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链路聚合

第十五章 链路聚合

专栏总目录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二章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
第三章 局域网基本原理
第四章 广域网基本原理
第五章 IP基本原理
第六章 TCP与UDP
第七章 路由器、交换机及其操作系统介绍
第八章 命令行操作基础
第九章 网络设备文件管理
第十章 网络设备调试
第十一章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原理
第十二章 配置Vlan
第十三章 STP协议
第十四章 交换机端口安全技术
第十五章 链路聚合
第十六章 IP子网划分
第十七章 DNS
第十八章 文件传输协议
第十九章 DHCP
第二十章 IPv6
第二十一章 IP路由原理
第二十二章 VLNA间路由
第二十三章 静态路由
第二十四章 路由协议概述
第二十五章 RIP
第二十六章 OSPF
第二十七章 ACL
第二十八章 NAT
第二十九章 HDLC&PPP
第三十章 3G+WLAN
第三十一章 H3CNE综合实验


基础知识

技术简介

以太网链路聚合简称链路聚合,它通过将多条以太网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成为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实现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同时,这些捆绑在一起的链路通过相互间的动态备份,可以有效地提高链路的可靠性。

基本概念

聚合组、成员端口和聚合接口

**聚合组:**将多个以太网端口捆绑在一起所形成的组合称为聚合组。
**成员端口:**被捆绑在一起的以太网端口就称为该聚合组的成员端口
**聚合接口:**每个聚合组唯一对应着一个逻辑接口,我们称之为聚合接口。
聚合组与聚合接口的编号是相同的,例如聚合组1对应于聚合接口1。

成员端口的状态

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具有两种状态:

选中(Selected)状态:此状态下的成员端口可以参与数据的转发,处于此状态的成员端口称为“选中端口”。

非选中(Unselected)状态:此状态下的成员端口不能参与数据的转发,处于此状态的成员端口称为“非选中端口”。

独立(Individual)状态:此状态下的成员端口可以作为普通物理口参与数据的转发。
满足以下条件时,如果成员端口在经过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超时时间之后未收到LACP报文,则该成员端口会被置为该状态:
 聚合接口配置为边缘端口。
 处于选中/非选中状态的成员端口经过一次down、up后,该成员端口将被置为独立状态。

操作Key

操作Key是系统在进行链路聚合时用来表征成员端口聚合能力的一个数值,它是根据成员端口上的一些信息(包括该端口的速率、双工模式等)的组合自动计算生成的,这个信息组合中任何一项的变化都会引起操作Key的重新计算。在同一聚合组中,所有的选中端口都必须具有相同的操作Key。
说人话就是操作key由端口的速率、双工模式等参数由特定的算法生成一个key,只有与对应聚合接口的key一致的时候才能成为选中端口。

配置分类

根据对成员端口状态的影响不同,成员端口上的配置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属性类配置和协议类配置。

  1. 属性类配置:

属性类配置包含的配置内容如下表所示。在聚合组中,只有与对应聚合接口的属性类配置完全相同的成员端口才能够成为选中端口。

配置项内容
端口隔离端口是否加入隔离组、端口所属的端口隔离组
QinQ配置端口的QinQ功能开启/关闭状态、VLAN Tag的TPID值、VLAN透传。
VLAN映射端口上配置的各种VLAN映射关系。
VLAN配置端口上允许通过的VLAN、端口缺省VLAN、端口的链路类型(即Trunk、Hybrid、Access类型)、VLAN报文是否带Tag配置。
  1. 协议类配置:

相对于属性类配置而言的,包含的配置内容有MAC地址学习、生成树等。在聚合组中,即使某成员端口与对应聚合接口的协议配置存在不同,也不会影响该成员端口成为选中端口。

聚合模式

链路聚合分为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两种模式,它们各自的优点如下所示:
 静态聚合模式:一旦配置好后,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就不会受网络环境的影响,比较稳定。
 动态聚合模式:通过LACP协议实现,能够根据对端和本端的信息调整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比较灵活。

静态聚合模式

静态聚合模式的工作机制如下所述:

选择参考端口

参考端口从本端的成员端口中选出,其操作Key和属性类配置将作为同一聚合组内的其他成员端口的参照,只有操作Key和属性类配置与参考端口一致的成员端口才能被选中。
对于聚合组内处于up状态的端口,按照端口的高端口优先级->全双工/高速率->全双工/低速率->半双工/高速率->半双工/低速率的优先次序,选择优先次序最高、且属性类配置与对应聚合接口相同的端口作为参考端口;如果优先次序相同,首先选择原来的选中端口作为参考端口;如果此时有多个端口的优先次序相同且为原来的选中端口,则选择其中端口号最小的端口作为参考端口。

