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分子为什么会自动形成高接触角?
液滴接触角的大小,其实就是水分子和三种界面之间相互拉扯的结果:
- 液-固界面(Liquid–Solid)
- 液-气界面(Liquid–Gas)
- 固-气界面(Solid–Gas)
控制这一行为的就是杨氏方程(Young’s Equation):
γ S G = γ S L + γ L G cos θ \gamma_{SG} = \gamma_{SL} + \gamma_{LG} \cos \theta γSG=γSL+γLGcosθ
其中:
- γ S G \gamma_{SG} γSG:固-气表面张力(单位 N/m)
- γ S L \gamma_{SL} γSL:固-液表面张力
- γ L G \gamma_{LG} γLG:液-气表面张力(水的 γ L G ≈ 0.0728 N/m \gamma_{LG} \approx 0.0728\, \text{N/m} γLG≈0.0728N/m)
- θ \theta θ:接触角(Contact Angle)
这个公式本质上说明了一个东西:液滴的最终形状(接触角)是三种张力平衡的结果。
二、什么是疏水材料?为什么接触角大?
1. 疏水材料的定义
疏水材料是一类与水之间的吸引力很弱的材料,也就是说,它们和水之间的固-液界面张力 γ S L \gamma_{SL} γSL 非常大。
常见的疏水材料包括:
材料 | 接触角(θ) |
---|---|
Teflon(PTFE) | 110°–120° |
PDMS(硅橡胶) | ~110° |
Polypropylene | ~100° |
石蜡 | ~95° |
硅片(未经处理) | < 90°(通常亲水) |
2. 疏水行为的本质机制
水分子之间是极性分子(有氢键),而疏水材料大多是非极性材料(例如 Teflon 全是 C–F 键,没有亲水基团):
- 水分子宁愿抱团形成圆球状液滴,也不愿意铺开去“接触”这个讨厌的材料;
- 这是因为水和疏水材料之间的分子作用力(范德华力)太弱;
- 所以水的固–液表面张力高, γ S L \gamma_{SL} γSL 增大;
- 根据杨氏方程:
cos
θ
=
γ
S
G
−
γ
S
L
γ
L
G
\cos \theta = \frac{\gamma_{SG} - \gamma_{SL}}{\gamma_{LG}}
cosθ=γLGγSG−γSL,
- 如果 γ S L \gamma_{SL} γSL 增大, cos θ \cos \theta cosθ 减小 → θ \theta θ 变大;
- 所以疏水表面上水的接触角就大了。
三、疏水行为的热力学解释:为什么“能量更低”?
液滴形成一个球形、接触角大的状态,其实是它在最小化总自由能(Gibbs free energy):
- 接触面积越大,固液界面自由能越高;
- 接触角变大 → 液滴表面积减小;
- 系统自由能最小,这是一种热力学平衡态;
- 液滴收缩不是随机的,是受“材料表面性质+液体自身性质”共同调控的结果。
总结一句话
水之所以在疏水表面上形成大角度,是因为:
水分子为了降低系统总自由能,尽量减少与固体表面的接触面积。
这正是由材料的表面能(surface energy)决定的固-液界面相互作用强弱造成的。
也就是说:不是水主动讨厌这个材料,而是它“感受到”这个材料不喜欢它,所以它本能地选择缩成一团,避免接触,这就是疏水性的科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