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群优化算法

算法介绍

每个寻优的问题解都被想像成一只鸟,称为“粒子”。所有粒子都在一个D维空间进行搜索。

所有的粒子都由一个fitness function 确定适应值以判断目前的位置好坏。

每一个粒子必须赋予记忆功能,能记住所搜寻到的最佳位置。

每一个粒子还有一个速度以决定飞行的距离和方向。这个速度根据它本身的飞行经验以及同伴的飞行经验进行动态调整。

 通俗可理解为:

preview

总结:

        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一样是求解最优化问题。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可能更多是要求一个最佳方案(例如mathorcup的矩形排样,当然这个太难了),如果单纯解决这种问题那么重点在于如何写出目标函数。写出函数后无论是用遗传算法还是粒子群虽然差不多,但遗传算法的随机性很大,而粒子群和蒙特卡罗模拟类似会无限靠近最优解,所以,粒子群会更好一点。

        根据清风所讲,matlab的pso工具箱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非常完善,在比赛时,如果自己写粒子群算法是比其自带的工具箱要差很多。因此,其自带的工具箱则非常有必要学,当然基础语法也是要掌握的,在需要时可以将其伪代码写在论文中。下面附伪代码图片,感觉翻译过来再改一改描述就可以用了。再多了解一些数学问题吧。

preview

%% 粒子群算法PSO: 求解函数y = x1^2+x2^2-x1*x2-10*x1-4*x2+60在[-15,15]内的最小值(动画演示)
clear; clc

%% 绘制函数的图形
x1 = -15:1:15;
x2 = -15:1:15;
[x1,x2] = meshgrid(x1,x2);
y = x1.^2 + x2.^2 - x1.*x2 - 10*x1 - 4*x2 + 60;
mesh(x1,x2,y)
xlabel('x1');  ylabel('x2');  zlabel('y');  % 加上坐标轴的标签
axis vis3d % 冻结屏幕高宽比,使得一个三维对象的旋转不会改变坐标轴的刻度显示
hold on  % 不关闭图形,继续在上面画图

%% 粒子群算法中的预设参数(参数的设置不是固定的,可以适当修改)
n = 30; % 粒子数量
narvs = 2; % 变量个数
c1 = 2;  % 每个粒子的个体学习因子,也称为个体加速常数
c2 = 2;  % 每个粒子的社会学习因子,也称为社会加速常数
w = 0.9;  % 惯性权重
K = 100;  % 迭代的次数
vmax = [6 6]; % 粒子的最大速度
x_lb = [-15 -15]; % x的下界
x_ub = [15 15]; % x的上界

%% 初始化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x = zeros(n,narvs);
for i = 1: narvs
    x(:,i) = x_lb(i) + (x_ub(i)-x_lb(i))*rand(n,1);    % 随机初始化粒子所在的位置在定义域内
end
v = -vmax + 2*vmax .* rand(n,narvs);  % 随机初始化粒子的速度(这里我们设置为[-vmax,vmax])
%  注意:这种写法只支持2017及之后的Matlab,老版本的同学请自己使用repmat函数将向量扩充为矩阵后再运算。
% 即:v = -repmat(vmax, n, 1) + 2*repmat(vmax, n, 1) .* rand(n,narvs);  
% 注意:x的初始化也可以用一行写出来:  x = x_lb + (x_ub-x_lb).*rand(n,narvs) ,原理和v的计算一样
% 老版本同学可以用x = repmat(x_lb, n, 1) + repmat((x_ub-x_lb), n, 1).*rand(n,narvs) 


%% 计算适应度(注意,因为是最小化问题,所以适应度越小越好)
fit = zeros(n,1);  % 初始化这n个粒子的适应度全为0
for i = 1:n  % 循环整个粒子群,计算每一个粒子的适应度
    fit(i) = Obj_fun2(x(i,:));   % 调用Obj_fun2函数来计算适应度
end 
pbest = x;   % 初始化这n个粒子迄今为止找到的最佳位置(是一个n*narvs的向量)
ind = find(fit == min(fit), 1);  % 找到适应度最小的那个粒子的下标
gbest = x(ind,:);  % 定义所有粒子迄今为止找到的最佳位置(是一个1*narvs的向量)

%% 在图上标上这n个粒子的位置用于演示
h = scatter3(x(:,1),x(:,2),fit,'*r');  % scatter3是绘制三维散点图的函数(这里返回h是为了得到图形的句柄,未来我们对其位置进行更新)

%% 迭代K次来更新速度与位置
fitnessbest = ones(K,1);  % 初始化每次迭代得到的最佳的适应度
for d = 1:K  % 开始迭代,一共迭代K次
    for i = 1:n   % 依次更新第i个粒子的速度与位置
        v(i,:) = w*v(i,:) + c1*rand(1)*(pbest(i,:) - x(i,:)) + c2*rand(1)*(gbest - x(i,:));  % 更新第i个粒子的速度
        % 如果粒子的速度超过了最大速度限制,就对其进行调整
        for j = 1: narvs
            if v(i,j) < -vmax(j)
                v(i,j) = -vmax(j);
            elseif v(i,j) > vmax(j)
                v(i,j) = vmax(j);
            end
        end
        x(i,:) = x(i,:) + v(i,:); % 更新第i个粒子的位置
        % 如果粒子的位置超出了定义域,就对其进行调整
        for j = 1: narvs
            if x(i,j) < x_lb(j)
                x(i,j) = x_lb(j);
            elseif x(i,j) > x_ub(j)
                x(i,j) = x_ub(j);
            end
        end
        fit(i) = Obj_fun2(x(i,:));  % 重新计算第i个粒子的适应度
        if fit(i) < Obj_fun2(pbest(i,:))   % 如果第i个粒子的适应度小于这个粒子迄今为止找到的最佳位置对应的适应度
           pbest(i,:) = x(i,:);   % 那就更新第i个粒子迄今为止找到的最佳位置
        end
        if  fit(i) < Obj_fun2(gbest)  % 如果第i个粒子的适应度小于所有的粒子迄今为止找到的最佳位置对应的适应度
            gbest = pbest(i,:);   % 那就更新所有粒子迄今为止找到的最佳位置
        end
    end
    fitnessbest(d) = Obj_fun2(gbest);  % 更新第d次迭代得到的最佳的适应度
    pause(0.1)  % 暂停0.1s
    h.XData = x(:,1);  % 更新散点图句柄的x轴的数据(此时粒子的位置在图上发生了变化)
    h.YData = x(:,2);   % 更新散点图句柄的y轴的数据(此时粒子的位置在图上发生了变化)
    h.ZData = fit;  % 更新散点图句柄的z轴的数据(此时粒子的位置在图上发生了变化)
end

figure(2) 
plot(fitnessbest)  % 绘制出每次迭代最佳适应度的变化图
xlabel('迭代次数');
disp('最佳的位置是:'); disp(gbest)
disp('此时最优值是:'); disp(Obj_fun2(gbest))

  • 0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