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评测师】01计算机系统构成及硬件基础知识

#用于个人笔记整理

一、数的表示

1.数的进制

知识点:

数的进制:十进制(D)、二进制(B)、十六进制(H)、八进制(O/Q)

进制之间的转换:短除法、硬凑、二进制八进制取三转换、二进制十六进制取四转换、转十进制按权展开等方法

考点1:进制之间数的转换

考点2:计算内存容量/芯片数量

补充知识点:

地址:在计算机内存中,地址是连续编址的。每一个地址对应一个字节。计算两个地址之间的字节数,实际上就是计算这两个地址的差值再加1(因为包含起始和结束地址)。

位(bit)、字节(Byte):

位(bit)是计算机内部数据储存的最小单位。

字节(Byte)是计算机中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计算机中以字节为单位存储和解释信息。

(顺序:逃个毛课)1TB=1024GB 1GB=1024MB 1MB=1024KB 1KB=1024B 1B=8bit

字、字长:字就是计算机一次性能处理的最大位数,字长就是字的长度,又叫机器字长

如:64位CPU一次可以处理64位的字,字长为64位二进制位数

题目:内容按字节编址从A5000H到DCFFFH的区域其存储容量为___KB

解答:一个存储区域为1B,H的意思是使用16进制

法一:A5000-DCFFF+1=38000H(十六进制)B(字节)=0011 1000 0000 0000 0000 B(二进制)B(字节)=11100000B(二进制)KB=224D(十进制)KB

法二:A5000-DCFFF+1=38000H(十六进制)B(字节)=229376D(十进制)B=224KB

2、码制

真值:指数据的实际数值,通常以正(+)或负(-)号后跟绝对值来表示。在数值前面用“+”号表示正数,用“-”号表示负数,数值是带符号二进制数。

机器数:又称为机器码,是指一个数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表示形式。在计算机中,正负号也需要数字化,一般用0表示正号,1表示负号。把符号数字化的数就称为机器数。机器数有多种表示形式,如原码、反码、补码和移码。

原码:原码是最直接的表示法,即将符号位(最高位)用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其余位表示数值的绝对值。例如,3(10进制)= 00000011(原码),-3(10进制)= 10000011(原码)。

反码:反码的表示方法是,正数的反码是其本身;负数的反码是在其原码的基础上,符号位不变,其余各个位取反。例如,3(10进制)= 00000011(反码),-3(10进制)= 11111100(反码)。

补码:补码的表示方法是,正数的补码是其本身;负数的补码是在其原码的基础上,符号位不变,其余各位取反,最后再加1。即负数的补码是其反码末位加1。例如,3(10进制)= 00000011(补码),-3(10进制)= 11111101(补码)。

移码:移码主要用于浮点数的表示,特别是在IEEE 754标准中。移码就是将符号位取反的补码。移码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方便地判断浮点数的阶码大小,因为移码中,所有的正数都大于负数。

数值1

数值-1

1+(-1)

原码

0000 0001

1000 0001

1000 0010

反码

0000 0001

1111 1110

1111 1111

补码

0000 0001

1111 1111

0000 0000

移码

1000 0001

0111 1111

1000 0000

数的表示范围

整数数值范围

原码

-2n-1-1 ~2n-1-1

反码

-2n-1-1 ~2n-1-1

补码

-2n-1 ~2n-1-1

移码

-2n-1 ~2n-1-1

考点一:数的表示范围

题目:若某计算机采用8位整数补码表示数据,则运算  A  将产生移除。

A、127+1 B、-127-1 C、-127+1 D、127-1

考点二:各种码制的特点、应用场景

题目:采用  补码  表示带符号的数据时,算术运算过程中符号位与数值位采用同样的运算规则进行处理

3、定点数与浮点数

定点数:在计算机中表示数字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表示整数,也可以表示小数。在固定位数下,通过约定小数点的位置,然后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转换为二进制,得到定点数的结果。定点数的小数点位置固定不变,包括定点整数和定点小数两种形式。

