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如何自我学习?

38 篇文章 0 订阅
28 篇文章 0 订阅

前言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迭代周期快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学习、更新知
识这件事就变得相当重要。希望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启发(本文推荐养家糊口之外有点小追求的同学阅读,Ph.D、paper 秒懂的学霸同学可自动忽略~)

为何要持续学习,靠经验积累不行吗?

很多人都说程序员的薪资水平不错,可以媲美医生和律师。而程序员和医生、律师的不同点在于持续学习上。不是说医生和律师不需要学习,医生、律师能够凭之前的 case 积累非常多的经验(这也是大家看病喜欢找年纪大的医生的原因之一),而且这些经验很大程度上可以被复用(很多病因和判罚案例带有相似性)。

程序员这个职业则不同,主要是因为行业更新得太快,积累的经验很快就不适用了。
举几个栗子:
如果你是 Java 程序员,且非常擅长 Struts + JSP 开发,解决了很多 Struts 框架的问题。但今天,这部分知识已经过时,需要重新学习。如果仍坚持使用之前的技术,会给同事和公司带来很大的技术负担。大家回顾一下自己从毕业到现在有多少技术都已经看不到踪影了。就阿里巴巴内部来说,很多技术也都已经被淘汰不用了。

就编程来说,有很多编程语言和门第之争。你在这个语言积累的经验到另外一个语言就未必行得通。我很少听说 Java 组招一个 .Net 的资深工程师,即便有,那也是给产品做 .Net SDK client 的。

软件的经验积累还会体现在一个架构设计上。很多同学会说经验积累得多,架构就设计得好,这在今天来说也未必。大家都在云上啦,云上提供的服务基本都是类似的,架构思路和使用的云上服务基本一致。

有个笑话:一个产品经理找一个有个性的设计师去设计原型和交互稿。该设计师头都没有抬说道:“你抄的是哪个网站或 App? 告诉我,我下午给你做。”如果你看了system design primer,当有架构师找你,你就可以说你参考的是哪个网站的架构。

我们回头理解一下然后按照这个设计编写代码就可以了。在云上,架构设计基本都是pattern 的,再花很多时间讨论架构设计,就有点想不通了。但对云上的产品做彻底的理解,这个还是需要的。 行业发展得太快,你必须学习,纯靠经验积累行不通,技术淘汰的速度远大于你经验积累的速度

非鸡汤:不要和程序员谈自己的编程历史,很多的经验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只要 2-3 年不关注技术,就基本快和程序员和编程绝缘啦,不是绝对,但是通常不会错。

工具要非常熟练

有人跟我说:“不要吹啦,你就是 IDEA 使用得再熟练,也没有必要将学习和使用工具挂上钩吧。”说句实在话,网上看到一些硅谷工程师的培训教程中他们对工具的熟练使用程度,我只能说我还是小白,我本来也是小白😦 😦 😦。

问了一下他们遇到的哪些人比较牛?
一个工程师说他的 leader 太牛了,在帮助他找 bug 的时候,工具和 debug 使用的熟练程度让人眼花缭乱。很多工具都是他听都没有听过的,而且 Python 脚本编写几乎如行云流水般。究其原因并非是这个 leader 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所在,有些问题他也是第一次遇到,但他在单位时间内尝试的次数特别多,就很快把问题给逼出来了。

非鸡汤:在排查问题和写代码上,如果你 1 个小时只能尝试一种方法,别人却能够尝试 10 次,那么别人就是比你牛。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你后续写 demo、查问题、工具的熟练程度都会决定你学习和尝试新事物的速度。

读书 & 看文档

学习还需要系统化。并非单靠看一篇文章就能明白原理。

现在视频资料也非常多,包括专家知识培训和一些技术大会的视频。

除了图书,我们还需要关注文档 (reference)。现在很多框架和技术的参考文档已经非常好了。首先是文档的质量越来越高,现在技术都是协作的。Java 程序员可以看看 Spring Framework,Hibernate,Kotlin,Groovy 的文档,质量都非常高。

如果你还停留在文档就是几页介绍和 demo,那你的观点可能要改一下了。你看CNCF 上的项目,几乎每个项目的文档质量都是非常高的。现在很多项目不是一两个程序员单打独斗,而是一个团队加上像 github 那种协作非常好的平台,所以文档和代码、新特性不匹配已经非常少了,很多 issue 都是关于文档的。