静态聚合组内成员端口状态的确定流程

静态聚合组内成员端口状态的确定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确定静态聚合组内成员端口状态时,需要注意:
 静态聚合组内选中端口的最大数量不同设备的数量可能存在差异。
 当一个成员端口的操作Key或属性类配置改变时,其所在静态聚合组内各成员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可能会发生改变。

当静态聚合组内选中端口的数量已达到上限,对于后加入的成员端口和聚合组内选中端口的端口优先级:
 全部相同时,后加入的成员端口即使满足成为选中端口的所有条件,也不会立即成为选中端口。这样能够尽量维持当前选中端口上的流量不中断,但是由于设备重启时会重新计算选中端口,因此可能导致设备重启前后各成员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不一致。
 存在不同时,若后加入的成员端口的属性类配置与对应聚合接口相同,且端口优先级高于聚合组内选中端口的端口优先级,则端口优先级高的成员端口会立刻取代端口优先级低的选中端口成为新的选中端口。

动态聚合模式

相关概念

LACP协议

动态聚合模式通过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协议实现,LACP协议的内容及动态聚合模式的工作机制如下所述。

基于IEEE802.3ad标准的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协议是一种实现链路动态聚合的协议,运行该协议的设备之间通过互发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来交互链路聚合的相关信息。

动态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可以收发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本端通过向对端发送LACPDU通告本端的信息。当对端收到该LACPDU后,将其中的信息与所在端其他成员端口收到的信息进行比较,以选择能够处于选中状态的成员端口,使双方可以对各自接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达成一致。

LACPDU报文中包含设备的系统优先级、MAC地址、接口优先级、接口号和操作Key等信息。

  1. LACP协议的功能

根据所使用的LACPDU字段的不同,可将LACP协议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两大类

类别说明
基本功能利用LACPDU的基本字段可以实现LACP协议的基本功能。基本字段包含以下信息:系统LACP优先级、系统MAC地址、端口聚合优先级、端口编号和操作Key。

动态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会自动使能LACP协议,并通过发送LACPDU向对端通告本端的上述信息。当对端收到该LACPDU后,将其中的信息与本端其它成员端口收到的信息进行比较,以选择能够处于选中状态的成员端口,使双方可以对各自接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达成一致,从而决定哪些链路可以加入聚合组以及某链路何时可以加入聚合组。
扩展功能通过对LACPDU的字段进行扩展,可以实现对LACP协议的扩展。譬如,通过在扩展字段中定义一个新的TLV(Type/Length/Value,类型/长度/值)数据域,可以实现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智能弹性架构)中的LACP MAD(Multi-Active Detection,多Active检测)机制。

对于支持LACP协议扩展功能的设备来说,如果同时支持IRF,则该设备可以作为成员设备或中间设备来参与LACP MAD
  1. LACP工作模式

LACP工作模式分为ACTIVE和PASSIVE两种
如果动态聚合组内成员端口的LACP工作模式为PASSIVE,且对端的LACP工作模式也为PASSIVE时,两端将不能发送LACPDU。如果两端中任何一端的LACP工作模式为ACTIVE时,两端将可以发送LACPDU。

  1. LACP优先级

根据作用的不同,可以将LACP优先级分为系统LACP优先级和端口聚合优先级两类

类别说明比较标准
系统LACP优先级用于区分两端设备优先级的高低。当两端设备中的一端具有较高优先级时,另一端将根据优先级较高的一端来选择本端的选中端口,这样便使两端设备的选中端口达成了一致 优先级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端口优先级用于区分各成员端口成为选中端口的优先程度
  1. LACP超时时间

LACP超时时间是指成员端口等待接收LACPDU的超时时间,LACP超时时间分为短超时(3秒)和长超时(90秒)两种。在LACP超时时间+3秒之后(即6秒或93秒之后),如果本端成员端口仍未收到来自对端的LACPDU,则认为对端成员端口已失效。

LACP超时时间同时也决定了对端发送LACPDU的速率。若LACP超时时间为短超时,则对端将快速发送LACPDU(每1秒发送1个LACPDU);若LACP超时时间为长超时,则对端将慢速发送LACPDU(每30秒发送1个LACPDU)。

