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基础面试题】

1.基础语法篇

1.1 =和:=的区别

  • =是赋值
  • :=是声明+赋值

1.2. 指针的作用?

指针用来保存变量的地址

  • 解引用运算符*用于访问地址中的值
  • 地址运算符&用于返回变量的地址

1.3. Go允许多个返回值吗?

允许,返回两个string。func swap(x, y string) (string, string)

1.4. Go有异常类型吗?

没有异常类型,只有错误类型Error

1.5. 什么是协程(Goroutine)?

Goroutines 可以被认为是轻量级的线程。 与线程相比,创建 Goroutine 的开销很小。

1.6. 如何高效地拼接字符串

利用strings.Builder

1.7. 什么是rune类型

rune是int32类型的别称,是Unicode编码的别称
Go语言中字符串的底层表示是byte(8 bit)序列,而不是rune(32 bit)序列
正常情况下中文会使用utf-8编码,每个中文字符需要3byte

fmt.Println(len("Go语言")) // 8
fmt.Println(len([]rune("Go语言"))) // 4

将字符串转换为[]rune可以进行准确的子串截取

1.8. 如何判断map中是否包含某个key?

if val, ok := dict["foo"]; ok {
    //do something here}

ok为true代表存在包含key的value

1.9. Go支持默认参数或可选参数吗?

  • Go不支持默认参数和可选参数
  • 如何实现默认参数和可变参数?
    • 创建一个结构体类型来封装相关的参数,并在函数中接受指向该结构体的指针。这样可以在结构体定义中为字段提供默认值,调用者可以选择性地初始化部分或全部字段。
    • 使用变长参数,虽然变长参数本身并不直接提供默认值,但可以结合函数内部逻辑来实现类似功能。通过检查传入的参数数量,可以决定是否使用预设的默认值。

1.10. defer的执行顺序

  • 多个 defer 语句,遵从后进先出(Last In First Out,LIFO)的原则,最后声明的 defer 语句,最先得到执行。
  • defer在return语句之后执行,return中存在表达式时会先计算表达式的值之后赋值给返回变量,之后开始执行defer

1.11. 如何交换2个变量的值?

a, b := "A", "B"
a, b = b, a

1.12. Go语言tag的用处?

tag 可以理解为 struct 字段的注解,可以用来定义字段的一个或多个属性。框架/工具可以通过反射获取到某个字段定义的属性,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tag 丰富了代码的语义,增强了灵活性。

1.13. 如何判断2个字符串切片(slice)是否相等

  • 可以通过reflect.DeepEqual(a,b)判断a、b两个切片是否相等,但是通常不推荐这么做,使用反射非常影响性能。
  • 通常采用的方式如下,遍历比较切片中的每一个元素

1.14. 字符串打印时,%v 和 %+v 的区别

%v 和 %+v 都可以用来打印 struct 的值,区别在于 %v 仅打印各个字段的值,%+v 还会打印各个字段的名称。

1.15. Go 语言中如何表示枚举值(enums)

使用const和iota来进行

type StuType int32
const (
	Type1 StuType = iota
	Type2
	Type3
	Type4
)

1.16. 空struct{} 的用途

  • 使用空结构体 struct{} 可以节省内存,一般作为占位符使用,表明这里并不需要一个值。
  • 比如使用 map 表示集合时,只关注 key,value 可以使用 struct{} 作为占位符。如果使用其他类型作为占位符,例如 int,bool,不仅浪费了内存,而且容易引起歧义。
  • 再比如,使用信道(channel)控制并发时,我们只是需要一个信号,但并不需要传递值,这个时候,也可以使用 struct{} 代替。
  • 再比如,声明只包含方法的结构体

2. 实现原理篇

2.1 init() 函数是什么时候执行的?

init() 函数是 Go 程序初始化的一部分。Go 程序初始化先于 main 函数,由 runtime 初始化每个导入的包,初始化顺序不是按照从上到下的导入顺序,而是按照解析的依赖关系,没有依赖的包最先初始化。

  • 每个包首先初始化包作用域的常量和变量(常量优先于变量),然后执行包的 init() 函数。
  • 同一个包,甚至是同一个源文件可以有多个 init() 函数。
  • init() 函数没有入参和返回值,不能被其他函数调用。
  • 同一个包内多个 init() 函数的执行顺序不作保证。

一句话总结: import –> const –> var –> init() –> main()

2.2 Go 语言的局部变量分配在栈上还是堆上?

Go 语言编译器会自动决定把一个变量放在栈还是放在堆,编译器会做逃逸分析(escape analysis),当发现变量的作用域没有超出函数范围,就可以在栈上,反之则必须分配在堆上。

2.3 2 个 interface 可以比较吗?

可以。Go 语言中,interface 的内部实现包含了 2 个字段,类型 T 和 值 V,interface 可以使用 == 或 != 比较。
2 个 interface 相等有以下 2 种情况

  • 两个 interface 均等于 nil(此时 V 和 T 都处于 unset 状态)
  • 类型 T 相同,且对应的值 V 相等。

2.4 两个 nil 可能不相等吗?

