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笔记总结:part0概述
0.计算机网络的介绍
怎么学计算机网络
理解记忆,抓住重点
0.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网络包含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只是网络的一个分支,网络还包含了电话网、铁路网、人体内神经系统网络。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个产物。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这里的分散指的是地域的不同,比如跨省、跨市
这里的独立功能指的是它们的功能是不一样的,是相互独立起来的
计算机系统既包括手机端:Android、iOS,也包括电脑端:Windows、macOS,计算机系统也叫做端系统。
通信设备通常指的是交换机和路由器,线路指的是通信设备和端系统所连接的介质。
计算机网络是互联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互联指的是互联互通 经过数据链路,数据链路包括一些有线的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的传输介质(卫星、电波、无线电波、微波等等)
自治指的是无主从关系,不能控制对方
0.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数据通信:数据在信道上可以传输,传文件、发文档
- 资源共享:硬件、软件、数据
- 分布式处理:多台计算机各自承担同一工作任务的不同部分 Hadoop平台
- 提高可靠性:当一台计算机宕机不工作时,数据可以走另外一个计算机(替代机),保证了可靠性。
- 负载均衡:工作任务均衡分配
0.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
从组成部分考虑:硬件(端系统、数据链路、通信设备)、软件、协议
-
从工作方式考虑: 边缘部分:用户的主机在这里,用户可以实现数据的通信,端系统通信有两种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P2P方式
核心部分:网络、路由器,为边缘部分服务
-
从功能组成考虑:通信子网 实现数据通信
资源子网 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处理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
0.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按分布范围分: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跨国 在一个城市内 1km以内(比如校园网)
-
按使用者分:公用网 中国电信·······
专用网 军队、政府、公安
-
按交换技术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
按拓扑结构分: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
-
按传输技术分:广播式网络 共享公共通信信道
点对点网络 使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
0.5脑图总结
1.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指标
1.1速率
速率即数据率或称数据传输率或比特率
比特 1/0 位
数据传输的单位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
单位是b/s,kb/s,Mb/s,Gb/s,Tb/s
1.2带宽
(1)“带宽”原本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Hz)。
(2)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比特每秒”,b/s,kb/s,Mb/s,Gb/s。
网络设备支持的最高速度
发送速率,传输速率
1.3吞吐量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单位b/s,kb/s,Mb/s等。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1.4时延
指数据(报文/分组/比特流)从网络的(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也叫延迟或迟延。单位是s。
1.5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时延带宽积又称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即“某链路现在有多少比特”
1.6往返时延RTT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数据越多
RTT包括 往返传播时延=传播时延*2
末端处理时间
1.7利用率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 有数据通过的时间/(有+无)数据通过的时间
网络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1分层的相关概念
2.1.1为什么要分层
发送文件前要完成的工作:
-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将数据通信的链路进行激活。
-
要告诉网络如何识别目的主机。
-
发起通信的的计算机要查明目的主机是否开机,并且与网络连接正常。
-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弄清楚,对方计算机中文件管理程序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工作。
-
确保差错和意外可以解决。
············
2.1.2怎么分层?
分层的**基本原则**
-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每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 每层之间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
- 结构上可分割开。每层都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 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单项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 整个分层结构应该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1.3正式认识分层结构
-
实体:第n层中的活动元素成为n层实体。同一层的实体叫做对等实体。
-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水平】
语法: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
语义:制定所要完成的功能
同步: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
-
接口(访问服务点SAP):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入口。
-
服务: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垂直】
2.1.4概念总结
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体系结构是分层结构。
每层遵循某个/些网络协议以完成本层功能。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第n层在向n+1层提供服务时,此服务不仅包含第n层本身的功能,还包含由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
仅仅在相邻层间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一层完全屏蔽。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是指能运行的一些软件和硬件。
3.ISO/OSI参考模型
3.1ISO参考模型—怎么来的?
为了解决计算机网络复杂的大问题---------> 分层结构(按功能)
OSI 7层
用 应用层 7
试 表示层 6 这三层是资源子网(数据处理)
慧 会话层 5
淑 传输层 4
网 网络层 3
联 数据链路层 2 这三层是通信子网(数据通信)
物 物理层 1
3.2ISO参考模型解释通信过程
3.2.1表示层
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法和语义)
功能一:数据格式变换 翻译官
功能二:数据加密解密
“我的微信支付密码是xxx”
功能三:数据压缩和恢复
3.2.2会话层
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地传输数据。这是会话,也是建立同步。
功能一: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功能二:使用校验点可使会话在通信时效时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适用于传输大文件
3.2.3传输层
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
功能一:可靠传输、不可靠传输
功能二:差错控制
功能三:流量控制
功能四:复用分用
3.2.4网络层
主要任务是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网络层传输单位是数据报。
功能一:路由选择
功能二:流量控制
功能三:差错控制
功能四:拥塞控制
3.2.5数据链路层
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
数据链路层 /链路层的传输单位是帧
功能一:成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
功能二:差错控制 帧错+位错
功能三:流量控制
功能四:访问(接入)控制 控制对信道的访问
3.2.6物理层
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物理层传输单位是比特。
透明传输:指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
功能一:定义接口特性
功能二:定义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双工
功能三:定义传输速率
功能四:比特同步
功能五:比特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