在数字化时代为我们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也通过科技的手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视觉上的震撼,尤其是在色彩方面,更多的可能出现,更多的色彩选择方案供我们选择,我是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学生,平时对电子方面的东西很感兴趣,尤其是数字化为我们提供的各种先进的色彩解决方案,所以在看到这门色彩科学的课时毫不犹豫的选了。这些技术让我们无论是在设计创作,还是生产运用上都变的得心应手。大到前沿的人工智能使用的计算机视觉,小到液晶显示屏的电视,在了解到其中的色彩设计,以及产品完成后的色彩运用,都让人惊喜。后面的文章中将会涉及到一些显示器等电子设备实现色彩化,以及借助电子设备(例如摄影)在色彩方面的运用。

  1. 一.色彩运用

1.1彩色基础

在课上,我们了解到了牛顿的三棱镜实验首次带我们找到了光线中的色彩,后来的大量研究将有将光定义为粒子的,有定义为一种能量体的,但不管以哪种形式来看的,最终将彩色光的电磁波谱范围确定在了400~700nm之间。区别于三原色,这里描述彩色光源质量的3个基本量是辐射,光强和亮度。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辐射,辐射是从光源流出的能量的总量,可以用瓦特来计量,例如课上提到的红外光,虽然其能量很大,也就是辐射较大,但是人们却很难观察到它。

我们人类的锥状细胞就是专门用来识别色彩的,就如同相机的传感器,可以接收光照的信息进行处理,这几百万个细胞,可以被分类为三种感知类别,分别用于采集红色,绿色,蓝色的敏感信息刺激大脑,在我们的意识中形成彩色的图像。

这其中有65%的锥体细胞对红光敏感,33%对绿光敏感,只有2%对蓝光敏感,但是蓝光的锥状细胞又是三者中最优秀的,它们每一个都很敏感。这可能就是课上说的为什么大部分国家的人都有喜欢蓝色的原因之一吧。

 

                                                Figure 1 光的波段

 

1.2 三原色

为了标准化起见,我们人为指定了三原色的波长值,蓝色=435.8nm,绿色=546.1nm,红色=700nm。在《数字图像处理》这本书里,指出“原色”这个词的使用被误解了,书中指出简单的将三个标准原色以各种强度比混合在一起时,可以产生所有可见光是不成立的。因为光的波长是不会随意变化重叠的,而在这种情况下将不再有三个固定的标准原色。这里,我的理解是,不仅三种原色有属于自己的波段,其他颜色也有自己的波段。

那为什么我们会看到三原色混合后出现其他色彩的现象呢?这本书继续对三原色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原色相加可以产生二次色,如深红,青绿色等,或混合二次色和它的对立色光,即可产生白光。

而对于颜料或者着色剂,这个“原色”又显得不同了,它们的原色定义是“减去”而非向光一样进行“混合”,并且,混合对立色后,形成的颜色是黑色。这里我认为和课上讲的RGB和CMYK是一样的。

 

                                          Figure 2 两种“原色”对比

 

1.3 色彩数字化

三原色无论在色彩的哪个领域都是基础,枯燥的数字要想将绚丽的色彩搬到自己的数据库里,也要基于三原色。如果简单的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的话,x, y, z再适合不过了,设x = X/(X + Y + Z),y = Y/(X + Y + Z),z = Z/(X + Y + Z),x, y, z分别代表三原色的红绿蓝,而我们可以发现三个值相加后的值等于1,这也正是我们在计算机里用于表示一个灰度值的二进制数“1”,这里的灰度值在摄影中我们喜欢把它叫做像素,是不是很神奇。这只是我们数字化撞开色彩大门的第一步。

当然了,如前所述,不能单纯的拿三个颜色去创造所有的颜色,计算机建了几个模型,不仅有RGB,CMYK彩色模型,还有CMY(有一种理解,CMYK中的“K”是“BLACK”的意思)彩色模型,大多数的彩色打印机都是运用的这一套模型,它的配色方案同样借助三原色,转换的算法是CMY的矩阵为一个单位矩阵与RGB矩阵的差值。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模型不能忽略,就是HIS彩色模型。

色调H:是用于描述纯色的模型;饱和度S:表示的是一种纯色被白光稀释程度的度量;亮度I:体现了无色的光强度概念,它们与RGB转换的算法模型相对复杂一些,主要用到了最小值和反正切等,这里就不再赘述。计算机为了应对不同的场景,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颜色模型,如YPbPr等,但最最主要的还是三原色的模型。可以说,再高明复杂的仪器设备,在色彩方面都逃脱不了三原色的控制。例如说,我们的彩色电视机,最早用于实现彩色电视的CRT显示器就是将每个显像管上的三原色光组合在一起,随后被我们眼睛中的三种椎体以全彩的方式接收到。同时以每秒钟变化30张图片,从而让我们看到视频的显示,这里与摄影中的30帧其实一样,我们人眼识别到画面的频率也是在30帧左右,你可以用你自己的相机调成摄像模式,分别设置帧频率为60f/s,50f/s,30f/s,然后分别对着你摇动的双手进行视频的录制,你会发现与用肉眼作对比,手摇晃的残影确实是用30f/s拍摄出来的更像。

                                            Figure 3 HIS(HSV)

 

