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试题分享三百二十二:腾讯一面-面试题分析

目录

腾讯面试真题

1、说说TCP和UDP?

2、说说TCP可靠机制?

3、说说Mysql引擎?

4、说说索引失效?

5、说说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

6、Mysql事务隔离级别,怎么解决,MVCC+next-key lock可以解决幻读吗?

7、设计与实现一个 IM 系统?最好是分布式版本?

8、算法题:树的先中后序遍历

前序遍历

中序遍历

后序遍历

9、算法题:二进制加法


腾讯面试真题

1、说说TCP和UDP?

TCP:

  1. 面向连接:TCP 是一种连接导向的协议,它在通信开始前需建立连接,并在通信结束后释放连接。这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也会增加一些额外开销。

  2. 可靠性:TCP 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确保数据包按顺序到达,并能重新发送丢失或损坏的数据包,以确保数据完整性。

  3. 流控制:TCP 支持流量控制机制,防止发送方发送过多数据,从而避免网络拥塞。这通过滑动窗口机制实现。

  4. 拥塞控制:TCP 具有内置的拥塞控制机制,可监测网络拥塞情况,并动态调整发送速率以防止拥塞。

  5. 有序性:TCP 确保数据包按顺序到达,对于需要数据有序性的应用至关重要。

  6. 连接开销:由于建立和维护连接的开销,TCP 的成本相对较高。这使其适用于需要可靠性的应用,如网页浏览、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

UDP:

  1. 无连接:UDP 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无需建立连接,数据包可直接发送至目的地。这降低了通信开销,但也意味着它不提供连接的可靠性。

  2. 不可靠性:UDP 不提供数据包的可靠性,数据包可能会丢失、重复或乱序。它适用于对数据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应用,如音视频流媒体和在线游戏。

  3. 无流控制:UDP 不提供内置的流量控制机制,发送方可以以任意速率发送数据,不考虑接收方的处理能力。

  4. 无拥塞控制:UDP 没有内置的拥塞控制机制,不会主动监测网络拥塞情况,在拥塞网络中可能导致数据包丢失。

  5. 低开销:由于没有连接建立和维护的开销,UDP 具有较低的开销,适用于需要低延迟的应用,如实时音视频传输。

2、说说TCP可靠机制?

  1. 序列号和确认号:TCP 数据包中包含序列号和确认号。发送方使用序列号对数据包进行编号,接收方使用确认号来确认已成功接收数据。这确保了数据包的有序传输。

  2. 确认机制:接收方会定期发送确认(ACK)数据包,告知发送方已成功接收到的数据包。若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未收到确认,则会重新发送相应数据包。

  3. 超时重传:若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未收到确认,则会假定数据包丢失并进行超时重传。这确保了即使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最终仍能成功传输。

  4. 流控制:TCP 使用滑动窗口机制进行流控制。接收方通过通告窗口大小告知发送方还能接收多少数据。这有助于防止发送方发送过多数据,从而避免数据丢失和网络拥塞。

  5. 拥塞控制:TCP 内置拥塞控制机制,可监测网络拥塞情况。若发现网络拥塞,发送方会降低发送速率,以避免进一步加重拥塞。

  6. 有序性:TCP 确保数据包按顺序到达接收方,即使网络中可能出现乱序传输,TCP 会将数据包按正确顺序重新排列。

  7. 可靠的连接建立和终止:TCP 在连接建立和终止过程中采用多个握手与挥手步骤,确保连接可靠性。这包括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

3、说说Mysql引擎?

