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概述

目录

一、设计模式概述

1.认识设计模式

1.1什么是设计模式

很多人把设计模式想象成非常高深的概念,实际上设计模式仅仅是对特定问题的一种惯性思维。笔者见过一些学员喜欢抱着一本设计模式的书研究,以期成为一个“高手”,实际上设计模式的理解必须以足够的代码积累量作为基础,最好是经历过某种痛苦,或者正在经历一种苦痛,就会对设计模式有较深的感受。说白了,我理解设计模式就是教你如何更好的写代码。

1.2 设计模式的目的

编写软件的过程中,程序员面临着来自耦合性、内聚性以及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重用性、灵活性等多方面的挑战,设计模式是为了让程序拥有更好的:

  • 代码可重用性,相同的功能不用多次编写代码
  • 增强可读性
  • 可扩展性,便于增加新的功能
  • 可靠性,增加了新功能之后对原来的功能没有任何影响
  • 让程序呈现高内聚、低耦合的特点

1.3 什么是设计模式的原则

设计模式原则,其实就是程序员在编程时,应当遵循的原则,也就是各种设计模式的基础,即设计模式为什么这样设计的依据。
设计模式的七大原则:

  • 单一职责原则
  • 借口隔离原则
  • 依赖倒置原则
  • 里氏替换原则
  • 开闭原则
  • 迪米特法则
  • 合成复用原则

2. 单一职责原则

2.1 什么是单一职责原则

对类来说,一个类应该只负责一项职责。如类A负责两个不同职责:职责1,职责2,当职责1需求变更而改变类A时,可能造成职责2执行错误,所以需要将类A的粒度分解为A1,A2。

2.2 应用实例

/**
 * 方式一的run方法中,违反了单一职责原则,
 * 解决的方案是根据交通工具运行方法不同,分解成不同类即可
 */
public class SingleResponsebility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ehicle vehicle = new Vehicle();
        vehicle.run("汽车");
        vehicle.run("摩托");
        vehicle.run("飞机");
    }
}

class Vehicle {
    public void run(String vehicle) {
        System.out.println(vehicle+"在公路上跑");
    }
}


/**
 * 方案二遵循单一职责原则
 * 但是这样做的改动很大,即将类分解,同时修改客户端
 * 改进:直接修改Vehicle类,改动的代码会比较少
 */
public class SingleResponsibility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ehicle1 vehicle1 = new Vehicle1();
        vehicle1.run("汽车");
        Vehicle2 vehicle2 = new Vehicle2();
        vehicle2.run("轮船");
        Vehicle3 vehicle3 = new Vehicle3();
        vehicle3.run("飞机");
    }
}


class Vehicle1{
    public void run(String vehicle){
        System.out.println(vehicle+"在地上跑");
    }
}

class Vehicle2{
    public void run(String vehicle){
        System.out.println(vehicle+"在水上跑");
    }
}

class Vehicle3{
    public void run(String vehicle){
        System.out.println(vehicle+"在天上跑");
    }
}


/**
 * 这种修改方法没有对原来的类做大的修改,只是增加方法
 * 这里虽然没有在类这个级别上遵循单一职责原则,但是在方法级别上,仍然遵守这个原则
 */
public class SingleResonsibility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ehicle4 vehicle4 = new Vehicle4();
        vehicle4.run("汽车");
        vehicle4.run2("轮船");
        vehicle4.run3("飞机");
    }
}

class Vehicle4{
    public void run(String vehicle){
        System.out.println(vehicle+"在地上跑");
    }

    public void run2(String vehicle){
        System.out.println(vehicle+"在水上跑");
    }

    public void run3(String vehicle) {
        System.out.println(vehicle + "在天上跑");
    }
}

2.3 注意事项

  • 降低类的复杂度
  • 提高累的可读性,可维护性
  • 降低变更引起的风险
  • 通常情况下,我们应当遵守单一职责原则。除非逻辑非常简单,才可以在代码级违反单一职责原则

3 接口隔离原则

3.1 什么是接口隔离原则

  • 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3.2 应用实例

如图,类A通过接口Interface1依赖类B,类C通过接口Interface1依赖类D,如果接口Interface1对于类A和类C来说不是最小接口,那么类B和类D必须去实现他们不需要的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ublic class Segregation1 {
}