  1. 端口加入聚合组的方式

端口加入聚合组的方式为:
 手工动态聚合:两端设备成员端口手工加入动态聚合组。
 半自动动态聚合:一端设备成员端口手工加入动态聚合组,另一端成员端口自动加入动态聚合组。

  1. 半自动聚合

在和服务器对接的时候,为了简化本端设备创建聚合组相关配置,可以在本端设备上配置半自动聚合,以便本端设备根据服务器的配置自动创建聚合组。

端口根据收到的LACP报文自动选择加入聚合组,如果本设备上没有可以加入的聚合组,设备会自动创建一个符合条件的聚合组。

创建一个符合条件的聚合组时,该聚合接口会同步最先加入聚合组的成员端口的属性类配置。
端口自动加入聚合组后,该聚合组选择参考端口和确定成员端口的状态与手工动态聚合组处理方式相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动态聚合模式

  1. 选择参考端口

参考端口从聚合链路两端处于up状态的成员端口中选出,其操作Key和属性类配置将作为同一聚合组内的其他成员端口的参照,只有操作Key和属性类配置与参考端口一致的成员端口才能被选中。


首先,从聚合链路的两端选出设备ID(由系统的LACP优先级和系统的MAC地址共同构成)较小的一端:先比较两端的系统LACP优先级,优先级数值越小其设备ID越小;如果优先级相同再比较其系统MAC地址,MAC地址越小其设备ID越小。


其次,对于设备ID较小的一端,再比较其聚合组内各成员端口的端口ID(由端口优先级和端口号共同构成):先比较端口优先级,优先级数值越小其端口ID越小;如果优先级相同再比较其端口号,端口号越小其端口ID越小。端口ID最小、且属性类配置与对应聚合接口相同的端口作为参考端口。

  1. 确定成员端口的状态

在设备ID较小的一端,动态聚合组内成员端口状态的确定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与此同时,设备ID较大的一端也会随着对端成员端口状态的变化,随时调整本端各成员端口的状态,以确保聚合链路两端成员端口状态的一致。

确定动态聚合组内成员端口状态时,需要注意:
 仅全双工端口可成为选中端口。
 当一个成员端口的操作Key或属性类配置改变时,其所在动态聚合组内各成员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可能会发生改变。
 当本端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发生改变时,其对端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也将随之改变。
 当动态聚合组内选中端口的数量已达到上限时,后加入的成员端口一旦满足成为选中端口的所有条件,就会立刻取代已不满足条件的端口成为选中端口。

聚合边缘接口

在网络设备与服务器等终端设备相连的场景中,当网络设备配置了动态聚合模式,而终端设备未配置动态聚合模式时,聚合链路不能成功建立,网络设备与该终端设备相连多条链路中只能有一条作为普通链路正常转发报文,因而链路间也不能形成备份,当该普通链路发生故障时,可能会造成报文丢失。

若要求在终端设备未配置动态聚合模式时,该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间的链路可以形成备份,可通过配置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相连的聚合接口为聚合边缘接口,使该聚合组内的所有成员端口都作为普通物理口转发报文,从而保证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间的多条链路可以相互备份,增加可靠性。当终端设备完成动态聚合模式配置时,其聚合成员端口正常发送LACP报文后,网络设备上符合选中条件的聚合成员端口会自动被选中,从而使聚合链路恢复正常工作。

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通过采用不同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可以实现灵活地对聚合组内流量进行负载分担。聚合负载分担的类型可以归为以下类型:

逐流负载分担:按照报文的源/目的MAC地址、源/目的服务端口、入端口、源/目的IP地址或MPLS标签中的一种或某几种的组合区分流,使属于同一数据流的报文从同一条成员链路上通过。

逐包负载分担:不区分数据流,而是以报文为单位,将流量分担到不同的成员链路上进行传输。
按照报文类型(如二层协议报文、IPv4报文、IPv6报文、MPLS报文等)自动选择所采用的聚合负 载分担类型。