定点数:小数点位置是固定的,并且位于所有数值位的最低位的右边,最高位为符号位,剩下位数都用来表示整数部分,没有小数部分

定点小数:小数点隐含固定在最高数据位的左边,整数位则表示符号位,表示用于纯小数。

浮点数:小数点的位置由阶码规定,因此是浮动的,用来表示实数。在计算机中通常把浮点数N分成阶码和尾数两部分来表示。N=尾数*基数阶码,其中尾数是纯小数。

一般浮点数在机器中的存储格式为:数符 阶符 阶码 尾数

浮点数运算:对阶、尾数计算、结果格式化

考点一:定点数与浮点数的特点

题目:以下关于数的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B)

A、定点表示法表示的数(称为定点数)常分为定点数和定点小数两种

B、定点表示法中,小数点需要占用一个存储位

C、浮点表示法用阶码和尾数来表示数,称为浮点数

D、在总位数相同的情况下,浮点表示法可以表示更多的数

4、逻辑运算

或:||、+、OR、∪、∨

与:&&、*、·、AND、∩、∧

异或:⊕、XOR

同或:⊙

非:!、~、NOT、-

A

B

!A

A+B

A*B

A⊕B

A⊙B

0

0

1

0

0

0

1

0

1

1

1

0

1

0

1

0

0

1

0

1

0

1

1

0

1

1

0

1

考点一:逻辑运算的应用

题目:计算机存储数据采用的是双符号 (00表示正号、11表示负号),两个符号相同的数进行相加时,如果运算结果的两个符号位经过逻辑异或运算得1,则可断定这两个数相加的结果产生了溢出。

二、计算机系统硬件基本组成

1、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主机=CPU+主存储器

CPU=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内部总线

运算器=算术逻辑单元ALU+累加寄存器+数据缓冲寄存器+状态条件寄存器

控制器=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时序部件

运算器: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算术逻辑单元ALU: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核心部件,例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四则运算,以及与、或、非、异或等逻辑操作

累加寄存器:用于暂存一个源操作数和运算结果,是运算过程中的重要暂存部件

数据缓冲寄存器:暂存从内存读/写的一条指令或数据,起到了数据缓冲的作用

状态条件寄存器:保存状态标志和控制标志,例如进位标志、溢出标志等,用于记录运算的结果状态

控制器:协调和指挥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按照预定的指令序列执行操作

程序计数器PC:存放当前要执行的指令在存储器中的位置信息(即存储器地址),控制器根据此地址去读取指令

指令寄存器IR:暂存从存储器中取出的当前要执行指令的操作码,以便控制器分析并执行该指令

指令译码器:对指令操作码进行分析,并在其输出端产生各种控制电平,以形成相应的微操作,实现指令执行过程中所需的功能控制

时序部件:负责产生时序信号,协调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按照预定的时间顺序进行操作

考点一:CPU中运算器、控制器的作用

题目:在CPU中,控制器不仅要保证指令的正确执行,还要能处理异常事件。

考点二:CPU中寄存器的作用

题目:指令寄存器的位数取决于指令长度

考点三:CPU中运算器、控制器的构成

题目:以下属于CPU中算术逻辑单元的部件是B

A、程序计数器B、加法器C、指令寄存器D、指令译码器

考点四:CPU的构成

题目:CPU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其中主要部件有: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内部总线

2、CPU性能指标

主频:也称作时钟频率,是指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单位通常为MHz或GHz)。主频越高,CPU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任务数量就越多,性能通常也更强。

字长:CPU一次能处理的数据位数,它决定了CPU内部寄存器和运算器的大小,以及数据总线的宽度。字长越长,CPU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运算精度就越高,性能也越强。

CPU缓存:CPU缓存是CPU内部的一种高速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CPU经常需要访问的数据和指令。

核心数量:核心数量是指CPU内部集成的处理器核心数。多核心CPU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提高了CPU的并行处理能力。

考点一:CPU性能指标

题目:计算机的用途不同,对其部件的性能指标要求也有所不同。以科学计算为主的计算机,对(B)要求较高,而且应该重点考虑(A)