//接口
interface Interface1 {
    void operation1();

    void operation2();

    void operation3();

    void operation4();

    void operation5();
}

class B implements Interface1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1() {
        System.out.println("B实现了operation1");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2() {
        System.out.println("B实现了operation2");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3() {
        System.out.println("B实现了operation3");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4() {
        System.out.println("B实现了operation4");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5() {
        System.out.println("B实现了operation5");
    }
}

class D implements Interface1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1() {
        System.out.println("D实现了operation1");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2() {
        System.out.println("D实现了operation2");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3() {
        System.out.println("D实现了operation3");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4() {
        System.out.println("D实现了operation4");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5() {
        System.out.println("D实现了operation5");
    }
}

class A {
    public void depend1(Interface1 i) {
        i.operation1();
    }

    public void depend2(Interface1 i) {
        i.operation2();
    }

    public void depend3(Interface1 i) {
        i.operation3();
    }

}

class C {
    public void depend1(Interface1 i) {
        i.operation1();
    }

    public void depend4(Interface1 i) {
        i.operation4();
    }

    public void depend5(Interface1 i) {
        i.operation5();
    }
}

按隔离原则应当这样处理:将接口Interface1拆分为独立的几个接口,类A和类C分别与他们需要的接口建立依赖关系。也就是采用接口隔离原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ublic class Segregation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 a = new A();
        a.depend1(new B());
        a.depend2(new B());
        a.depend3(new B());

        C c = new C();
        c.depend1(new D());
        c.depend4(new D());
        c.depend5(new D());
    }
}

//接口
interface Interface1 {
    void operation1();
}

interface Interface2 {
    void operation2();

    void operation3();
}

interface Interface3 {
    void operation4();

    void operation5();
}

class B implements Interface1, Interface2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1() {
        System.out.println("B实现了operation1");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2() {
        System.out.println("B实现了operation2");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3() {
        System.out.println("B实现了operation3");
    }
}

class D implements Interface1, Interface3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1() {
        System.out.println("D实现了operation1");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4() {
        System.out.println("D实现了operation4");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5() {
        System.out.println("D实现了operation5");
    }
}

class A {
    public void depend1(Interface1 i) {
        i.operation1();
    }

    public void depend2(Interface2 i) {
        i.operation2();
    }

    public void depend3(Interface2 i) {
        i.operation3();
    }
}

class C {
    public void depend1(Interface1 i) {
        i.operation1();
    }

    public void depend4(Interface3 i) {
        i.operation4();
    }

    public void depend5(Interface3 i) {
        i.operation5();
    }
}

4.依赖倒转原则

4.1 什么是依赖倒转

依赖倒转原则是指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依赖倒转的中心思想是面向接口编程。因为相对于细节的多变性,抽象的东西要稳定的多,以抽象为基础搭建的架构比以细节为基础的架构要稳定的多。在java中,抽象指的是接口或者抽象类,细节就是具体的实现类。
使用接口或抽象类的目的是制定好规范,而不涉及任何具体的操作,把展现细节的任务交给他们的实现类去完成。

4.2 应用实例

public class DependecyInvers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ion persion = new Persion();
        persion.receive(new Email());
    }
}

class Email {
    public String getInfo() {
        return "电子邮件:Hello World!!!";
    }
}

class Persion {
    public void receive(Email e) {
        System.out.println(e.getInfo());
    }
}

/**
 * 如果我们获取的对象是微信、短信等等,则新增类,同时Persion也要增加相应的接收方法
 * 解决思路:引入一个抽象的接口IReceiver,表示接收者,这样Persion类与接口IReceiver发生依赖
 * 因为Email、WeChat等等属于接收的范围,它们各自实现IReceiver接口就可以,这样我们就符合依赖倒转原则
 */
public class DependecyInversion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ion2 persion2 = new Persion2();
        persion2.receive(new Email2());
        persion2.receive(new WeChat());
    }
}

interface IReceiver {
    public String getInfo();
}

class Email2 implements IReceiver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Info() {
        return "电子邮件:Hello World!";
    }
}

class WeChat implements IReceiver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Info() {
        return "微信消息:Hello weixin";
    }
}


class Persion2 {
    public void receive(IReceiver i) {
        System.out.println(i.getInfo());
    }
}