两个常见的:

  1. InnoDB:作为 MySQL 的默认存储引擎,InnoDB 支持事务处理和高度数据完整性。它提供行级锁定和外键约束,适用于注重数据一致性和事务处理的应用。

  2. MyISAM:MyISAM 是 MySQL 的另一种存储引擎,它支持全文本搜索和表级锁定。MyISAM 不支持事务处理,但适用于需要快速读取和写入的应用,如数据仓库和日志记录。

一些作为了解的:

  1. MEMORY:MEMORY 存储引擎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因此读取速度非常快,但数据不会持久保存。适用于缓存和临时数据存储。

  2. NDB Cluster:NDB Cluster 存储引擎是 MySQL 的集群存储引擎,支持分布式数据库。适用于需要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的应用。

  3. Archive:Archive 存储引擎用于高压缩率的数据存储,适用于归档数据和历史数据存储。

  4. TokuDB:TokuDB 存储引擎专注于大数据处理,支持高性能的数据插入和查询。适用于处理大量数据的应,如日志和分析应用。

  5. Federated:Federated 存储引擎允许在一个 MySQL 数据库中访问另一个远程 MySQL 数据库的表。适用于分布式数据访问。

  6. Blackhole:Blackhole 存储引擎实则不存储数据,仅将数据传递至其他存储引擎。可用于数据复制和数据分发。

  7. CSV:CSV 存储引擎用于读取和写入 CSV 文件格式的数据。适用于与其他应用程序交换数据。

  8. JSON:JSON 存储引擎支持 JSON 数据类型,用于存储和查询 JSON 数据。

4、说说索引失效?

索引失效是指在数据库查询中,数据库管理系统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索引来加速查询,而需要进行全表扫描或全索引扫描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查询性能下降。

索引失效的一些原因:

  1. 未使用索引列进行查询:如果查询条件不包含在索引列中,索引就无法加速查询。例如,如果有一个名为 "name" 的索引,但查询是基于 "age" 列的,那么索引就无法用于加速查询。

  2. 使用函数或操作符处理索引列:当在查询中对索引列使用函数或操作符时,索引可能会失效。例如,如果对 "name" 列进行了 UPPER() 函数操作,索引就无法使用。

  3. 使用不等号条件:某些不等号条件(如不等于、大于、小于等)可能导致索引使用受限。通常情况下,等于条件(=)更容易使用索引。

  4. 数据分布不均匀:若索引列的数据分布不均匀,即某些值出现次数很多,而其他值出现次数很少,索引的选择性较低,可能不会被选用加速查询。

  5. 索引列类型不匹配:若查询条件的数据类型与索引列的数据类型不匹配,索引可能会失效。例如,索引列是字符串类型,但查询条件使用了数字,索引可能无法使用。

  6. 索引顺序不匹配:针对复合索引,若查询条件的列顺序与索引的列顺序不匹配,索引可能无法加速查询。

  7. 表数据量太小:对于非常小的表,全表扫描通常比使用索引更高效,因此数据库管理系统可能会选择不使用索引。

5、说说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

  1. 脏读(Dirty Read):脏读是指在一个事务读取另一个事务未提交的数据。当一个事务读取另一个事务的数据,而后者后来回滚,导致读取的数据实际上是无效的。这可能导致严重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2. 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不可重复读发生在一个事务内的两次查询之间,另一个事务修改了数据,使得第一次查询的结果与第二次查询的结果不一致。这是因为第一次查询返回的数据在第二次查询之前已经被修改。

  3. 幻读(Phantom Read):幻读是在一个事务内的两次查询之间,另一个事务插入了新的数据行,导致第一次查询的结果与第二次查询的结果不一致。尽管数据未被修改,但由于新数据的插入,第二次查询可能返回不同的结果。

这些问题与数据库的隔离级别相关。

SQL 标准定义了四种隔离级别: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读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不同的隔离级别会导致不同的数据一致性问题:

  • 在读未提交隔离级别下,允许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 在读提交隔离级别下,防止脏读,但允许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 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防止脏读和不可重复读,但允许幻读。

  • 在串行化隔离级别下,防止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但性能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6、Mysql事务隔离级别,怎么解决,MVCC+next-key lock可以解决幻读吗?