视频学习

之前个人是看书比较多,视频学习方面最多是在 youtube 上看一下大会的视频。 近一年比较关注视频教学。

视频和图书有什么区别?
首先图书编写比较费时(packtpub 的快餐书除外),图书作者要有一定的写作水平,这点对技术牛但写作不在行的人或者没有充裕时间的人就比较麻烦了。Java 程序员可能比较了解 Josh Long 这个人,他的《Cloud Native Java》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出版,而期间他已经发了非常多的视频。

视频还有一些文字表达不了的功能:图书中只会贴一段代码,而视频中这些代码是需要输入的,这时你会发现作者很多的黑科技或者黑技巧,你也能学习到。如React 入门书籍中,一般只会说明或者引用 Redux,而教学视频中,会打开对应的网站,给你列举一些重点特性。另外图书中一些比较容易忽略的东西,在视频中可能会被很好地补充。而且很多的视频制作者,本身是来自框架和技术的开发团队,而不是第三方的图书作者,所以新鲜度和技巧性都非常明显。

不少人对大段文字,尤其是理论和学术很强的图书比较过敏。比如很多图书看完 2-3 章不犯困的就很难得。主要是因为文字太多,没有什么代码,又不像小说有情节,不犯困反而很难的。视频就不一样,而且有动画,相关的说明贴切,更容易学习。

这里列举一下比较有名气的视频培训网站

  1. 腾讯课堂
  2. bilibili
  3. CSDN

技术新闻,技术大牛 & 参加技术大会

前面介绍的图书、文档和视频教学,让我们可以了解和深入某一项技术,对付工作应该没有问题。但如果要紧跟潮流,获取灵感,可能还需要关注一些技术新闻。

每个人都有惰性,大牛也不例外。有时候他们可能不会写文章、文档或者拍视频,只会随意说一下。

如果时间和金钱都允许的话,个人建议可以参加技术大会,毕竟现场氛围是不一样的。2-3 天内,不用工作,不想其他事情,围绕这个话题,和众多同行在一起,这种感觉是不同的。你需要坚信你找对了一个方向,让你更有动力深入了解下去。技术大会有很多的展台,将这个行业非常优秀的企业和技术聚集起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不一定所有的技术都能用到项目中,有些是启发性的或者触类旁通的,你需要写Demo,磨磨刀没有错的。文章前面说过,工具要非常熟练,不然一个 demo 花掉一个小时不值得。读了很多,看了很多,如果再用代码辅助一下,就更好啦。我不是说这些知识都是为了代码,不少是为了架构的。比如,学习 ES 6 + React,如果没有代码,很难想象要如何掌握这个知识。

看源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能

非鸡汤: 项目中多尝试一下你学到的新知识,不能惯性使用你熟悉的技术,要知道你熟悉的东西很快会被淘汰,被淘汰后再调整就来不及了。多写一些 demo,多磨磨刀。对你本行业的技术,一些源码还是要能看懂的。跨界技术,阅读源码量力而为,让 Java 程序去看 JS 框架源码或者 C++ 源码,是需要心理准备的。

其实现代人阅读量是比以前多,每天打开手机,各种新闻、文章、视频和朋友圈,阅读量相较以前变大了。对比图书等,这些知识只是生命周期太短,而且营养不高,这也是为何大家觉得阅读少的原因,没有帮助你增长知识。

如果你不是产品经理或者需要对行业进行分析,就技术人员来说,新闻类 app对你来说可能用处不大。 这些新闻都是帮助你找找聊天话题,做为饭后谈资,没有什么大用,反而浪费你不少时间,你可能半个小时都在刷新闻,而且现在新闻都有智能算法,保证能黏住你。大家都在抢用户时间,他们可不会在乎你的知识进步,就是让你停留时间长点,多看一些广告。

适当的硬件支持

进办公室看一下同事的电脑,你就大概能区分一些职业。用 13 寸的 MacBook Pro 或者 Air,绝对不是 Java 程序员。如果是 Golang 或者 C++ 程序员,一定不会用 JetBrains 的 IDE 工具,基本都是 Editor 类等。
硬件建议仅仅适合 Java 类的程序员,硬件好点是让你速度更快。苹果最新的 MacBook Pro 2020 十代i5 内存16G 512G 确实非常不错,但是价格也难以承受😒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努力小张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