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一些常用的特性(2)(通用性能提高)

C++11一些常用的特性(2)(通用性能提高)

一、列表初始化

关于 C++ 中的变量,数组,对象等都有不同的初始化方法,在这些繁琐的初始化方法中没有任何一种方式适用于所有的情况。为了统一初始化方式,并且让初始化行为具有确定的效果,在 C++11 中提出了列表初始化的概念。

1. 统一的初始化

在 C++98/03 中,对应普通数组和可以直接进行内存拷贝(memcpy ())的对象是可以使用列表初始化来初始化数据的

// 数组的初始化
int array[] = { 1,3,5,7,9 };
double array1[3] = { 1.2, 1.3, 1.4 };

// 对象的初始化
struct Person
{
    int id;
    double salary;
}zhang3{ 1, 3000 };

在 C++11 中,列表初始化变得更加灵活了,来看一下下面这段初始化类对象的代码: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Test
{
public:
    Test(int) {}
private:
    Test(const Test &);
};

int main(void)
{
    Test t1(520);
    Test t2 = 520; 
    Test t3 = { 520 };
    Test t4{ 520 };
    int a1 = { 1314 };
    int a2{ 1314 };
    int arr1[] = { 1, 2, 3 };
    int arr2[]{ 1, 2, 3 };
    return 0;
}

具体地来解读一下上面代码中使用的各种初始化方式:

t1:最中规中矩的初始化方式,通过提供的带参构造进行对象的初始化

t2:语法错误,因为提供的拷贝构造函数是私有的。如果拷贝构造函数是公共的,520 会通过隐式类型转换被 Test(int) 构造成一个匿名对象,然后再通过对这个匿名对象进行拷贝构造得到 t2。

t3 和 t4:使用了 C++11 的初始化方式来初始化对象,效果和 t1 的方式是相同的。

在初始时,{} 前面的等号是否书写对初始化行为没有任何影响。
t3 虽然使用了等号,但是它仍然是列表初始化,因此私有的拷贝构造对它没有任何影响。
t1、arr1 和 t2、arr2:这两个是基础数据类型的列表初始化方式,可以看到,和对象的初始化方式是统一的。

t4、a2、arr2 的写法,是 C++11 中新添加的语法格式,使用这种方式可以直接在变量名后边跟上初始化列表,来进行变量或者对象的初始化。

既然使用列表初始化可以对普通类型以及对象进行直接初始化,那么在使用 new 操作符创建新对象的时候可以使用列表初始化进行对象的初始化吗?答案是肯定的,来看下面的例子:

int * p = new int{520};
double b = double{52.134};
int * array = new int[3]{1,2,3};

指针p 指向了一个 new 操作符返回的内存,通过列表初始化将内存数据初始化为了 520
变量b 是对匿名对象使用列表初始之后,再进行拷贝初始化。
数组array 在堆上动态分配了一块内存,通过列表初始化的方式直接完成了多个元素的初始化。
除此之外,列表初始化还可以直接用在函数返回值上: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int id, string name)
    {
        cout << "id: " << id << ", name: " << name << endl;
    }
};

Person func()
{
    return { 9527, "华安" };
}

int main(void)
{
    Person p = func();
    return 0;
}

代码中的 return { 9527, “华安” }; 就相当于 return (9527, “华安” );,直接返回了一个匿名对象。通过上面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在 C++11 使用列表初始化是非常便利的,它统一了各种对象的初始化方式,而且还让代码的书写更加简单清晰。

2. 列表初始化细节
2.1 聚合体

在 C++11 中,列表初始化的使用范围被大大增强了,但是一些模糊的概念也随之而来,在前面的例子可以得知,列表初始化可以用于自定义类型的初始化,但是对于一个自定义类型,列表初始化可能有两种执行结果: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T1
{
    int x;
    int y;
}a = { 123, 321 };

struct T2
{
    int x;
    int y;
    T2(int, int) : x(10), y(20) {}
}b = { 123, 321 };

int main(void)
{
    cout << "a.x: " << a.x << ", a.y: " << a.y << endl;
    cout << "b.x: " << b.x << ", b.y: " << b.y << endl;
    return 0;
}

程序执行的结果是这样的:

a.x: 123, a.y: 321
b.x: 10, b.y: 20

在上边的程序中都是用列表初始化的方式对对象进行了初始化,但是得到结果却不同,对象 b 并没有被初始化列表中的数据初始化,这是为什么呢?