4.3 依赖传递的三种方式

接口传递,构造方法传递、setter方法传递

//第一种方式:接口传递
//开关的接口
interface IOpenAndClose {
    public void opoen(ITV tv);//抽象方法,接收接口
}

interface ITV {//ITV接口

    public void play();
}

//实现接口
class OpenAndColse implements IOpenAndClos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oen(ITV tv) {
        tv.play();
    }
}

//方式二:构造方法传递
interface IOpenAndClose {
    public void open();//抽象方法
}

interface ITV {//ITV接口

    public void play();
}

class OpenAndClose implements IOpenAndClose {
    public ITV tv;//成员

    public OpenAndClose(ITV tv) {//构造方法
        this.tv = tv;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n() {
        this.tv.play();
    }
}

//方式三:setter方法传递
interface IOpenAndClose {
    public void open();//抽象方法
}

interface ITV {//ITV接口

    public void play();
}

class OpenAndClose implements IOpenAndClose {
    private ITV tv;

    public void setTv(ITV tv) {
        this.tv = tv;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n() {
        this.tv.play();
    }
}

4.4 注意事项

  • 底层模块尽量都要有抽象类或者接口,这样程序稳定性更好
  • 变量的生命类型应该尽量是抽象类或者接口,这个变量的引用和实际的对象之间就存在一个缓冲层,利于程序的优化和扩展
  • 继承的时候要遵守里氏替换原则

5 里氏替换原则

5.1 什么是里氏替换原则

继承包含这样一层含义:父类中凡是已经实现好的方法,实际上是在设定规范和契约,虽然它不强制要求所有的子类必须遵循这些契约,但是如果子类对这些已经实现的方法任意修改,就会对整个继承体系造成破坏。
继承也会给程序带来弊端,比如使用继承会给程序带来侵入性,程序的可移植性也会降低,增加对象之间的耦合性。当一个类被其他的类继承以后,修改父类可能会导致对应的子类出现问题。
里氏替换原则就是说明在编程中如何正确使用继承
基本介绍
如果对每个类型为T1的对象o1,都有类型为T2的对象o2,使得以T1定义的所有程序P在所有的对象o1都带换成o2时,程序P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T2是类型T1的子类型。换句话说,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
在使用继承时,遵循里氏替换原则,在子类中尽量不要重写父类的方法。
里氏替换原则告诉我们,继承实际上让两个类耦合性增强了,在适当情况下,可以通过聚合、组合、依赖来解决问题。

5.2 应用实例

public class Liskow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 a = new A();
        System.out.println("11-3=" + a.func1(11, 3));
        B b = new B();
        System.out.println("11-3=" + b.func1(11, 3));//这里本意是求出11-3
        System.out.println("11+3+9=" + b.func2(11, 3));
    }
}

class A {
    // 重写了A类的方法,可能是无意识的
    public int func1(int num1, int num2) {
        return num1 - num2;
    }
}

class B extends A {
    public int func1(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public int func2(int a, int b) {
        return func1(a, b) + 9;
    }
}

我们发现原来运行正常的相减功能发生了错误,原因就是类B无意中重写了父类的方法,造成原有功能出现错误。在实际编程中,我们常常会通过重写父类的方法完成新的功能,这样写起来虽然简单,但整个继承体系的复用性会比较差,特别是运行多态比较频繁的时候。

通用的做法是:原来的父类和子类都继承一个更通俗的基类,原有的继承关系去掉,采用依赖、聚合、组合等关系替代。

public class Liskow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 a = new A();
        System.out.println("11-3=" + a.func1(11, 3));
        B b = new B();
        //因为B类不再继承A类,因此调用者,不会再认为func1是求减法的。
        //调用完成的功能就会很明确
        System.out.println("11+3=" + b.func1(11, 3));
        System.out.println("11+3+9=" + b.func2(11, 3));
        //使用组合仍然可以使用到A类相关方法
        System.out.println("11-3=" + b.func3(11, 3));
    }
}

class Base {
//把更加基础的方法和成员写到Base类
}

class A extends Base {
    // 重写了A类的方法,可能是无意识的
    public int func1(int num1, int num2) {
        return num1 - num2;
    }
}

class B extends Base {
    //如果B需要使用A的方法,使用组合关系
    private A a = new A();

    public int func1(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public int func2(int a, int b) {
        return func1(a, b) + 9;
    }

