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软件测试”赛项规程
WeChat公众号:鹏璃安全
网络安全考证:NISP系列、CISP系列、PTE系列可联系我;
网络方向考证:HCIE、HCIP、HCIA,CCNE系列等可联系我;
云计算方向考证:HCIE、redhat系列等可联系我;
“软件测试培训赋能可联系博主!”
【软件测试技能大赛系列培训成果】
《国赛系列》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信息赛道二“软件测试”组金牌!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信息赛道二“软件测试”组银牌!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一等奖!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二等奖;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三等奖;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一等奖!
《省赛系列》
2025年广西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信息赛道二“软件测试”小组 金牌;
2025年广西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信息赛道二“软件测试”小组 铜牌;
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二等奖排位第一
2025年新疆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一等奖;
2025年新疆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二等奖;
2024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一等奖;
2024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二等奖;
2024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二等奖(三项);
2024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三等奖(两项);
202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一等奖;
202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二等奖(三项);
202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三等奖(两项);
2024年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一等奖;
2024年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二等奖;
2024年湖南省楚怡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一等奖;
2024年湖南省楚怡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二等奖;
2024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二等奖(两项);
2024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三等奖;
2024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二等奖;
2024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三等奖;
2024年上海市星光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软件测试”赛项二等奖;
2024年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软件测试”小组铜牌
2024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二等奖;
2024年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一等奖;
2023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一等奖;
2023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二等奖;
2023年海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一等奖;
2023年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软件测试”赛项一等奖;
注:上述培训成果均为真实成果,都可提供获奖记录及证书。
一、赛项名称
赛项名称:软件测试
专业大类:电子信息
赛项组别:高职学生组
二、竞赛目的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软件测试是保障计算机软件质量最重要的环节,能够提升软件产品的安全、可控,提升软件产品的潜在价值。
本赛项竞赛内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级真实项目为载体,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任务设计模式,以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系统为被测对象,对接 程序静态分析、动态测试、自动化测试等新技术,全面检验参赛选手软件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方面的知识;软件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方面的能力;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工匠精神等方面的素养。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推进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深化软件测试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产教研融合的软件测试方向培养模式,从而促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满足产教协同育人目标,引领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和岗课赛证综合教学改革。
三、参赛项目设计要求
突出能力导向、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创新因素、确保可评可比。
(一)项目内容
根据赛项设置,结合专业要求,围绕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实际需要和实践要求,立足技能创新,基于参赛学校专业优势和特点,自主确定参赛项目名称,自主设计参赛项目内容,自主选择参赛设备。
1.参赛项目确定
对接软件测试相关标准,围绕软件测试领域的主流技术及工具,考查选手面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对功能测试、单元测试、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接口测试等测试工具及方法的掌握程度,检验选手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规划能力、方法运用能力等。
各参赛队自主设计和确定参赛项目名称。设计的参赛项目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操作规范、安全。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密处理。不得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2.项目内容设计
应围绕“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应用价值、团队合作、创新创意”要素,进行参赛项目的内容设计。
技能水平方面应能体现选手技能熟练度、难易度及解决问题的复杂度等;职业素养方面应能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应用价值方面应能体现解决生产、生活一线实际问题或困难以及创造社会经济价值的情况;团队合作方面应能够体现分工明确、紧密协作、各司其职、高效沟通、统筹安排等能力;创新创意方面应能体现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及技能创新点。
3.参赛设备选择
参赛所需设备和材料不做统一要求,承办学校在开赛前公布可用于比赛的设备和材料清单(含场地、水电气网等基础条件)供参赛队伍选择,参赛队根据承办学校公布的清单,自主决定自带哪些设备。决定自带设备和材料的参赛队与承办学校确认可行后,签署《参赛队伍与承办学校就自带设备协商后确认书》,参赛队所有自带设备技术保障自行负责。
(二)项目呈现
参赛队伍根据工作任务,按团队成员分工,同步进行技能操作和现场讲解。技能操作重点展示专业技能熟练程度、规范程度以及解决技术难题的创新能力,现场讲解主要介绍总体思路、技能要点、主要成果、项目创新等。参赛队须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每项比赛时长可由各参赛队伍根据项目实际需要确定,不超过 1 小时,在技能操作的同时,对关键技术环节安排适当讲解。展示讲解 PPT 中不得出现参赛队所在学校和选手信息,展示讲解过程中也不得提及参赛队所在学校和选手信息,所展示的成果物必须匿名化处理。现场具体实施由承办赛区组织,小组内各参赛队依次比赛,每个工位全程录像。
(三)比赛时长
每支参赛队伍比赛时长不超过一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