A、外存储器的读写速度 B、主机的运算速度 C、I/O设备的速度 D、显示分辨率

A、CPU的主频和字长以及内容容量 B、硬盘读写速度和字长 C、CPU的主频和显示分辨率 D、硬盘读写速度和显示分辨率

3、多级存储

寄存器:CPU内部的存储单元,用于暂时存储数据、指令或地址。它们通常是最快速的存储部件,因为它们的访问时间非常短。寄存器通常用于存储计算过程中的中间结果,以及CPU当前需要处理的数据或指令。

高速缓存(Cache):位于CPU和主存之间的一种较小但速度很快的存储器。它的主要目的是减少CPU对主存的访问次数,从而提高性能。当CPU需要访问数据时,它首先会检查高速缓存中是否有所需数据。如果数据在缓存中(缓存命中),则CPU可以快速地从缓存中获取数据,而无需等待从主存中读取。如果数据不在缓存中(缓存未命中),则CPU会从主存中读取数据并将其放入缓存中,以便将来快速访问。

主存(内存):是计算机中的主要存储设备,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它的访问速度比高速缓存慢,但比外存(如硬盘)快得多。主存是CPU和其他设备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空间。

外存(辅存):是计算机中用于长期存储大量数据的设备,如硬盘、固态硬盘、光盘等。与主存不同,外存不能直接被CPU访问,需要通过I/O操作来读取和写入数据。外存通常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文档、图片等长期保存的信息。

虚拟存储:一种内存管理技术,它在外存提供一个统一的地址空间模拟内存给程序使用。虚拟存储系统使得程序认为它有比实际物理内存更大的内存空间可用。当程序尝试访问超出物理内存范围的地址时,虚拟存储系统会使用页面置换算法将数据从外存中移入主存,或从主存中移出到外存,以模拟更大的内存空间。

考点一:分级存储体系的原因

题目:计算机采用分级存储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存储容量、成本和速度之间的矛盾的问题。

考点二:虚拟存储器

题目:虚拟存储技术使主存和辅存密切配合来构成虚拟存储器。

4、存储器分类

按寻址方式:

随机存储器:数据可以按任意顺序访问,访问任何位置的数据所需的时间都是相同的

顺序存储器: 数据只能按照特定的顺序(如从头到尾访问)访问,如磁带存储器

直接存储器:通过某种直接的方式(如内容或地址的某种函数)访问数据

按内容访问:

相联存储器:不是通过地址来访问数据,而是通过存储的内容来访问。即,给定一个搜索项,相联存储器会查找存储的内容,并返回与搜索项匹配的所有地址。

考点一:存储器的分类

题目不属于按寻址方式划分的一类存储器:相联存储器

5、cache

1)检查请求:当一个请求到达计算机时,Cache会首先检查这个请求是否已经在Cache中有缓存数据。

2)命中与返回数据:如果请求的数据在Cache中(这被称为Cache命中),Cache会直接将数据返回给CPU或其他请求者,而不需要从主存或其他慢速存储器中获取数据。这大大提高了数据访问的速度。

3)未命中与数据加载:如果请求的数据不在Cache中(这被称为Cache未命中),Cache会从主存或其他数据源中获取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存储在Cache中,以便今后的快速访问。

4)容量管理与替换策略:由于Cache的容量有限,当Cache满时,它需要决定哪些数据应该被保留,哪些数据应该被替换。这通常基于一定的替换策略,如最近最少使用(LRU)策略,即替换掉最长时间未被访问的数据。

5)数据一致性:当主存或其他数据源上的数据发生更改时,Cache中的相应数据可能就不再有效。此时,Cache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更新或重新获取数据,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考点一:cache的原理

题目:在程序执行过程中,cache与主存的地址映像由硬件自动完成

三、总线

1、总线的分类

内部总线:通常指的是在单个芯片或组件内部使用的总线,用于连接该芯片或组件内部的各个功能模块。

系统总线:指连接计算机主板上各个主要部件(如CPU、内存、扩展卡等)的一组导线。它是计算机内部通信的骨干,负责在CPU、内存和I/O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系统总线通常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外部总线: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与其他外部设备或系统,如打印机、扫描仪、其他计算机等。

