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sticSearch底层实现原理
正向索引
在搜索引擎中每个文件都对应一个文件ID,文件内容被表示为一系列关键词的集合(实际上在搜索引擎索引库中,关键词也已经转换为关键词ID)。例如“文档1”经过分词,提取了20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都会记录它在文档中的出现次数和出现位置。
一般是通过key,去找value
当用户在主页上搜索关键词“华为手机”时,假设只存在正向索引(forward index),那么就需要扫描索引库中的所有文档,找出所有包含关键词“华为手机”的文档,再根据打分模型进行打分,排出名次后呈现给用户。因为互联网上收录在搜索引擎中的文档的数目是个天文数字,这样的索引结构根本无法满足实时返回排名结果的要求。
所以,搜索引擎会将正向索引重新构建为倒排索引,即把文件ID对应到关键词的映射转换为关键词到文件ID的映射,每个关键词都对应着一系列的文件,这些文件中都出现这个关键词
倒排索引
倒排索引(Inverted Index)也叫反向索引,有反向索引必有正向索引。通俗地来讲,正向索引是通过key找value,反向索引则是通过value找key。
搜索引擎会将正向索引重新构建为倒排索引,即把文件ID对应到关键词的映射转换为关键词到文件ID的映射,每个关键词都对应着一系列的文件,这些文件中都出现这个关键词。
得到倒排索引的结构如下: 单词的数据量是有限的,而文档的数量是无限的
“关键词1”:“文档1”的ID,“文档2”的ID,…………。
“关键词2”:带有此关键词的文档ID列表。
从词的关键字,去找文档
单词—文档矩阵
单词-文档矩阵是表达两者之间所具有的一种包含关系的概念模型,下图展示了其含义。图中的每列代表一个文档,每行代表一个单词,打对勾的位置代表包含关系。
从纵向即文档这个维度来看,每列代表文档包含了哪些单词,比如文档1包含了词汇1和词汇4,而不包含其它单词。从横向即单词这个维度来看,每行代表了哪些文档包含了某个单词。比如对于词汇1来说,文档1和文档4中出现过单词1,而其它文档不包含词汇1。矩阵中其它的行列也可作此种解读。
搜索引擎的索引其实就是实现“单词-文档矩阵”的具体数据结构。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上述概念模型,比如“倒排索引”、“签名文件”、“后缀树”等方式。但是各项实验数据表明,“倒排索引”是实现单词到文档映射关系的最佳实现方式。
倒排索引基本概念
-
文档(Document):一般搜索引擎的处理对象是互联网网页,而文档这个概念要更宽泛些,代表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存储对象,相比网页来说,涵盖更多种形式,比如Word,PDF,html,XML等不同格式的文件都可以称之为文档。再比如一封邮件,一条短信,一条微博也可以称之为文档。在本书后续内容,很多情况下会使用文档来表征文本信息。
-
文档集合(Document Collection):由若干文档构成的集合称之为文档集合。比如海量的互联网网页或者说大量的电子邮件都是文档集合的具体例子。
-
文档编号(Document ID):在搜索引擎内部,会将文档集合内每个文档赋予一个唯一的内部编号,以此编号来作为这个文档的唯一标识,这样方便内部处理,每个文档的内部编号即称之为“文档编号”,后文有时会用DocID来便捷地代表文档编号。
-
单词编号(Word ID):与文档编号类似,搜索引擎内部以唯一的编号来表征某个单词,单词编号可以作为某个单词的唯一表征。
-
倒排索引(Inverted Index):倒排索引是实现“单词-文档矩阵”的一种具体存储形式,通过倒排索引,可以根据单词快速获取包含这个单词的文档列表。倒排索引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单词词典”和“倒排文件”。
-
单词词典(Lexicon):搜索引擎的通常索引单位是单词,单词词典是由文档集合中出现过的所有单词构成的字符串集合,单词词典内每条索引项记载单词本身的一些信息以及指向“倒排列表”的指针。
-
倒排列表(PostingList):倒排列表记载了出现过某个单词的所有文档的文档列表及单词在该文档中出现的位置信息,每条记录称为一个倒排项(Posting)。根据倒排列表,即可获知哪些文档包含某个单词。