弹性负载分担:在链路增加或减少时,尽量少的切换链路上的流量,只有部分流量进行链路切换。例如,有一个聚合组中包含3条成员链路,根据聚合负载分担进行数据转发,其中一条链路故障无法转发数据时,未配置弹性负载分担情况下另外两条链路会重新分配流量。
如果配置了弹性负载分担,另外两条链路上之前分配的流量不会发生变化,只是将故障链路上的流量大致均匀地分配到这两条链路上,这样对业务造成的影响较小。当故障链路恢复后,会从这两条链路卸载一部分流量到故障恢复的这条链路上,各链路的流量分配和故障前流量分配也不会完全一致。(注意华三设备仅Release 6616及以上版本支持本功能。)

一、二层静态聚合配置举例

组网需求

  1. S1与S2通过各自的二层以太网端口GigabitEthernet1/0/1~GigabitEthernet1/0/3相互连接。

  2. 在S1和S2上分别配置二层静态链路聚合组,并使两端的VLAN 10和VLAN 20之间分别互通。

组网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置流程

(1) S1

# 创建VLAN 10,并将端口GigabitEthernet1/0/4加入到该VLAN中。
<S1> system-view
[S1] vlan 10
[S1-vlan10] port gigabitethernet 1/0/4
[S1-vlan10] quit

# 创建VLAN 20,并将端口GigabitEthernet1/0/5加入到该VLAN中。
[S1] vlan 20
[S1-vlan20] port gigabitethernet 1/0/5
[S1-vlan20] quit

# 创建二层聚合接口1。
[S1]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1-Bridge-Aggregation1] quit

# 分别将端口GigabitEthernet1/0/1至GigabitEthernet1/0/3加入到聚合组1中。
[S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S1-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1-GigabitEthernet1/0/1] quit
[S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S1-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1-GigabitEthernet1/0/2] quit
[S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3
[S1-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1-GigabitEthernet1/0/3] quit

# 配置二层聚合接口1为Trunk端口,并允许VLAN 10和20的报文通过。
[S1]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1-Bridge-Aggregation1] port link-type trunk
[S1-Bridge-Aggregation1]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0 20
[S1-Bridge-Aggregation1] quit

(2)配置S2

<S2>system-view 
[S2]vlan 10
[S2-vlan10]port g1/0/4
[S2-vlan10]vlan 20
[S2-vlan20]port g1/0/5
[S2-vlan20]int b 1
[S2-Bridge-Aggregation1]int ran g1/0/1 t g1/0/3
[S2-if-range]p l g 1
[S2-if-range]quit 
[S2]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2-Bridge-Aggregation1]port link-type  trunk 
[S2-Bridge-Aggregation1]port trunk  permit  vlan  10 20
[S2-Bridge-Aggregation1]quit

(3)检验配置效果

# 查看S1上所有聚合组1的摘要信息。
<S1>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Loadsharing Type: Shar -- Loadsharing, NonS -- Non-Loadsharing 
Port: A -- Auto
Port Status: S -- Selected, U -- Unselected, I -- Individual 
Flags:  A -- LACP_Activity, B -- LACP_Timeout, C -- Aggregation, 
        D -- Synchronization, E -- Collecting, F -- Distributing,  
        G -- Defaulted, H -- Expired

Aggregat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1
Aggregation Mode: Static
Loadsharing Type: Shar
  Port             Status  Priority Oper-Key
--------------------------------------------------------------------------------
  GE1/0/1          S       32768    1         
  GE1/0/2          S       32768    1         
  GE1/0/3          S       32768    1         

验证 (测试各vlan间连通性、连通性测试期间可断开聚合的成员接口任意一条检测冗余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二层动态聚合配置举例

组网需求

  1. S7与S8通过各自的二层以太网端口GigabitEthernet1/0/1~GigabitEthernet1/0/3相互连接。

  2. 在S7和S8上分别配置二层动态链路聚合组,并实现设备间VLAN 10和VLAN 20分别互通。

组网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置流程

(1)配置S7

# 创建VLAN 10,并将端口GigabitEthernet1/0/4加入到该VLAN中。

< S7> system-view
[S7]vlan 10
[S7-vlan10]port  GigabitEthernet 1/0/4

# 创建VLAN 20,并将端口GigabitEthernet1/0/5加入到该VLAN中。

[S7-vlan10]vlan 20
[S7-vlan20]port  GigabitEthernet 1/0/5
[S7-vlan20] quit

# 创建二层聚合接口1,并配置该接口为动态聚合模式。

[S7]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7-Bridge-Aggregation1]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
[S7-Bridge-Aggregation1]quit