    //如果我们仍然想使用A的方法
    public int func3(int a, int b) {
        return this.a.func1(a, b);
    }
}

6.开闭原则

6.1 什么是开闭原则

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提供方),对修改关闭(对适用方)。用抽象构建框架,用实现扩展细节。
当软件需要变化时,尽量通过扩展软件实体的行为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
编程中遵循其他原则,以及使用设计模式的目的就是遵循开闭原则。

6.2 应用实例

public class Oc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raphicEditor graphicEditor = new GraphicEditor();
        graphicEditor.drawShape(new Rectangle());
        graphicEditor.drawShape(new Circle());
    }
}

//这是一个用于绘图的类
class GraphicEditor {
    //接收Shape时对象,然后根据type,来绘制不同的图形
    public void drawShape(Shape s) {
        if (s.m_type == 1) {
            drawRectangle(s);
        } else if (s.m_type == 2) {
            drawCircle(s);
        }
    }

    public void drawRectangle(Shape r) {
        System.out.println("绘制矩形");
    }

    public void drawCircle(Shape r) {
        System.out.println("绘制圆形");
    }
}

//Shape类,基类
class Shape {
    int m_type;
}

class Rectangle extends Shape {
    Rectangle() {
        super.m_type = 1;
    }
}

class Circle extends Shape {
    Circle() {
        super.m_type = 2;
    }
}

这段代码的优点是比较好理解,简单易操作。

缺点是违反了设计模式的开闭原则,即当我们给类增加新功能的时候,尽量不修改代码,或者尽可能少修改代码。

比如我们这时要新增加一个图形种类:三角形,我们需要修改的地方较多。

改进方案:把Shape类做成抽象类,并提供一个抽象的draw方法,让子类去实现即可,这样我们有新的图形种类时,只需要让新的图形类继承Shape,并实现draw方法即可,“使用方”的代码就不需要修改,满足了开闭原则。

public class Oc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raphicEditor graphicEditor = new GraphicEditor();
        graphicEditor.drawShape(new Rectangle());
        graphicEditor.drawShape(new Circle());
    }
}

//这是一个用于绘图的类
class GraphicEditor {
    //接收Shape时对象,然后根据type,来绘制不同的图形
    public void drawShape(Shape s) {
        s.draw();
    }
}

//Shape类,基类
abstract class Shape {
    public abstract void draw();//抽象方法
}

class Rectangle extends Shap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绘制矩形");
    }
}

class Circle extends Shap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System.out.println("绘制圆形");
    }
}

7.迪米特法则

7.1 什么是迪米特法则

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越大,耦合度越大
迪米特法则又叫最少知道原则,即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也就是说,对于被依赖的类不管多么复杂,都尽量将逻辑封装在类的内部。对外除了提供 public方法,不对外泄露任何信息。
迪米特法则还有个更简单的定义: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
直接的朋友:每个对象都会与其他对象有耦合关系,只要两个对象之间有耦合关系,我们就说这两个对象之间是朋友关系。耦合的方式很多,依赖,关联,组合,聚合等。其中,我们称出现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的朋友,而出现在局部变量中的类不是直接的朋友。也就是说,陌生的类最好不要以局部变量的形式出现在类的内部。

7.2 应用实例

实现以下功能:有一个学校,下属有各个学院和总部,现要求打印出学校总部员工ID和学院员工的id。

public class Demet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hoolManager schoolManager = new SchoolManager();
        schoolManager.printAllEmployee(new CollegeManager());
    }
}

//学校总部员工
class Employee {
    private String id;

    public String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void setId(String id) {
        this.id = id;
    }
}

//学院员工
class CollegeEmployee {
    private String id;

    public String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void setId(String id) {
        this.id = id;
    }
}