可能。
接口(interface) 是对非接口值(例如指针,struct等)的封装,内部实现包含 2 个字段,类型 T 和 值 V。一个接口等于 nil,当且仅当 T 和 V 处于 unset 状态(T=nil,V is unset)。

  • 两个接口值比较时,会先比较 T,再比较 V。
  • 接口值与非接口值比较时,会先将非接口值尝试转换为接口值,再比较。
func main() {
	var p *int = nil
	var i interface{} = p
	fmt.Println(i == p) // true
	fmt.Println(p == nil) // true
	fmt.Println(i == nil) // false
}

上面这个例子中,将一个 nil 非接口值 p 赋值给接口 i,此时,i 的内部字段为(T=*int, V=nil)

  • i 与 p 作比较时,将 p 转换为接口后再比较,因此 i 等于 p
  • p 与 nil 比较,直接比较值,所以 p 等于 nil。
  • 但是当 i 与 nil 比较时,会将 nil 转换为接口 (T=nil, V=nil),与i (T=*int, V=nil) 不相等,因此 i != nil。因此 V 为 nil ,但 T 不为 nil 的接口不等于 nil。

2.5 简述 Go 语言GC(垃圾回收)的工作原理

最常见的垃圾回收算法有标记清除(Mark-Sweep) 和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

2.5.1 标记清除算法

Go 语言采用的是标记清除算法。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了三色标记法和写屏障技术,提高了效率。

标记清除收集器是跟踪式垃圾收集器,其执行过程可以分成标记(Mark)和清除(Sweep)两个阶段:

  • 标记阶段 — 从根对象出发查找并标记堆中所有存活的对象
  • 清除阶段 — 遍历堆中的全部对象,回收未被标记的垃圾对象并将回收的内存加入空闲链表

标记清除算法的一大问题是在标记期间,需要暂停程序(Stop the world,STW),标记结束之后,用户程序才可以继续执行。为了能够异步执行,减少 STW 的时间,Go 语言采用了三色标记法。

三色标记算法将程序中的对象分成白色、黑色和灰色三类。

白色:不确定对象。
灰色:存活对象,子对象待处理。
黑色:存活对象。

标记开始时,所有对象加入白色集合(这一步需 STW )。首先将根对象标记为灰色,加入灰色集合,垃圾搜集器取出一个灰色对象,将其标记为黑色,并将其指向的对象标记为灰色,加入灰色集合。重复这个过程,直到灰色集合为空为止,标记阶段结束。那么白色对象即可需要清理的对象,而黑色对象均为根可达的对象,不能被清理。

三色标记法因为多了一个白色的状态来存放不确定对象,所以后续的标记阶段可以并发地执行。当然并发执行的代价是可能会造成一些遗漏,因为那些早先被标记为黑色的对象可能目前已经是不可达的了。所以三色标记法是一个 false negative(假阴性)的算法。

三色标记法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即在GC过程中,对象指针发生了改变。比如:

A (黑) -> B (灰) -> C (白) -> D (白)

正常情况下,D对象最终会被标记为黑色,不应被回收。但在标记和用户程序并发执行过程中,用户程序删除了 C 对 D 的引用,而 A 获得了 D 的引用。标记继续进行,D 就没有机会被标记为黑色了(A 已经处理过,这一轮不会再被处理)。

A (黑) -> B (灰) -> C (白) 
  ↓
D (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o 使用了内存屏障技术,它是在用户程序读取对象、创建新对象以及更新对象指针时执行的一段代码,类似于一个钩子。垃圾收集器使用了写屏障(Write Barrier)技术,当对象新增或更新时,会将其着色为灰色。这样即使与用户程序并发执行,对象的引用发生改变时,垃圾收集器也能正确处理了。

总结:
一次完整的GC分为四个阶段:
1)标记准备(Mark Setup,需 STW),打开写屏障(Write Barrier)
2)使用三色标记法标记(Marking, 并发)
3)标记结束(Mark Termination,需 STW),关闭写屏障。
4)清理(Sweeping, 并发)

2.5.2 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

这个在之后的博客里面补吧

2.6 函数返回局部变量的指针是否安全?

这在 Go 中是安全的,Go 编译器将会对每个局部变量进行逃逸分析。如果发现局部变量的作用域超出该函数,则不会将内存分配在栈上,而是分配在堆上。

2.7 非接口非接口的任意类型 T() 都能够调用 *T 的方法吗?反过来呢?

  • 一个T类型的值可以调用为*T类型声明的方法,但是仅当此T的值是可寻址(addressable) 的情况下。
  • 反过来,一个T类型的值可以调用为类型T声明的方法,这是因为解引用指针总是合法的。事实上,你可以认为对于每一个为类型 T 声明的方法,编译器都会为类型T自动隐式声明一个同名和同签名的方法。

不可寻址的值的

  • 字符串中的字节
  • map 对象中的元素(slice 对象中的元素是可寻址的,slice的底层是数组)
  • 常量
  • 包级别的函数等

3. 并发编程篇

3.1 无缓冲的 channel 和 有缓冲的 channel 的区别?

