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随笔

信令:在网络中传输着各种信号,其中一部分是我们需要的(例如打电话的语音,上网的数据包等等),而另外一部分是我们不需要的(只能说不是直接需要)它用来专门控制电路的,这一类型的信号我们就称之为信令,信令的传输需要一个信令网。

信令网是指公共信道信令系统传送信令的专用数据支撑网。信令网一般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和信令链路组成。信令网可分为不合ST的无级网和含有STP的分级网。无级信令网不含STP,信令点间都采用直连方式工作,又称直连信令网。分级信令网含有STP,信令点间可采用准直连方式工作,又称非直连信令网。

信令网的主要功能是:传送数模混合电话网中局间信令,传送电话交换的数据网的局间信令,传送窄带、宽带SDN的局间信令,支持各种智能网业务,支持移动通信业务,传送管理、维护信息等。

SS7网是一个带外数据通信网,它叠加在运营者的交换网之上,是支撑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固定电话网或ISDN网局间,完成本地、长途和国际的自动、半自动电话接续;在移动网内的交换局间提供本地、长途和国际电话呼叫业务,以及相关的移动业务,如短信等业务;为固定网和移动网提供智能网业务和其他增值业务;提供对运行管理和维护信息的传递和采集。

程控交换机节点、7号信令网及业务控制计算机构成的电话网智能网是在现有电话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指带有智能的电话网或综合业务数字网

智能业务也可以在交换中心实现,但由于大多交换中心原先并未提供智能业务或只提供了一小部份,而要实现智能业务就要升级交换中心的软件,或甚至要升级硬件。而且智能业务主要是网络范围的业务,一般不会局限在一个交换中心或一个本地网范围之内,这样升级就涉及到网内所有的交换中心。要升级那么多交换中心肯定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更不用说这种升级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了。

正是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智能网的产生,智能网的主要特点就是将交换与业务控制分离,即交换中心只完成基本的接续功能,而在电信网中另设一些新的功能节点,由这些功能节点协同原来的交换中心共同来完成智能业务。

支撑网络是指能使通信业务网络正常运行的、起支撑作用的网络。它能增强网络功能、提高全网服务质量,以满足用户要求。在支撑网中传送的是相应的控制、监测等信号。 支撑网包括No.7信令网数字同步网、网络管理信息网。

传统的通信网由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和终端设备组成,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通信网的构成有了很大的变化,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也越来越细化。按功能的不同现代通信网可以分为业务网、传输网和支撑网

MTP3在SS7信令网中提供两个信令点间消息的路由选择功能,消息在依次通过MTP1,MTP2,MTP3层之后,可能会被发送回MTP2再传向别的信令点,也可能会传递给某个应用层,如:SCCPISUP层。MTP3还提供一些网管功能的支持,包括:流量控制,路由选择和链路管理。MTP3对应OSI模型中的网络层。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Signa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art)在No.7信号方式的分层结构中,属于MTP的用户部分之一,同时为MTP提供基于全局码(Global Title)的路由和选路功能,以便通过No.7信令网在电信网中的交换局之间传送电路相关的、非电路相关的信息和其他类型的信息,建立无连接或面向连接的服务。 [1] 

当用户要求传送的数据超过MTP的限制时,SCCP还要提供必要的分段和重新组装功能。SCCP属于No.7信令网第三层,完成MTP3的补充寻址功能,即与MTP3结合,提供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功能。

sCCP可根据DPC+SSN(省内)或GT(省外)进行寻址选路。

SCCP是用户部分的一个补充功能级,也为MTP提供了附加功能。SCCP提供数据的无连接和面向连接业务。无连接业务是指用户部分不需事先建立信号连接就可以通过信令网传递信令消息,这样就可将一个用户部分的数据迅速送到信令网上的另一个用户部分去。在智能网和移动网的业务中,有很多这样的数据需要在信令网中传递,如移动用户的鉴权、智能用户的账号查询等。面向连接业务是在用户部分传递数据之前,在SCCP之间传递控制信息,实现信令网的维护和管理。