# 将端口GigabitEthernet1/0/1至GigabitEthernet1/0/3加入到聚合组1中。

[S7]interface  range GigabitEthernet 1/0/1 to GigabitEthernet 1/0/3
[S7-if-range]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7-if-range]quit

# 配置二层聚合接口1为Trunk端口,并允许VLAN 10和20的报文通过。

[S7]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7-Bridge-Aggregation1]port link-type trunk
[S7-Bridge-Aggregation1]port trunk  permit  vlan  10 20
[S7-Bridge-Aggregation1]quit

(2)配置S8

<S8>system-view
[S8]vlan 10
[S8-vlan10]port  GigabitEthernet 1/0/4
[S8-vlan10]vlan 20
[S8-vlan20]port  GigabitEthernet 1/0/5
[S8-vlan20]quit 
[S8]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8-Bridge-Aggregation1]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 
[S8-Bridge-Aggregation1]quit 
[S8]int ran g1/0/1  t g1/0/3
[S8-if-range]p l g 1
[S8-if-range]quit
[S8]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8-Bridge-Aggregation1]p l t
[S8-Bridge-Aggregation1]p  t pe v 10 20
[S8-Bridge-Aggregation1]quit 
  1. 验证配置
# 查看S8上所有聚合组的详细信息。

[S8]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Loadsharing Type: Shar -- Loadsharing, NonS -- Non-Loadsharing 
Port Status: S -- Selected, U -- Unselected, I -- Individual 
Port: A -- Auto port, M -- Management port, R -- Reference port 
Flags:  A -- LACP_Activity, B -- LACP_Timeout, C -- Aggregation, 
        D -- Synchronization, E -- Collecting, F -- Distributing, 
        G -- Defaulted, H -- Expired 

Aggregat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1
Creation Mode: Manual
Aggregation Mode: Dynamic
Loadsharing Type: Shar
Management VLANs: None
System ID: 0x8000, a2a1-0e76-0800
Local: 
  Port                Status   Priority Index    Oper-Key               Flag
  GE1/0/1             S        32768    1        1                 {ACDEF}
  GE1/0/2             S        32768    2        1                 {ACDEF}
  GE1/0/3             S        32768    3        1                 	{ACDEF}
Remote: 
  Actor               Priority Index    Oper-Key SystemID               	Flag   
  GE1/0/1(R)          32768    1        1        0x8000, a2a1-07ac-0700 {ACDEF}
  GE1/0/2             32768    2        1        0x8000, a2a1-07ac-0700 {ACDEF}
  GE1/0/3             32768    3        1        0x8000, a2a1-07ac-0700 {ACDEF}

验证 (测试各vlan间连通性、连通性测试期间可断开聚合的成员接口任意一条检测冗余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二层聚合负载分担配置举例

组网需求

  1. S13与S14通过各自的二层以太网端口GigabitEthernet1/0/1~GigabitEthernet1/0/4相互连接。

  2. 在S13与S14上分别配置两个二层静态链路聚合组,并使两端的VLAN 10通过二层聚合接口1互通、VLAN 20通过二层聚合接口2互通。

  3. 通过在聚合组1上按照源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在聚合组2上按照目的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的方式,来实现数据流量在各成员端口间的负载分担。

组网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置流程

(1)配置S13

# 创建VLAN 10,并将端口GigabitEthernet 1/0/5加入到该VLAN中。

<S13> system-view
[S13] vlan 10
[S13-vlan10]port  GigabitEthernet 1/0/5 
[S13-vlan10] quit

# 创建VLAN 20,并将端口GigabitEthernet 1/0/6加入到该VLAN中。

[S13] vlan 20
[S13-vlan20]port  GigabitEthernet 1/0/6
[S13-vlan20] quit

# 创建二层聚合接口1,并配置该接口对应的聚合组内按照源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S13]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13-Bridge-Aggregation1]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source-mac
[S13-Bridge-Aggregation1] quit

# 将端口GigabitEthernet 1/0/1 和 GigabitEthernet 1/0/2加入到聚合组1中。
[S13]interface  range  GigabitEthernet 1/0/1 to GigabitEthernet 1/0/2
[S13-if-range]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13-if-range]quit

# 配置二层聚合接口1为Trunk端口,并允许VLAN 10的报文通过。
[S13]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13-Bridge-Aggregation1] port link-type trunk
[S13-Bridge-Aggregation1]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0
[S13-Bridge-Aggregation1]undo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
[S13-Bridge-Aggregation1] quit