-
倒排文件(Inverted File):所有单词的倒排列表往往顺序地存储在磁盘的某个文件里,这个文件即被称之为倒排文件,倒排文件是存储倒排索引的物理文件。
倒排索引简单实例
倒排索引从逻辑结构和基本思路上来讲非常简单。下面我们通过具体实例来进行说明,使得读者能够对倒排索引有一个宏观而直接的感受。
假设文档集合包含五个文档,每个文档内容如图所示,在图中最左端一栏是每个文档对应的文档编号。我们的任务就是对这个文档集合建立倒排索引。
中文和英文等语言不同,单词之间没有明确分隔符号,所以首先要用分词系统将文档自动切分成单词序列。这样每个文档就转换为由单词序列构成的数据流,为了系统后续处理方便,需要对每个不同的单词赋予唯一的单词编号,同时记录下哪些文档包含这个单词,在如此处理结束后,我们可以得到最简单的倒排索引。
在下图中,“单词ID”一栏记录了每个单词的单词编号,第二栏是对应的单词,第三栏即每个单词对应的倒排列表。比如单词“谷姐”,其单词编号为1,倒排列表为{1,2,3,4,5},说明文档集合中每个文档都包含了这个单词。
之所以说上图所示倒排索引是最简单的,是因为这个索引系统只记载了哪些文档包含某个单词,而事实上,索引系统还可以记录除此之外的更多信息。
下图是一个相对复杂些的倒排索引,与上图的基本索引系统比,在单词对应的倒排列表中不仅记录了文档编号,还记载了单词频率信息(TF),即这个单词在某个文档中的出现次数,之所以要记录这个信息,是因为词频信息在搜索结果排序时,计算查询和文档相似度是很重要的一个计算因子,所以将其记录在倒排列表中,以方便后续排序时进行分值计算。在下图的例子里,单词“创始人”的单词编号为7,对应的倒排列表内容为:(3:1),其中的3代表文档编号为3的文档包含这个单词,数字1代表词频信息,即这个单词在3号文档中只出现过1次,其它单词对应的倒排列表所代表含义与此相同。
使用的倒排索引还可以记载更多的信息,下图所示索引系统除了记录文档编号和单词频率信息外,额外记载了两类信息,即每个单词对应的“文档频率信息”(对应下图的第三栏)以及在倒排列表中记录单词在某个文档出现的位置信息。
文档频率信息”代表了在文档集合中有多少个文档包含某个单词,之所以要记录这个信息,其原因与单词频率信息一样,这个信息在搜索结果排序计算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子。而单词在某个文档中出现的位置信息并非索引系统一定要记录的,在实际的索引系统里可以包含,也可以选择不包含这个信息,之所以如此,因为这个信息对于搜索系统来说并非必需的,位置信息只有在支持“短语查询”的时候才能够派上用场。
以单词“拉姆”为例,其单词编号为8,文档频率为2,代表整个文档集合中有两个文档包含这个单词,对应的倒排列表为:{(3;1;<4>),(5;1;<4>)},其含义为在文档3和文档5出现过这个单词,单词频率都为1,单词“拉姆”在两个文档中的出现位置都是4,即文档中第四个单词是“拉姆”。
上图所示倒排索引已经是一个非常完备的索引系统,实际搜索系统的索引结构基本如此,区别无非是采取哪些具体的数据结构来实现上述逻辑结构。
有了这个索引系统,搜索引擎可以很方便地响应用户的查询,比如用户输入查询词“FaceLook”,搜索系统查找倒排索引,从中可以读出包含这个单词的文档,这些文档就是提供给用户的搜索结果,而利用单词频率信息、文档频率信息即可以对这些候选搜索结果进行排序,计算文档和查询的相似性,按照相似性得分由高到低排序输出,此即为搜索系统的部分内部流程。
单词词典
单词词典是倒排索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用来维护文档集合中出现过的所有单词的相关信息,同时用来记载某个单词对应的倒排列表在倒排文件中的位置信息。在支持搜索时,根据用户的查询词,去单词词典里查询,就能够获得相应的倒排列表,并以此作为后续排序的基础。
对于一个规模很大的文档集合来说,可能包含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不同单词,能否快速定位某个单词,这直接影响搜索时的响应速度,所以需要高效的数据结构来对单词词典进行构建和查找,常见的有哈希加链表结构和树形结构。
哈希加链表
下图是这种词典结构的示意图。这种词典结构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