二·色彩在数字化设备上的具体应用

2.1 相机的眼睛

区别于过去的胶片机使用显影的方式,现在的相机有了类似于人眼的结构,传感器的作用就如同人眼中的锥体细胞,可以接受到光信号,现在相机使用的CCD传感器就像有一个一个的细胞组成了眼睛一样,它上面横竖均匀的分配着很多像素格组成的矩阵,每一个像素格接收到光强信息后以电信号的方式将信息传回给图像信号处理电路,配合时钟信号最终将大自然的光模拟成人眼可以看到的光图像,显示在我们的相机屏幕上,或者储存到相机中。

                                Figure 4  CCD传感器工作原理

 

但是这样传回的图像是灰度图像,就是俗称的黑白照,没有色彩,所以我们想办法让相机的“锥体细胞”们也能像人类的一样识别色彩,所以我们为传感器加上了一层三原色的薄膜,为了让光线能准确的通过这些“三原色”,又得在上面加上透镜,从而避免光线的散射,方便传感器接收到色彩。

                                    Figure 5  彩色传感器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发现,一开始,人们只是将三种颜色简单的均匀混合,希望可以像调色盘一样形成大自然的色彩,但是相机成像以后,我们发现与我们人眼所看到的色彩大相径庭,是相机在骗我们吗?原因还是要从我们的生理结构上寻找,其实相机确确实实是将大自然的原本光线反馈给了相机。但是我们人类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发展,才有了我们眼睛中三种椎体细胞对色彩敏感的差异。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要相机的传感器,真的像“眼睛”才行。所以我们把它的原色分部调成了绿:红:蓝=2:1:1,为了进一步接近,人眼,通过反复地实验,它们的位置排布也有了一套测算公式Bayer,计算机就会先严格的将色彩处理一遍,再小心的呈现到我们眼前,以确保我们能有最真实的摄影体验。

                                       Figure 6  Bayer格式

 

2.2 色彩在摄影中的具体运用

因为我平时也喜欢摄影,所以这里就结合着摄影的一些小技巧和现在我们相机中的一些强大的功能继续介绍。

首先是一个与色彩有着很强相关性的功能——白平衡。它可以让我们的环境色偏向于某一种色温,一般的相机都是为你提供一些选项,如阴天,晴天,或者钨等灯,荧光灯等,它们都对应固定的亮度,单位是开尔文,在晴朗的白天,我一般是使用4200K的固定值进行拍摄。色温运用得好,可以很好的体现摄影师想要表达的意境或是情感。例如,为了体现距离近,体积大,或是体现出物体的重量,再或者体现一种温暖的感情,就可以将色温调暖,而相反的,如果想要表达出距离感,就可以将色温调冷。

Figure 7 白平衡中的各项数值,右图图源是我在相机上设置的亮度值

 

单纯的调节白平衡改变的只是色温,相机中还有更强大的针对白平衡调节的功能,可以影响到通道中的色彩。这种调节模式是白平衡的偏移和包围。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针对不同的环境或者拍摄对象,进行颜色的调整,比如在拍摄节日等喜庆有热情的场景时,我们会希望色彩偏红或橙色,在体现春天万物复苏,或者是对绿植,大自然进行拍摄时,我们会希望颜色偏绿,在拍摄人像时,我们有时候会希望人的皮肤显得红润,这个时候,就可以将色彩向绿色的对比色——洋红色通道进行偏移,从而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Figure 8 图为白平衡偏移和包围的设置

 

那么,这么强大的功能,相机又是如何帮我们实现的,我们都知道photoshop中在进行颜色调节,甚至是抠图时都能用到的强大的色彩通道的功能,这也是运用了三原色模型和HIS,这两个颜色模型。

                        Figure 9 各通道效果的对比构成图

 

这是在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个经典案例,第一张图片是原图,第二排三张图分别是红绿蓝三种单通道的组成图,第三排分别是色调,亮度和饱和度的单通道值。我们可以发现每个RGB分量都有不同的对应,如果是对比色的话,它会直接将色彩信息变为黑色,如第二排中蓝色通道里的黄花。再看HIS,我们又会发现亮度值返回给我们的信息是最能让我们人眼接受的,也就是信息是最完整的,如第三排中的第二幅图,我们可以轻松地判断出图中的事物,甚至一些细节。

所以不要小看了白平衡的调节,他们可以直观的影响到我们拍摄作品的整体效果。

 

三·总结

我们对色彩的追求在不断地提升,色彩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艺术创作,也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帮助,数字世界也在不断地完善对色彩运用设计的提高,现在已经有许多强大的功能可以直接供人们使用,除了我上面说到的那些,还有色彩分层,色调和彩色的矫正,彩色图像的锐化和平滑,降噪处理(ISO的运用),相机中的曝光补偿(Gamma矫正的运用),甚至是现在流行的美颜(例如高斯模糊)等等。由于篇幅有限,就不做具体的介绍了,但是在我发现原来以前爱玩的摄影可以继续以这样的方式改进,我就感觉到欣喜,人类对色彩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从1837年的第一台照相机到现在的数码相机,数字化确实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For a long time I limited myself to one color --- as a form of discipline.

——Pablo Picasso

我认为,毕加索的束缚终将会被我们打破,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在为色彩科学做点什么。

 

  • 3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