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线局域网(WLAN)中,AP 作为用户与网络的连接点,负责将无线信号转化为网络数据流。而 AC 则作为无线网络的 “大脑”,负责集中管理多个 AP,提供配置、监控、优化等功能。
AC 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直连式组网和旁挂式组网。这两种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 AC 在网络中的角色以及数据流的转发路径。
直连式组网
在直连式组网中,AC 和 AP 直接连接,AC 负责转发所有的用户数据流和管理流。所有 AP 的无线流量都必须经过 AC 进行处理和转发。
在直连式组网中,AC 直接与 AP 相连,所有来自 AP 的流量 —— 包括数据业务流和管理流 —— 都必须经过 AC 进行转发和处理。AP 与 AC 之间通过 CAPWAP(Control and Provisioning of Wireless Access Points)协议进行通信,CAPWAP 不仅传输管理信息,还可以承载数据业务流。
直连式组网的一个关键特性是:AC 必须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来处理所有经过它的无线流量,包括用户数据和控制命令。因此,AC 的吞吐能力直接影响整个网络的性能。
优点:
-
架构简单:所有 AP 通过 AC 集中管理,简化了网络的配置和管理,易于部署和运维。
-
集中管理:AC 统一管理所有 AP,包括配置、监控、升级等操作,有助于确保网络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
易于故障定位:集中化管理使得故障排查变得更为直接,管理员可以通过 AC 直接监控所有 AP 的状态。
缺点:
-
性能瓶颈:由于所有数据流必须通过 AC 转发,因此 AC 的处理能力和带宽要求较高。如果 AC 的性能不足,可能会成为网络的瓶颈,影响整体吞吐量。
-
单点故障:AC 作为核心设备,如果发生故障,可能导致整个无线网络的中断。
-
扩展性较差:随着 AP 数量的增加,AC 可能无法有效处理大量并发连接和数据流,需要进行性能升级或增加冗余设备。
直连式组网适合于:
-
小型或中型企业:网络规模较小,AC 的性能负担较轻,可以集中管理,减少配置复杂度。
-
需要高度集中管理的场景:例如企业办公环境,统一管理 AP 更能保证网络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
对 AP 性能要求较低的环境:如果无线设备不多,或者用户流量较轻,直连式组网的性能瓶颈不明显。
旁挂式组网
在旁挂式组网中,AC 并不直接连接 AP,而是作为旁挂设备部署在 AP 和上行网络之间。AP 的管理流依然通过 AC 传输,但数据流有时可以绕过 AC,直接由交换机或其他网络设备转发至上层网络。
在旁挂式组网中,AC 并不直接与 AP 连接,而是旁挂于 AP 与上行网络之间。AP 的数据流在经过 AC 的管理控制后,可以选择通过 AC 转发,也可以直接由交换机或其他网络设备传输到上层网络。CAPWAP 协议仍用于管理流的传输,但数据业务流则灵活处理。
旁挂式组网的关键在于:AC 只负责 AP 的管理功能,而不再承担数据流的转发责任,数据流可以绕过 AC,直接通过网络设备进行转发。
优点:
-
性能优化:由于数据流不必全部经过 AC,AC 的负担大大减轻,从而减少了性能瓶颈的风险。
-
更高的扩展性:旁挂式组网允许更加灵活地扩展无线网络,只需将 AC 旁挂在现有网络中,就可以方便地增加更多 AP。
-
灵活性高:通过旁挂方式,网络架构的设计更加灵活,管理员可以选择让数据流绕过 AC 进行传输,减少对 AC 的依赖。
缺点:
-
管理复杂性增加:由于数据流的路径可以选择经过 AC 或直接通过交换机转发,管理起来相对复杂。网络故障的排查可能需要额外的努力。
-
配置更复杂:与直连式组网相比,旁挂式组网的配置和维护难度较大,可能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细致的网络规划。
-
不适合小型网络:对于小型网络,旁挂式组网可能显得过于复杂,且在性能提升上没有显著优势。
旁挂式组网适合于:
-
大型企业和复杂网络环境:适合需要大规模部署 AP,且对网络性能和扩展性有较高要求的场景。
-
需要灵活扩展的场景:例如已经有现成的有线网络,并希望在其基础上扩展无线网络,旁挂式组网能提供便捷的扩展方式。
-
高带宽需求的环境:在对带宽要求较高的环境中,旁挂式组网可以避免 AC 成为瓶颈,确保数据流畅传输。
直连式组网 vs 旁挂式组网
特点 | 直连式组网 | 旁挂式组网 |
---|---|---|
架构复杂性 | 简单 | 较复杂 |
性能要求 | 高 | 较低 |
扩展性 | 较差 | 优 |
适用网络规模 | 小型 / 中型企业 | 大型企业或扩展型网络 |
数据流路径 | 所有流量都通过 AC | 数据流可以绕过 AC,直接通过交换机转发 |
管理复杂性 | 较低 | 较高 |
故障定位 | 简单 | 需要更多排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