//管理学院员工的类
class CollegeManager {
    //返回学院的所有员工
    public List<CollegeEmployee> getAllEmployee() {
        List<CollegeEmployee> list = new ArrayList<CollegeEmployee>();
        for (int i = 0; i < 10; i++) {//增加了10个员工
            CollegeEmployee emp = new CollegeEmployee();
            emp.setId("学院员工id=" + i);
            list.add(emp);
        }
        return list;
    }
}

/**
 * 管理学校员工的类
 * 分析:SchoolManager类的直接朋友有哪些?
 * 直接朋友有“Employee”、“CollegeManager”
 * 非直接朋友有“CollegeEmployee”
 * 这就违背了迪米特法则
 */
class SchoolManager {
    //返回学校总部的员工
    public List<Employee> getAllEmployee() {
        List<Employee> list = new ArrayList<Employee>();

        for (int i = 0; i < 5; i++) { //增加了5个员工
            Employee emp = new Employee();
            emp.setId("学校总部员工id= " + i);
            list.add(emp);
        }
        return list;
    }

    //完成输出学校总部和学院员工信息的方法
    void printAllEmployee(CollegeManager sub) {
        //获取学院员工
        //CollegeEmployee是以局部变量的形式出现在SchoolManager类中
        //解决方案:将获取学院员工的方法封装到CollegeManager中
        List<CollegeEmployee> list1 = sub.getAllEmployee();
        System.out.println("------------学院员工------------");
        for (CollegeEmployee e : list1) {
            System.out.println(e.getId());
        }
        //获取学校总部员工
        List<Employee> list2 = this.getAllEmployee();
        System.out.println("------------学校总部员工------------");
        for (Employee e : list2) {
            System.out.println(e.getId());
        }
    }
}

前面设计的问题在于SchoolManager中,CollegeEmployee类并不是SchoolManager类的直接朋友。

按照迪米特法则,应该避免出现非直接朋友关系的耦合。

对代码按照迪米特法则进行改进如下:

public class Demet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hoolManager schoolManager = new SchoolManager();
        schoolManager.printAllEmployee(new CollegeManager());
    }
}

//学校总部员工
class Employee {
    private String id;

    public String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void setId(String id) {
        this.id = id;
    }
}

//学院员工
class CollegeEmployee {
    private String id;

    public String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void setId(String id) {
        this.id = id;
    }
}

//管理学院员工的类
class CollegeManager {
    //返回学院的所有员工
    public List<CollegeEmployee> getAllEmployee() {
        List<CollegeEmployee> list = new ArrayList<CollegeEmployee>();
        for (int i = 0; i < 10; i++) {//增加了10个员工
            CollegeEmployee emp = new CollegeEmployee();
            emp.setId("学院员工id=" + i);
            list.add(emp);
        }
        return list;
    }

    //获取学院员工
    public void printEmployee() {
        List<CollegeEmployee> list1 = this.getAllEmployee();
        System.out.println("------------学院员工------------");
        for (CollegeEmployee e : list1) {
            System.out.println(e.getId());
        }
    }
}

/**
 * 管理学校员工的类
 * 分析:SchoolManager类的直接朋友有哪些?
 * 直接朋友有“Employee”、“CollegeManager”
 * 遵守迪米特法则
 */
class SchoolManager {
    //返回学校总部的员工
    public List<Employee> getAllEmployee() {
        List<Employee> list = new ArrayList<Employee>();

        for (int i = 0; i < 5; i++) { //增加了5个员工
            Employee emp = new Employee();
            emp.setId("学校总部员工id= " + i);
            list.add(emp);
        }
        return list;
    }

    //完成输出学校总部和学院员工信息的方法
    void printAllEmployee(CollegeManager sub) {
        //获取学院员工
        sub.printEmployee();
        //获取学校总部员工
        List<Employee> list2 = this.getAllEmployee();
        System.out.println("------------学校总部员工------------");
        for (Employee e : list2) {
            System.out.println(e.getId());
        }
    }
}

7.3 注意事项

迪米特法则的核心是降低类之间的耦合性。

但是注意:由于每个类都减少了不必要的依赖,因此迪米特法则只是要求降低类间(对象间)耦合关系,并不是要求完全没有依赖关系。

只是降低依赖并不是要求完全没有。

8.合成复用原则

8.1 什么是合成复用

合成复用就是尽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避免使用继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设计原则的核心思想