数据总线(Data Bus):用于在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之间传输数据。数据总线的宽度(即它可以同时传输的数据位数)决定了计算机的数据传输能力。

控制总线(Control Bus):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告诉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数据传输,以及如何进行数据传输。控制总线上的信号通常是低电平的,用于指示特定的操作或状态。

地址总线(Address Bus):用于指定数据应该发送到哪个内存位置或哪个I/O设备。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计算机可以访问的最大内存地址范围。

2、总线的性能指标

带宽:带宽是指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输的数据量,也称为总线传输速率或吞吐率。它表示了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带宽越高,总线的数据传输速度越快,系统整体性能也会相应提升。这对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或进行高速通信的应用来说尤为重要。

位宽:位宽是指总线能够同时传输的数据位数,即数据总线的根数。它决定了每次传输的数据量的大小。较宽的位宽意味着每次传输可以包含更多的数据,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计算机系统的总线位宽逐渐增加,以满足更高性能的需求。

工作频率:工作频率是指总线信号的时钟频率,即总线上的数据交换速率。它通常以兆赫兹(MHz)或吉赫兹(GHz)为单位来衡量。工作频率越高,总线上的数据传输速度越快。然而,高频率也可能带来功耗和散热等问题,需要在设计和选择时权衡。

3、总线复用

一种传输方式,它指的是数据和地址在同一个总线上进行传输。这种机制允许多个用户共享公用信道,提高了总线的利用率,节约了总线和空间,同时也降低了总线的复杂度。

考点一:总线的分类

题目:处理机主要又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组成,总线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考点二:总线的性能指标

若内存容量为4GB,字长为32,则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的长度都为32

数据总线的宽度(即它可以同时传输的数据位数)决定了计算机的数据传输能力,字长为32。

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计算机可以访问的最大内存地址范围,4GB=232B

考点三:总线的复用

题目:总线复用方式可以:减少总线中信号线的数量

四、指令

1、指令的概念

指令,也被称为机器指令,是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它是计算机运行的最小功能单位。一台计算机的所有指令的集合构成的指令系统,又称为指令集。一台计算机只能够执行自己指令系统中的指令,不能够执行其他系统的指令。

2、指令的组成

指令的组成通常包括操作码和地址码(操作数)两部分。操作码决定要完成的操作,是指令的核心部分,代表一个特定动作,由一组指定的编码构成,与机器运算能力相关,一般由二进制表示的位构成。地址码则指参加运算的数据及其所在的单元地址,它在指令中用于提供机器需要处理的数据信息,一般为二进制或八进制形式。

3、寻址方式

立即寻址:操作数就包含在指令中,作为指令的一部分。

直接寻址:在指令中直接给出操作数的有效地址。

间接寻址:指令中的地址码部分给出的不是操作数的真正地址,而是操作数地址的指示器。

寄存器寻址:操作数在寄存器中,指令中给出的是寄存器的编号或名称。

寄存器间接寻址:操作数的有效地址在寄存器中,指令中给出的是存储了操作数地址的寄存器编号。

相对寻址:把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加上指令格式中的形式地址A而形成操作数的有效地址。

基址寻址:将基址寄存器(BR)的内容加上形式地址A来形成操作数的有效地址。

变址寻址:将变址寄存器(IX)的内容加上形式地址A来形成操作数的有效地址。

考法一:寻址方式的特点

题目:在机器指令的地址段中,直接指出操作数本身的寻址方式是:立刻寻址

4、RISC和CISC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和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Cisc

Risc

指令

数量多

使用频率差别大

可变长格式

数量少

使用频率接近

定长格式

大部分为单周期指令

操作寄存器

只有Load、Store操作内存

寻址方式

支持多种

支持方式少

实现方式

微程序控制技术

增加了通用寄存器

硬布线逻辑控制为主

采用流水线:超流水技术、超标量技术、超长指令字节技术

其他

优化编译,有效支持高级语言

考法一:Risc、Cisc的特点

题目:描述正确的是:RISC通常会比CISC配置更多的寄存器;RISC编译器的子程序库通常比CISC编译器的子程序库大得多;RISC比CISC更加适合VLSI工艺的规整性要求