对象 a 是对一个自定义的聚合类型进行初始化,它将以拷贝的形式使用初始化列表中的数据来初始化 T1 结构体中的成员。
在结构体 T2 中自定义了一个构造函数,因此实际的初始化是通过这个构造函数完成的。

现在很多小伙伴可能就一头雾水了,同样是自定义结构体并且在创建对象的时候都使用了列表初始化来初始化对象,为什么在类内部对对象的初始化方式却不一样呢?因为如果使用列表初始化对对象初始化时,还需要判断这个对象对应的类型是不是一个聚合体,如果是初始化列表中的数据就会拷贝到对象中。

那么,使用列表初始化时,对于什么样的类型 C++ 会认为它是一个聚合体呢?

普通数组本身可以看做是一个聚合类型

int x[] = {1,2,3,4,5,6};
double y[3][3] = {
    {1.23, 2.34, 3.45},
    {4.56, 5.67, 6.78},
    {7.89, 8.91, 9.99},
};
char carry[] = {'a', 'b', 'c', 'd', 'e', 'f'};
std::string sarry[] = {"hello", "world", "nihao", "shijie"};

满足以下条件的类(class、struct、union)可以被看做是一个聚合类型:

无用户自定义的构造函数。

无私有或保护的非静态数据成员。

场景 1: 类中有私有成员,无法使用列表初始化进行初始化

struct T1
{
    int x;
    long y;
protected:
    int z;
}t{ 1, 100, 2};		// error, 类中有私有成员, 无法使用初始化列表初始化

场景 2:类中有非静态成员可以通过列表初始化进行初始化,但它不能初始化静态成员变量。

struct T2
{
    int x;
    long y;
protected:
    static int z;
}t{ 1, 1002};		// error

结构体中的静态变量 z 不能使用列表初始化进行初始化,它的初始化遵循静态成员的初始化方式。

struct T2
{
    int x;
    long y;
protected:
    static int z;
}t{ 1, 100};		// ok
// 静态成员的初始化
int T2::z = 2;

无基类。

无虚函数。

类中不能有使用 {} 和 = 直接初始化的非静态数据成员(从 c++14 开始就支持了)。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T2
{
    int x;
    long y;
protected:
    static int z;
}t1{ 1, 100 };		// ok
// 静态成员的初始化
int T2::z = 2;

struct T3
{
    int x;
    double y = 1.34;
    int z[3]{1,2,3};
};

int main(void)
{
    T3 t{520, 13.14, {6,7,8}};		// error, c++11不支持,从c++14开始就支持了
    return 0;
}

从C++14开始,使用列表初始化也可以初始化在类中使用{}和=初始化过的非静态数据成员。

2.2 非聚合体

对于聚合类型的类可以直接使用列表初始化进行对象的初始化,如果不满足聚合条件还想使用列表初始化其实也是可以的,需要在类的内部自定义一个构造函数, 在构造函数中使用初始化列表对类成员变量进行初始化: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T1
{
    int x;
    double y;
    // 在构造函数中使用初始化列表初始化类成员
    T1(int a, double b, int c) : x(a), y(b), z(c){}
    virtual void print()
    {
        cout << "x: " << x << ", y: " << y << ", z: " << z << endl;
    }
private:
    int z;
};

int main(void)
{
    T1 t{ 520, 13.14, 1314 };	// ok, 基于构造函数使用初始化列表初始化类成员
    t.print();
    return 0;
}

另外,需要额外注意的是聚合类型的定义并非递归的,也就是说当一个类的非静态成员是非聚合类型时,这个类也可能是聚合类型,比如下面的这个例子: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T1
{
    int x;
    double y;
private:
    int z;
};

struct T2
{
    T1 t1;
    long x1;
    double y1;
};

int main(void)
{
    T2 t2{ {}, 520, 13.14 };
    return 0;
}

可以看到,T1 并非一个聚合类型,因为它有一个 Private 的非静态成员。但是尽管 T2 有一个非聚合类型的非静态成员 t1,T2 依然是一个聚合类型,可以直接使用列表初始化的方式进行初始化。