# 创建二层聚合接口2,并配置该接口对应的聚合组内按照目的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S13]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2
[S13-Bridge-Aggregation2]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destination-mac
[S13-Bridge-Aggregation2] quit

# 将端口GigabitEthernet 1/0/3 和 GigabitEthernet 1/0/4加入到聚合组1中。

[S13]interface  range  GigabitEthernet 1/0/3 to GigabitEthernet 1/0/4
[S13-if-range]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13-Bridge-Aggregation2]undo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
[S13-if-range]quit

# 配置二层聚合接口2为Trunk端口,并允许VLAN 20的报文通过。

[S13]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2
[S13-Bridge-Aggregation2] port link-type trunk
[S13-Bridge-Aggregation2] port trunk permit vlan 20
[S13-Bridge-Aggregation2] quit

# 关闭生成树
[S13]undo  stp global  enable

(2)配置S14


[S14]vlan 10
[S14-vlan10]port  GigabitEthernet 1/0/5
[S14-vlan10]vlan 20
[S14-vlan20]port  GigabitEthernet 1/0/6
[S14-vlan20]int b 1 
[S14-Bridge-Aggregation1]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source-mac 
[S14-Bridge-Aggregation1]quit 
[S14]int ran g1/0/1 t g1/0/2
[S14-if-range]p l g 1
[S14-if-range]quit 
[S14]int b 1
[S14-Bridge-Aggregation1]p l t 
[S14-Bridge-Aggregation1]p t pe v 10
[S14-Bridge-Aggregation1]undo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
[S14-Bridge-Aggregation1]quit 
[S14]int b 2
[S14-Bridge-Aggregation2]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destination-mac
[S14-Bridge-Aggregation2]quit 
[S14]int ran g1/0/3 g1/0/4
[S14-if-range]p l g 2
[S14-if-range]qu
[S14]int b 2
[S14-Bridge-Aggregation2]p l t
[S14-Bridge-Aggregation2]p t pe v 20
[S14-Bridge-Aggregation2]undo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
[S14-Bridge-Aggregation2]quit

# 关闭生成树
[S13]undo  stp global  enable
[S14]undo  stp global  enable

验证

# 查看SW13、SW14上所有聚合组的详细信息。
#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信息表明,聚合组1和聚合组2都是负载分担类型的二层静态聚合组,各包含有两个选中端口。

# 查看SW13、SW14上所有聚合接口所对应聚合组内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interfac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信息表明,二层聚合组1按照报文的源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二层聚合组2按照报文的目的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四、二层聚合边缘接口配置举例

组网需求

  1. S19与服务器Server通过端口GigE1/0/1、GigE1/0/2相互连接。

  2. 在S19上配置一个二层动态链路聚合组。

  3. 在S19上配置二层聚合接口为聚合边缘接口,以便当服务器上未配置动态聚合组时,S19上聚合组成员端口都能作为普通端口正常转发报文。

组网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置流程

配置S19

# 创建二层聚合接口1,配置该接口为动态聚合模式。

<S19> system-view
[S19]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19-Bridge-Aggregation1]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 

# 配置二层聚合接口1为聚合边缘接口。

[S19-Bridge-Aggregation1]lacp edge-port

[S19-Bridge-Aggregation1] quit

# 将端口GigabitEthernet 1/0/1、GigabitEthernet 1/0/2加入到聚合组1中。

[S19]interface  range GigabitEthernet 1/0/1 GigabitEthernet 1/0/2
[S19-if-range]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19-if-range]quit

验证

# 当Server20未完成动态聚合模式配置时,查看S19上所有聚合组的详细信息。
#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信息表明,当S19未收到Server20的LACP报文时,S19的聚合成员端口都工作在Individual状态,该状态下所有聚合成员端口可以作为普通物理口转发报文,以保证此时Server20与S19间的链路都可以正常转发报文,且相互形成备份。

五、三层静态聚合配置举例

组网需求

  1. R21与R22通过各自的三层以太网接口GigabitEthernet 0/0 和 GigabitEthernet 0/2相互连接。

  2. 在R21和R22上分别配置三层静态链路聚合组,并为对应的三层聚合接口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组网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置流程

(1)配置R21

# 创建三层聚合接口1,并为该接口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 R21> system-view
[R21]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1
[R21-Route-Aggregation1]ip add 192.168.0.21 24
[R21-Route-Aggregation1]quit