  •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 是 MySQL 采用的一种机制,通过在数据库中保存不同版本的数据来解决并发读写问题。在 MVCC 中,每个事务启动时会获得一个事务 ID,读操作只能看到等于或小于该事务 ID 的数据版本,从而实现数据隔离。MVCC 主要应用于可重复读和读提交隔离级别,以解决不可重复读和幻读问题。然而,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仍可能发生幻读。

  • Next-Key Locks:Next-Key Locks 是 MySQL 中的锁机制,在索引上创建了锁,包括满足条件的记录以及下一个记录的锁。这可以防止其他事务在当前事务读取或修改记录时插入新的记录,从而避免幻读。Next-Key Locks 主要用于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以解决幻读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MVCC 和 Next-Key Locks 能有效减轻幻读问题,但无法在所有情况下完全解决幻读。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涉及范围查询,仍然可能发生幻读。

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应用的需求和数据一致性的要求选择事务隔离级别,权衡性能和一致性。若对数据一致性要求较高,可以选择串行化隔离级别,但要注意性能可能受到影响。

7、设计与实现一个 IM 系统?最好是分布式版本?

8、算法题:树的先中后序遍历

前序遍历

前序遍历是一种深度优先遍历方式,它的访问顺序是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递归地访问左子树和右子树。

递归

思路:

  1. 访问当前节点(根节点)。

  2. 递归遍历左子树。

  3. 递归遍历右子树。

示例代码:

#include <iostream>

struct TreeNode {
    int val;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ptr), right(nullptr) {}
};

void pre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ptr) {
        return;
    }
    
    // 1. 访问当前节点
    std::cout << root->val << " ";
    
    // 2. 递归遍历左子树
    preorderTraversal(root->left);
    
    // 3. 递归遍历右子树
    preorderTraversal(root->right);
}

int main() {
    // 构建一个示例二叉树
    TreeNode* root = new TreeNode(1);
    root->left = new TreeNode(2);
    root->right = new TreeNode(3);
    root->left->left = new TreeNode(4);
    root->left->right = new TreeNode(5);

    // 执行先序遍历
    std::cout << "Preorder Traversal: ";
    preorderTraversal(root);
    
    return 0;
}

非递归

思路:

  1. 创建一个栈,以及一个指向树根节点的指针。

  2. 将根节点入栈。

  3. 弹出栈顶节点,访问它。

  4. 如果该节点有右子节点,将右子节点入栈,再将左子节点入栈(这样确保左子节点在栈顶)。

  5. 重复步骤3和4,直到栈为空。

示例代码:

void pre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
    std::stack<TreeNode*> s;
    TreeNode* current = root;

    while (current || !s.empty()) {
        while (current) {
            std::cout << current->val << " ";
            if (current->right) {
                s.push(current->right);
            }
            current = current->left;
        }
        if (!s.empty()) {
            current = s.top();
            s.pop();
        }
    }
}
中序遍历

中序遍历也是一种深度优先遍历方式,它的访问顺序是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遍历右子树。

递归

思路:

  1. 递归遍历左子树。

  2. 访问当前节点(根节点)。

  3. 递归遍历右子树。

示例代码:

#include <iostream>

struct TreeNode {
    int val;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ptr), right(nullptr) {}
};

void in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ptr) {
        return;
    }
    
    // 1. 递归遍历左子树
    inorderTraversal(root->left);
    
    // 2. 访问当前节点
    std::cout << root->val << " ";
    
    // 3. 递归遍历右子树
    inorderTraversal(root->right);
}

int main() {
    // 构建一个示例二叉树
    TreeNode* root = new TreeNode(1);
    root->left = new TreeNode(2);
    root->right = new TreeNode(3);
    root->left->left = new TreeNode(4);
    root->left->right = new TreeNode(5);

    // 执行中序遍历
    std::cout << "Inorder Traversal: ";
    inorderTraversal(root);
    
    return 0;
}

非递归

思路:

  1. 创建一个栈,以及一个指向树根节点的指针。

  2. 从根节点开始,将所有左子节点入栈,直到达到最左边的叶子节点。

  3. 出栈一个节点,访问它。

  4. 如果该节点有右子节点,将右子节点设为当前节点,然后重复步骤2。

  5. 重复步骤3和4,直到栈为空且当前节点为空。

示例代码:

void in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
    std::stack<TreeNode*> s;
    TreeNode* current = root;

    while (current || !s.empty()) {
        while (current) {
            s.push(current);
            current = current->left;
        }
        current = s.top();
        s.pop();
        std::cout << current->val << " ";
        current = current->right;
    }
}
后序遍历