  • 找出应用中可能需要变化之处,把他们独立出来,不需要和那些不需要变化的代码混在一起
  • 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 高内聚,低耦合

二、类图之间的六大关系

1.依赖

依赖关系是指类中用到了对方。可以是“类的成员属性”、“方法的返回类型”、“方法接收的参数类型”和“方法中使用到的类”。
对应的类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泛化

实际上就是继承关系,是依赖关系的特例
对应的类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实现

实际上就是A类实现了B的接口,是依赖关系的特例
类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关联

关联实际上就是类与类之间的关系,是依赖关系的特例
关联关系有单向关系也有双向关系
关联具有多重性:即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聚合

聚合关系表示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可以分开。聚合关系是关联关系的特例,具有关联的导航性与多重性。
如:一台电脑由键盘、显示器、鼠标等组成,组成电脑的各个配件是可以从电脑上分离出的,使用带空心菱形的实线来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组合

组合关系,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但是整体与部分不可以分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单例模式

1.什么是单例模式

单例设计模式,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保证在整个的软件系统中,对某个类只能存在一个对象实例,并且该类只提供一个取得其对象实例的方法(静态方法)。

<!-- 八种实现单例模式的方式 -->
1.饿汉式(静态常量)
2.饿汉式(静态代码块)
3.懒汉式(线程不安全)
4.懒汉式(线程安全,同步方法)
5.懒汉式(线程安全,同步代码块)
6.双重检查
7.静态内部类
8.枚举

2.八种方式详解

2.1 饿汉式(静态常量)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ingleton instance = Singleton.getInstance();
        Singleton instance2 = Singleton.get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 == instance2);
    }
}

//饿汉式(静态常量)
class Singleton {
    //1、构造器私有化,外部不能new
    private Singleton() {

    }

    //2、本类内部创建对象实例
    private final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3、提供一个公有的静态方法,返回实例对象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优缺点说明

  • 优点:这种写法比较简单,就是在类装载的时候就完成实例化,避免了线程同步问题;
  • 缺点:在类装载的时候就完成实例化,没有达到懒加载的效果,如果从始至终从未使用过这个实例,则会造成内存的浪费;
  • 这种方式基于classloder机制避免了多线程的同步问题,不过,instance在类装载时就实例化,在单例模式中大多数都是调用getInstance方法,但是导致类装载的原因有很多种,因此不能确定有其他的方式(或者其他静态方法)导致类加载,这时候初始化instance就没有达到懒加载的效果。
  • 这种单例模式可以用,但是会造成内存浪费

2.2 饿汉式(静态代码块)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ingleton instance = Singleton.getInstance();
        Singleton instance2 = Singleton.get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 == instance2);
    }
}

//饿汉式(静态代码块)
class Singleton {
    //1、构造器私有化,外部不能new
    private Singleton() {

    }

    //2、静态代码块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static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3、提供一个公有的静态方法,返回实例对象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优缺点说明
静态代码块方式的优缺点和静态常量是相同的

2.3 懒汉式(线程不安全)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ingleton instance = Singleton.getInstance();
        Singleton instance2 = Singleton.get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 == instance2);
    }
}

//懒汉式(线程不安全)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

    //提供一个静态的公有方法,当使用到该方法时,才去创建instance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优缺点说明

  • 起到了懒加载的效果,但是只能在单线程下使用
  • 如果在多线程下,一个线程进入了if(singleton==null)判断语句块,还未来得及往下执行,另一个线程也通过了这个判断语句,这时便会产生多个实例。所以在多线程环境下不可使用这种方式。
  • 在实际开发中,不推荐使用

2.4 懒汉式(线程安全,同步方法【方法加锁】)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4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ingleton instance = Singleton.getInstance();
        Singleton instance2 = Singleton.get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 == instance2);
    }
}

//懒汉式(线程安全,同步方法)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

    //提供一个静态的公有方法,加入同步处理的代码,解决线程安全问题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优缺点说明

  • 解决了线程安全问题
  • 效率太低了,每个线程在想获得类的实例的时候,执行getInstance()方法都要进行同步。而其实这个方法只执行一次实例化代码就够了,后面的想获得该类实例,直接return就行了。方法进行同步效率太低;
  • 效率太低实际开发中不推荐使用

