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图解STP
文章目录
STP背景
STP产生背景
-
为了减少单链路故障,增加网络可靠性,交换网络中通常会增加
冗余链路
。 -
产生
交换环路
,会导致:➢ 广播风暴
➢ MAC地址表抖动
➢…
广播风暴演示
-
假设PCA发送数据帧到SW2,SW1收到数据帧后会向各个方向广播,所以数据帧会发送到SW2和SW3
-
SW3收到数据帧后也会向SW2发送数据帧
- SW2的F0/1端口收到SW3数据帧后,会继续广播,发送给PCB和SW1,
这样会导致SW1曾经发送的广播帧又回到了SW1,但SW1会继续发送数据帧给SW2
,这样网络带宽被网络消息所占据,导致网络卡顿或者是瘫痪
STP基础概念
-
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的作用:
- 消除二层环路: 通过
阻断冗余链路
来消除交换网络中可能存在的环路。 - 链路备份: 当活动链路发生故障时候,
激活冗余链路
,及时恢复网络连通性。
- 消除二层环路: 通过
-
STP工作原理:
- 通过在交换机之间交换BPDU消息
发现环路
,并有选择地阻塞某些端口
,最终将环路网络
修剪成无环路地树形网络结构
。
- 通过在交换机之间交换BPDU消息
-
桥ID
-
桥ID用于在STP中
唯一地标识
一个网桥(交换机) -
桥ID = 桥优先级 + MAC地址
➢ 桥优先级: 高16位,默认32768,可手动修改,范围0~65536,但必须是4096地倍数。
➢ MAC地址: 低48位
-
-
STP的路径开销(Path Cost)
- 路径开销用于
衡量路径的优劣
- STP中
链路开销
与链路带宽
成反比
- 根路径开销:
到达根桥
的路径开销
- 路径开销用于
-
H3C的STP链路开销规定:
链路带宽 私有标准cost 10Mbps 2000 100Mbps 200 1000Mbps 20 10Gbps 2 -
端口ID
-
端口ID用于在一个网桥中
唯一地标识
一个端口 -
端口ID = 端口优先级.端口索引
➢ 端口优先级: 范围0~240,16的倍数,
默认
位128例: 采用默认优先级的端口G1/0/1的端口ID位128.2。 (1+0+1 = 2)
-
STP工作过程
- 选举一个
根桥(Root Bridge)
; - 在每个非根桥上选举一个
根端口
; - 在每条链路上选举一个
指定端口
; - 阻塞非根、非指定端口(即
候补端口
)。
第一步: 选举一个根桥
选举原则: 桥ID最小
上图SW桥ID为4096比其他两个都小,所以SW2为根桥
如果指定某台交换机为根桥,可以把这台交换的优先级改为最小
。
第二步: 在每个非根桥上选举一个根端口
- 选举原则(优先级从上往下减少)
- 端口到根的路径开销最小
对端
网桥ID最小对端
端口ID最小
案例一: 以上述例子为例,SW2为根桥,则SW1通过F0/1和F0/2到SW2的开销分别是200和400(100Mbps对应的开销为200),所以SW1的根端口为F0/1。SW3也一样,F0/1的开销为200,F0/2的开销为400,所以SW3的F0/1端口为根端口。
案例二: SWA为根桥,由于开销一样,比对网桥ID,SWB为8192小于BID的32768
,所以SWD的R端口为根端口
案例三: SWA为根桥,由于开销一样,网桥ID也一样,对端端口ID SWA的E0/1小于与E0/2 所以 SWB的E0/1为根端口
第三步: 在每条链路上选举一个指定端口
- 选举原则(同上)
- 所在网桥到根的路径开销最小
本端
网桥ID最小本端
端口ID最小
案例一:
- F0/1和F0/2都为0开销一致,所以为指定端口,得出结论
根桥上的端口都为指定端口
. - SW1的前16位和SW3的一致,但物理地址小,所以SW1的F0/2为指定端口。
案例二: 开销和网桥ID都一样,比较端口ID,E0/1小,所以为指定端口
第四步: 阻塞非根、非指定端口
- 非根、非指定端口即为候补端口,阻塞候补端口,形成逻辑上无环路的树形拓扑结构。
总结
- STP端口角色
- 根端口(Root Port, RP) : 每个网桥上到达根桥最近的端口。
- 指定端口(Desingnate Port. DP): 每条链路两端到达根桥最近的网络所拥有的端口。
- 候补端口(Alternate Port,AP): 既不是RP也不是DP的端口。
- 网络处于稳定状态时,
根端口和指定端口
处于转发(forwarding)状态
,候补端口
处于阻塞(blocking)
状态。阻塞了候补端口,就生成树形结构,消除了网络环路。
如果还是不懂可以看原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