主体部分是哈希表,每个哈希表项保存一个指针,指针指向冲突链表,在冲突链表里,相同哈希值的单词形成链表结构。之所以会有冲突链表,是因为两个不同单词获得相同的哈希值,如果是这样,在哈希方法里被称做是一次冲突,可以将相同哈希值的单词存储在链表里,以供后续查找。
在建立索引的过程中,词典结构也会相应地被构建出来。比如在解析一个新文档的时候,对于某个在文档中出现的单词T,首先利用哈希函数获得其哈希值,之后根据哈希值对应的哈希表项读取其中保存的指针,就找到了对应的冲突链表。如果冲突链表里已经存在这个单词,说明单词在之前解析的文档里已经出现过。如果在冲突链表里没有发现这个单词,说明该单词是首次碰到,则将其加入冲突链表里。通过这种方式,当文档集合内所有文档解析完毕时,相应的词典结构也就建立起来了。
在响应用户查询请求时,其过程与建立词典类似,不同点在于即使词典里没出现过某个单词,也不会添加到词典内。以上图为例,假设用户输入的查询请求为单词3,对这个单词进行哈希,定位到哈希表内的2号槽,从其保留的指针可以获得冲突链表,依次将单词3和冲突链表内的单词比较,发现单词3在冲突链表内,于是找到这个单词,之后可以读出这个单词对应的倒排列表来进行后续的工作,如果没有找到这个单词,说明文档集合内没有任何文档包含单词,则搜索结果为空。
ElasticSearch与MySQL对比
ElasticSearch索引比MySQL快的原因、MySQL索引实现原理
Mysql中的索引
在MySQL中,索引属于存储引擎级别的概念,不同存储引擎对索引的实现方式是不同的,本文主要讨论MyISAM和InnoDB两个存储引擎的索引实现方式。
1、MyISAM索引实现
-
MyISAM表的索引和数据是分离的,索引保存在”表名.MYI”文件内,而数据保存在“表名.MYD”文件内。
-
MyISAM的索引方式也叫做“非聚集”的,之所以这么称呼是为了与InnoDB的聚集索引区分。
2、InnoDB索引实现
虽然InnoDB也使用B+Tree作为索引结构,但具体实现方式却与MyISAM截然不同。
上图是InnoDB主索引(同时也是数据文件)的示意图,可以看到叶节点包含了完整的数据记录。这种索引叫做聚集索引。因为InnoDB的数据文件本身要按主键聚集,所以InnoDB要求表必须有主键(MyISAM可以没有),如果没有显式指定,则MySQL系统会自动选择一个可以唯一标识数据记录的列作为主键,如果不存在这种列,则MySQL自动为InnoDB表生成一个隐含字段作为主键,这个字段长度为6个字节,类型为长整形。
这里以英文字符的ASCII码作为比较准则。聚集索引这种实现方式使得按主键的搜索十分高效,但是辅助索引搜索需要检索两遍索引:首先检索辅助索引获得主键,然后用主键到主索引中检索获得记录。
了解不同存储引擎的索引实现方式对于正确使用和优化索引都非常有帮助,例如知道了InnoDB的索引实现后,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不建议使用过长的字段作为主键,因为所有辅助索引都引用主索引,过长的主索引会令辅助索引变得过大。再例如,用非单调的字段作为主键在InnoDB中不是个好主意,因为InnoDB数据文件本身是一颗B+Tree,非单调的主键会造成在插入新记录时数据文件为了维持B+Tree的特性而频繁的分裂调整,十分低效,而使用自增字段作为主键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大部分采用B-Tree/B+Tree这样的数据结构。我们知道二叉树的查找效率是logN,同时写入更新新的节点不必移动全部节点,所以树型结构存储索引,能同时兼顾写入和查询性能。当我们不需要支持快速的更新的时候,则可以用预先排序等方式换取更小的存储空间,更快的检索速度等好处,其代价就是更新慢。
Elasticsearch
-
Elasticsearch使用一种称为倒排索引的结构,它适用于快速的全文搜索。
-
一个倒排索引由文档中所有不能重复词的列表构成,对于其中每个词,有一个包含它的文档列表。
-
倒排索引包含:文档的列表、文档的数量、词条在每个文档中出现的次数、出现的位置、每个文档的长度、所有文档的平均长度。
Elasticsearch 是通过 Lucene 的倒排索引技术实现比关系型数据库更快的过滤。特别是它对多条件的过滤支持非常好,比如年龄在 20 和 30 之间,性别为女性这样的组合查询。倒排索引很多地方都有介绍,但是其比关系型数据库的 b-tree 索引快在哪里?到底为什么快呢?