2.5 懒汉式(线程安全,同步代码块【代码块加锁】)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5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ingleton instance = Singleton.getInstance();
        Singleton instance2 = Singleton.get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 == instance2);
    }
}

//懒汉式(线程安全,同步代码块)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return instance;
    }
}

优缺点说明

  • 看似线程安全,但是也不推荐使用,因为当多线程的时候,可能有一个线程进入了if(instance == null)语句,但是还没有实例化对象。这时候另外一个线程来了以后也会进入当前的if语句,所以针对单例模式来说,使用这种方法是线程不安全的。
  • 不推荐使用

2.6 双重检查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6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ingleton instance = Singleton.getInstance();
        Singleton instance2 = Singleton.get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 == instance2);
    }
}

//双重检查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

    //提供一个静态的公有方法,加入双重检查代码,解决线程安全问题,同时解决懒加载问题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优缺点说明

  • Double-Check概念是多线程开发中常使用到的,如代码中所示,我们进行了两次if(singleton==null)检查,这样就可以保证线程安全了。
  • 实例化代码只用执行一次,后面再次访问时,判断if(singleton==null),直接reeturn实例化对象,也避免反复进行方法同步;
  • 线程安全,延迟加载,效率较高;
  • 推荐使用

2.7 静态内部类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7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ingleton instance = Singleton.getInstance();
        Singleton instance2 = Singleton.get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 == instance2);
    }
}

//静态内部类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

    //写一个静态内部类,该类中有一个静态属性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Instance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提供一个静态的公有方法,直接返回对象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Instance.INSTANCE;
    }
}

优缺点说明

  • 静态内部类方式在Singleton类被装载时并不会立即实例化,而是在需要实例化时,调用getInstance方法,会装载SingletonInstance类,从而完成Singleton的实例化;
  • 类的静态属性只会在第一次加载类的时候初始化,所以在这里,JVM帮助我们保证了线程的安全性,在类进行初始化时,别的线程是无法进入的;
  • 避免了线程不安全,利用静态内部类特点实现延迟加载,效率高;

2.8 枚举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8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ingleton instance = Singleton.INSTANCE;
        Singleton instance2 = Singleton.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 == instance2);
        instance.sayOK();
    }
}

//使用枚举,可以实现单例
enum Singleton {
    INSTANCE;//属性

    public void sayOK() {
        System.out.println("ok");
    }
}

优缺点说明

  • 这借助了JDK1.5中添加的枚举来实现单例模式,不仅能避免多线程同步问题,而且还能防止反序列化重新创建新的对象;
  • 推荐使用

!!!单例模式的细节说明

  • 想实例化一个单例类的时候,要是用相应的对象方法获得,不用new
  • 使用场景:需要频繁的进行创建和销毁的对象、创建对象时耗时过多或耗费资源过多(即:重量级对象),但又经常用到的对象、工具类对象、频繁访问数据库或文件的对象(比如数据源、session工厂等);

我们对Markdown编辑器进行了一些功能拓展与语法支持,除了标准的Markdown编辑器功能,我们增加了如下几点新功能,帮助你用它写博客:

  1. 全新的界面设计 ,将会带来全新的写作体验;
  2. 在创作中心设置你喜爱的代码高亮样式,Markdown 将代码片显示选择的高亮样式 进行展示;
  3. 增加了 图片拖拽 功能,你可以将本地的图片直接拖拽到编辑区域直接展示;
  4. 全新的 KaTeX数学公式 语法;
  5. 增加了支持甘特图的mermaid语法1 功能;
  6. 增加了 多屏幕编辑 Markdown文章功能;
  7. 增加了 焦点写作模式、预览模式、简洁写作模式、左右区域同步滚轮设置 等功能,功能按钮位于编辑区域与预览区域中间;
  8. 增加了 检查列表 功能。

功能快捷键

撤销:Ctrl/Command + Z
重做:Ctrl/Command + Y
加粗:Ctrl/Command + B
斜体:Ctrl/Command + I
标题:Ctrl/Command + Shift + H
无序列表:Ctrl/Command + Shift + U
有序列表:Ctrl/Command + Shift + O
检查列表:Ctrl/Command + Shift + C
插入代码:Ctrl/Command + Shift + K
插入链接:Ctrl/Command + Shift + L
插入图片:Ctrl/Command + Shift + G
查找:Ctrl/Command + F
替换:Ctrl/Command + G

合理的创建标题,有助于目录的生成

直接输入1次#,并按下space后,将生成1级标题。
输入2次#,并按下space后,将生成2级标题。
以此类推,我们支持6级标题。有助于使用TOC语法后生成一个完美的目录。

如何改变文本的样式

强调文本 强调文本

加粗文本 加粗文本

标记文本

删除文本

引用文本

H2O is是液体。

210 运算结果是 1024.