最后强调一下 t2 对象的初始化过程,对于非聚合类型的成员 t1 做初始化的时候,可以直接写一对空的大括号 {},这相当于调用是 T1 的无参构造函数。

对于一个聚合类型,使用列表初始化相当于对其中的每个元素分别赋值,而对于非聚合类型,则需要先自定义一个合适的构造函数,此时使用列表初始化将会调用它对应的构造函数。

3. std::initializer_list

在 C++ 的 STL 容器中,可以进行任意长度的数据的初始化,使用初始化列表也只能进行固定参数的初始化,如果想要做到和 STL 一样有任意长度初始化的能力,可以使用 std::initializer_list 这个轻量级的类模板来实现。

先来介绍一下这个类模板的一些特点:

它是一个轻量级的容器类型,内部定义了迭代器 iterator 等容器必须的概念,遍历时得到的迭代器是只读的。
对于 std::initializer_list 而言,它可以接收任意长度的初始化列表,但是要求元素必须是同种类型 T
在 std::initializer_list 内部有三个成员接口:size(), begin(), end()。
std::initializer_list 对象只能被整体初始化或者赋值。

3.1 作为普通函数参数

如果想要自定义一个函数并且接收任意个数的参数(变参函数),只需要将函数参数指定为 std::initializer_list,使用初始化列表 { } 作为实参进行数据传递即可。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traversal(std::initializer_list<int> a)
{
    for (auto it = a.begin(); it != a.end(); ++it)
    {
        cout << *it << " ";
    }
    cout << endl;
}

int main(void)
{
    initializer_list<int> list;
    cout << "current list size: " << list.size() << endl;
    traversal(list);

    list = { 1,2,3,4,5,6,7,8,9,0 };
    cout << "current list size: " << list.size() << endl;
    traversal(list);
    cout << endl;
    
    list = { 1,3,5,7,9 };
    cout << "current list size: " << list.size() << endl;
    traversal(list);
    cout << endl;

    
    // 直接通过初始化列表传递数据 //
    
    traversal({ 2, 4, 6, 8, 0 });
    cout << endl;

    traversal({ 11,12,13,14,15,16 });
    cout << endl;


    return 0;
}

示例代码输出的结果:

current list size: 0

current list size: 10
1 2 3 4 5 6 7 8 9 0

current list size: 5
1 3 5 7 9

2 4 6 8 0

11 12 13 14 15 16

std::initializer_list拥有一个无参构造函数,因此,它可以直接定义实例,此时将得到一个空的std::initializer_list,因为在遍历这种类型的容器的时候得到的是一个只读的迭代器,因此我们不能修改里边的数据,只能通过值覆盖的方式进行容器内部数据的修改。虽然如此,在效率方面也无需担心,std::initializer_list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它的内部并不负责保存初始化列表中元素的拷贝,仅仅存储了初始化列表中元素的引用。

3.2 作为构造函数参数

自定义的类如果在构造对象的时候想要接收任意个数的实参,可以给构造函数指定为 std::initializer_list 类型,在自定义类的内部还是使用容器来存储接收的多个实参。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Test
{
public:
    Test(std::initializer_list<string> list)
    {
        for (auto it = list.begin(); it != list.end(); ++it)
        {
            cout << *it << " ";
            m_names.push_back(*it);
        }
        cout << endl;
    }
private:
    vector<string> m_names;
};

int main(void)
{
    Test t({ "jack", "lucy", "tom" });
    Test t1({ "hello", "world", "nihao", "shijie" });
    return 0;
}

输出的结果:

jack lucy tom
hello world nihao shijie
二、using 的使用

在 C++ 中 using 用于声明命名空间,使用命名空间也可以防止命名冲突。在程序中声明了命名空间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命名空间中的定义的类了。在 C++11 中赋予了 using 新的功能,让 C++ 变得更年轻,更灵活。

1. 定义别名

在 C++ 中可以通过 typedef 重定义一个类型,语法格式如下

typedef 旧的类型名 新的类型名;
// 使用举例
typedef unsigned int uint_t;

被重定义的类型并不是一个新的类型,仅仅只是原有的类型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和以前的声明语句一样,这里的声明符也可以包含类型修饰,从而也能由基本数据类型构造出复合类型来。C++11 中规定了一种新的方法,使用别名声明 (alias declaration) 来定义类型的别名,即使用 using。