SCCP的必要性

电话通信网中,所有信令消息都与呼叫电路有关,消息传输路径一般都和相关的呼叫连接路径有固定的对应关系。而以MTP和TUP或者ISUP组成的四级信令网络,能够有效地传递与电路建立相关的接续控制信息,是数字电话通信网理想的信令系统。 [5] 

然而,随着电信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业务需要在远端节点之间传送端到端的控制信息,这些控制信息往往与呼叫连接电路无关,甚至与呼叫无关。例如:在GSM系统中,不单单要传送与呼叫电路有关的消息,还要传送与呼叫电路无关的信令消息(如位置更新、鉴权等)。目前此类型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5] 

  1. 在智能网中的业务交换点(SSP)和业务控制点(SCP)之间传送各种控制信息; [5] 

  2. 在数字移动通信网中的移动交换中心(MSC)及来访位置登记器(VLR)、归属位置登记器(HLR)之间传送与移动台漫游有关的各种控制信息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中传送端到端信令; [5] 

  3. 网络管理中心间的信息传输。 [5] 

在传送以上这些端到端的消息时,MTP的寻址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了,其主要有以下的局限性: [5] 

  1. 信令点编码不是国际统一编码。我们知道,MTP是用DPC来寻址的,而DPC用信令点编码来标识,信令点编码又有四种方式(即SIO字段中的NI网络指示字段),国际、国际备用、国内和国内备用,并且都仅在所定义的网络内唯一和有效,因此利用MTP不能完成国际漫游用户的位置登记鉴权等业务。 [5]  主要表现在:信令点编码容量有限。根据 CCITT的规定,国际网的信令点编码为14比特位,这样其所能标识的信令点就十分有限。业务表示语(SI)编码仅4位,最多只能分配给16个不同的用户部分(UP),不能满足现代通信多业务的需求。 [5] 

  2. MTP只能实现数据报方式的无连接传输。但是随着电信网的发展,有时需要在网络节点间传送大量的非实时消息,这些信息的数据量大,传送可靠性要求高,需要预先在网络节点之间建立虚电路连接(即逻辑链接),采用面向连接方式来传送数据。 [5]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CCITT在1984年提出了一个新的结构分层,在不修改MTP的前提下,增加了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部分来弥补MTP的功能不足。SCCP在No.7信令系统的四级结构中是UP之一,属于第四功能级,而同时SCCP又为MTP提供附加的和增强的功能,便于通过No.7信令网,在电信网交换局之间、交换局与专用业务节点(例如:HLR、SCP等等)之间建立无连接或者面向连接的网络业务,传送电路相关和电路无关的信令信息和其他类型的信息。 [5] 

SCCP和MTP合称为NSP(网络业务部分)。且SCCP和MTP3共同位于OSI网络层SCCP在信令网中和其他信令功能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2所示:

GT(Global Title)是全局码,可以是采用各种编号计划(如电话/ISDN编号计划等)来表示的SCCP地址。利用GT进行灵活的选路是SCCP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和DPC的不同在于DPC只在所定义的信令网中才有意义,而CT则在全局范围内都有意义。这样,就可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任意两个信令点之间直接传送电路无关消息。GT码一般在始发节点不知道目的地信令点编码的情况下使用,但SCCP必须将GT翻译为DPC+SSN和新的GT组合,才能交由MTP,用这个地址来传递消息。

