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计划 第二章 ERP理论的形成

本文概述了ERP从20世纪30年代的订货点理论,历经MRP、闭环MRP、MRP-II到集成的ERP系统的发展,探讨了关键概念如MRP、闭环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资源集成、供应链管理和先进技术如JIT、LP、CE等。未来展望了ERP与大数据、云计算的融合趋势。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2.1 ERP发展概述

制造企业市场环境的演变

20世纪30年代前采用“发出订单,然后催办”的计划管理方式,属于卖方市场阶段
20世纪60年代设置了安全库存量,为需求与提前期提供缓冲。市场对企业生产的 产品有了要求,企业的生产逐步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生产。
20世纪70年代企业的管理者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真正的需要是有效的订单交货日期,产生了对物料清单的管理与利用。
20世纪80年代企业的管理者们又认识到制造业要有一个集成的计划。要以生产与库存控制的集成方法来解决问题
20世纪90年代企业信息处理量不断加大,企业资源管理的复杂化也不断加大。这要求信息的处理有更高的效率,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以上系统,而只能依靠计算机系统来实现,信息的集成度要求扩大到企业的整个资源的利用、管理
当前企业越来越认识到,21世纪的竞争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2.2 订货点理论(20世纪30年代)

  • 基于“库存补充”原则,通过控制库存物品数量的方法进行物料需求的规划,依靠库存补充周期内的需求量预测,并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储备,来确定定货点的库存补充方法。
  • 首先为每种物料设置一个最大库存量和最小库存量(即安全库存量)
  • 使库存量一旦低于订货点时,立即补充库存的方法,使库存保证需求的损耗。
  • 当目前现有库存和已发出的订货之和低于订货点,马上订货

        定货点(再订购点) =单位时段的需求量*订货提前期 + 安全库存量。

2.3 基本MRP

  •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
  • 用于库存订货计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 基本思想: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
  • 基本MRP没有考虑变化因素对计划执行的影响
基本原理一物料需求计划中考虑产品的结构,并将物料需求分为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分别处理
基本原理二引入时间分段确定各子件物料的需求时间,保证在库存管理和生产控制中按时按量得到所需物料

MRP 回答了 4 个制造业的主要问题:

生产什么?主生产计划(MPS)
用到什么?产品信息,物料清单(BOM)
已有什么?库存信息,物料可用量

还缺什么?(量)

何时定货?(期)

建议的加工及采购计划

2.4 闭环MRP(80年代初)

闭环MRP(closed-loop MRP)在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基础上,增加对投入与产出的控制,也就是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控制  。

闭环的含义:

  • 一是指把生产能力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系统
  • 二是指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必须有来自车间、供应商和计划人员的反馈信息,并利用这些反馈信息进行计划调整平衡,使生产计划方面的各个子系统得到协调统一。较好解决计划的可行性问题

为解决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的管理,引入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CRP 、车间作业计划PAC和采购作业计划,使生产计划、采购计划与车间作业计划形成了计划-执行-反馈-计划”的一个闭环的信息系统;MRP演变为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2.5 MRP-II (制造资源计划)

  • 对制造业企业资源有效计划的一整套方法。一个围绕企业的基本经营目标以生产计划为主线,对企业制造的各种资源统一的计划和控制,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畅通的动态反馈系统
  • 闭环MRP为核心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 将MRP的信息共享程度扩大,使生产、销售、财务、采购、库存、工程结合,共享数据,组成全面生产管理的集成优化模式
  • 适用小批量或单件生产结构复杂的企业。现代个性化趋势,产品开发生产走向个性化、小批量(定制、定做)、多品种的模式,所以这个成为公认。
  • 加入销售规划、产品规划

MRP II管理模式特点:

  • 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
  • 管理系统性
  • 数据共享性
  • 动态应变性
  • 模拟预见性
  •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

与MRP的主要区别:加入了资金流(财务管理模块)和物流

2.6 ERP (跨公司合作)

  • ERP全面集成管理企业的所有资源,即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实现生产资源调度管理、物流、财务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及辅助决策等功能 
  • 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2.7 ERP的管理思想

支持整个供应链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
信息集成

特点

  • 来源唯一
  • 实时共享
  • 信息规范
  • 信息处理的流程必须规范
  • 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报告由专人负责
即时生产(JIT)适用任何企业 正确时间、正确地点干正确的事,达到零库存、无缺陷、低成本的理想生产模式。
精益生产(LP)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用尽善尽美的生产方式达到高效益。

LP要求:对人、时间、空间、财力、物资等方面,凡是不能在生产中增值的就要去掉。

特点:

  • 强调以人为中心;责任下放到工作小组。
  • 采用JIT,实现高效率、低库存的多品种混合生产。
  • 团队工作和并行开发是产品开发的主要形式与工作方式。
  • 简化组织机构,简化组织管理层次和手续,简化产品检验环节,精简一切不增值环节,简化一切过程。
  • 强调一体化的质量保证体系,全员参与质量保证。
  • 与用户保持长期的密切联系,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 不断改进“修炼”,尽善尽美,追求最大客户满意度。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 关注增值流程的改进
  • 加强同合作伙伴的协同与交流
并行工程(CE)

一种企业全局管理和集成模式

目标:实现产品的高质量、低成本、上市快及满足用户需求。

CE应用系统工程中的分解与协调的理论与方法,将原系统变换成具有集结层与协调层两个层次的等价系统。

集结层把复杂过程变换成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协调层则协调各子系统快速、独立、并行而又有序地工作。

敏捷制造(AM)
  • 对用户需求的变更有敏捷的响应能力,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使用户满意。
  • 生产系统的敏捷性是通过技术、管理和人这3种资源集成为一个协调的、相互关联的系统来实现的。 
  • 共同目标协同合作,增强整体竞争力    
  • 客户满意度作为产品/服务的业绩评价标准和报酬依据
  • 把知识、技术和信息作为最重要的财富,发挥人的创造性
  • 有知识的人最重要。
最优生产(OPT)OPT认为,一个企业的计划与控制的目标就是寻求顾客需求与企业能力的最佳配合,一旦一个被控制的工序(即瓶颈)建立了一个动态的平衡,其余的工序应相继地与这一被控制的工序同步。
约束理论(TOC)

最优生产技术(Optimal Production Technology,OPT)基础上发展的管理哲理;

是关于进行改进和如何最好地实施这些改进的一套管理理念和原则;

帮企业识别出“约束”因素,指出如何消除这些约束,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

产销率:单位时间内企业获取的利润额。

TOC是用来增加产销率、实现企业文化从“成本核算型”转变为“产销率增加型”的一套有效的工具和技术。

企业流程重组(BPR)

BPR的原则和方法适于各类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顾客需求为中心,考虑企业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并对企业经营过程、组织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根本性的重新考虑

成功实施BPR给企业带来三个层次上的变化:

  • 企业过程及其运营方式的变化
  • 组织层次上的变化
  • 企业管理理念层次上的变化
事先计划事中控制不重要
物流信息流为核心不重要
以客户关系(CRM)为中心不重要
事实与数据统一(PDM)不重要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不重要

2.8 ERP的未来

未来的erp=大数据云平台+云服务轻应用+各种的端

未来erp生态圈=云平台提供商+应用开发商+企业消费者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