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各种认识论
对人工智能理论的争论
符号主义
(1)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本单元是符号
(2)计算机也是—个物理符号系统
(3)认知过程就是在符号表示上的一种运算。
连接主义
(1)人的思维单元是神经元
(2)人脑不同于电脑
行为主义
(1)智能取决于感知和行动,提出“感知-动作”模式
(2)人工智能可以逐步进化,在现实世界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而表现出来
对人工智能方法的争论
符号主义 | 连接主义 | 行为主义 |
功能模拟法;模拟人类认知系统所具备的功能, 通过数学逻辑方法来实现人工智能 |
结构模拟;模拟人的生理神经网络结构,不同的结构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和行为。认为功能、结构和智能行为是不可分的 | 行为模拟;采用行为模拟方法,也认为功能、结构和智能行为是不可分的。不同行为表现出不同功能和不同控制结构 |
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的假设
一个完善的符号系统应具有下列六种基本功能:
输入符号、输出符号、存储符号、复制符号、
建立符号结构:通过找出各符号之间的关系,在符号系统中形成符号结构
条件性迁移:根据已有的符号,继续完成活动过程
认知本质研究的几个方面
认知生理学 | 认知心理学 | 认知信息学 | 认知工程学 |
主要研究人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是认知科学研究的底层 | 研究认知行为的心理活动,主要研究人的思维策略,是认知科学研究的顶层 | 研究人的认知行为在人体内的初级信息处理,主要研究人的认知行为如何通过初级信息自然处理,由生理活动变为心理活动及其逆过程 | 研究认知行为的信息加工处理,主要研究如何通过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人工信息处理系统,对人的各种认知行为进行信息处理 |
人类智能的计算机模拟
人类能够复制大量的交互作用,快速处理大量的信息,同时执行多项任务
迄今为止的所有计算机,只能依次对单个问题进行“求解”
人工智能的要素和系统分类
人工智能的要素
知识 | 数据 | 算法 | 算力 | 人才 |
知识是人们通过体验、学习或联想而认识世界客观规律性。人工智能源于知识,并依赖知识,是人工智能的基础。 | 数据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数字、字母、符号、影像信号或模拟量等 | 解题方案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