在使用的时候,关键字 using 作为别名声明的开始,其后紧跟别名和等号,其作用是把等号左侧的名字规定成等号右侧类型的别名。类型别名和类型的名字等价,只要是类型的名字能出现的地方,就能使用类型别名。使用typedef定义的别名和使用using定义的别名在语义上是等效的。

使用 using 定义别名的语法格式是这样的:

using 新的类型 = 旧的类型;
// 使用举例
using uint_t = int;

通过 using 和 typedef 的语法格式可以看到二者的使用没有太大的区别,假设我们定义一个函数指针,using 的优势就能凸显出来了,看一下下面的例子:

// 使用typedef定义函数指针
typedef int(*func_ptr)(int, double);

// 使用using定义函数指针
using func_ptr1 = int(*)(int, double);

如果不是特别熟悉函数指针与 typedef,第一眼很难看出 func_ptr 其实是一个别名,其本质是一个函数指针,指向的函数返回类型是 int,函数参数有两个分别是 int,double 类型。

使用 using 定义函数指针别名的写法看起来就非常直观了,把别名的名字强制分离到了左边,而把别名对应的实际类型放在了右边,比较清晰,可读性比较好。

2. 模板的别名

使用 typedef 重定义类似很方便,但是它有一点限制,比如无法重定义一个模板,比如我们需要一个固定以 int 类型为 key 的 map,它可以和很多类型的 value 值进行映射,如果使用 typedef 这样直接定义就非常麻烦:

typedef map<int, string> m1;
typedef map<int, int> m2;
typedef map<int, double> m3;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自觉的想到了模板:

template <typename T>
typedef map<int, T> type;	// error, 语法错误

使用 typename 不支持给模板定义别名,这个简单的需求仅通过 typedef 很难办到,需要添加一个外敷类: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functional>
#include <map>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 <typename T>
// 定义外敷类
struct MyMap
{
    typedef map<int, T> type;
};

int main(void)
{
    MyMap<string>::type m;
    m.insert(make_pair(1, "luffy"));
    m.insert(make_pair(2, "ace"));

    MyMap<int>::type m1;
    m1.insert(1, 100);
    m1.insert(2, 200);

    return 0;
}

通过上边的例子可以直观的感觉到,需求简单但是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在 C++11 中,新增了一个特性就是可以通过使用 using 来为一个模板定义别名,对于上面的需求可以写成这样:

template <typename T>
using mymap = map<int, T>;

完整的示例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functional>
#include <map>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 <typename T>
using mymap = map<int, T>;

int main(void)
{
    // map的value指定为string类型
    mymap<string> m;
    m.insert(make_pair(1, "luffy"));
    m.insert(make_pair(2, "ace"));

    // map的value指定为int类型
    mymap<int> m1;
    m1.insert(1, 100);
    m1.insert(2, 200);

    return 0;
}

上面的例子中通过使用 using 给模板指定别名,就可以基于别名非常方便的给 value 指定相应的类型,这样使编写的程序变得更加灵活,看起来也更加简洁一些。

最后在强调一点:using 语法和 typedef 一样,并不会创建出新的类型,它们只是给某些类型定义了新的别名。using 相较于 typedef 的优势在于定义函数指针别名时看起来更加直观,并且可以给模板定义别名。

三、可调用对象包装器、绑定器

1. 可调用对象

在 C++ 中存在 “可调用对象” 这么一个概念。准确来说,可调用对象有如下几种定义:

是一个函数指针

int print(int a, double b)
{
    cout << a << b << endl;
    return 0;
}
// 定义函数指针
int (*func)(int, double) = &print;

是一个具有operator()成员函数的类对象(仿函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Test
{
    // ()操作符重载
    void operator()(string msg)
    {
        cout << "msg: " << msg << endl;
    }
};

int main(void)
{
    Test t;
    t("我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	// 仿函数
    return 0;
}

是一个可被转换为函数指针的类对象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func_ptr = void(*)(int, string);
struct Test
{
    static void print(int a, string b)
    {
        cout << "name: " << b << ", age: " << a << endl;
    }

    // 将类对象转换为函数指针
    operator func_ptr()
    {
        return print;
    }
};

int main(void)
{
    Test t;
    // 对象转换为函数指针, 并调用
    t(19, "Monkey D. Luffy");

    return 0;
}

是一个类成员函数指针或者类成员指针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Test
{
    void print(int a, string b)
    {
        cout << "name: " << b << ", age: " << a << endl;
    }
    int m_num;
};

int main(void)
{
    // 定义类成员函数指针指向类成员函数
    void (Test::*func_ptr)(int, string) = &Test::print;
    // 类成员指针指向类成员变量
    int Test::*obj_ptr = &Test::m_num;