后序遍历同样是一种深度优先遍历方式,它的访问顺序是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递归

思路:

  1. 递归遍历左子树。

  2. 递归遍历右子树。

  3. 访问当前节点(根节点)。

示例代码:

#include <iostream>

struct TreeNode {
    int val;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ptr), right(nullptr) {}
};

void post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ptr) {
        return;
    }
    
    // 1. 递归遍历左子树
    postorderTraversal(root->left);
    
    // 2. 递归遍历右子树
    postorderTraversal(root->right);
    
    // 3. 访问当前节点
    std::cout << root->val << " ";
}

int main() {
    // 构建一个示例二叉树
    TreeNode* root = new TreeNode(1);
    root->left = new TreeNode(2);
    root->right = new TreeNode(3);
    root->left->left = new TreeNode(4);
    root->left->right = new TreeNode(5);

    // 执行后序遍历
    std::cout << "Postorder Traversal: ";
    postorderTraversal(root);
    
    return 0;
}

非递归

思路:

  1. 创建两个栈,一个用于节点的遍历,另一个用于保存遍历结果。

  2. 将根节点压入栈1。

  3. 从栈1弹出一个节点,然后将它压入栈2。

  4. 将当前节点的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分别压入栈1。

  5. 重复步骤3和4,直到栈1为空。

  6. 此时栈2中的元素就是后序遍历的顺序,将它们依次出栈并访问。

示例代码:

void post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
    std::stack<TreeNode*> s1, s2;
    s1.push(root);

    while (!s1.empty()) {
        TreeNode* current = s1.top();
        s1.pop();
        s2.push(current);

        if (current->left) {
            s1.push(current->left);
        }
        if (current->right) {
            s1.push(current->right);
        }
    }

    while (!s2.empty()) {
        std::cout << s2.top()->val << " ";
        s2.pop();
    }
}

9、算法题:二进制加法

描述:

给定两个 01 字符串 a 和 b ,请计算它们的和,并以二进制字符串的形式输出。

输入为 非空 字符串且只包含数字 1 和 0

思路:

  1. 创建一个空字符串 result 用于保存结果,以及两个变量 carry(用于表示进位,初始化为0)和 i(用于从字符串末尾向前遍历)。

  2. 从字符串 a 和 b 的末尾开始,逐位取出字符并转换为整数,分别为 numA 和 numB。如果字符串已经遍历完,则对应的数字设为0。

  3. 计算当前位的和,即 sum = numA + numB + carry。注意,carry 初始为0,但在每次迭代后可能会变为1。

  4. 计算当前位的结果和进位:currentResult = sum % 2 和 carry = sum / 2

  5. 将 currentResult 转换为字符并插入到 result 的前面。

  6. 将 i 向前移动一位。

  7. 重复步骤2到步骤6,直到遍历完字符串 a 和 b

  8. 如果最后一次迭代后 carry 为1,表示有进位,将"1"插入到 result 的前面。

  9. 返回 result 作为最终结果。

示例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string addBinary(string a, string b) {
    string result = "";
    int carry = 0;
    int i = a.length() - 1, j = b.length() - 1;

    while (i >= 0 || j >= 0) {
        int numA = (i >= 0) ? (a[i] - '0') : 0;
        int numB = (j >= 0) ? (b[j] - '0') : 0;
        int sum = numA + numB + carry;
        int currentResult = sum % 2;
        carry = sum / 2;
        result = to_string(currentResult) + result;
        i--;
        j--;
    }

    if (carry == 1) {
        result = "1" + result;
    }

    return result;
}

int main() {
    string a = "1011";
    string b = "1101";
    string sum = addBinary(a, b);
    cout << "Sum: " << sum << endl;
    return 0;
}

  • 20
    点赞
  • 2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之乎者也·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