# 将接GigabitEthernet 0/0 至 GigabitEthernet 0/2加入到聚合组1中。
[R21]interface  range GigabitEthernet 0/0 to GigabitEthernet 0/2
[R21-if-range]p l g 1
[R21-if-range]quit

(2)配置R22

[R22]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1
[R22-Route-Aggregation1]ip address  192.168.0.22 24
[R22-Route-Aggregation1]quit
[R22]int ran g0/0 t g0/2
[R22-if-range]p l g 1
[R22-if-range]quit

验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六、三层动态聚合配置举例

组网需求

  1. R23与R24通过各自的三层以太网接口GigabitEthernet0/0 ~ GigabitEthernet/0/2相互连接。
  2. R23与R24上配置三层动态链路聚合组,并为对应的三层聚合接口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组网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置流程

(1)配置R23

# 创建三层聚合接口1,配置该接口为动态聚合模式,并为其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R23]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1 
[R23-Route-Aggregation1]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 
[R23-Route-Aggregation1]ip add 192.168.0.23 24
[R23-Route-Aggregation1]quit

# 分别将接口GigabitEthernet0/0至GigabitEthernet/0/2加入到聚合组1中。
[R23]int ran g0/0 t g0/2
[R23-if-range]p l g 1
[R23-if-range]quit

(2)配置R24

[R4]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1
[R24-Route-Aggregation1]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 
[R24-Route-Aggregation1]ip add 192.168.0.24 24 
[R24-Route-Aggregation1]quit
[R24]int ran g0/0 t g0/2
[R24-if-range]p l g  1
[R24-if-range]quit

验证

# 查看R23上所有聚合组的详细信息。
#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信息表明,聚合组1为负载分担类型的三层动态聚合组,包含有三个选中端口。

七、三层聚合负载分担配置举例

组网需求

  1. R25与R26通过各自的三层以太网接口GigabitEthernet0/0、GigabitEthernet0/1、GigabitEthernet5/0、GigabitEthernet6/0相互连接。

  2. R25与R26上配置两个三层静态链路聚合组,并为对应的三层聚合接口都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3. 通过在聚合组1上按照源IP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在聚合组2上按照目的IP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的方式,来实现数据流量在各成员端口间的负载分担。

组网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置流程

(1)配置R25

# 创建三层聚合接口1,配置该接口对应的聚合组内按照源IP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并为其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h3c> system-view

[R25]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1
[R25-Route-Aggregation1]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source-ip 
[R25-Route-Aggregation1]ip add 192.168.0.25 24
[R25-Route-Aggregation1]quit

# 分别将接口GigabitEthernet 0/0和GigabitEthernet 0/1加入到聚合组1中。

[R25]int ran g0/0  g0/1
[R25-if-range]p l g 1
[R25-if-range]quit

# 创建三层聚合接口2,配置该接口对应的聚合组内按照目的IP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并为其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R25]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2
[R25-Route-Aggregation2]ip add 192.168.1.25 24
[R25-Route-Aggregation2]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destination-ip
[R25-Route-Aggregation2]quit


# 分别将接口GigabitEthernet 5/0和GigabitEthernet 6/0加入到聚合组2中。

[R25]interface  range  GigabitEthernet  5/0 g6/0
[R25-if-range]p l g 2
[R25-if-range]quit

(2)配置R26

[R26]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1
[R26-Route-Aggregation1]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source-ip
[R26-Route-Aggregation1] ip address 192.168.0.26 255.255.255.0
[R26-Route-Aggregation1]quit
[R26]int ran g0/0 g0/1
[R26-if-range]p l g 1
[R26-Route-Aggregation2]ip add 192.168.1.26 24
[R26-Route-Aggregation2]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destination-ip
[R26-Route-Aggregation2]quit
[R26]int range  GigabitEthernet 5/0 g 6/0
[R26-if-range]p l g 2
[R26-if-range]quit

验证

# 查看R25上所有聚合组的详细信息。
#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信息表明,聚合组1和聚合组2都是负载分担类型的三层静态聚合组,各包含有两个选中端口。

# 查看R25上所有聚合接口所对应聚合组内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interfac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信息表明,三层聚合组1按照报文的源IP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三层聚合组2按照报文的目的IP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如果您认为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在文末关注、点赞、收藏,因为有了热度才能帮助更多人学习到看到本文,关于本文如果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回复效率可能会低但是一定会积极恢复哦!~~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网工路上的绊脚石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