DPC寻址原理

局向(Bureau Direction)是信令所指的方向,比如到某个局(每局对应一个DPC)的信令,可称到某局的局向。

DPC(Destination Point Code)目的信令点,OPC(Originatate Point Code)源信令点

在我们这里DPC+SSN的寻址方式是8位十六进制,其中前6位是DPC,后2位是SSN号(06为HLR、07位VLR、08为MSC)。

每个OPC与该DPC之间可能会有两套信令路由组(TDM信令路由组和IP信令路由组),他们之间相互独立,可能采用优先级方式,或者负荷分担方式。

七号信令:SCCP层简介

DPC寻址与GT寻址的机制原理

GT寻址原

所谓寻址就是找到目的地地址。在7号信令里,寻址方式一般分为DPC+SSN或GT寻址。在中国目前的GSM网络里,省内采用DPC+SSN寻址,省外采用GT寻址。DPC+SSN和GT寻址的目的都是为了确定目的地信令点代码。GT译码是SCCP的功能,SCCP地址由全局码(GT:Global Title),信令点编码(SPC)和子系统编码(SSN)的组合。SCCP通过GT译码可以将GT翻译为DPC+SSN和新的GT的组合。可把所有可见信令点的GT放在一个树内。 GT码是全球唯一的编码。GT寻址是不能直接寻址到目的信令点的,要经过多个节点的多次GT翻译,才能最终找到目的信令点。

移动网络中信令寻址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移动网络中信令寻址方式有两种:DPC+SSN;GT+SSN。DPC是目的地信令点编码,GT是全局码(Global title), SSN是子系统号(用于区别MSC/VLR、HLR等)。

采用DPC+ SSN方式的优点是使用DPC直接在七号信令网中寻址,消息传递时延短;缺点是需要定义全网与它有SCCP信令关系的信令点的点码,局数据量大,维护和管理不方便。

采用GT+SSN方式的优点是只需定义SCCP转接节点的信令点点码(如LSTP的SP),消息首先传送给SCCP转接节点,由SCCP转接节点传送到目的地;缺点是每经过一次SCCP转接节点就增加时延。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两种寻址方式都会使用。
 

通信分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信号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通信系统-纸杯传声,多于两个人之间的通信,就需要交换系统。早期交换系统-接线员人工交换,后来使用交换设备替换人工切换。通信系统如下:

A-核心网(交换设备)-传输网(承载网)-接入网(基站)-UE(User Equipment)

3G基站:NodeB,4G基站:eNodeB(Evolved),5G基站:gNodeB(the next generation)

5G网络架构

5G网络架构宏观上来看与4G类似,分为接入网与核心网两部分。5G接入层称为NG-RAN(NR),由gNB(5G基站)组成;5G核心网由AMF(控制面)、UPF(用户面)分离组成,如图所示。

        5G的网络接口分为Xn和NG两种接口,Xn接口为gNB之间的接口,支持数据和信令传输;NG接口为gNB与核心网的接口,其中NG2连接AMF,NG3连接UPF的接口。gNB和UE之间使用NR控制面和用户面协议,ng-eNB和UE之间使用e-UTRA控制面和用户面协议。

5G核心网控制面的逻辑功能

 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主要负责会话管理相关工作,包括建立、修改、释放等,具体功能包括会话建立过程中的IP地址分配、选择和控制用户面、配置业务路由和UP流量引导、确定SSC模式、配置UPF的QoS策略等。

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和4G网络中的网元PCRF功能一致,从UDM获得用户签约策略并下发到AMF、SMF等,再由AMF、SMF模块进一步下发到终端、RAN和UPF。

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主要功能是对各种用户签约数据的管理、用户鉴权数据管理、用户的标识管理等。

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平面功能)主要提供用户平面的业务处理功能,包括业务路由、包转发、锚定功能、QoS映射和执行、上行链路的标识识别并路由到数据网络、下行包缓存和下行链路数据到达的通知触发、与外部数据网络连接等。

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实现注册管理、连接管理、移动性管理、用户可及性管理、参与鉴权和授权相关的管理等。

AUSF(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为鉴权服务器,实现对用户的鉴权和认证。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平面功能,代替4G中执行路由和转发功能的SGW和PGW。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测开成长笔记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