五、流水线

流水线:是一种并行处理技术,它将一个复杂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子任务,并由不同的硬件单元或功能模块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并行执行这些子任务。通过流水线技术,计算机可以显著提高指令和数据的处理速度,从而增强整体性能。

流水线周期:指令各个阶段中的最长阶段的时间

N条指令执行的总时间=单条指令所需时间+(n-1)*(流水线周期)

流水线的吞吐率=指令的数量N/ N条指令执行的总时间

考法一:流水线的相关计算

题目:某指令流水线由4段组成,各段所需要的时间如下图所示。连续输入8条指令时的吞吐率为:8/28Δt

8条指令的总运行时间为:(1+2+3+1)+(8-1)*3=28 Δt

吞吐率:8/28 Δt

六、输入输出

1、微机最常用的内存与接口的编址方式

内存与接口地址独立编址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内存地址和接口地址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地址空间。它们是相互隔离的,访问数据时所使用的指令也完全不同。用于接口的指令只用于接口的读写,其余的指令全部用于内存。这种方式容易使用和辨认,但缺点是用于接口的指令较少,功能相对较弱。

内存与接口地址统一编址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内存地址和接口地址统一在一个公共的地址空间里。即内存单元和接口单元共用地址空间,划分出一部分地址给接口使用,其余地址归内存单元使用。这种方式在指令上不再区分内存还是接口指令,用于内存的指令全都可以用于接口,大大增强了对接口的操作功能。然而,缺点是整个地址空间被分成两部分,可能导致内存地址不连续。当用于内存的指令和用于接口的指令完全一致时,维护程序时就需要根据参数定义表仔细加以辨认。

2、直接程序控制

直接程序控制是指外设数据的输入/输出过程是在CPU执行程序的控制下完成的。这种方式主要分为无条件传送和程序查询方式两种。

无条件传送:在这种方式下,外设总是处于准备好的状态,可以无条件地随时接收CPU发来的输出数据,也可以无条件地随时向CPU提供需要输入的数据。这种方式较为简单直接,但要求外设始终处于可用状态,否则可能导致数据传输错误或系统崩溃。

程序查询方式:在这种方式下,CPU通过执行程序来查询外设的状态,判断外设是否准备好接收数据或是否准备好向CPU输入数据。根据这种状态,CPU有针对性地为外设的输入/输出服务。这种方式虽然较为灵活,但可能会降低CPU的效率,因为它需要不断地查询外设状态,而不能同时进行其他计算或处理任务。

3、中断方式

中断方式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机制,用于处理实时事件和优先级任务的调度。当中断产生时,CPU会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转而处理中断事件。中断的产生可以由外部设备或其他程序发出,当这些设备或程序需要CPU的处理时,会向CPU发送中断请求。

中断方式的原理基于计算机系统中的中断控制器。当中断请求到达中断控制器时,它会向CPU发送中断信号。CPU接收到中断信号后,会根据中断请求的类型找到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并保存当前任务的状态,然后转去执行中断服务程序。中断服务程序是预先定义好的,用于处理特定类型的中断请求。处理完中断后,CPU会返回到原来的执行任务中继续执行。

4、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DMA

直接存储器存取(DMA,Direct Memory Access)是一种允许外部设备与主内存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无需CPU的介入。DMA方式的主要特点包括:

高速数据传输:DMA使得内存既可以被CPU访问,也可以被快速外设直接访问,从而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这在需要快速数据传输的场景中非常有用,例如数据备份和数据传递。

硬件控制:在DMA方式下,数据传送时不需要CPU的干涉。内存地址的确定、数据的传送及计数器的计数等工作都是由硬件完成设置的。这减轻了CPU的负担,提高了系统的并行性和效率。

专用缓冲区:DMA方式需要在内存中开辟一个专用的缓冲区,以便及时提供和接收数据。在DMA数据传送开始前和结束后,CPU以中断方式对其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

