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学习笔记02——数据模型

本文主要探讨数据库的两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详细讲解了概念模型中的实体-联系方法,以及逻辑模型中的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操作及完整性约束。通过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分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础知识。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两类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data model)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根据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将数据模型分为两大类,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第一类是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第二类是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 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 逻辑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和对象关系数据模型、半结构化数据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
  • 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物理模型的具体实现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任务,数据库设计人员要了解和选择物理模型。

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也是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因此概念模型一方面应具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应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

基本概念

  1. 实体(entity),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实体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或联系。
  2. 属性(attribute),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实体可以由若干属性刻画。
  3. 码(key),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例如学号是学生实体的码。
  4. 实体型(entity type),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例如: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在院系,入学时间)。
  5. 实体集(entity set),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例如全体学生就是一个实体集。
  6. 联系(relationship),实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多种类型。

概念模型的一种表示方法:实体-联系方法

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很多,其中最为常用的是P.P.S.Chen于1976年提出的实体-联系方法(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该方法用E-R图(E-R diagram)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E-R方法也称为E-R模型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三部分组成。

  1. 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