    Test t;
    // 通过类成员函数指针调用类成员函数
    (t.*func_ptr)(19, "Monkey D. Luffy");
    // 通过类成员指针初始化类成员变量
    t.*obj_ptr = 1;
    cout << "number is: " << t.m_num << endl;

    return 0;
}

在上面的例子中满足条件的这些可调用对象对应的类型被统称为可调用类型。C++ 中的可调用类型虽然具有比较统一的操作形式,但定义方式五花八门,这样在我们试图使用统一的方式保存,或者传递一个可调用对象时会十分繁琐。现在,C++11通过提供std::function 和 std::bind统一了可调用对象的各种操作。

2. 可调用对象包装器

std::function是可调用对象的包装器。它是一个类模板,可以容纳除了类成员(函数)指针之外的所有可调用对象。通过指定它的模板参数,它可以用统一的方式处理函数、函数对象、函数指针,并允许保存和延迟执行它们。

2.1 基本用法

std::function 必须要包含一个叫做 functional 的头文件,可调用对象包装器使用语法如下:

#include <functional>
std::function<返回值类型(参数类型列表)> diy_name = 可调用对象;

下面的实例代码中演示了可调用对象包装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functional>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add(int a, int b)
{
    cout << a << " + " << b << " = " << a + b << endl;
    return a + b;
}

class T1
{
public:
    static int sub(int a, int b)
    {
        cout << a << " - " << b << " = " << a - b << endl;
        return a - b;
    }
};

class T2
{
public:
    int operator()(int a, int b)
    {
        cout << a << " * " << b << " = " << a * b << endl;
        return a * b;
    }
};

int main(void)
{
    // 绑定一个普通函数
    function<int(int, int)> f1 = add;
    // 绑定以静态类成员函数
    function<int(int, int)> f2 = T1::sub;
    // 绑定一个仿函数
    T2 t;
    function<int(int, int)> f3 = t;

    // 函数调用
    f1(9, 3);
    f2(9, 3);
    f3(9, 3);

    return 0;
}

输入结果如下:

9 + 3 = 12
9 - 3 = 6
9 * 3 = 27

通过测试代码可以得到结论:std::function 可以将可调用对象进行包装,得到一个统一的格式,包装完成得到的对象相当于一个函数指针,和函数指针的使用方式相同,通过包装器对象就可以完成对包装的函数的调用了。

2.2 作为回调函数使用

因为回调函数本身就是通过函数指针实现的,使用对象包装器可以取代函数指针的作用,来看一下下面的例子: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functional>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
public:
    // 构造函数参数是一个包装器对象
    A(const function<void()>& f) : callback(f)
    {
    }

    void notify()
    {
        callback(); // 调用通过构造函数得到的函数指针
    }
private:
    function<void()> callback;
};

class B
{
public:
    void operator()()
    {
        cout << "我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 << endl;
    }
};
int main(void)
{
    B b;
    A a(b); // 仿函数通过包装器对象进行包装
    a.notify();

    return 0;
}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使用对象包装器 std::function 可以非常方便的将仿函数转换为一个函数指针,通过进行函数指针的传递,在其他函数的合适的位置就可以调用这个包装好的仿函数了。

另外,使用 std::function 作为函数的传入参数,可以将定义方式不相同的可调用对象进行统一的传递,这样大大增加了程序的灵活性。

3. 绑定器

std::bind用来将可调用对象与其参数一起进行绑定。绑定后的结果可以使用std::function进行保存,并延迟调用到任何我们需要的时候。通俗来讲,它主要有两大作用:

1> 将可调用对象与其参数一起绑定成一个仿函数。
2> 将多元(参数个数为n,n>1)可调用对象转换为一元或者(n-1)元可调用对象,即只绑定部分参数。

绑定器函数使用语法格式如下:

// 绑定非类成员函数/变量
auto f = std::bind(可调用对象地址, 绑定的参数/占位符);
// 绑定类成员函/变量
auto f = std::bind(类函数/成员地址, 类实例对象地址, 绑定的参数/占位符);