对于无缓冲的 channel,发送方将阻塞该信道,直到接收方从该信道接收到数据为止,而接收方也将阻塞该信道,直到发送方将数据发送到该信道中为止。

对于有缓存的 channel,发送方在没有空插槽(缓冲区使用完)的情况下阻塞,而接收方在信道为空的情况下阻塞。

3.2 什么是协程泄露(Goroutine Leak)?

协程泄露是指协程创建后,长时间得不到释放,并且还在不断地创建新的协程,最终导致内存耗尽,程序崩溃。
协程泄露的常见原因:

  • 缺少接收器,导致发送阻塞
  • 缺少发送器,导致接收阻塞
  • 死锁(dead lock)
  • 无限循环(infinite loops)

3.3 Go 可以限制运行时操作系统线程的数量吗?

可以使用环境变量 GOMAXPROCS 或 runtime.GOMAXPROCS(num int) 设置。
GOMAXPROCS 限制的是同时执行用户态 Go 代码的操作系统线程的数量,但是对于被系统调用阻塞的线程数量是没有限制的。GOMAXPROCS 的默认值等于 CPU 的逻辑核数,同一时间,一个核只能绑定一个线程,然后运行被调度的协程。
因此对于 CPU 密集型的任务,若该值过大,例如设置为 CPU 逻辑核数的 2 倍,会增加线程切换的开销,降低性能。
对于 I/O 密集型应用,适当地调大该值,可以提高 I/O 吞吐率。

4. 代码输出篇

4.1 常量与变量

4.1.1 case1

下列代码的输出是:

func main() {
	const (
		a, b = "golang", 100
		d, e
		f bool = true
		g
	)
	fmt.Println(d, e, g)
}

输出:golang 100 true
在同一个 const group 中,如果常量定义与前一行的定义一致,则可以省略类型和值。编译时,会按照前一行的定义自动补全。

4.1.2 case2

下列代码的输出是:

func main() {
	const N = 100
	var x int = N

	const M int32 = 100
	var y int = M
	fmt.Println(x, y)
}

编译失败:cannot use M (type int32) as type int in assignment
Go 语言中,常量分为无类型常量和有类型常量两种,const N = 100,属于无类型常量,赋值给其他变量时,如果字面量能够转换为对应类型的变量,则赋值成功,例如,var x int = N。但是对于有类型的常量 const M int32 = 100,赋值给其他变量时,需要类型匹配才能成功,所以需要显示地类型转换

4.1.3 case3

下列代码的输出是:

func main() {
	var a int8 = -1
	var b int8 = -128 / a
	fmt.Println(b)
}

输出:-128
int8 能表示的数字的范围是 [-2^7, 2^7-1],即 [-128, 127]。-128 是无类型常量,转换为 int8,再除以变量 -1,结果为 128,常量除以变量,结果是一个变量。变量转换时允许溢出,符号位变为1,转为补码后恰好等于 -128。

4.1.4 case4

下列代码的输出是:

func main() {
	const a int8 = -1
	var b int8 = -128 / a
	fmt.Println(b)
}

编译失败:constant 128 overflows int8
-128 和 a 都是常量,在编译时求值,-128 / a = 128,两个常量相除,结果也是一个常量,常量类型转换时不允许溢出,因而编译失败。

4.2 作用域

func main() {
	var err error
	if err == nil {
		err := fmt.Errorf("err")
		fmt.Println(1, err)
	}
	if err != nil {
		fmt.Println(2, err)
	}
}

输出:1 err

4.3 defer延迟调用

4.3.1 case1

type T struct{}

func (t T) f(n int) T {
	fmt.Print(n)
	return t
}

func main() {
	var t T
	defer t.f(1).f(2)
	fmt.Print(3)
}

输出:132
defer 延迟调用时,需要提前保存函数指针和参数,因此链式调用的情况下,除了最后一个函数/方法外的函数/方法都会在调用时直接执行。也就是说 t.f(1) 直接执行,然后执行 fmt.Print(3),最后函数返回时再执行 .f(2),因此输出是 132。

4.3.2 case2

func f(n int) {
	defer fmt.Println(n)
	n += 100
}

func main() {
	f(1)
}

输出:1
打印 1 而不是 101。defer 语句执行时,会将需要延迟调用的函数和参数保存起来,也就是说,执行到 defer 时,参数 n(此时等于1) 已经被保存了。因此后面对 n 的改动并不会影响延迟函数调用的结果。

4.3.3 case3

func main() {
	n := 1
	defer func() {
		fmt.Println(n)
	}()
	n += 100
}

输出:101
匿名函数没有通过传参的方式将 n 传入,因此匿名函数内的 n 和函数外部的 n 是同一个,延迟执行时,已经被改变为 101。

4.3.4 case4

func main() {
	n := 1
	if n == 1 {
		defer fmt.Println(n)
		n += 100
	}
	fmt.Println(n)
}

输出:

101
1

先打印 101,再打印 1。defer 的作用域是函数,而不是代码块,因此 if 语句退出时,defer 不会执行,而是等 101 打印后,整个函数返回时,才会执行。

  • 36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