广泛应用:DMA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多媒体处理、网络数据传输以及存储器管理等场景。例如,在音视频处理和图像处理等多媒体应用中,DMA可以实现多个媒体流的实时处理和传输。

DMA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一个设备接口试图通过总线直接向另一个设备发送数据时,它会先向CPU发送DMA请求信号。外设通过DMA控制器(DMAC)向CPU提出接管总线控制权的请求。CPU收到信号后,会按DMA信号的优先级和请求的先后顺序响应请求,并让出总线控制权。然后,在DMA控制器的管理下,外设和存储器直接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传送完毕后,设备接口会向CPU发送DMA结束信号,交还总线控制权。

5、输入输出处理机IOP

输入输出处理机(IOP,Input/Output Processor)是计算机系统中专门负责输入输出(I/O)操作处理的一个独立功能模块或处理器。它通常具有自己的指令集和处理能力,可以独立执行I/O操作,而无需CPU的直接干预。

IOP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它负责接收来自CPU的I/O请求,并根据这些请求与相应的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IOP可以执行诸如数据缓冲、格式转换、错误检测和纠正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6、IOP和DMA的关系和区别

IOP(Input/Output Processor)和DMA(Direct Memory Access)在计算机系统中都是处理输入/输出(I/O)操作的关键组件,但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职责和特点。

首先,DMA的主要功能是允许外部设备与主内存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传输,而无需CPU的介入。它负责在内存和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数据通道,以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因为CPU不必参与到每一个数据传输的细节中。

相比之下,IOP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处理单元,它具有自己的指令集和执行单元,能够执行更复杂的逻辑和计算任务。IOP不仅负责数据的传输,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转换、压缩等操作。它通常管理多个I/O通道或设备,并根据需要从这些通道或设备中读取或写入数据。IOP在I/O操作中扮演了更高级别的管理和控制角色。

此外,DMA主要关注的是数据的快速传输,而IOP则更侧重于对整个I/O操作的管理和控制。IOP可以处理多个I/O请求,并根据优先级和系统的状态来调度这些请求。它还负责处理I/O错误和异常情况,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硬件结构上,DMA通常位于主板上,作为连接内存和外部设备的一个桥梁。而IOP则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处理器或芯片,具有更强大的处理能力和更复杂的指令集。

七、校验码

检错:检错是指通过某种机制能够检测出数据传输或存储过程中发生的错误。

纠错:纠错是指不仅能检测出数据中的错误,还能自动地修正这些错误。

码距:码距是指在一个编码系统中,任意两个合法编码之间至少有多少个二进制位不同。码距是衡量编码系统检错和纠错能力的重要指标。码距越大,编码系统的抗错误能力越强。因为当码距较大时,即使数据中的一位或多位发生错误,它也不太可能变成另一个合法编码,从而更容易被检测出来。同时,对于纠错编码,较大的码距也意味着系统能够纠正更多的错误。

奇偶校验:奇偶校验(Parity Check)是一种用于校验数据正确性的方法。它通过检查一组二进制代码中“1”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来实现校验。具体来说,奇偶校验会事先确定使用奇校验还是偶校验,并据此设置一个奇偶校验位,使得整个被传输的数据中“1”的个数符合预定的奇偶性。

假设第一位为校验码:

奇校验: 0 001     1 011

偶校验   1 001     0 011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CRC校验可以检测出数据传输或存储中的多位错误,但它并不能纠正这些错误。CRC校验的关键在于生成多项式(Generator Polynomial)的选择。生成多项式是一个预定义的二进制数,用于CRC校验码的计算。不同的生成多项式会产生不同的校验码,从而影响到错误检测的能力。

海明码:可以检错、纠多位错,需要确定数据位(信息位)和校验位(冗余位)的位置。校验位的数量取决于数据位的数量,需要满足关系2^r >= d + r + 1,其中d是数据位的数量,r是校验位的数量。校验位通常被放置在特定的位置上,如2的幂次方位置(如第1、2、4、8...位)

  • 27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