下面来看一个关于绑定器的实际使用的例子: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functional>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callFunc(int x, const function<void(int)>& f)
{
    if (x % 2 == 0)
    {
        f(x);
    }
}

void output(int x)
{
    cout << x << " ";
}

void output_add(int x)
{
    cout << x + 10 << " ";
}

int main(void)
{
    // 使用绑定器绑定可调用对象和参数
    auto f1 = bind(output, placeholders::_1);
    for (int i = 0; i < 10; ++i)
    {
        callFunc(i, f1);
    }
    cout << endl;

    auto f2 = bind(output_add, placeholders::_1);
    for (int i = 0; i < 10; ++i)
    {
        callFunc(i, f2);
    }
    cout << endl;

    return 0;
}

测试代码输出的结果: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在上面的程序中,使用了 std::bind 绑定器,在函数外部通过绑定不同的函数,控制了最后执行的结果。std::bind绑定器返回的是一个仿函数类型,得到的返回值可以直接赋值给一个std::function,在使用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关心绑定器的返回值类型,使用auto进行自动类型推导就可以了。

placeholders::_1 是一个占位符,代表这个位置将在函数调用时被传入的第一个参数所替代。同样还有其他的占位符 placeholders::_2、placeholders::_3、placeholders::_4、placeholders::_5 等……

有了占位符的概念之后,使得 std::bind 的使用变得非常灵活: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functional>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output(int x, int y)
{
    cout << x << " " << y << endl;
}

int main(void)
{
    // 使用绑定器绑定可调用对象和参数, 并调用得到的仿函数
    bind(output, 1, 2)();
    bind(output, placeholders::_1, 2)(10);
    bind(output, 2, placeholders::_1)(10);

    // error, 调用时没有第二个参数
    // bind(output, 2, placeholders::_2)(10);
    // 调用时第一个参数10被吞掉了,没有被使用
    bind(output, 2, placeholders::_2)(10, 20);

    bind(output, placeholders::_1, placeholders::_2)(10, 20);
    bind(output, placeholders::_2, placeholders::_1)(10, 20);


    return 0;
}

示例代码执行的结果:

1  2		// bind(output, 1, 2)();
10 2		// bind(output, placeholders::_1, 2)(10);
2 10		// bind(output, 2, placeholders::_1)(10);
2 20		// bind(output, 2, placeholders::_2)(10, 20);
10 20		// bind(output, placeholders::_1, placeholders::_2)(10, 20);
20 10		// bind(output, placeholders::_2, placeholders::_1)(10, 20);

通过测试可以看到,std::bind 可以直接绑定函数的所有参数,也可以仅绑定部分参数。在绑定部分参数的时候,通过使用 std::placeholders 来决定空位参数将会属于调用发生时的第几个参数。

可调用对象包装器 std::function 是不能实现对类成员函数指针或者类成员指针的包装的,但是通过绑定器 std::bind 的配合之后,就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了,再来看一个例子,然后再解释里边的细节: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functional>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Test
{
public:
    void output(int x, int y)
    {
        cout << "x: " << x << ", y: " << y << endl;
    }
    int m_number = 100;
};

int main(void)
{
    Test t;
    // 绑定类成员函数
    function<void(int, int)> f1 = 
        bind(&Test::output, &t, placeholders::_1, placeholders::_2);
    // 绑定类成员变量(公共)
    function<int&(void)> f2 = bind(&Test::m_number, &t);

    // 调用
    f1(520, 1314);
    f2() = 2333;
    cout << "t.m_number: " << t.m_number << endl;

    return 0;
}

示例代码输出的结果:

x: 520, y: 1314
t.m_number: 2333

在用绑定器绑定类成员函数或者成员变量的时候需要将它们所属的实例对象一并传递到绑定器函数内部。f1的类型是function<void(int, int)>,通过使用std::bind将Test的成员函数output的地址和对象t绑定,并转化为一个仿函数并存储到对象f1中。

使用绑定器绑定的类成员变量m_number得到的仿函数被存储到了类型为function<int&(void)>的包装器对象f2中,并且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修改这个成员。其中int是绑定的类成员的类型,并且允许修改绑定的变量,因此需要指定为变量的引用,由于没有参数因此参数列表指定为void。

示例程序中是使用 function 包装器保存了 bind 返回的仿函数,如果不知道包装器的模板类型如何指定,可以直接使用 auto 进行类型的自动推导,这样使用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