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
A=’abc’时Python解释器干了两件事:1. 在内存中创建了一个‘ABC’的字符串2. 在内存中创建了一个名为A的变量,并把它指向‘ABC’也可以把一个变量a赋值给另一个变量b,这个操作实际上是把变量b指向变量a所指向的数据,例如下面的代如果从数字意义上理解,就会错误地得出B和A相同,也应该是’XYZ’ 但实际上B的值是’ABC’我们一行一行地执行代码,就可以看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执行A=‘ABC’时,解释器创建了字符串‘ABC’和变量A,并把A指向‘ABC’ 码
执行B=A,解释器创建了变量B,并把B指向A指向的字符串‘AB
执行A=‘XYZ’,解释器创建了字符串‘XYZ’,并把A的指向改为‘XYZ’但B并没有更改
所以最后打印变量B的结果自然是‘ABC’了e.g:
a=‘red’ a=‘blue’ b=a b=‘black’Print(a)
常量:所谓常量就是不能变的变量,比如常用的数字常数Π就是一个常量。在python中,通常用全部大写的变量名表示常量WI=3.4454PI=3.1415但事实上PI仍然是一个变量,python根本没有任何机制保证PI不会被改变,所以,用全部大写的变量名表示常量只是一个习惯上的用法,如果你一定要改变量PI的值,也没人能拦住你 最后解释一下整数的除法为什么也是精确的
总结:整数除法永远是整数,即使除不尽要做精确的除法,只需把其中一个整数换成浮数点做除法就可以无论整数做除法还是取余数,结果永远是整数,所以,整数运算结果永远是精确的。
- Python支持多种数据类型
2.在计算机内部,可以把任何数据都看作一个“对象”。 对象:由它具体的行为(方法,函数)和属性。3.变量就是在程序中用来指向这些数据对象的。4. 变量赋值就是把数据和变量关联起来。
name=input(“请输入名字:”)#提示输入名字,并输入的值用name变量存储。
#input():输入的值,是字符串类型。
age=int(input(“请输入年龄:”))
#int():将其他数据类型转换为int类型。
if age >18:#如果age大于18
print(name,“成人”)
else:#如果age小于18
print(name,“未成年”)
#TypeError:’>’ not supported between instances of ‘str’ and ‘int’
字符串和编码字符编码: 首先我们知道,字符串也是一种数据类型,但是,字符串比较特殊的还有一个编码问题。 因为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如果要处理文本,就必须先把文本转换为数字才能处理,最早的计算机在设计是采用8个比特(bit)作为一个字节(byte),所以,一个字节能表示的最大整数就是225(二进制11111111=十进制225),如果要表示更大的整数,就必须用更多的字节。
由于计算机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最早只有127个字符被编码到计算机里,也就是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和一些字符,这个编码表示被称为ASCII编码,比如大小写字母A的编码时候65,小写字母a的编码是97 但是要处理中文显然一个字节是不够的,至少需要两个字节,而且还不能和ASCII编码冲突,所以,中国制定了GB2312编码,用来把中文编进去
你可以想到的是,全世界有上百种语言,日本把日文编到shift JIS里,韩国把韩文编到Euc-kr里,各国由各国的标准,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冲突,结果就是,在多种语言混合的文本中,显示出来会有乱码。因此,Unicode诞生,Unicode把所有的语言都统一到一套编码里,这样就不会再出现乱码。Unicode标准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最常用的是两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如果要用到非常偏僻的字符,就需要4个字节)。现代操作系统和大多数编程语言都直接支持Unicode ASCII编码和Unicode编码的区别: ASCII编码是1个字节,而Unicode编码通常是2个字节. 字母A用ASCII编码是十进制的65,二进制的01000001; 字母θ用ASCII编码是十进制的48,二进制的00110000,注意字符θ和整数0是不同的。汉字中已经超出了ASCIII编码的范围,用Unicode编码是十进制的20013,二进制的01001110 00101101.你可以猜测,如果把ASCII编码的A用Unicode编码,只需要在前面补0就可以,因此,A的Unicode编码是00000000 01000001.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果统一成Unicode编码,乱码问题从此消失了。但是,如果你写文本基本上全部是英文的话,用Unicode编码比ASCII编码需要多一倍的存储空间,在存储和传输上十分不划算。所以,本看节约的精神,又出现了把Unicode编码转化为“可变长的编码”的UTF8编码。UTF-8编码把一个Unicode字符根据不同的数字大小编码成1-6个字节,常用的英文字母被编码成1个字节,汉字通常是3个字节只有很生僻的字符才会被编码成4-6个字节。如果你传输的文本包含大量英文字符,同UTF-8编码就能节省空间。 ASC编码------gb2312/日本编码-----Unicode-------UTF8 总结:在计算机内存中,统一使用Unicode编码,当需要保存到硬盘或者需要传输的时候,就转换为UTF8编码。 用记事本编辑的时候,从文件读取的UTF8字符被转换为Unicode字符到内存里,便编辑完成后,保存的时候再把Unicode转换为UTF8保存到文件:
浏览网页的时候,服务器会把动态生成的Unicode内容转换为UTF8再传输到浏览器
所以你看到很多网页的源码上会有类似的信息,表示该网页正是用的UTF8编码 Python中字母与ascii码的相互转换:ord©:参数是长度为1的字符串,简称字符。ord(‘a’)返回整形数值97chr(i):返回一个字符,字符的ascii码等于参数中整形数值。例如chr(97)返回字符’a’,该方法是ord()的反方法。参数必须是0-255的整形数值,否则会抛出valueError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