插入链接与图片

链接: link.

图片: Alt

带尺寸的图片: Alt

居中的图片: Alt

居中并且带尺寸的图片: Alt

当然,我们为了让用户更加便捷,我们增加了图片拖拽功能。

如何插入一段漂亮的代码片

博客设置页面,选择一款你喜欢的代码片高亮样式,下面展示同样高亮的 代码片.

// An highlighted block
var foo = 'bar';

生成一个适合你的列表

  • 项目
    • 项目
      • 项目
  1. 项目1
  2. 项目2
  3. 项目3
  • 计划任务
  • 完成任务

创建一个表格

一个简单的表格是这么创建的:

项目Value
电脑$1600
手机$12
导管$1

设定内容居中、居左、居右

使用:---------:居中
使用:----------居左
使用----------:居右

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
第一列文本居中第二列文本居右第三列文本居左

SmartyPants

SmartyPants将ASCII标点字符转换为“智能”印刷标点HTML实体。例如:

TYPEASCIIHTML
Single backticks'Isn't this fun?'‘Isn’t this fun?’
Quotes"Isn't this fun?"“Isn’t this fun?”
Dashes-- is en-dash, --- is em-dash– is en-dash, — is em-dash

创建一个自定义列表

Markdown
Text-to- HTML conversion tool
Authors
John
Luke

如何创建一个注脚

一个具有注脚的文本。2

注释也是必不可少的

Markdown将文本转换为 HTML

KaTeX数学公式

您可以使用渲染LaTeX数学表达式 KaTeX:

Gamma公式展示 Γ ( n ) = ( n − 1 ) ! ∀ n ∈ N \Gamma(n) = (n-1)!\quad\forall n\in\mathbb N Γ(n)=(n1)!nN 是通过欧拉积分

Γ ( z ) = ∫ 0 ∞ t z − 1 e − t d t   . \Gamma(z) = \int_0^\infty t^{z-1}e^{-t}dt\,. Γ(z)=0tz1etdt.

你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的信息 LaTeX 数学表达式here.

新的甘特图功能,丰富你的文章

2014-01-07 2014-01-09 2014-01-11 2014-01-13 2014-01-15 2014-01-17 2014-01-19 2014-01-21 已完成 进行中 计划一 计划二 现有任务 Adding GANTT diagram functionality to mermaid
  • 关于 甘特图 语法,参考 这儿,

UML 图表

可以使用UML图表进行渲染。 Mermaid. 例如下面产生的一个序列图:

张三 李四 王五 你好!李四, 最近怎么样? 你最近怎么样,王五? 我很好,谢谢! 我很好,谢谢! 李四想了很长时间, 文字太长了 不适合放在一行. 打量着王五... 很好... 王五, 你怎么样? 张三 李四 王五

这将产生一个流程图。:

链接
长方形
圆角长方形
菱形
  • 关于 Mermaid 语法,参考 这儿,

FLowchart流程图

我们依旧会支持flowchart的流程图:

Created with Raphaël 2.3.0 开始 我的操作 确认? 结束 yes no
  • 关于 Flowchart流程图 语法,参考 这儿.

导出与导入

导出

如果你想尝试使用此编辑器, 你可以在此篇文章任意编辑。当你完成了一篇文章的写作, 在上方工具栏找到 文章导出 ,生成一个.md文件或者.html文件进行本地保存。

导入

如果你想加载一篇你写过的.md文件,在上方工具栏可以选择导入功能进行对应扩展名的文件导入,
继续你的创作。


  1. mermaid语法说明 ↩︎

  2. 注脚的解释 ↩︎

  • 23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