笼统的来说,b-tree 索引是为写入优化的索引结构。当我们不需要支持快速的更新的时候,可以用预先排序等方式换取更小的存储空间,更快的检索速度等好处,其代价就是更新慢。要进一步深入的化,还是要看一下 Lucene 的倒排索引是怎么构成的。
- Term(单词):
一段文本经过分析器分析以后就会输出一串单词,这一个一个的就叫做Term
- Term Dictionary(单词字典):
用于维护Term,可以理解为Term的集合
- Term Index(单词索引):
为了更快的找到某个单词,为单词建立索引
- Posting List(倒排列表):
倒排列表记录了出现过某个单词的所有文档的文档列表及单词在该文档中出现的位置信息,每条记录称为一个倒排项(Posting)。根据倒排列表,即可获知哪些文档包含某个单词。
假设有如下数据:
ID是文档ID,那么建立的索引如下
Name
Age
Sex
可以看到,倒排索引是 per field 的,一个字段有一个自己的倒排索引。24,29 这些叫做 term,而 [1,3] 就是 posting list。Posting list 就是一个 int 的数组,存储了所有符合某个 term 的文档 id。那么什么是 term dictionary 和 term index?
案例
假设我们有很多个 term,比如:
to,inn,tea,ada,ted,ten,adv,ada,ab
如果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找出某个特定的 term 一定很慢,因为 term 没有排序,需要全部过滤一遍才能找出特定的 term。排序之后就变成了:
**ab,ada,add,adv,inn,tea,ted,ten**
这样我们可以用二分查找的方式,比全遍历更快地找出目标的 term。这个就是 term dictionary。有了 term dictionary 之后,可以用 logN 次磁盘查找得到目标。但是磁盘的随机读操作仍然是非常昂贵的(一次 random access 大概需要 10ms 的时间)。所以尽量少的读磁盘,有必要把一些数据缓存到内存里。但是整个 term dictionary 本身又太大了,无法完整地放到内存里。于是就有了 term index。term index 有点像一本字典的大的章节表。比如:
a 开头的 term ……………. Xxx 页
c 开头的 term ……………. Xxx 页
e 开头的 term ……………. Xxx 页
如果所有的 term 都是英文字符的话,可能这个 term index 就真的是 26 个英文字符表构成的了。但是实际的情况是,term 未必都是英文字符,term 可以是任意的 byte 数组。而且 26 个英文字符也未必是每一个字符都有均等的 term,比如 x 字符开头的 term 可能一个都没有,而 s 开头的 term 又特别多。实际的 term index 是一棵 trie 树(前缀树):
例子是一个包含 “A”, “to”, “tea”, “ted”, “ten”, “i”, “in”, 和 “inn” 的 trie 树。这棵树不会包含所有的 term,它包含的是 term 的一些前缀。通过 term index 可以快速地定位到 term dictionary 的某个 offset,然后从这个位置再往后顺序查找。再加上一些压缩技术(搜索 Lucene Finite State Transducers) term index 的尺寸可以只有所有 term 的尺寸的几十分之一,使得用内存缓存整个 term index 变成可能。整体上来说就是这样的效果。
Mysql 只有 term dictionary 这一层,是以 b-tree 排序的方式存储在磁盘上的。检索一个 term 需要若干次的 random access 的磁盘操作。而 Lucene 在 term dictionary 的基础上添加了 term index 来加速检索,term index 以树的形式缓存在内存中。从 term index 查到对应的 term dictionary 的 block 位置之后,再去磁盘上找 term,大大减少了磁盘的 random access 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